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1章 鹬蚌相争!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整个清国公府的正厅,一时间陷入一种极为诡异的静寂。

  屋外的风声变得更低、更闷,像是压在雪层下滚动,不再有之前的刺耳呼号,反倒像是伏着的野兽,正在耐心等待它的猎物露出破绽。

  火炉里的松脂时不时爆出一声轻响。

  “啪。”

  那声音在此刻安静得仿佛凝固的屋子里,听起来格外刺耳。

  烛火摇曳,光影在墙上拖成一条条长长的影纹,几名大臣立在厅中,影子斜斜拉在地上,有的重叠,有的分散。

  但无论怎么看,这些影子都不像是站在同一个阵线上的人。

  左司长脸虽沉,却是一种极深的沉稳——那是老狐狸的沉稳,他急,但急在心里,外人看不见。

  右司长皱着眉,看似愤懑,却时不时扫向左司长,又扫向第三人,眼珠转得极快——他想争,却忌惮,也怕别人先伸手。

  第三名大臣惶恐得最像样,双手都在抖,可他眼底那股被压住的躁意,却怎么也遮不住。

  三个人,三条线。

  三条线,却都在通向同一个深渊——权力真空。

  风吹动门帘。

  “沙沙——”

  仿佛有人在外轻轻呼吸。

  然而清国公坐在主位,神色被火光映得一半明一半暗,既像是在聆听,又像是在沉思。

  更像是在看一场戏。

  看他们三个——各怀鬼胎。

  半晌,他才缓缓抬起头来,紧皱的眉似乎因为震惊而迟迟没松开:

  “你们说……蛮阿叛国了?”

  他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一种如刚被惊雷劈中的迟疑与震荡。

  “这……怎么可能?”

  他自言自语般喃喃道: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蛮阿都不可能叛国啊……”

  “他深受大汗信任,是大汗离都时唯一托付代理朝政之人。”

  “他手中虽不掌兵,却掌朝政,事务皆经他……他叛国?叛什么?”

  “这不是……自毁根基?”

  他说得太真,太自然,太像一个被震得连心绪都难平的老臣。

  几名大臣对视一眼。

  三个人的喉结几乎同时动了一下——

  他们最怕的,就是有人去问“为什么”。

  他们最怕的,就是有人真去查“是否属实”。

  因为他们太清楚:

  这件事没有证据。

  也根本没人想要证据。

  他们要的不是真相,而是结果。

  结果必须是:

  ——拓跋蛮阿叛国了。

  只有这样,权位才空着,他们才有可能往上一步——甚至是一步登天。

  所以当清国公在追问“怎会如此”时,三人的神情同时发生变化。

  左司长率先出声,刻意压着声音,让人一听就知道“事态危急”:

  “国公!现在不是纠结他为何叛国的时候!”

  他向前迈一步,神色急得仿佛火烧眉毛:

  “叛国,就是事实!整个大都已经乱了!”

  右司长立即附和,甚至比左司长说得更急:

  “对对对!国公,现在关键不是查他为何叛国,而是——这烂摊子要怎么收拾!”

  第三名大臣更是直接,声音发抖,却带着一种近乎下意识的催促:

  “国公,大汗不在,蛮阿叛走,我们不能放任局势乱下去!”

  “朝廷必须有人暂理大政!”

  “必须要定一个主持大局之人!”

  他们三人说得极快,几乎不给清国公喘息的余地。

  因为他们害怕。

  怕清国公继续追问。

  怕有人真正冷静下来,去想这件事的逻辑漏洞。

  怕拓跋蛮阿一旦被查清不是叛国,那他们刚刚燃起的权力之火……便会被无情浇灭。

  这份怕,在三人的表情下压着,却像毒蛇一样盘踞在心里。

  清国公看着三人,老眼深处闪过一丝极轻、极暗的光。

  那光转瞬即逝,不被任何人察觉。

  他心里清楚了。

  这群人……比他想象的还要急,比他想象的还要盲,比他想象的还要——贪。

  小到无以复加的贪。

  大到能毁国的贪。

  他缓缓吐出一口气——

  这口气里,不是震惊,而是由衷的佩服。

  佩服那个像从天外落下的谋士——那位不知姓名、不知容貌,却能看穿大汗朝局,看穿大都权臣,看穿人性与私欲的高人。

  连这一步……他都算到了?

  连大都的权臣在听到“叛国”时会如何反应,他也一清二楚?

  太可怕了。

  清国公心底一阵发冷。

  他虽然老,却不是老糊涂。

  他知道什么是天才。

  也知道什么是怪物。

  而眼前这一步步发生、几乎完美无缝的局势……已经不是“天才”能够描述的。

  这是懂得人性、懂得权谋、懂得天下格局、懂得结构与底层逻辑的怪物。

  清国公抬眼,看着三名大臣脸上的焦急、恐慌、急切、躁动、贪婪、野心……

  他忽然明白了。

  散布拓跋蛮阿叛国的那个人,他赌的根本不是“消息真假”。

  他赌的,是人心。

  他赌——

  只要这条消息一出,大都朝臣不会调查,不会求证,不会冷静。

  他们只会抢。

  只会争。

  只会扑上去咬自己可以咬到的一块肉。

  不论肉上是不是毒。

  清国公心中骇然。

  这是一种冷酷到极点的掌控力。

  这种人……若不是敌人,就是盟友。

  没有第三种可能。

  风吹入厅中,烛火猛地摇了两下,光影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三名大臣站在光影交错中,脸上的神情被烛火照得忽明忽暗。

  却越发显得——

  不安。

  急迫。

  贪婪。

  且彼此提防。

  左司长盯着右司长,右司长盯着第三名大臣,第三名大臣盯着他们二人。

  像三只互相戒备的狼,但都在等待第一滴血落地。

  清国公看着他们,心里反倒平静下来。

  他忽然明白那位深藏幕后之人为何敢放手去做。

  ——因为大都已经没救了。

  没有大汗在,以往表面的秩序全都是蛮阿撑着。

  现在蛮阿一跑,这群人立刻露出了本性。

  野心从皮肤里往外透。

  恐惧从骨缝里往外冒。

  权力的饥渴让人连逻辑都不要了。

  “蛮阿为何叛国”?

  谁在乎?

  谁要细查?

  只要他叛国了,那他的位置就是空的。

  只要他的位置是空的,那他们就有希望填进去。

  清国公心底寒意更浓。

  他低声道:

  “可是……蛮阿叛国的原因……真的不查查么?”

  话音刚落。

  三名大臣几乎异口同声:

  “不查了!”

  “现在不是查这个的时候!”

  “国公,大都马上乱了!”

  他们甚至向前逼了一步。

  像在逼迫清国公放弃思考。

  逼迫他放弃理智。

  逼迫他接受“叛国已成事实”。

  清国公心头涌起一丝战意。

  不是怒。

  而是另一种复杂的情绪。

  那位高人——竟能把权臣的人性,算得如此精准?

  连他们会害怕调查……他也算到了?

  连他们心底那一点野心……他也清楚?

  清国公深深吸了一口气。

  胸腔里,一股极深的敬畏升起来。

  那是一种从心底蔓延的、彻骨的寒意。

  “太可怕了……”

  他在心里无声开口。

  “那个设计这局的人——简直可怕至极……”

  他抬起眼,看着三名大臣一张张急得发白、却藏着深意的脸。

  心里忽然一动:

  ——这个人,不只是懂大都。

  他了解整个大疆的人心。

  甚至可能对大汗的性情、蛮阿的位置、左右司的心态,全部洞若观火。

  这种布局之力……

  清国公微微握紧了手。

  心底第一次生出一种——

  “幸亏他站在我这边”的庆幸。

  而这份庆幸,又夹着不可言说的寒意。

  “这位高人,实在太恐怖了……”

  火炉里再次“啪——”一声。

  三名大臣身体同时微微一抖。

  屋内的空气沉到极致。

  清国公缓缓抬起头,神情再次恢复了那种老臣的沉静与苍然:

  “既然……你们都认定蛮阿叛国。”

  “那……”

  他声音缓慢,却沉稳得像山峦压下的影子:

  “这烂摊子……确实该有人来收拾了。”

  三名大臣同时抬头,眼中同时亮起。

  那一瞬,他们的影子在地板上狠狠一颤。

  下一瞬。

  三个人的呼吸——都急促了一分。

  而清国公看着他们那双眼睛里涌起的光。

  眼底深处……悄无声息溢出一抹冷笑。

  ——戏,是时候开场了。

  火光摇曳,三名大臣的影子在清国公脚边交错,像三条纠缠撕扯的蛇。

  清国公缓缓抬眼,似乎看清了他们脸上那道被野心撕开的缝隙。

  但在下一息间,他的神情已稳稳敛回,重新换上一副迟疑、困惑、局外人的淡漠。

  像一位被世事惊扰的老人。

  像一个真的已远离朝政的人。

  他沉了沉声,带着几分震荡后的迷惘:

  “唉……这等大事,当由你们几位商量才是啊。”

  “老夫早已不涉朝政,手亦早已松……你们忽然前来,与老夫探讨此事……却是为何?”

  他话说得缓,带着那种经历风霜的迟疑。

  甚至还隐隐带上了一丝拒人千里之外的疏淡。

  像真的不知道这些人来此所为何事。

  三名大臣对视一眼。

  那一瞬,他们眼底闪过一丝极快的光芒——既试探,又倚仗。

  左司长率先上前一步,拱手,声音恭谨到几乎带着奉承:

  “国公大人,您这话可就折煞我们了!”

  “您虽不涉朝政,可大疆谁人不知——国公大人乃当今日最有谋略、最有见识之人!”

  右司长紧接着补一句,显然担心被左司长抢了先:

  “正是!国公大人在时,大汗都曾言——‘若有疑事,问清国公可解九成!’”

  第三名大臣也急忙上前,语气急切,恨不得把心捧出来给他看:

  “如今蛮阿叛走,大都震动,百官惊乱……我们三人商议再三,才会斗胆前来,向国公大人问询此事。”

  左司长眼珠一转,忽然压低声音,语气肃然:

  “甚至……我们三人皆以为……”

  他说到这里,停顿了一瞬。

  那一瞬,另外两人的呼吸同时变重。

  然后三人一齐开口,像经过事先排练:

  “国公大人,愿请您暂理朝政!”

  声音落地的一刻,厅中的烛火仿佛被风吹得猛地一跳。

  但他们的眼神,三双眼睛,却没有一丝真正的“恳请”。

  恳请是假。

  试探为真。

  他们三个心底比谁都清楚——

  这个老狐狸绝不会答应这种荒唐的提议。

  一个隐退多年、明言不涉朝政的老人,怎可能重新掌权?

  他们知道他不会答应。

  所以敢说得如此大方。

  也正因为他不会答应,他们才敢借此顺势推动话题——

  推动到他们真正想问的——“那由谁暂理朝政?”

  只要清国公说出一个名字。

  这名字,就能成为争权的旗帜。

  只要清国公露出一点倾向。

  他们三个人中的某一个——就能借着清国公的声望,轻而易举压过另外两人。

  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目的。

  三个老狐狸在清国公面前演戏。

  结果——

  清国公却在心底冷笑。

  他缓缓抬手:

  “不行,不行。”

  “此事……老夫万万担不起啊。”

  他摇着头,像是一个真正被吓到的老人。

  “老夫早已退隐多年,不闻朝事。”

  “今日若忽然出山……那岂不是让天下人疑心?”

  “你们说这等大事……怎能由老夫插手?”

  三名大臣嘴上连连道“国公不可自轻”、“国公乃社稷之柱”,可眼神却在暗中闪动——

  如他们所料。

  清国公拒绝了。

  拒绝得干脆利落。

  他们三人心中暗松一口气。

  这才是下一步真正的开始。

  果然——

  右司长抢先半步,低声问道:

  “既然国公大人不肯出山……那么如今朝廷群龙无首,还望国公指一条明路。”

  左司长接上:

  “是啊!一个‘暂理朝政’的人选,总得有吧?”

  第三名大臣眼底压着那份被野心撑开的贪婪:

  “国公,只要您点一句,我们三人……一定尽心辅佐!”

  三人话音落下。

  整个清国公府的正厅突然安静得可怕。

  只有火炉里又“啪”地爆了一声。

  像是在这份诡异的气氛里敲下一记暗响。

  三个人。

  三双眼睛。

  都看向清国公。

  他们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

  殊不知——

  在清国公眼里,他们的贪婪、急切、野心、欲望……每一处都赤裸裸暴露。

  清国公看着他们,心底忽然又冷了几分。

  这些人……太急了。

  太乱了。

  太想往上爬了。

  他们根本不关心国家会怎样。

  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位置。

  一个蛮阿刚刚“空出来”的位置。

  “暂理朝政”四个字,像是把三个人的灵魂都勾出来一般。

  他们迫不及待。

  他们想争。

  他们想抢。

  而在这急迫之中,在他们眼中那道压不住的光里——

  清国公看见了另一层东西。

  一层真正让他感到寒意的东西。

  ——被“谋算”后的必然反应。

  那位幕后之人……难道连他们此刻的贪婪与急迫,也算在其中?

  连他们此刻的争抢、试探、虚情假意……都算准了?

  连他们会跑来清国公这里借声望,也算得一清二楚?

  清国公心里忽然一沉。

  像是从火炉的温热里被拖入了冰冷雪层。

  他终于明白。

  他终于看清。

  他终于承认——

  拓跋燕回口中的“那位奇人”,远比自己最初的想象要可怕得多。

  这局不是蛮阿的局。

  不是左右司的局。

  不是朝臣的局。

  这是一场人为拨动的乱局。

  而拨动这局的人,连他清国公此刻的“拒绝”、他的反应、他的角色……都计算在内。

  他不是站在局外。

  他不是旁观者。

  他不是那个“被求助的智者”。

  而是——

  棋子。

  彻头彻尾的棋子。

  清国公心口突然收紧,像被冰冷的手攥住。

  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生出恐惧。

  若未来有一日……自己和那位奇人站在对立面……

  那他……会怎么死?

  会不会连“为何死”“怎么死”“何时死”都不知晓?

  会不会死得像一片落叶,被算在风里,被算在方向里,被算在不需要他存在的那一瞬?

  寒意从脚底升到脊背。

  清国公垂下眼。

  藏住了深处那一瞬真正的惊惧。

  下一刻。

  他缓缓抬头。

  声音苍老、迟疑、疲惫——

  装得滴水不漏:

  “你们问老夫……谁适合暂理朝政?”

  烛火跳动。

  三名大臣同时屏住呼吸。

  三道影子同时紧绷。

  而清国公看着他们眼中那被压不住的贪意,心里再次掠过那抹寒意。

  ——这一步,那位奇人也算到了吧?

  他想到这里时,背脊发凉。

  但他的脸上,却慢慢浮现出那种极深的、极老练的、极沉稳的迟疑。

  烛火在一瞬间变得格外安静。

  像是在等待清国公开口。

  三名大臣屏着呼吸,眼神随着清国公微微抬起的动作,一寸寸收紧。

  空气里那股躁动、紧绷、急不可耐的权力气味——浓得像被风压在屋内,散不出去。

  清国公的手指在椅案上轻轻敲了一下。

  声音不大。

  却像把现场的紧张,敲得更明显了。

  他微微叹了口气,叹得缓,也叹得沉。

  紧接着,他忽然抬眼,眼神竟不再是刚才那种迟疑、迷茫,而是一种老狐狸看破三人虚伪的淡然。

  一句话,缓缓落下:

  “算了。”

  “咱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

  三名大臣的呼吸猛地一顿。

  那一瞬,厅内烛光像被什么震动了一下,影子骤然拉长又收回。

  清国公淡淡扫了他们一眼:

  “你们来问老夫,谁适合暂理朝政——”

  “无非是想借我清国公的声望,来替你们三位中的‘某一位’,获得百官信服,对吧?”

  最后那两个字——“对吧”,说得极轻,却像一柄细薄的刀,悄无声息割开了三人的伪装。

  左司长眼角一跳。

  右司长下意识咳了一声,像要掩饰什么。

  第三名大臣连脖颈都僵住了,嘴唇抖了抖,竟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三人彼此看了对方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里那丝被戳破的尴尬。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

  清国公说的一字不差。

  他们确实是这么想的。

  而被当面揭穿,是极难堪的。

  但清国公却像根本没看到他们的尴尬一般,像多年阅尽权场的老人一样,声音沉稳,带着几许疲惫:

  “老夫若是赞同其中一人——”

  “便是得罪另外两人。”

  “你们三人这些年斗得有多凶,老夫不是不知道。”

  “你们心里也清楚——只要老夫说一句,局面立刻会偏到某一边。”

  “所以——”

  他摇了摇头,摇得缓、摇得沉,像一个拒绝被卷入斗争的老者:

  “这等抉择,老夫是不会做的。”

  三名大臣同时屏住一口气,眼神又僵又急。

  这事……被说死了。

  他们想让清国公站队,可清国公一句话,就让他们原本的铺垫——

  全、部、落、空。

  他们的呼吸变得急促,却没有一个人敢表现得太明显。

  因为事情真的不能拖。

  蛮阿叛逃,大都震荡,大汗远在北境。

  谁站出来暂理朝政——不只是一个位置,更意味着权力、军心、资源、朝纲……整个大都的走向。

  而他们三个斗了这么多年,没有下手的机会。

  现在机会来了。

  他们谁也不想放弃。

  整个厅堂因此安静得可怕。

  唯有火炉里松脂再次发出一声“噼啪”,像是在提醒他们时间正在一点点流逝。

  就在这时,清国公又缓缓开口了:

  “不过——”

  他扫了三人一眼。

  那一眼淡淡的,却像深潭里看人的目光,让三人心底都涌起了某种不安。

  “眼下的局势,一直这样拖下去——终究不是事。”

  “朝廷……必得有人担起来。”

  三名大臣同时点头。

  左司长眼中带着急切:“国公教训的是!”

  右司长也赶紧道:“大都不能群龙无首啊!”

  第三名大臣连连称是:“确实不能再拖下去了!”

  然而清国公接下来的话,却让三人脸色微变:

  “可是——”

  “你们三位……斗了这么多年。”

  “就算现在让你们商量……只怕这几日之内,也难分高下吧?”

  三人脸色同时紧绷!

  因为清国公说的正是他们最深的心病。

  他们三个……谁都不服谁。

  若真要在三人之间选一个“暂理朝政者”,三天三夜也谈不出结果。

  而这几日——大都根本乱不起。

  屋内的空气因此再次凝固。

  左司长喉结动了一下,刚要说话——

  清国公已抬手,阻止了他。

  “所以啊。”

  “老夫还是那句话——”

  “此时,最应以国为重。”
  http://www.paoshu5.cc/book/16610/8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