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 >第736章 狼烟之下,文以载道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36章 狼烟之下,文以载道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自医署那片充满草药气息和生命希望的区域走出,

  我并未直接返回处理军务的府衙,而是信步走向了南郑城的另一端——讲武堂。

  狼烟将起,金戈在即,整个汉中都已绷紧了战争的弦。

  然而,有些事情,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不能停下。

  因为我知道,一场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刀剑的锋利,更取决于握刀之人的信念。

  讲武堂,是我一手创办的机构,旨在为我麾下的中下级军官提供轮训。

  在这里,他们学习的不仅仅是兵法韬略、队列操演,

  更有一样在所有军阀看来都“毫无用处”的东西

  ——文化。

  而负责这一核心课程的,正是当世大儒蔡邕之女

  ——蔡琰,蔡昭姬。

  远远地,一阵朗朗的读书声便穿过庭院的绿荫,传入我的耳中。

  那声音稚嫩却洪亮,充满了力量。

  “风,风,大风!山,山,高山!......”

  我放轻了脚步,绕过回廊,只见讲武堂宽敞的学舍内,坐着数十名身穿统一短打劲装的少年。

  他们大的不过十四五岁,小的可能还不足十岁,一个个坐得笔直,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

  他们,大多是我麾下军官的子弟,或是从阵亡将士的遗孤中选拔出的聪慧孩童。

  在过去,他们的命运或许只是继承父辈的刀枪,成为下一个大字不识的“军户”,

  而在这里,我给了他们另一种可能。

  讲台之上,蔡琰一袭素雅的青色长裙,长发挽成一个简单的发髻,

  未施粉黛,却自有一股清丽脱俗、宛如空谷幽兰的气质。

  她手持一根细长的竹戒尺,正指着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用清晰的隶书写着一个个硕大的字。

  她没有用深奥的经义,而是将我在与她闲聊时偶然提及的“三字经”、“千字文”的理念,

  结合这个时代的特点,亲自编撰了一套最基础、最实用的《军中识字读本》。

  “‘风’,是我们汉中谷口的风;

  ‘山’,是我们脚下的秦岭大山。

  这些字,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生活的地方。

  记住它们,你们就能把我们汉中的故事,写下来,传下去。明白吗?”

  她的声音温婉而柔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

  让那些原本可能躁动不安的“小兵卒”们,一个个听得如痴如醉。

  我静静地站在窗外,没有打扰。

  眼前的景象,有一种奇异的和谐感。

  窗外,是厉兵秣马、大战将至的紧张;窗内,却是文明薪火、生生不息的传承。

  这一刻,我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我们为何而战。

  我们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野心,不是为了劫掠财富,更不是为了单纯的杀戮。

  我们是为了守护。

  守护像张春华那样的医者能够救死扶伤的权力,

  守护像糜贞那样的算者能够安民兴业的环境,

  也守护像蔡琰这样的学者能够传道授业的安宁。

  我们守护的,是“文明”本身。

  一堂课毕,孩童们恭敬地行礼散去。

  蔡琰整理着桌上的书卷,一抬头,便看到了站在廊下的我。

  她微微一怔,随即露出一抹浅笑,如同微风拂过湖面,荡起圈圈涟漪。

  “主公,何时来的?怎也不叫我一声。”

  她抱着书卷,盈盈走出学舍。

  “看先生授课,不忍打扰。”

  我微笑着迎上前,

  “我刚刚在想,有朝一日,若天下太平,昭姬若去稷下学宫那样的所在开坛讲学,

  定然是座无虚席,胜过当世所有大儒。”

  我的赞美发自肺腑,却让蔡琰的脸颊微微泛起一丝红晕。

  她垂下眼帘,轻声道:

  “主公谬赞了。琰不过是做些分内之事。

  倒是主公,大战在即,军务繁忙,怎还有闲暇来此?”

  “正因大战在即,我才更要来此。”

  我看着她的眼睛,认真地说道,

  “我要来亲眼看一看,我们拼死守护的,究竟是什么。

  现在,我看到了。”

  我的目光扫过那些空荡荡的坐席,扫过那块写着字的黑木板,最后回到她清澈如水的眼眸中。

  蔡琰冰雪聪明,瞬间便明白了我的意思。

  她沉默了片刻,抱着书卷的手臂微微收紧,轻声开口:

  “主公可知,琰在教导他们识字之前,教的第一个词是什么吗?”

  我好奇地问:“是什么?”

  “是‘家园’。”

  她抬起头,目光与我相接,那双曾饱经风霜的眼眸中,闪烁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光彩。

  “我告诉他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叫作汉中,是我们的‘家园’。

  我们吃的粮食,喝的河水,都来自于这片家园。

  我们的父母亲人,都生活在这片家园。

  所以,当有人要来摧毁我们的家园时,我们拿起武器,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保卫。”

  她的话语不疾不徐,却像一柄重锤,敲在我的心坎上。

  “我曾亲眼见过家园破碎、文明沦丧是何等景象。

  没有诗书礼乐,只有弱肉强食;

  没有仁义道德,只有最原始的欲望。

  所以琰比任何人都清楚,主公正在做的事情,意义何在。”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坚定:

  “主公在汉中推行新政,均田地,办医署,兴教育,

  是在这乱世之中,重建一个‘家园’,重拾一份‘文明’。

  而曹操,他或许能一统天下,但他代表的,是士族门阀的秩序,是强者通吃的旧法。

  他麾下的大军要踏平的,不仅仅是汉中的土地,更是主公在这里点燃的这一点……文明的星火。”

  “所以,”她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道,

  “此战,我们不仅仅是为生存而战,更是为道义而战。

  我们是文明的守护者,我们,是正义的一方。”

  “为道义而战……”

  我轻声重复着这几个字,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从心底涌起。

  徐庶给了我战胜的“术”,

  糜贞给了我战争的“器”,

  张春华给了我生命的“盾”,

  而眼前的蔡琰,她给了我最重要的东西

  ——战争的“道”!

  她将这场迫在眉睫的生死之战,

  从一次单纯的军事对抗,升华为一场文明与野蛮、新生与守旧的价值对决。

  她为我麾下的每一位将士,都注入了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昭姬,”我看着她,深深一揖,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明白了。”

  蔡琰连忙侧身避开,轻声道:

  “主公折煞琰了。

  琰只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唯一能做的,便是用手中的笔,

  将我们的‘道’写下来,告诉军中的每一个士兵,也告诉未来的天下人

  ——汉中之战,为何而战,为何必胜!”

  我抬起头,看着她那清丽而坚毅的面容,心中再无一丝迷惘。

  军心、民心、道义,皆在我手。

  张合,你带着十万大军而来,可你带着“道”了吗?
  http://www.paoshu5.cc/book/17123/7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