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两位皇子成了香饽饽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李绩的府邸在长安城西,朱漆大门上的铜环都磨得发亮。

  当李承乾带着两位皇子登门时,老将军正在后院劈柴,斧头落下的力道稳得像座山,木柴裂开的纹路都整整齐齐。

  “英国公。”

  李承乾站在柴堆旁,看着李绩露出的胳膊,肌肉虽不如当年结实,却依旧虬结如老树盘根。

  李绩扔下斧头,用粗布擦了擦手:

  “陛下怎么来了?

  老臣这院里全是木屑,污了龙袍可不好。”

  “朕是来求您一件事。”

  李承乾侧身让开,露出身后的李福和李禄,

  “想请您做两位皇子的总师父。”

  李绩的目光落在两个孩子身上。

  李福规规矩矩地行礼,动作标准得像本礼仪书。

  李禄却盯着他劈柴的斧头,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

  老将军突然笑了:

  “陛下是觉得,老臣这把老骨头还能折腾?”

  “正是。”

  李承乾语气诚恳,

  “朝中争论不休,唯有您既能镇住文臣,又能服了武将。

  再说,您当年跟着父皇南征北战,经史韬略样样精通,再合适不过。”

  李绩捡起块木柴,在手里掂了掂:

  “皇长子想学什么?”

  “想学如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李福的声音很稳,

  “先生说,祖父当年让墨家造水车,让百姓种番薯,才让天下丰衣足食。”

  “那皇次子呢?”

  李绩又问道。

  李禄往前一步,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想学如何打跑突厥人!

  外公说,去年他们又在雁门关外抢东西,我要像祖父那样,把他们打回老家!”

  李绩看着两个孩子,突然想起李承乾小时候,也是这样,一个想做仁君,一个想做猛将,最后却在李世民的教导下,成了能柔能刚的君主。

  他把斧头往柴堆上一靠:

  “老臣可以应下,但有三个条件。”

  “您说。”

  “第一,”

  李绩指着柴房,

  “每日卯时,两位殿下得来这劈柴,什么时候能像老臣这样,一斧劈开三丈外的木柴,才算入门。”

  李福愣了愣,李禄却眼睛发亮:

  “没问题!”

  “第二,”

  李绩转向书房,

  “每日午时,得把《孙子兵法》抄一遍,抄错一个字,就罚抄十遍。”

  这次换李禄皱眉,李福却躬身应道:

  “臣弟遵令。”

  “第三,”

  李绩的目光变得严肃,

  “每月初一,随老臣去趟昭陵,给太宗皇帝磕个头,告诉他,李家的孩子没忘了他的教诲。”

  李承乾心里一热,对着李绩深深一拜:

  “多谢英国公。”

  消息传回朝堂,韦挺等文官虽不情愿,却也知道李绩的分量。

  当年他一句话,就能让江南士族乖乖交税,教皇子自然不在话下。

  程咬金等武将更是拍着胸脯叫好,李绩的枪法当年连秦琼都赞过,教出来的徒弟绝对差不了。

  可平静日子没过几天,新的麻烦就来了。

  孔颖达给李福讲《论语》时,总说“民为贵,君为轻”,劝他将来要对士族宽容。

  秦怀玉教李禄射箭时,却总念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让他别信文臣的“招安”那套。

  这天,李福在课堂上引用孔颖达的话,说对待突厥应该“以德服人”。

  李禄立刻反驳,说要用秦怀玉教的“百步穿杨”射穿可汗的盔缨。

  两人吵到李绩面前,李福说孔博士是对的,李禄说秦将军才是对的,谁也不肯服谁。

  李绩没说话,只是带着他们去了长安的西市。

  市集里,突厥商人正和汉人小贩讨价还价,粟特人的香料铺前挤满了买主,甚至有个高句丽的铁匠,正给大唐的士兵打马掌。

  “你们看,”

  李绩指着这热闹的场景,

  “孔博士说的‘德’,不是让你们当软柿子。

  秦将军说的‘武’,也不是让你们见人就打。

  太宗皇帝当年既打服了突厥,又让他们来长安做生意,这才是真正的治国。”

  他拿起个突厥商人的镶金弯刀,又掂了掂汉人铁匠的铁锤:

  “弯刀能砍人,也能割肉;铁锤能铸剑,也能造犁。

  关键看握在谁手里,怎么用。”

  李福若有所思,李禄突然说道:

  “师父是说,既要学好《论语》,也要练好射箭?”

  李绩大笑起来,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

  “聪明!走,回府劈柴去!”

  李绩教皇子的消息传到后宫时,武媚娘正在给长孙无垢捶背。

  她刚从感业寺回宫,晋封昭仪。

  “太后,”

  武媚娘的指甲涂着凤仙花汁,轻轻按在太后的肩窝处,

  “英国公倒是会教,听说昨日带两位殿下去了军营,让皇次子拉弓,皇长子算军粮,文武兼顾呢。”

  长孙无垢闭目养神,佛珠在腕上转得缓慢:

  “李绩是个明白人,知道朕让他当总师父,是想让他压一压朝堂的戾气。”

  “只是......”

  武媚娘话锋一转,

  “孔博士是山东士族的人,秦将军是关陇武将的头,两人明着教皇子,暗着怕是在争将来的辅政之权呢。”

  长孙无垢睁开眼,看向窗外的宫墙:

  “争了一辈子,还不够吗?

  当年太宗皇帝在时,房玄龄和尉迟恭也争,最后不还是一起帮着陛下治天下?”

  她顿了顿,

  “关键是看掌舵的人,能不能让他们往一处使力。”

  这话像根针,扎在武媚娘心上。

  她垂下眼帘,掩住眸中的算计。

  若是将来李福继位,孔颖达背后的山东士族必掌大权。

  若是李禄登基,秦怀玉代表的关陇武将定会抬头。

  无论哪个,都没她武家的份。

  几日后的早朝,果然出了岔子。

  孔颖达上奏,说应效仿贞观旧制,让皇子去国子监旁听,多接触士族子弟。

  秦怀玉立刻反驳,说皇子当去军营历练,认识军中疾苦。

  两边又吵了起来,比上次更凶,连房玄龄和李靖都差点动了气。

  李承乾看着争论不休的百官,突然朝李福问道:

  “皇儿觉得,该去国子监,还是去军营?”

  李福走出队列,朗声道:

  “儿臣以为,都该去。

  每月三日去国子监,听博士讲经。

  三日去军营,看士兵操练。

  剩下的日子,跟着师父读书练武。”

  李禄补充道:

  “儿臣还想让国子监的学生和军营的士兵比一比!

  比背书,也比射箭,看谁厉害!”

  这话逗得百官笑了起来,紧绷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下来。

  李承乾点点头:

  “准了。就按两位皇儿说的办。”

  退朝后,韦挺拉着孔颖达去了尚书房,脸色阴沉:

  “英国公这是故意的!让皇子两边跑,分明是不想让咱们士族独占先机!”

  孔颖达捋着胡须:

  “急什么?

  皇长子稳重,本就亲近经史,日子久了,自然知道谁才是真心为他好。”

  他从袖中掏出封信,

  “这是山东各郡送来的礼单,让我转交给皇长子,都是些珍稀的孤本......”

  另一边,程咬金把秦怀玉拽到军器监,指着新造的连弩车:

  “瞧见没?这玩意儿能连发十箭!

  给二皇子弄一架,让他在陛下面前露一手,保管压过长子的风头!”

  秦怀玉皱眉说道:

  “国公,太后说了,不可太过张扬......”

  “张扬?”

  程咬金一拍大腿,

  “当年太宗皇帝要是不张扬,能三箭定天山?

  咱们武将的儿子,就得有股子冲劲!”
  http://www.paoshu5.cc/book/11954/3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