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开局乘着热气球逃亡 >第260章 曲率之眼与星芒初铸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60章 曲率之眼与星芒初铸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第二百六十章 曲率之眼与星芒初铸

  “洞察”项目的量子真空涨落探测网(QVFN)在“星之子”能量场的辅助滤波下,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从宇宙的背景噪音中剥离出那些微弱却非自然的信号涟漪。然而,这仅仅是构建完整预警体系的第一步。真正的挑战——超时空曲率引力透镜阵列(SCGLA)的部署与校准——才刚刚开始。

  与布撒微型传感器节点的QVFN不同,SCGLA的核心是少数几个大型、极其精密的引力感应平台。这些平台需要被精准部署在星耀之渊外围几个经过严格计算的关键引力节点上,如同在深空中放置几面巨大的“凹面镜”,通过测量背景星光经过隐形目标附近时产生的微小偏折(引力透镜效应),来勾勒出不可见物体的轮廓和位置。

  “SCGLA平台部署任务启动”

  “目标点位:L4-7、G-11、Tau-23(三个关键引力平衡点)”

  “执行单位:第七工程舰队(“工匠”号牵头)”

  “护航单位:王猛麾下第三巡逻舰队”

  “工匠”号工程舰及其编队携带着三个庞大的、折叠状态的SCGLA平台,缓缓驶向深邃的星空。部署过程本身就像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容不得半点差错。

  平台需要在绝对稳定的状态下展开,其每一个感应元件的角度都需要微调至原子级别的精度,才能保证后续测量的准确性。任何微小的震动、温度波动甚至来自过往舰船的引力扰动,都可能导致校准失败。

  工程舰队花了整整五个天际日,才小心翼翼地将第一个平台(L4-7点位)部署并初步固定。然而,就在进行精细校准时,问题出现了。

  “报告!L4-7平台基准校准连续失败!核心镜面阵列无法达到理论聚焦精度,误差超出允许范围三个数量级!”工程总监的声音带着焦急和困惑。

  远程技术支持团队的ζ-3立刻介入分析。大量的数据被传回,经过“方舟”超算的快速模拟,问题根源被迅速定位。

  “是本地时空曲率微扰!”ζ-3看着模拟结果,脸色凝重,“星耀之渊的时空并非平坦的,它内部存在着大量极其微弱但复杂的引力波纹,像是某种‘背景呼吸’。我们的理论模型是基于理想平坦时空构建的,没有考虑到这种真实的、动态的本地化畸变!”

  这意味着,每一个点位的SCGLA平台,都不能使用统一的标准化校准参数,而必须进行“本地化定制校准”——即实时测量该点位精确的时空曲率背景,然后对平台进行动态补偿调校。

  这无疑大大增加了部署的难度和时间。工程团队不得不临时开发一套复杂的现场测量与动态校准程序。每一个平台的成功部署和校准,都需要额外耗费两到三个天际日。

  与此同时,“星芒”项目也迎来了从理论迈向实体的关键阶段——GBDA-α原型机的核心部件试制。

  ““星芒”原型机核心:超导引力场激发线圈组”

  “材料:新型碳纳米管-超流体氦复合超导材料(代号H-SC)”

  “制造工艺:微重力环境下的原子级逐层沉积”

  “挑战:材料纯度要求极高(>99.%),内部晶格结构需高度一致,任何缺陷都可能导致激发失败或能量逸散”

  ζ-3团队中最顶尖的材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经历了数十次失败的冶炼和沉积尝试后,终于成功制备出了第一段符合理论要求的H-SC线圈样品。

  然而,就在将其接入小型化测试平台,进行首次低功率激发试验时,异变发生了!

  在能量注入达到理论阈值15%的瞬间,线圈内部的超导状态突然崩溃!并非简单的失超,而是某种更诡异的“能量晶化”现象——澎湃的能量没有正常转化为引力场,反而在线圈内部瞬间凝结成了诡异的、不稳定的能量晶体,如同冰花般疯狂生长,瞬间撑裂了无比坚固的H-SC材料外壳!

  “砰!”一声闷响,测试舱内弥漫起灼热的能量蒸汽和材料碎片!

  “紧急停机!冷却系统全开!”ζ-3大吼,幸好测试是在多重防护屏障后进行的,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失败的原因很快被分析出来:H-SC材料的超导性能达标了,但其内部的“声子振动频谱”与理论计算存在细微偏差,导致能量在转化为时空涟漪前,先与材料本身产生了某种未被预料的共振,引发了可怕的相变。

  “我们需要调整能量注入的波形!”一位能量工程师喊道,“不能是简单的脉冲,必须找到一个能避开材料共振频率的、更平滑的注入模式!”

  “或者,改进材料配方,掺杂其他元素来抑制这种共振?”材料科学家提出了另一条思路。

  “星芒”团队再次陷入了艰苦的试错循环。他们一边不断微调能量注入的算法,模拟各种复杂的波形;一边尝试在H-SC材料中掺入微量不同的元素,测试其对声子频谱的影响。

  时间在一次次失败和微小的优化中流逝。

  直到第七次低功率测试。

  这一次,他们采用了一种经过数千次模拟优化后的、类似鸟鸣般婉转的多频复合注入波形,同时使用了掺入了微量特定稀土元素的H-SC-7型线圈。

  能量平稳注入… 10%... 20%... 30%...

  监测屏幕上,代表时空曲率的数值开始出现规律的、可控的波动!

  “成功了!时空曲率变化率ΔR/Δt 稳定上升!与SIE模型#47预测曲线吻合度达到99.3%!”负责监控数据的研究员激动地声音颤抖。

  测试舱内,没有能量晶化,没有结构崩溃,只有一股无形的、却能被精密仪器捕捉到的引力波动,以测试线圈为中心,缓缓荡漾开来。

  虽然这波动极其微弱,距离实战要求相差甚远,但它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证明了材料与能量控制的可行性!

  “星芒”的第一缕微光,终于在这坚持不懈的摸索中,被成功点燃!

  消息传回控制中心,霍哲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难以察觉的、如释重负的笑容。
  http://www.paoshu5.cc/book/15730/3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