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从楚地来的年轻人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先生,你要的报纸。”

  咸阳城郊外,一位少年走进了一栋茅屋内,他恭敬地将一份大秦帝国周报递给了里面的一个年轻人。

  此子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他的下颌留着青须,颇有几分出尘之气。

  “看赏。”

  年轻人从身上掏出了三枚钱来,递给了少年。

  “先生,不用了,不用了。”

  少年人连连摇头,不接受年轻人递过来的赏钱。

  年轻人笑道:“你要是不收,我就不教你习字了。”

  “那多谢先生,多谢先生。”

  少年只好不再推辞,在把大秦帝国周报递过去以后,接过了那三枚钱,心里想着要再给先生送一些粮食过来。

  年轻人翻看着大秦帝国周报上的内容,看着第二版面上的内容,他忍不住轻笑了起来。

  随着他的笑,本来阴暗的茅草屋内,光线都变得亮堂了起来。

  “先生,上面写着什么内容?”

  少年见到年轻人笑得如此灿烂,忍不住询问了起来。

  年轻人道:“还记得你托我所写的内容吗?”

  “记得啊。”

  少年立即点头。

  他的脸上带上了哀伤之色。

  年轻人望着这位少年,在一个多月之前,他从楚地,来到了咸阳城。

  在咸阳城之中的客栈住了几日以后,他就在咸阳城郊外租了一处民宅,住了下来。

  平日里,他就在河边弹琴。

  少年是一个放牛娃,经常在河边放牛,两人一来二去的,就熟络了起来。

  少年见年轻人会弹琴,还写得一手好字,就让年轻人教他习字。

  原本村子里是有私学的,少年的父亲在还没有死之前,也曾送他进去学习过。

  但少年并没有学多久,就爆发了焚书坑儒的事件,禁止学习除了法学以外的其他学说。

  村子里的私学是儒家学说,自然也被叫停了,少年就没能学好学业。

  在他的父亲死了以后,他更加没了学习的机会。

  他好不容易见到一个跟他交谈得过去,还是一个有大学问的人,就跪地磕头,想要追随年轻人。

  年轻人从楚地而来,他对咸阳并不太熟悉,也需要通过当地人来了解咸阳的情况,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少年人平日里教少年习字,少年也会给他送饭,为他跑腿,宛若一个侍从。

  少年家里也不是富贵的人,又没了父亲,家里还有老人,年轻人就会时常给少年一些钱。

  不管是少年,还是少年的家里人,他们都觉得过意不去。

  年轻人教导少年,本应该是他们给年轻人束修才对。

  修是干肉,束修就是十条干肉,是古代一种微薄的礼物。

  年轻人谢绝了束修。

  他们见年轻人不收束修,就只能送一些粮食。

  年轻人也没有拒绝。

  他平日里不生产,也的确是需要粮食过日。

  年轻人自从来了村子,什长是第一个上门来求见,询问他来这里做什么。

  年轻人的回答是游学。

  什长听罢,也就不再怀疑了。

  他一看年轻人就属于是那种学富五车的学士。

  这些学士为了增长自己的学识,就会周游天下。

  正所谓,行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自从年轻人来了村子,他也就成了村里最有学问的人。

  什长碰上难以调解的邻里纠纷,就会来找年轻人。

  有在人出面下,他凭着一条巧舌,每每都能说得闹矛盾的双方化干戈为玉帛,重归于和。

  什长为了感谢他,也会送上粮食作为自己的心意。

  上头通知什长,让他在村里的茅厕里都挂上秦律意见反馈箱以后,他还特意来找年轻人相谈,问他的看法。

  年轻人从楚地一路游学而来,他也是第一次碰上这种事。

  年轻人道:“什长,你的意思是说,这秦律意见反馈箱是元首陛下让挂上去的?”

  “不错。”

  什长道:“元首陛下仁慈。”

  “元首陛下在废除了徭役制度以后,还废除了肉刑。”

  “这一次要挂上秦律意见反馈箱,想来是要听听百姓的心声,好修改秦律。”

  年轻人点头道:“如果这秦律意见反馈箱是挂在闹市,那元首陛下就是在做形式。”

  “把这秦律反馈意见箱给放到茅厕里面,只要会识字的,在看到了以后,都有可能会往里塞意见。”

  “会识字的人都担任各类官职,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元首陛下也不可能把人都杀了吧。”

  “国家还要不要正常运转了!”

  “对,对,对!”

  什长一脸赞同地连连点头。

  他感叹道:“天下人何其幸哉能是元首陛下掌权。”

  “二世皇帝妄想假借始皇帝的名义,逼死元首陛下。”

  他的脸一板,语气冷冽了下来。

  “好在元首陛下并没有让二世皇帝如愿。”

  “为了避免天下被二世皇帝荼毒,元首陛下为天下大义而起兵,控制住了咸阳,掌控了朝堂,对二世皇帝的权力进行了限制,宣告天下取消了徭役制度。”

  赵扶苏嘴上说的是演习,可上到皇室贵族,下到黎民百姓,谁不知道,赵扶苏就是在夺权。

  外界如今最大的谜题便是,赵扶苏是怎么有办法掌握大秦百万军队的。

  有人猜测,是始皇帝生前给了赵扶苏虎符,让他在关键时刻,可以号令天下的秦军。

  天下人认为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的。

  赵扶苏进入咸阳以后,没有趁机称帝,也引来了天下人的讨论。

  赵扶苏是为了达成天下为公的终极目的,这才提出的君主立宪制。

  可在天下人看来,赵扶苏毕竟没有得到始皇帝的传位诏书。

  皇位的正统性是在胡亥身上。

  赵扶苏又不甘把权力让给胡亥,就限制了胡亥的权力,组建了国会,自称为元首,统领整个大秦帝国。

  这也是一众大臣都喊赵扶苏为元首陛下的原因。

  在他们的心中,赵扶苏才是真正的皇帝。

  赵扶苏上台以后,除了胡亥,不管是大秦帝国的所有平民,还是秦地的贵族都跟着受益,就都默认了如今的统治局面。

  年轻人高度认可赵扶苏这种争取天下民心的做法。

  他认为君主应当以仁义来治理国家,通过施行仁义德政,减免赋税徭役,让利于民,使民休养生息,不折腾百姓、不干扰民生,从而赢得民心,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http://www.paoshu5.cc/book/13178/1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