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驿路新风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澄观阁的成功开放,如同在京城沉闷的舆论氛围中投入了一颗生机勃勃的绿植,虽未能立刻改变整个环境,却以其鲜活的姿态,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悄然改变着一些固有的看法。

  那些关于“奇技淫巧”、“动摇根基”的指责,在普通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奇与惊叹面前,显得愈发空洞和无力。

  叶明并未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他的目光已投向更远处,投向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却同样暮气沉沉的领域。

  这一次,他选择了与信息传递、物资流通息息相关的——驿站系统。

  大庆的驿站体系,沿袭前朝,本是沟通中央与地方、传递军情政令、接待官员往来的命脉。

  然而,历经百年,早已弊病丛生。驿马疲敝,驿卒困苦,经费被层层克扣,传递效率低下,甚至常有紧要公文被无故拖延、丢失的现象。

  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驿站成了官员及其亲属滥用、揩油的工具,额外增加了庞大的财政负担。

  叶明调阅了兵部管辖驿站的相关卷宗,又让王账房等人暗中核算了近几年的驿站开支与实效,结果触目惊心。

  效率低下与靡费巨大并存,这套系统已然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他没有急于提出全面改革的方案,那势必会触动从中央到地方无数依靠驿站系统牟利的官吏的神经。

  他再次祭出了“试点”的法宝。他选中了连接京城与北境、使用最频繁、问题也相对突出的“京北驿路”作为突破口。

  他的改革思路清晰而务实:

  其一,核算成本,定额包干。由户部(王账房小组)与兵部联合,重新精确核算京北驿路各驿站维持运转、保障基本传递速度的实际成本,砍掉所有不合理的“招待”、“人情”开销,确定一个合理的年度经费总额,打包拨付,节余留用,超支不补。

  其二,明确职责,绩效挂钩。严格规定驿站的核心职能是保障公文、军情传递,接待任务需凭朝廷印信且严格按标准执行。

  将传递速度、公文完好率作为考核驿站及其官吏的核心指标,与俸禄、升迁直接挂钩。

  其三,引入监督,信息透明。在兵部设立驿路稽查岗,由可靠人员担任,不定期巡查各驿站。

  同时,要求各驿站建立清晰的账目和公文交接记录,以备核查。

  方案拟定,叶明依旧通过太子渠道上奏。

  不出所料,立刻在兵部及相关衙门引起了轩然大波。反对的声音不再是空泛的道德指责,而是变得“具体而微”:

  “驿站接待往来官员,乃是体现朝廷体面,岂能一味削减?”

  “各地情况不同,定额包干,若遇天灾、马疫,经费不足,延误了军国大事,谁人能担?”

  “传递速度受天气、路况影响极大,岂能完全归责于驿站?”

  这些理由听起来似乎都有些道理,指向了改革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面对这些质疑,叶明依旧选择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他让王账房将那份详细列明驿站各项不合理开支的核算报告直接摆在了朝会上,尤其是其中几项诸如“某侍郎家眷省亲,耗用驿马十匹,招待费逾百两”、“某地知县年年以‘巡查’为名,携家带口住驿月余”的典型案例,让不少官员面红耳赤,难以辩驳。

  同时,他针对反对意见,一一提出了补充细则:接待标准明晰化,仅限于执行公务的官员,并按品级限定规格;

  定额经费中包含一定的“风险准备金”,用于应对突发情况;传递速度考核会综合考虑天气、路况等客观因素,设立合理的浮动区间。

  争论依旧激烈,但在叶明准备充分、逻辑严密的方案和确凿的数据面前,反对者渐渐难以招架。李云轩最终拍板,准予在京北驿路先行试点。

  ---

  就在叶明为驿路改革与朝臣们据理力争的同时,国公府内,叶瑾的算学学习也遇到了第一个真正的“障碍”——分数与比例。

  这对于习惯了整数运算的她来说,显得有些抽象和难以理解。

  “三哥,这‘三分之二’石粮食,再加上‘四分之一’石,为什么不能直接变成五分之三石?它们明明都是‘几分之几’啊?”叶瑾对着草纸上的算式,小脸皱成了一团。

  叶明看着她苦恼的样子,不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初学分数时的困惑。他没有直接讲解通分的方法,而是起身去了厨房,很快拿回来一个完整的炊饼和一把小刀。

  他将炊饼放在叶瑾面前:“瑾儿,假设这是一个炊饼。‘三分之二’个饼,是怎么样的?”

  叶瑾拿起小刀,熟练地将炊饼切成三份差不多大的小块,然后推了两块到叶明面前:“这两块就是三分之二。”

  “那‘四分之一’个饼呢?”

  叶瑾又将剩下的一块饼,仔细地切成四份,推了一份给叶明。

  “现在,你有三分之二个饼,再加上四分之一个饼,看看是多少?”叶明引导着。

  叶瑾看着大小不一的饼块,试图把它们拼在一起,却发现不好比较。“这……这不一样大啊,怎么加?”

  “问题就在这里。”叶明笑道,“所以,我们需要找一个统一的‘标准’。你看,如果我们把整个饼都分成一样大小的小块,比如都分成十二小块,那么三分之二个饼,是多少小块?”

  叶瑾看着被切成三块的饼,想了想:“每一大块再切成四小份?那就是……八小块!”

  “对。那四分之一个饼呢?原本是一大块切成四份,现在一大块等于四个小块,那么四分之一就是三个小块?”

  “不对不对!”叶瑾立刻摇头,“一大块切成四份,每一份就是四分之一。如果一大块等于四个小块,那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块!”

  “啊,是三哥说错了。”叶明笑着纠正,“对,四分之一就是一个小块。那么,八个小块加上一个小块,是几个小块?”

  “九个小块!”

  “九个小块,占整个饼(十二小块)的多少?”

  “十二分之九!”叶瑾脱口而出,随即又皱起眉,“可是十二分之九,好像还能变小?”

  “对,你看,九和十二,都能被三整除,所以十二分之九,其实就是……四分之三。”叶明用刀将那些小块重新拼凑,果然得到了四分之三个完整的饼。

  通过这直观的炊饼演示,叶瑾终于恍然大悟,明白了“通分”的必要性和方法。她兴奋地拿起笔,在草纸上重新演算起来,这一次,思路清晰了许多。

  叶明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心中莞尔。改革驿路,需要打破旧有的利益格局和思维定式;

  学习算学,需要突破固有的整数概念,理解更抽象的比例关系。这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内核,却都是对旧有框架的突破与对新规则的建立。

  他知道,无论是国家的革新,还是个人的成长,都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与“分数”。

  唯有保持耐心,善于引导,用合适的方法将复杂的问题拆解、具象化,才能一步步跨越障碍,抵达新的彼岸。
  http://www.paoshu5.cc/book/13364/11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