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大家都能相安无事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兵工厂那边,首批合乎标准的兵器也已制成,月产量约两千支。

  朱松计划增产,誓在出征前造出三万支兵器!

  大明洪武二十八年四月,燕王朱棣正式迁藩至漠北。

  北平府自洪武十三年燕王就藩后,再度由藩王封地回归朝廷直辖。

  对于漠北的建设,朱棣颇为满意。

  起初他还以为放弃北平,移居漠北,生活定会艰难许多。

  但而后他发觉自己想错了。

  漠北城池的发展远超预料,繁华程度远超北平府!

  朱松甚至在漠北开设了大戏院等娱乐场所,推动当地娱乐业与经济发展!

  原本朱棣对朱松的承诺持观望态度,但目睹封地繁华景象后,彻底信服!

  朱松并未因两人旧怨而阻碍漠北发展,这也让朱棣重燃希望!

  大明洪武二十八年六月,黄河上首座钢铁两用桥竣工!

  1298年

  此桥设计独特,上层为普通路面,可行马车,亦可供人步行。

  下层则铺设铁轨,使得火车得以在钢铁大桥上畅通无阻。

  彼时,从西安府至太原府的火车轨道已基本铺设完毕,预计一两个月内即可宣布通车。

  同时,太原府至北平府,以及北平府至大宁府的铁路线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预计年底前均可完工。

  大明洪武二十八年七月,汉中水师已训练半年有余。

  朱元璋突发奇想,欲亲往汉中水师检视将士训练情况。

  朱松闻令即行,安排于汉江之上举行一次水师演习。

  “老九!”朱元璋在朱松陪同下检阅舰队时问道,“现已七月,距我们定下的水师东征东瀛之日,仅剩两三月了吧?”

  “正是,仅余最后两三月准备时间。”朱松答道,“儿臣计划在最后一两月内,先令汉中水师顺江而下,至近海训练,最好能借此机会清理东南沿海一带的倭寇。”

  此计划正合朱元璋心意,先以家门口的倭寇练兵,实为明智之举。

  东海之上众多岛屿盘踞的倭寇,多为陈友谅和张士诚旧部。

  朱元璋击败二人后,其部下拒不投降,盘踞海外,时常侵扰大明海疆。

  ---

  220:高丽欲生事端?该来的终将来临!

  朱松欲先清东南沿海倭寇以练兵,此举深得朱元璋之心。

  正值东瀛南北朝时期,政局风云变幻,众多东瀛浪人与武士因种种缘由被迫远离故土,漂泊海外,并投身于陈友谅与张士诚旧部的旗下。

  此时你会发现,所谓的倭寇,其头目多为汉人,真正的倭人仅是汉人手下的小卒,被驱使进行烧杀抢掠。

  直至大明中后期,倭寇之患才真正肆虐。

  “你有何打算?”朱元璋沉思片刻后问道。

  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一直是朱元璋的隐忧。

  他深知,当下的倭寇多为顶着倭寇之名的汉人。

  “儿臣欲借此机夺回琉球岛!”朱松语气坚定。

  他们所处的后世六百多年后的明国,已非朱松所熟知的时空。

  他明白,朱元璋难以理解琉球岛对汉人的意义。

  收复琉球岛,对朱松而言,与攻打东瀛一样,是根深蒂固的执念。

  朱元璋实施海禁后,仅在澎湖列岛设巡检司,后又迁至泉州,致使琉球一带长期被倭人占据。

  此时,东南沿海的倭寇主要盘踞两处:一是大明金海附近的岛屿,二是隔海相望的琉球岛。

  朱元璋此举实属无奈。

  当时大明国力衰弱,百姓温饱尚难解决,出海作战力不从心。

  琉球岛广阔,倭寇藏匿山林,难以短期内剿灭。

  若陷入持久战,将极大消耗大明国力。

  为让大明休养生息,朱元璋不得不舍弃这些海外岛屿。

  尽管理解朱元璋的诸多苦衷,但朱松在此事上并不赞同他的做法!

  正因如此,朱松决定借东海练兵之机,一举攻下琉球岛。

  表面上是为了解决东南沿海的倭寇问题,实则意在收复本就属于大明的领土。

  前世未能目睹统一的盛景,此生,他誓要亲手实现这一梦想!

  “好,就按你的想法行事!”

  “大明如今已有此实力,无需再瞻前顾后!”

  朱元璋听出了朱松语气中的坚定,不禁有些自愧不如。

  他又何尝不想将东海诸岛尽归大明所有?

  只是,之前的条件不允许罢了。

  “儿臣谢父皇!”

  得知朱元璋支持自己,朱松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是时候解决海禁问题了!

  待清除东南沿海的倭寇,收复琉球岛后,大明各地的港口便可对外开放通商。

  若要大明未来海上贸易繁盛,此路非走不可!

  闭关锁国,绝非良策!

  “陛下、汉王殿下,辽王有急报!”

  此时,蒋瓛匆匆而来,还带来宁王朱权的亲笔信。

  朱元璋望向朱松,示意他打开信件。

  朱松心领神会,接过信件阅读起来。

  “父皇,高丽已在铁岭卫屯兵!”

  “高丽王王禑命李成桂为主帅,驻军鸭绿江,兵马约有十五万!”

  读完朱权的信后,朱松脸上竟浮现出一丝笑意。

  历史上,高丽终为大明所灭。

  1388年,高丽兵发铁岭卫,李成桂为主帅,但后来李成桂……

  李成桂尚存理智,未与大明硬撼,选择归顺,并遵朱元璋旨意更改高丽国号为,标志着高丽王朝的终结。

  李成桂亦成为国首任国君,获朱元璋亲自册封。

  奇怪的是,朱松穿越至大明后,铁岭卫的纷争竟迟迟未起,拖延至今,已滞后七八载。

  莫非是因我而生的蝴蝶效应?

  以往朱松未曾深究,但如今高丽已有动作,预示着历史进程未改。

  然而,朱松誓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高丽必灭,今后仅作为大明一省存在,妄图建国,纯属妄想。

  穿越前,朱松最憎恨之国,除东瀛便是高丽,今既有此力,岂容两国继续留存?

  “王禑胆大包天!”

  “大明尚未动手,他竟主动挑衅!”

  “莫非见我北疆猛将调往漠北,便以为大明可欺?”

  朱元璋闻讯,怒极反笑。

  王禑欲染指辽东,无异于自寻死路。

  鞑靼、瓦剌皆已覆灭,王禑何敢如此?

  朱松亦感困惑。

  常理而言,王禑若稍具智慧,便不会在漠北初定之时与大明为敌。

  但转念一想,此等行事作风,倒也符合高丽人不知深浅的性格。

  后世之中,宇宙中心皆归高丽所认。

  或许,此种性格源自高丽先祖。

  “对高丽之事,你有何见解?”

  朱元璋怒后渐冷,问于朱松。

  “王禑欲玩火,便让他玩个痛快!”

  “王禑愚钝,李成桂却精明得很!”

  “王禑竟让李成桂担任主帅,这不就意味着高丽即将吗?”朱松不屑地冷笑。

  “你是说,等李成桂反叛?”朱元璋心中一动,立刻领悟了朱松的意图。

  他推演过四子朱棣的命运,自然清楚后续高丽所发生的一系列变故。

  李成桂,这位未来的开国之人,如无意外,很可能会直接投靠他朱元璋!

  “正是。

  父皇只需给十七弟写一封信。

  以十七弟手中的朵颜三卫,配合李成桂的兵马,覆灭高丽轻而易举!”朱松冷笑道。

  “话虽如此,那这个李成桂该如何处置?”朱元璋皱了皱眉,显然不打算让李成桂再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高丽既已,干脆直接并入大明统治。

  漠北、东瀛等地都将成为大明的一部分,岂能独留高丽孤立于外?

  朱元璋不愿在大明腹地留下这样一颗隐患。

  虽然高丽不太可能掀起大风浪,但真若做出什么恶心人的事情,也会令人不悦。

  “李成桂的处理很简单,只有两个选择。”朱松毫不在意地说,“要么接受大明的册封,封他为官,留在高丽,协助朝廷统治原高丽的领地;要么就直接让他消失。

  不听话的人,留着也没用。”

  “嗯,就按你说的办。

  给十七弟回信,让他处理好此事。”朱元璋点头赞同,根本没有将高丽放在眼里。

  这个李成桂如果识趣,大家都能相安无事。

  待东瀛平定,转手间高丽亦将灰飞烟灭!

  “正是此意。

  高丽已如风中残烛,任其挣扎,勿因小障,乱我大谋!”

  “儿臣拟于八月底遣舰队赴东海操练。”

  “仅余一月筹备矣!”

  “区区高丽,不足挂齿!”

  朱松含笑颔首。

  父子二人检视汉中水师毕,径返王府。

  朱元璋于书房挥毫,遣锦衣卫速送信于朱权!

  朱权经漠北一役,应已能独挑大梁。

  高丽之事,无需其费大力,仅需防其战火波及辽东即可!

  辽东朵颜三卫十万之众,非等闲之辈!

  其中八万披甲勇士,大明无双!

  虽其甲胄不及汉中军,但较他军,已属强悍!

  221:漠北腾飞,燕王朱棣雄心再现?

  辽东之事既定,朱元璋与朱松皆不再挂怀高丽。

  李成桂或领高丽军扰铁岭卫,然有老十七朵颜三卫在,难成大患!

  若李成桂明智,断不会随王禑那狂妄老朽,一错再错!

  此类事,唐时已有先例。

  李世民征讨之际,渊盖苏文之境遇,与李成桂何其相似?

  唯渊盖苏文更愚,狂妄自大,终致国破家亡!
  http://www.paoshu5.cc/book/16932/58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