泡书网 > 我的姑母是马皇后 >第130章 预定太孙教育权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30章 预定太孙教育权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朱元璋和马皇后夸赞自家好大儿的时候,朱标也出宫来到了马钰家里。

  从管家那里得知马钰在学堂,就自己找了过去。

  随着马家学堂名声逐渐打开,越来越多的人想找马钰学习。

  即便他严格限制了招生标准,目前跟随他学习的人,依然超过了四十个。

  为此他不得不将自家的一个偏院,改造成了专门的学堂。

  他将这些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了三个班。

  十二岁以下的是一个班,十二到十八岁是一个班,十八岁以上是一个班。

  目前三个班采用的教材,其实是一样的。

  区别是进度不一样。

  十二岁以下的年龄小,处在打基础阶段,进度也最慢。

  十八岁以上的,之前已经读过书有一定基础,进度是最快的。

  在教学的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家的格物思维很差。

  说的简单点就是,对于现实存在的自然现象,缺乏敏感度。

  说的再简单点,不喜欢问为什么。

  东西为什么会掉下来,而不是飞到天上去?

  他们会理所当然的回答,这是天地规律,生来便是如此。

  年龄越大的人,这种认识就越根深蒂固。

  马钰就决定,打破他们的这种思维。

  所以他时不时的,就会讲解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现象。

  比如油锅捞钱,是利用醋比油重的原理。

  顺势引出密度的概念。

  同样重量,体积更小的密度大,比如黄金比银、铜、铁的密度大。

  然后再把现实里常见的密度差造成的现象,告诉大家。

  偶尔还会给大家留家庭作业。

  比如寻找两种密度不同的物品云云。

  这种生动的教学,对学生们来说犹如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这些常见的东西里面,竟然包含着如此大的学问。

  对这些学问最感兴趣,也最有天赋的,是周王朱橚。

  马钰丝毫不觉得奇怪。

  天赋这东西是真的存在的,有些人就是对某些事情感兴趣,且一学就会。

  原本世界已经证明,朱橚对格物学有兴趣,也有天赋。

  只不过那时的华夏沉迷于学术研究,将理科学问斥之为不入流的小道。

  朱橚只能将自己的爱好和天赋,用在了对植物学和医学的研究上。

  这一世有马钰引导,他的天赋迅速兑现。

  不过马钰并没有着急教他更多的理科知识,先打基础再说,过上几年再教别的。

  而且只教一个人太过不方便,趁这个时间再多发掘几个拥有理科天赋的人。

  到时候一起教,他们也能互相讨论。

  还有个原因是,他也没想好具体该怎么教。

  不过也确实不用着急,朱橚年龄还小,有时间培养。

  今天马钰给他们讲的是三棱镜的分光原理。

  “你们知道雨后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吗?”

  众学生都摇头表示不知道,脸上却露出期待的表情。

  又要讲新的自然现象了。

  门外朱标恰好听到这个问题,不禁停下脚步,他也想知道什么原理。

  “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这次学生齐声回答:“白色。”

  马钰没有说是对还是错,而是道:“好,现在我们来做个实验。”

  接着他先是在黑板上贴了一张白纸,然后拿出一个水晶打磨而成的三棱镜来到门口。

  正准备找找角度对光,却见到朱标就站在门外。

  他并没有感到惊讶,只是点头示意,然后就开始对光。

  朱标不以为忤,反倒很感兴趣的看着他的操作。

  教室内的同学们,也同样好奇的看着他。

  马钰调整了几下角度,将三棱镜反射的光线投放到白纸上。

  所有人都震惊的发现,光线不是白的,而是分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朱标也露出惊讶之色,白色的光怎么变成七种颜色了?

  马钰看着众人的表情,心下得意的一笑。

  等众人都看看清楚了这种现象,他才拿着三棱镜回到教室,说道:

  “这其实和彩虹的形成原理是一样的,格物学上称之为色散现象。”

  “太阳光的白色,并不是单一色,而是七种色光混合而形成的混合色。”

  朱橚大声说道:“不同颜料混合,可以变成其它颜色,原理是不是一样的?”

  马钰赞许的道:“聪明,两个不同的色光,也可以合成第三种色光。”

  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之前马钰和他们说过颜料混合变色的原理。

  现在将两者类比,大家顿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儿了。

  朱标很是欣慰,老五脑子就是灵活啊,难怪表弟一直说他有天分。

  马钰接着说道:“彩虹就是通过折射原理,将白光重新分散成单一颜色的色光。”

  “它利用的是,不同的色光的折射率是不一样的。”

  “……”

  “之前我们讲过折射,光进入三棱镜会形成一次折射。”

  “光穿过三棱镜,重新进入空气,会形成二次折射……”

  “通过两次折射,将混合光重新分散成七道单一色光,就是刚才你们看到的情况。”

  “雨后彩虹也是一样。”

  “下雨的时候,空气中会弥漫着很多微小的水珠。”

  “光透过水珠再进入空气,就形成了二次折射……”

  “其原理和三棱镜分光是一样的。”

  “不只是雨后,瀑布旁边也很容易形成彩虹。”

  马钰已经尽可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讲解其中的原理,但依然有很多人听的迷迷糊糊。

  对此他也没有失望,如果普及理科那么容易,人类早就冲出地球征服银河系了。

  他现在就相当于是在荒漠里开辟绿洲,起步是最难的。

  等到绿洲有了雏形,他才能轻松一些。

  这时谢钲举手提问道:“马大哥,不是我想质疑您,而是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啊?”

  此言一出,教室瞬间安静下来。

  然后汤澧、吴高等人纷纷出声呵斥。

  谢钲察觉到自己的话有问题,连忙解释:

  “不是……我是想问,这些知识如何在实际中应用。”

  汤澧等人的脸色这才好转,但依然斥责道:

  “马大哥教的东西自然有用,你不要总是质疑。”

  马钰摆摆手,等众人都安静下来,才说道:

  “谢钲这个问题问的好。”

  汤澧等人都有些诧异,他都这样诋毁你了,你还表扬他?

  谢钲也觉得有些不敢相信。

  马钰含笑道:“我不是故意说反话,是真的觉得你问的好。”

  “我一直在强调,遇到事情不要总觉得理所应当,要先问问为什么。”

  “我们学习知识也是有目的的,学之前问一问有什么用,是非常正常也是应该的。”

  众人有的不以为然,有人若有所思,有人深受感触。

  门外的朱标也同样露出深思之色,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

  以前谁都能对圣贤之学提出疑问,即便是学派内部也充斥着各种声音。

  那会儿的学术氛围是真的活泼。

  慢慢孔子的话就变成了唯一真理。

  最终儒家走向宗教化,好好的学问反倒成了社会发展的阻碍。

  为政也一样要容得下不同声音,否则就会变成一言堂。

  但是人都会出错,不允许别人发声,最终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马钰并不知道,自己给学生启智的话,竟然让朱标想到了这么多。

  此时对于部分学生们的反应,他有些无奈。

  想要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不是三两句话就能完成的啊。

  不过还好,有部分学生开始习惯问‘为什么’,否则也不会有谢钲的提问了。

  这就说明他的努力没有白费。

  接着他又说道:“现在我来说一下谢钲的问题。”

  “用算学做类比,如果只告诉你1234,却不告诉你1 1=2,你也会觉得这东西用处好像不大。”

  “现在我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是格物学最基础的东西。”

  “相当于是在告诉你们,什么是1234。”

  “你们之所以想不到它有什么用处,是因为我还没告诉你们运算的方法。”

  这个类比比较浅显,大家一听就懂,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同时也都充满了好奇。

  最基础的东西就如此神奇,进阶知识该多精妙,简直不敢想啊。

  马钰想想,觉得还是该给他们说一些实际应用。

  这样才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于是说道:

  “给你们出个问题,这里有一个黄金打造的精美器具,就是皇冠吧。”

  “如何在不破坏它的情况下,确定工匠有没有以次充好,比如在内部使用同等重量的黄铜。”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道:

  “提醒你们一下,可以用密度原理。”

  密度?众人都先入了沉思,却始终不得要领。

  皇冠?以次充好?朱标也饶有兴趣的思考起来,然而也一样没有什么头绪。

  马钰有些失望,正准备揭晓答案的时候,就见朱橚高兴的道:

  “我知道了,重量相等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更小。”

  “找一块同样重量的黄金,测量一下他们的体积是否相同,就知道有没有弄假了。”

  众人一想还真是,都不禁向他投去敬佩的目光。

  这让朱橚更加高兴。

  朱标也连连点头,老五果然有天分啊。

  哪知,马钰却笑道:“问题来了,金块的体积好测量,皇冠的体积怎么测量?”

  啊?众人都愣了一下,然后才反应过来。

  皇冠的制作非常复杂,又是金丝编织,又是各种镂空结构,好像没办法测量体积啊。

  就在众人为难的时候,谢钲举手说道:

  “可以把皇冠和金块放进水里,看排出来的水量多少。”

  “如果水量相等,就说明皇冠没问题,反之就说明有问题。”

  马钰非常的欣慰,这就是为何他要多培养几个学生的原因。

  一人计短,多人计长。

  很多时候,有些难题大家商量着就找到答案了。

  “大家觉得这个办法是否可行?”

  众人自然知道排水量和体积的关系,都纷纷点头表示可行。

  马钰接着说道:“看,这就是我教你们的那些知识的用处。”

  “但我更想告诉你们的是,这就是敢于提问的意义。”

  “以后有什么疑问,要敢于提出来。”

  “尤其是在学堂,更要敢于提问。”

  “不要怕别人嘲笑,学堂本就是学习知识的地方。”

  “不会不丢人,不会又不愿意问才是真正丢人的事情。”

  “反过来说,如果你代表权威的时候,也要允许别人提出疑问。”

  “这就叫,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又趁机讲了一通道理,马钰终于结束了今天的讲课。

  同学们也都非常开心,觉得今天收获甚多。

  回主院的路上,朱标赞叹的道:

  “真是精彩啊,难怪大家都喜欢跟着你学习。”

  “也难怪听过你讲课的人,都那么喜欢你。”

  马钰笑道:“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我不过是把他们当做朋友罢了。”

  朱标叹道:“把学生当成朋友,这份胸襟气度,就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马钰摇摇头,说道:“我可没你说的那么好,我确实把他们当做朋友。”

  “但老师就是老师,他们对我必须要有足够的尊重。”

  “谁要是敢直接喊我的名字试试,我打不死他。”

  朱标说道:“这种人确实该打,无规矩不成方圆,当朋友和守规矩并不冲突。”

  接着两人又聊起了教育子弟的事情。

  主要是马钰说,朱标听。

  见朱标不停点头,马钰心中一动,半开玩笑的道:

  “你和常姐姐的第一个儿子,送给我当弟子如何?继承我政治学的衣钵。”

  朱标大笑道:“哈哈,那感情好,我也正有此意。”

  “之前还在发愁怎么开口,现在你自己主动送上门了。”

  马钰意味深长的道:“你就不怕我把他教成你不喜欢的样子?”

  朱标轻笑道:“我和我爹,不论是性格还是对政治的看法,都截然不同,可我依然是太子。”

  马钰也不禁赞道:“虽然我对陛下有诸多意见,但在这一点上,他超过了大多数的帝王。”

  一句‘类我’或者‘不类我’,酿出了多少悲剧。

  朱元璋算是少有的,明知道太子与自己的性情完全不一样,却依然坚定让其当太子的皇帝。

  甚至把‘你当了皇帝想怎么着都行,现在我是皇帝’之类的话,挂在嘴边。

  只可惜,老天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

  他悉心培养的太子英年早逝,直接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

  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这一世,必须要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

  郑良琦一直想从自己这里学一些医术,只是因为‘误诊’的事情,不好意思开口求教。

  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也可以给他讲一些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了。

  从现在就开始着手研究,二十年后医术应该会有质的发展。

  不信救不了朱标。

  对了,还有自己未来的弟子朱雄英。

  他是怎么死的来着。

  史书上好像没说,但有人说是天花。

  虽然是天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顺手把天花解决了,也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回头就把牛痘拿出来,给世人来一点小小的生物学震撼。
  http://www.paoshu5.cc/book/11329/1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