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对照组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朝臣们自是看不起一个乡间的养猪汉子的。熊远以布衣登朝堂,虽然没有满堂嘘声,但是众人的漠视是很显见的。

  熊远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自是有一些不适应。不过熊远也有在大学阶梯教室做演说做汇报的经验,就将一个木制的三脚架立在大殿中央,将准备好的图版按次序往三脚架上摆,边摆边讲动物杂交和遗传的原理与特点。

  熊远指出——如果想让大秦的战马全面提升一个小等级,那么太仆所提出的使用大宛马为父本,使用河曲马为母本进行扩繁,显然能生产更多具有一定的大宛马性状的马驹,但是因为母本先天的限制,这些形状未必能有效体现,也不能保证持续延续下去。

  而如果大秦想要未来有一支自己的大宛马马群,为了确保大宛马优良性状不会丢失,最好的办法乃是使用大宛马进行纯种繁育。

  甚至为了确保新的马驹保留大宛马的品质,在先期应该努力模仿大宛的牧养方式和饲料、训练方法,最好从大宛引进一批经验丰富的牧民,落户关中,才能保证下一代马群的品质不会退化。

  熊远其实并没有养马的经验,自己所提出的这一套理论,和养猪的理论也并不一样。熊远的这次演说是建立在养马的目的是为了使用,需要保存骏马的优良性状,同时需要保留骏马的后天训练,才能让一个优良的马种持续发展起来。

  繁育一个优良的牲畜品种,需要不断的杂交优选。单纯用一匹种马和本地畜种杂交,没有做筛选,很难有效得到优质品种,就如同古话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没有优选,最后生下来的就不是龙。

  因为熊远对于牧养马群缺少实际经验与实践,所以这个演说也并不一定就指向事实,但是因为熊远的演说,提供的素材相当丰富,而逻辑上又比较有系统,所以还是很唬人。

  只有张诚、张苍这样的逻辑大师,才能从这个演说里看到一些论证上的逻辑和问题。有些比喻、类比都缺乏坚实的基础。唬外行人或许可行,在严谨的科技工作者角度,这个报告是没法通过的。

  但是朝议之上,还是引起了争议,甚至连太仆都不断点头,反对的人反倒是一些不做实务的文官,比如侍御史之类。

  御史大夫赵尧对此并不发一言。一来是御史从来不关心养马的事儿,孔子不是说了,不问马。这种卑贱之事,贵人是不屑的。再说大秦用马主要是驾车。这个大宛马虽然样子好看,跑的也快,但是并不适合作为驾车的挽马。就好像国务顾问张诚,虽然据说学问别具一格,但是他并不适合朝廷实务。大宛马做骑乘是很好的,但是无论是贵人农夫,又有几个会去骑马呢?

  再来,就是熊远这个人是张诚带来的。张诚这个人很阴险,赵尧不愿意招惹他。

  “那么诸卿,大家拿出个结论来?”扶苏止住了众人的纷论。

  很多人的目光转向张诚,这种和学术技术相关的事儿,张诚居然没发一言。在一些实务技术领域,张诚的话往往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张诚和张苍两个人互相看了看,两人都从对方的目光里看出了一丝了然。

  “臣下不懂牧马繁育之术,觉得太仆和熊远的思路都有一定道理。”张诚淡淡的说。

  很多人对张诚这个说法很意外,难道他不是来支持自己弟子的吗?难道不是一力回护熊远的吗?为什么此刻的态度如此暧昧,是什么全新的平衡之道吗?

  “熊远的思路有可取之处,太仆的方案也是持国之言,立场角度各不相同而已。”张苍补了一句。

  朝中两位智者都这样说,大家就更不知道该采取什么立场了。尤其右丞相乃是群臣之首,张苍的态度往往会成为政策,而不是扶苏的态度。毕竟所有行文都要从张苍这里做出口才行,说皇帝金口玉言、口述圣旨之类的,只是民间愚夫愚妇的想象,实际上正式的文件都是丞相府反复权衡字斟句酌,皇帝就是案几上的那枚玉玺,只是在所有政策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已。

  “巩侯是九卿之首,张相是三公之首,那么这大宛马繁育采取哪一种方案,你二人商议个可行之法来!”扶苏也不愿意处置这种自己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

  “太尉蒙恬此次进贡骏马上千匹,似乎也没有必要采取单一的方法进行繁育,若是分成两个马群,对照进行不同方案的尝试,也无不可?毕竟有比较才有差距。在我们的智慧还不足以分辨两个方案的优劣的时候,不妨分组比较一下,才方便获得更好的方案。毕竟,行动起来很重要。总不能因为我们拿不定主意,就放任这些骏马老去吧?”

  “臣附议。”张苍及时的跟进一句。

  太仆似乎意有不平,而熊远的脸色也不好看。

  “仍然是太仆统领此事,不过要将群马分为两批,进行对比实验,熊远可以入国务顾问府邸,以舍人的身份为太仆提供建议和方案协调。如何?”扶苏提出一个和稀泥的方案。舍人相当于门客、幕僚,有一些是不入国家官吏序列的,不过扶苏当朝提出来,熊远就可以正式入职领俸禄了。

  国务顾问原来只不过是个荣誉头衔,现在扶苏当庭说有一个国务顾问府邸,相当于就要给开府设衙,这个部门要支棱起来了。扶苏这句是无心之言呢,还是故意为之?张诚一时也分辨不清。

  “既然入国务顾问府邸……陛下,是否要为巩侯张诚别开府邸?”张苍抢先一句把这句话问出来了。

  “要是给秉直在长安城单独开府邸,秉直就该腹诽朕要强行疏离他们家的夫妻关系了吧……”扶苏笑道。满堂臣子也都哄堂大笑。张诚有点尴尬,赵杏儿皱了皱眉。这种家事拿朝堂上来嚼舌头,这个皇帝很无聊。

  “就翻修计相府,计相府眼下是四进院落,可以扩建为六进,国务顾问和计相和府办公,不就行了?”皇帝说。

  “不可!”张诚先叫起来。“哪有臣下使用六进院落的,违制了,臣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个国务顾问、一个计相,两个彻侯,六进院落也不过是两个三进院落,朕还怕天下说朕薄待功臣呢……”

  “话不是这么说……再怎么说,臣下和计相也是夫妻,虽然是两个官职,但是用的下人也还都是一套,又不是在府里各过各的……还是请陛下收回成命。”张诚笑起来。

  “五进院落!赐计相、国务顾问五进院落,跨院扩建!门挂双匾,让长安城知道我大秦巩侯也是九卿第一,不是计相的家属,免得这长安城里一天风言风语的!”扶苏把手里摩挲的一块玻璃三棱镜搁在案子上,又说一声:“此事就这么定了,毋庸再议,着少府速速办理!第一是府邸要堂皇体面,配得上巩侯圜阳侯的身份,第二是扩建维修不可影响计相工作。诸卿还有什么议题?”

  “臣有本启奏,皇子弘毅已过教数之年,臣请为太子立别府,延请师傅、配属官,以备储君成长!”一位侍御史从御史大夫赵尧身后,手捧笏板,朗声启奏。

  喜欢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http://www.paoshu5.cc/book/13836/9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