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第172章 封常清兵败洛阳,李治的分析让李世民刮目相看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72章 封常清兵败洛阳,李治的分析让李世民刮目相看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杨国忠话音落下,在场的诸多大唐宰相顿时目瞪口呆。

  房琯忍不住开口道:

  “杨相公,你是否有些太自信了?”

  “那安禄山可是掌控了河北三镇的兵马啊!”

  天宝年间的大唐,总共册封了十个节度使。

  分别是范阳、平卢、河东、朔方、河西、安西、北庭、陇右、剑南等九个,以及一个和节度使同级别的岭南五府经略使。

  总计四个方向的边军,西方边军负责西域——陇西,主要防备吐蕃;东北边军负责震慑草原和东北异族;西南边军负责震慑云贵一带的异族,岭南经略使负责经略岭南百越。

  在这其中,岭南方向的百越力量是最弱小的,是以岭南经略使麾下兵力将将过万,属于四个方向中战斗力最弱的,可以忽略不计。

  其他三大边军,战斗力都非常强悍。

  安禄山负责范阳、平卢、河东三镇,麾下云集了东北边军的所有精锐,十五万兵力将近大唐边军的三分之一,非常强悍。

  这么一支劲旅,想要十天就击败并让安禄山授首,岂不是痴人说梦?

  然而,李隆基却一下子就相信了,露出了笑容。

  “好好好,那你就立刻去负责此事!”

  画面一转,依旧还是皇宫之中。

  一名将军大步走进殿中,朝着李隆基行礼。

  “臣封常清,见过陛下!”

  【封常清,汉人。时任大唐摄御史大夫,权知北庭都护,持节充伊西节度。大唐重臣、名将。】

  李隆基看着封常清,淡淡道:

  “说来也巧,你回京述职,正好碰到安禄山的叛乱。”

  “你可愿意为朕出征平叛?”

  封常清精神抖擞,高声道:

  “陛下,那番人安禄山狼子野心,臣愿意为陛下擒其首级,献于御前!”

  李隆基哈哈大笑,点头道:

  “好好好,那安禄山号称二十万兵马,尔需要多少兵马能平叛?”

  封常清思考片刻,沉声道:

  “六万兵马足以!”

  李隆基大喜过望,道:

  “如今安贼来势汹汹,从边疆调兵是来不及了。”

  “你立刻在长安、洛阳两京招兵买马,朕许你十万人!”

  【当日,李隆基授封常清范阳节度使之官职,命其持圣旨,开国库招兵。】

  画面一转,封常清快马来到洛阳城。

  此时的洛阳,官方名称是大唐“东京”。

  “封大人为大唐招兵啦!”

  国库之中,无数锦缎丝绸,金银珠宝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极为显眼。

  一时间,报名之人无比踊跃。

  “我来!”

  “我要上阵杀敌!”

  “算我一个!”

  短短一日时间,封常清就召到了六万兵马。

  但,这位大唐西域名将看着面前的六万士兵,却傻眼了。

  “这,这些人也能算是大唐良家子?”

  在封常清的面前,一个看起来还算健壮的洛阳汉子,拼了命的拉一张军中最普通的长弓,脸都憋红了也没拉开。

  再看旁边,两名士兵正在展示格斗技艺……好吧那根本就不是格斗,就是你一拳我一拳的互殴。

  更远的地方,大量刚刚招募来的老百姓们嘻嘻哈哈,在大营之中喧闹不已,犹如来赶集的一般。

  结阵?不会!

  令行禁止?不可能!

  封常清默然半晌,仰天长叹。

  “都说中原无比富庶,我本以为中原男儿应当威武雄壮,更胜西域士兵。”

  “却没想到,竟然是这般光景!”

  封常清所说的六万士兵,是和西域边军那样,令行禁止,如臂使指的军队。

  不是面前这六万连弓都拉不开,连结阵都不会,甚至连军中鼓声、旗帜传达的命令都看不懂的乌合之众!

  带这种“军队”去打仗,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封常清深吸一口气,沉声对着一旁的官员道:

  “这六万人不行,你立刻给我向附近郡县传令,让他们放弃城池,立刻把所有的郡兵都调来洛阳!”

  封常清算是看明白了,中原内地这边的兵源,全特么都是没经过训练的超级菜鸡。

  想要让这些菜鸡们成为合格的士兵,没有个一年半载是不可能的。

  可封常清哪里有这么多的时间?

  安禄山马上就要渡过黄河,最多几天就打到洛阳城外了!

  无奈之下,封常清只能另辟蹊径,就是调用附近的郡兵。

  在封常清想来,郡兵就算再不堪,平日里总归还是能有点训练的。

  只要能集合个几万郡兵,凭借着洛阳坚城,封常清依旧有信心和安禄山的十五万大军周旋到底。

  他毕竟是威震西域,击溃吐蕃的大唐名将!

  这名官员闻言,却露出哭笑。

  “封大人,咱们附近的郡县,恐怕没多少郡兵了。”

  封常清愣了一下。

  “为何?”

  官员答道:

  “就在两天前,杨国忠大人发布命令,命各地郡守、县令率兵出城镇压安禄山叛军。”

  “什么?”封常清表情瞬间呆滞。

  安禄山的东北边军就算再不堪,那也是正儿八经打过仗的军队。

  从洛阳这边的情况就能推断出所谓中原地区的“郡兵”是啥样的战斗力。

  再加上单个郡撑死了也就几千郡兵,一个县也就几百人。

  这几百几千的上去“镇压”安禄山的十五万边军,这就是纯纯的送命啊!

  封常清急了,一把抓住这官员的领口,怒吼道:

  “那你还不快派人去,把这些郡兵统统调回来!”

  官员一脸无奈。

  “封大人,那可是杨国忠杨相公的旨意!”

  封常清怒道:

  “我乃大唐河东节度使,负责镇压安禄山叛乱!”

  官员越发无奈了。

  “杨相公不但是大唐宰相之首,而且由陛下任命,总领所有讨逆军队。封大人,您虽然是节度使,但也是杨相公的下属啊。”

  封常清彻底无言以对。

  画面一转,已经到了战场。

  众多郡兵、县兵,尸横遍野。

  安庆绪收回鲜血淋漓的屠刀,忍不住好笑。

  “这朝廷里的大人们脑子都不好吧,就派这点人来送菜?”

  在旁边,一名安禄山的心腹大笑。

  “若是朝廷的大人们脑子好了,咱们还怎么改天换地?”

  安庆绪闻言,也是哈哈大笑。

  “言之有理!这些天来杀这几万郡兵,杀多了都没感觉了。”

  “还是去洛阳长安,杀那些宰相、大夫的脑袋,睡他们家里的美貌婆姨,那才带劲!”

  一名传令兵疾驰而来,对着安庆绪行礼。

  “小公子,节度使大人有命,请您率领前锋军立刻渡河!”

  安庆绪将武器回鞘,信心满满直指南方。

  “渡河!”

  前方,一条涛涛大河在望。

  黄河,到了!

  【安禄山进军神速,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横扫河北各地,斩杀多名大唐郡守,屠戮数以万计的大唐军民,并渡过黄河,直逼大唐东京洛阳!】

  看到这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又一次动容了。

  秦始皇忍不住开口道: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扶苏也是非常震惊。

  “这安禄山,乃是从燕国蓟都起兵,一路打穿赵国境内,到魏国大梁城附近。”

  “当年父皇您派兵灭亡这三个国家,可是整整用了三年!”

  大秦群臣也是颇为震惊。

  大秦当年用了三年的时间才拿下的地盘,安禄山竟然只用了三十天?

  蒙毅忍不住道:

  “莫非这从北往南进攻,有什么地利的说法?”

  秦始皇哼了一声,道:

  “这大河以北全是平原,从北往南和从南往北,不都是要经过平原?”

  “只能说,内患确实是比外忧破坏力来得更强!”

  另外一个世界,汉武帝也震惊了。

  “这安禄山的造反,真是好快的速度!”

  在场大汉群臣也是颇为惊讶。

  卫青缓声道:

  “即便是匈奴能突破大汉长城,沿着安禄山的路线往南,三十天也不应该这么快!”

  李广有些不以为然,道:

  “安禄山可是有众多骑兵的,骑兵一日百里乃是寻常,三十天都够骑兵走两三个来回了。”

  卫青看了一眼李广,摇头道:

  “哪里有这么简单?河北平原上水网密布,骑兵渡河困难。”

  “加之又有多座坚城,只要凭城坚守,纵然骑兵能绕道南下,后勤怎么保障,难道他们就不害怕后路被断?”

  李广哑口无言。

  汉武帝见状,心中对李广的评价又低了不少。

  李广这人,打仗的本事是有的,每次匈奴来犯,都被李广打得灰头土脸。

  后来匈奴人害怕了,干脆不进李广镇守的区域。

  可偏偏李广呢,空有一个“飞将军”的名号,每次出征,总是迷路!

  很多时候,汉武帝让卫青和李广一起出征,卫青找到敌人杀光了带着俘虏牛羊回来,李广还在草原上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呢!

  就说元狩四年的漠北之战,就是因为李广迷路没有赶到战场,导致已经被卫青霍去病击溃的匈奴单于率领残部逃离。

  不然,按照出征之前的布置,李广只要及时抵达,就能全歼匈奴主力!

  都说李广难封,就是这个缘故。

  别人出征都有战功有擒获,你李广连及时抵达战场都做不到,不给你治个失期之罪斩首就是法外开恩了,还指望给你封侯?

  汉武帝其实也想不明白,匈奴向导是每一支出征大军都会配备的,怎么卫青霍去病甚至其他将军都不迷路,就你李广每次出征肯定迷路呢?

  汉武帝收回心思,看着安禄山那势如破竹的进军路线,摇了摇头。

  “节度使?这个想法还是太蠢了。”

  “今后的大汉,绝对不能设立这种官职,简直就是笑话!”

  对汉武帝来说,他恨不得把天下的兵权都集中在自己手上。

  分出兵权去设立什么节度使?

  想都别想!

  所有的权力都是朕的,也只能是朕的!

  贞观世界之中,李世民表情凝重。

  “节度使,竟然荼毒至此吗?”

  论领兵作战,别说是整个大唐,就是放眼华夏历史,李世民都是第一名最有力的竞争者。

  更何况,作战的时代就是大唐,是李世民所处这个时代几十年之后。

  在这样的古代,几十年的时间其实改变不了太多东西。

  此刻的李世民脑海之中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了一幅河北平原地形图。

  安禄山几乎是沿着太行山以东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打到了黄河以北!

  “太快了……”

  李世民喃喃自语。

  就算是让李世民来指挥,也不可能比安禄山更快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安禄山对大唐河北,是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实现这个几乎完美的推进计划。

  在场的贞观时期名将,同样也是震惊不已。

  “这安禄山的推进,太惊人了!”

  “已经是步兵的极限速度了!”

  “这岂不是说,沿途这么多座城池,几乎没有一座能阻碍安禄山叛军超过三天?”

  “呵呵,三天?怕是超过两天的都没有!”

  越是讨论,贞观群臣就越加心惊。

  这河北对安禄山来说,简直相当于不设防一般。

  安禄山哪是起兵造反啊,简直就是武装巡游,一路喝着美酒唱着歌,随随便便屠戮一番路上忠于大唐的军队和官员,就这么打到黄河边上了!

  李世民终于忍无可忍,砰地一声拍了桌子。

  “这该死的突骑施反贼,朕非要灭了突骑施全族不可!”

  李世民此刻心中的震怒是难以想象的。

  作为“天可汗”,以草原规则统治草原的李世民,其实也任用了许多异族将领。

  比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执失思力、黑齿常之等等。

  他很信任这些异族将领,也从这些异族将领的效忠里得到了足够丰厚的回报。

  这安禄山,他怎么敢的!

  就在李世民大发雷霆的时候,一旁的李治突然弱弱地开口了。

  “父皇,其实儿臣觉得这件事情好像还挺……正常的。”

  李治此言一出,满殿群臣顿时侧目。

  贞观大帝,武功盖世,李世民的威严可不是吹的。

  刚刚李世民一发火,满殿的大臣都是噤若寒蝉,就连魏征都不敢在这种时候说话。

  李治居然敢开口顶撞李世民,不要命了?

  李世民看着李治,脸上露出疑惑表情。

  “为善,你为何这么说?”

  李治正色道:

  “父皇,番人其实也是人。既然有忠心耿耿的,那么自然也就会有安禄山这般狼子野心之徒。”

  “大唐要做的,应该是择其良材而用之,并不是一味的将所有番人视为异族。”

  “不然,岂不是失去了父皇‘天可汗’之名的本意?”

  听到李治的这番话之后,李世民脸上的表情渐渐变得舒展开来。

  “朕问你,若你坐在李隆基的位置上,又该如何防止安禄山这般贼子的做大呢?”

  李治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胸有成竹地开口道:

  “儿臣认为此事其实非常简单,只需要恢复最开始的节度使制度即可。”

  李世民眉头一扬。

  “你是说由文官出任节度使?那若是因为文官的能力不足而打了败仗呢?”

  李治道:

  “可以用武将作为辅佐,战时以武将指挥为主。”

  “又或者,有那文武双全之辈,自然也可以担此重任。”

  “最重要的是,九大节度使应该共计九人,而不是像安禄山这般,一人独领三镇节度使官职,导致整个东北边军都落入安禄山的掌控。”

  “请父皇试想,若是东北三镇节度使共有三人,相互牵制,那安禄山还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横扫整个河北,进逼洛阳吗?”

  李治一口气将这番话说完,随后毕恭毕敬地朝李世民行礼。

  “只是儿臣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还请父皇斧正。”

  李世民闻言,有些惊讶。

  李治如今只不过是个十四岁的少年,竟然就已经能有如此见地?

  在场的贞观群臣,同样也对李治刮目相看。

  看到之前的盘点视频片段,其实有很多人是想不明白的,为何李世民最后会选择李治,为何是李治给大唐打下了历史上最大的疆域版图。

  但现在,看到李治这般表现,便有不少人心中涌起“原来如此”的情绪。

  李承乾和李泰在一旁听着,面面相觑。

  李泰咬着牙,轻声自语。

  “不过是拾人牙慧。”

  李承乾冷笑一声。

  “那怎么不是你在父皇面前说的这番话?”

  李泰对李承乾怒目而视,李承乾毫不示弱,直接瞪了回去。

  本宫当不了皇帝,那也不可能是你李泰来当!

  李世民的笑声,让两人的注意力同时转移。

  “好,很好。为善啊,你今天的话,朕很
  http://www.paoshu5.cc/book/14044/1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