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曹军的改良器械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十月十三日。

  曹洪、徐晃各领一部兵马出营,于陈仓东、北两面围城。

  为何不围南面?

  南有渭水,与陈仓城墙相距太近,不宜陈兵。

  曹军精锐,天下皆知。

  但要说兵甲之利,操练之功,却不见得。

  曹军善战,在于其军规之严。

  曹操曾着《步战令》有云:“严鼓一通,步骑士悉装;

  再通,骑上马,步结屯;

  三通,以次击之,随幡所指。”

  可以理解为:

  一通鼓不过七八分钟,全军着甲持锐;

  二通鼓十五六分钟,列阵待发;

  三通鼓不到二十分钟,便要依令进兵。

  这等整军备战,擂鼓进军的速度,可见士卒之精锐,军规之严格。

  但是精锐归精锐,严格归严格。

  以现代眼光来看,没有信仰的军队,战斗力也不过耳耳。

  几年前在某边境处,阿三挑衅,咱家忠诚的边防战士手持冷兵器,以寡敌众,打的阿三哭爹喊娘,这就是有信仰的士兵的战斗力。

  不需要动员,不需要重金赏赐,看似是为了三等功,其实不然。

  是为了信仰。

  洋人信神,安拉,耶稣,默罕默德,圣母玛利亚。

  说咱天朝人没有信仰。

  扯淡。

  咱信仰的是那面由英烈的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

  就像53年6月29日的281.2高地上,高喊“祖国万岁,向我开炮”的英雄,我们信仰的是祖国,是中华。

  曹军没有信仰,或者说三家诸侯麾下的大部分士卒都没有信仰。

  战争,特别是攻城这样的硬仗,他们有特殊的激励方法——督战队。

  督战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为军中将校,通常以亲信、亲卫临时充当督战队,或在临战之时补充进督战队。

  一部为督战队,通常由军中老卒和低级军官临时组成,但也有专门挑选老卒组成督战队的,比如赵林就是这么干的。

  所谓:“伍中有不进者,伍长杀之;

  伍长有不进者,什长杀之;

  什长有不进者,都伯杀之。

  督战部曲将,拔刃在后,察违令不进者斩之。”

  赵林的亲卫为何渐渐目中无人?

  督战的多了,眼见军中校尉稍有拖延,就敢拔刀相向,逼迫校尉进兵。

  比如当初在汉中之战时,成固西北平原率兵埋伏的庞德。

  曹军精锐,这严苛的军法就是原因之一。

  巳时,曹、徐领兵围城。

  曹洪领一万步兵,五千骑军,列十余步兵方阵,骑军分列两翼。

  徐晃亦领一万步兵,却有一万骑兵,只因阵中多了一位“监军”。

  “徐将军,列阵已久,何时攻城?”

  青年身穿精致华美的皮甲,手持马鞭,环指身后大军。

  身侧铁甲大将手持利斧,轻声道:“曹将军主攻,我等为佯攻牵制,须待城东战鼓擂动,方可进兵。”

  “既为佯攻,何不先行攻城,以为迷惑之计?”

  徐晃无奈道:“此乃阳谋,无须作虚实手段...”

  言罢,见曹植张口欲言,又道:“三公子,曹将军久随大王征战,屡夺先登之功,有勇有谋,公子切不可小觑啊。”

  曹植沉默片刻,忽转言道:“徐将军今日领两万大军,犹胜曹将军五千兵马,奈何甘心为附庸,助力他人取功?”

  徐晃面色如常,回道:“三公子为监军,可知监军之职,以何为要?”

  曹植道:“监督将帅,防微杜渐,沟通朝廷,上传下达...”

  话未说完,见徐晃摇头,问道:“徐将军有何高见?”

  徐晃沉声道:“监军不领军,制衡不掣肘。

  三公子此来,当学治兵之道,奈何欲展领兵之能?”

  言罢,又低声道:“三公子此行,胜则有进取之功,败而无失利之罪...何必与曹将军争权...”

  曹植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诧异,闭口不言。

  原道曹洪乃是父亲为他寻来的得力臂助,怎料暗中却为兄长曹丕的人。

  既然如此,又怎甘心叫曹洪取胜,得了功劳。

  那岂不是为曹丕助力了!

  郑姬说的对,王侯世家,哪有什么兄友弟恭,只有争权夺利,胜者王,败者寇!

  曹植仗着才华而受到曹操喜爱,进而在世子之位的争夺中占了上风,这其中并没有勾心斗角和阴暗的手段,自然问心无愧。

  但此次随军西进,原本以为是自己臂助的曹洪却屡次“刁难”自己,加上宠爱的郑姬“肺腑之言”,让曹植笃定曹洪就是曹丕的人,是暗中帮助兄长抢夺自己世子之位的帮凶!

  然而事实上,换做任何主将,都不会容忍曹植随军携带美姬,不听从军令,反而屡次插手军务的所谓“监军”。

  这是一个误会。

  但年轻的才子先入为主,已经认定了这是事实。

  不等曹植回答,悠扬洪亮的号角声自东方传来。

  三声之后,鼓声响起。

  徐晃深深的看了一眼曹植,旋即高举大斧,怒喝下令:“擂鼓!进军!”

  徐字将旗摇晃,阵中鼓车缓缓向前,鼓手奋力挥槌。

  “咚!咚!咚!”

  步卒方阵鼓噪上前,数另有数千身着皮甲的士卒背负沙袋、木篓,在方阵的掩护下快速冲向护城河。

  陈仓城头上。

  黄忠单手持弓,一手按剑,立于女墙之后。

  灰白的胡须随风飘荡,异常透亮的双眸扫视着城下的曹军。

  “曹洪小儿未免太过异想天开,竟不用器械,欲蚁附登墙,欺我兵少?

  前番叫尔等知我之勇,今日再叫尔等知我统兵之能!”

  老将军念叨完毕,谓左右曰:“传令下去,长矛尽换叉竿,不得叫一敌登墙!”

  弓弩手已然开始向城下的曹军攒射。

  长矛手更换了叉竿。

  形似三叉戟的叉竿是曹军所用“飞梯”的首选克星。

  不只是黄忠极为自信,便是墙头上的千余精锐,也不认为十倍于己的曹军,能在不动用云梯、冲车等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攻破陈仓。

  而东门外的曹洪见到城头守军换了叉竿之后,却在阵中露出一抹笑意。

  “黄忠老儿,不过如此...”

  方阵之后,数百士卒正在拼装木轮。

  若是赵林在此,当能一眼瞧出,那是蜀军惯用的改良器械。
  http://www.paoshu5.cc/book/17504/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