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该放手时就放手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当然,随意参观。”朱松大方应允。

  藩王们进入船舱,探寻动力之谜。

  然而,除了驾驶舱内水手操控船舵外,未见特别之处。

  且蒸汽机船驾驶方式与木帆船截然不同,连最懂船的楚王朱桢也一头雾水。

  难怪朱松断言,这等战舰即便赠予他国,亦无人问津!

  学会操作不难,其内在机理却难以捉摸!

  仿制无望,维修亦成奢望!

  此刻,藩王们方领悟朱松所言:外销此舰,无异于坐收渔利!

  不久,蒸汽机船自城固县掉头,旋即返回汉中。

  藩王们离船,心中仍觉恍若梦境!

  此钢铁战舰,不仅疾速,日行千里,且舰炮犀利无比!

  单舰竟配十二门此等巨炮,令人难以置信!

  归府途中,恰逢元宵佳节,汉中城内人声鼎沸。

  明日,众藩王将各归封地。

  燕王朱棣与其子朱高炽,亦将迁往漠北。

  家宴毕,夜深人静。

  藩王们纷纷归院,打点行囊,预备明早启程。

  唯独朱棣,被朱元璋挽留。

  书房内,仅剩朱元璋与朱棣。

  “老四,迁封之事筹备得如何?”

  朱元璋看似无意地问起北平至漠北的迁封计划。

  “回父皇,一切就绪。

  儿臣返北平后,即刻动手,预计三月前可迁漠北!”

  朱棣淡然回应,心中五味杂陈。

  他惑于朱元璋特意留他之由,莫非又要训诫?

  念及此,朱棣心中一沉。

  “朕有一事,一直想问你!”

  朱元璋话锋突变。

  “父皇但问,儿臣知无不言!”

  朱棣神色微异,不明所以。

  “大哥病重之时,你心中作何感想?”朱元璋直言不讳地问。

  朱棣闻此,脸色骤变。

  这是要直接挑明吗?

  “父皇,儿臣不明您意指何意?”朱棣连忙摇头,“儿臣当然不愿大哥有事。”

  “咱信你无心大哥之祸。”朱元璋道,“标儿往日对你们兄弟多有照料,你小时调皮闯祸,他总护着你们。”

  “但今日,咱只想听听你的心里话。”朱元璋认真地说。

  “心里话?”朱棣皱眉。

  “若你大哥不在,你可曾想过这皇位?”朱元璋直言,“或以为何人更适继承?”

  “父皇,此言不吉,大哥尚且安好。”朱棣惶恐,“此问难以成立,儿臣不知如何作答。”

  朱元璋不会是在试探我吧?若实话实说,恐有不测。

  “无妨,你大哥病重时,咱便考虑过此事。”朱元璋坦荡地说,“想过朱允炆,也想过你。”

  朱棣一时无语。

  这话,让他如何回应?坦言自己有称帝之心?显然不妥。

  老爷子现在最看重的是太子朱标和老九朱松。

  这番话,应与朱松说才是,怎会突然对自己说?

  “你心怀壮志,性格高傲,这我们都知道。”

  “在诸多儿子中,你的能力尤为出众!”

  “若让你坐上大明皇帝的宝座,我深信,凭你的能耐,定能成为一代明君,至少不会比我逊色太多!”

  朱元璋见朱棣沉默,话语未停。

  这让朱棣心中的紧张更甚!

  父亲此言是真心?

  他竟认可了自己的能力,还提及自己能做个好皇帝?!

  这是何意?

  “父皇过誉了。

  论才能,兄弟中有比我更强的。”

  朱棣克制住内心的波澜,摇头苦笑回应,实则想听朱元璋如何作答。

  “你倒是实话实说!”

  “那你觉得老九怎样?”

  “你和老九,谁更适合这个位置?”

  朱元璋闻言大笑,随即直接发问。

  果然,提到了老九!

  终于来了吗?

  “父皇是认为老九比我更胜任皇帝之位?”

  朱棣内心的不甘瞬间被激起。

  父亲一再试探,话已至此,他几近忍耐的极限!

  在父亲眼里,他的能力真就不及老九?

  他不甘心!

  “我怎么想不重要!”

  “关键在于你如何自评?”

  “你认为自己做皇帝,能比老九做得更好吗?”

  “还是说,你能让大明超越西北,让大明每一寸土地都如汉中和西安府般富饶?”

  朱元璋一脸严肃地问道。

  汉王与燕王之比较?无对比,便无痛楚!

  朱元璋这一席话,让朱棣无言以对!

  此刻的朱棣近乎崩溃!

  那深深的无力感,几乎将他吞噬!

  无对比,便无痛楚啊!

  燕王朱棣自信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坚信若老爷子让他称帝,他定能成为一代明君。

  这份自信,他毫不动摇。

  然而,每当与老九相比,他便心生顾虑。

  特别是朱元璋最后的问题,让他倍感挫败。

  要让大明超越整个西北?他心中暗自承认,这实在是难以实现。

  在北平府时,他曾试图效仿老九的做法,却最终以失败告终,四不像的结果让他深知自己的局限。

  面对朱元璋,朱棣坦承:“儿臣……做不到。”但他随即话锋一转,指出老九的做法虽看似成效显着,实则可能动摇皇室对天下的掌控。

  他质疑道:“父皇难道不觉察到这一点吗?”

  沉默片刻后,朱棣不得不承认,在这一点上,老九确实胜他一筹。

  但他不愿轻易认输,因为在他看来,朱松的改革政策正威胁着老朱家的皇权统治。

  这与儒家的立场不谋而合,儒家思想之所以从汉朝开始盛行,正是因为它贴合皇权统治,能有效维护皇室的权威。

  而朱松的改革,却与儒家思想大相径庭,两者仿佛处于两个极端。

  朱棣用“离经叛道”来形容朱松的改革,认为这并无不妥。

  朱元璋听后,心中也有所触动。

  他知道,皇室的掌控力迟早会动摇,大明国祚虽长达五百多年,但最终还是以和平方式交出了名义上的权力。

  然而,即便后世明国不再由皇室直接统治,皇室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乃至全世界都敬畏着皇室的存在。

  时代前行,科技需新,工业待兴,旧念当弃!

  穿越至未来,朱元璋已悟此理。

  目睹后世皇室安逸,明国昌盛,他对改革前景乐观,认为朱松所忧,皆可化解,后世现代即为明证。

  然朱元璋亦知,难以强求他人同念。

  毕竟,仅他们十人穿越至此。

  “吾知你所虑,但信老朱家子孙,必不负吾!”

  “此亦你不及老九之处!”

  “老九心怀天下,而你私利过重。”

  “你以为老九真在意那皇位?”

  “你对九弟,了解尚浅!”

  朱元璋沉默片刻,无奈叹息。

  此番言语,令朱棣愕然。

  他未曾料到,朱元璋竟在此事上支持老九,评价如此之高!

  老爷子莫非疯了?

  不顾威胁皇权之制?

  这与自毁长城何异?

  他不信老爷子会大公无私至此,舍弃家族利益,只为百姓。

  在他心中,据他对朱元璋的了解,老朱家定居首位。

  皇室、百姓,而后权贵。

  此乃朱元璋心中阶层之序。

  但朱松改革,竟置百姓于皇室之前!

  朱棣视之,不可思议!

  “罢了,今日言此,乃为提醒你。

  吾知你意,望你收敛念头,安心为藩王,镇守漠北,治理有方!”

  朱元璋望着朱棣满脸疑惑的神情,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深知,此刻向朱棣透露这些,无异于对牛弹琴。

  “父皇是决定传位于老九了吗?”朱棣忍不住追问。

  “你可以这么想,这也是你大哥的意思。”

  “你大哥在这点上比你看得清楚。”

  “允炆和允熥都已就藩,连过年都没来汉中,你应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我不希望你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你若执意不听,我也不会怎样。

  你终归是我的儿子。”

  “但老九那边,我就无法做主了。”

  “老四,你不是老九的对手,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别再争斗了。”

  朱元璋直言不讳地劝说着朱棣。

  听后,朱棣的脸色阴沉至极。

  回到自己院中,朱棣失魂落魄,连自己如何回到这里都不记得了。

  徐妙云察觉到了朱棣的异常,关切地问道:“殿下,父皇是不是对你说了什么?”

  朱棣情绪激动地复述了朱元璋的话。

  听完,徐妙云也一脸惊愕。

  汉王朱松究竟有何魔力,竟能让朱元璋和太子朱标都如此支持他?

  这一夜,朱棣辗转难眠。

  次日天刚亮,朱棣便起床,连带着将还在梦中的朱高炽三兄弟也叫了起来。

  听说要大清早赶路回北平府,三兄弟都愣住了。

  天刚破晓,朱棣却已迫不及待要启程。

  朱元璋昨夜的言语在他耳畔回响,令他几近崩溃边缘。

  尽管徐妙云与朱高炽三兄弟满心疑惑,朱棣仍坚持即刻离去,他们也只能默许。

  徐妙云匆忙间未及与妹妹徐妙锦道别,便登上了马车。

  一行人在亲卫的护送下,径直向城外疾行。

  未料,刚到城门,一行人的车队被一辆奢华马车拦下。

  “何故停驻?”朱棣察觉马车停顿,眉头紧锁,怒声质问。

  “殿下,前方似是汉王殿下的马车。”车夫张玉急忙答道。

  “老九?”朱棣闻言,满脸愕然。

  朱松怎会在此?专为等候自己?他何以知晓自己清晨离汉?

  朱棣心中思绪万千。

  “四哥,行色匆匆,九弟尚有许多话未与四哥深谈,不妨聊聊?”此时,朱松的声音自马车外传来。

  朱棣面色阴沉,终是掀开帘幕,步出车厢。

  徐妙云紧随其后,忧心两兄弟一言不合便起冲突。

  令二人意外的是,对面马车旁,不仅有朱松,徐妙锦亦在。
  http://www.paoshu5.cc/book/16932/5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