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洪武八年末,官场人情薄
推荐阅读:
曹营第一谋士,手拿论语吊打吕布
汉室风云录
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季汉大司马
花荣打造忠义新梁山
医毒狂妃路子野
进击的崇祯皇帝
抗日之铁血战将
水浒:靖康之耻?我夺宋灭金!
我是吕布,为国为民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朱标原本觉得父皇给英儿的压力太大。抓周只是图个好寓意,图个乐趣。
把玉玺和朱笔拿来,弄得人心惶惶的,确实有些煞风景。
可当听到英儿说,让他一直监国时,朱标忽然觉得姜还是老的辣,父皇是真的英明大义。
“父皇,儿臣去扶一把英儿,可别让他闪到腰。”
父子俩交换了一个眼神,朱标一个箭步上前,就握住了朱雄英的双臂,抱稳了怀里的大宝剑,微笑着提醒。
“英儿往我怀里靠靠,这剑太沉,你一个人可把握不住。”
还不知内情的朱雄英,兴奋的道谢。
“谢谢爹爹。”
朱标脸上的笑容微僵,但还是没有松手。
说时迟,那时快。
就在朱标抱住朱雄英,让其握紧剑柄的时候。
朱元璋紧跟着上前一步,把朱笔与玉玺一股脑地装进一个布袋里,然后,将布袋露在外的系绳,挂在了剑柄上面。
“乖孙,大人才要做选择和取舍,你是小孩子,未来这些你能全都要!”
朱雄英呆呆地看着,把他以前说的话,故意掉了个个儿的老朱,想寻求爹爹帮忙,把玉玺和朱笔摘了还回去,头顶却传来了爹爹难掩笑意的附和。
“英儿,长者赐,不可辞,爹爹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
“……”
此时朱雄英终于明白了。
合着他这是被硬塞了抓周礼?
既然扔不掉,那他只能选择接着。
谁叫他是老朱的皇太孙呢。
只不过,从现在开始,他就要组建属于自己的文治武功的班子了。
【爹,我今天有些心累,今晚就不给你讲齐天大圣的故事了。】
“……”
朱标赶紧松开手。
却见朱雄英身体摇晃了一下,又连忙把玉玺朱笔,甚至大宝剑全都接到手里,对着周围那些一脸不解的弟弟妹妹,还有母后等人,重重地假咳一声,掩饰住内心的尴尬。
“母后,英儿饿了,开饭吧。”
马皇后听不到孙儿的心声,却也看出孙儿对抓周不太感兴趣。
她猜到些许内情,嗔了一眼心急的朱重八。
就算想要巩固英儿皇太孙的地位,也不用硬塞责任给英儿。
当时和她说的时候,她就说过,只当是个吉兆,结果朱重八一时上了头,还解释这么多,反倒让英儿觉得压力太大,不敢接受。
“抓周礼成,大家入席用膳吧。”
马皇后从朱标手里拿过那只布袋,塞回了朱元璋的手里。
“重八,这些还是你自己好好地用吧,你比标儿经验更老道。”
“妹子你这话说的……哈哈哈,吃饭吃饭。”
朱元璋可不敢告诉旁人。
他是因为最近乖孙总在旁边跟着看奏疏,总能提出一些角度特别的见解。
所以他才想着,要不让乖孙到年底之前,一直跟着他批奏疏,朱笔写不顺,帮他盖个玉玺总没问题吧。
结果还没等他说明缘由,乖孙先把大宝剑给抱住了。
早知道就不逗乖孙了。
朱元璋反思完,决定明日和乖孙商量一下,要不给乖孙加一笔盖章费,让乖孙慢慢地掌握使用玉玺的经验。
……
进了冬月,距离过年只剩下不到两个月。
各县便开始忙着准备,将一年的刑案和赋税等归拢好,该往京城送的往京城送。
由于李善长揭发了空印案,朝廷单独列了一项路途损耗的支出,缴税实物难以运输的,可以根据当地物价,换成银子,而各地物价,朝廷早已有了底细,容不得任何人弄虚作假,坐地起价。
于是,各个府县该查缺补漏的,都要重新查验一遍登记入库的流程,才敢向上级送批审报。
“以前先盖印再写数目,这种省事的日子,再也回不来咯。”
每每这时,负责终端申报的县衙账房还有书吏,大家就忍不住痛骂李善长多管闲事。
同时也有不少人,感谢郑氏兄弟,保住了大家的小命。
骂归骂,谢归谢。
不论是能吏还是庸吏,洪武八年这一年的冬月,注定都要在点灯熬夜中度过。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往后的干吏们也要这么严谨的登记查账。
想到这里,大家的心理就平衡了许多。
“来年登记入库,必须实物实到实收,缺一粒粮都不行。”
“早该这么干,天天灵活办事,最后苦的是我们,以后堂尊来了,支取用度,也要按照朝廷的规定,先拿条陈登记再给东西!”
不然卖人情的时候一时爽,事后对账,得把这一年发生的事从头捋一遍,碰到不认账的,只能自掏腰包。
哪有出来做事赚银子的,干一年倒贴钱的?
往后这县衙上下谁想占便宜,有本事就在账本上明明白白地写下来,交给陛下去批吧!
洪武八年末,整个大明的县衙都很忙碌,特别偏远地区,被衙门小吏揭发贪污的县官,像雨后春笋般,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
由于华亭县距离南京不过千里地,水路陆路发达,一般都是冬月底,才开始进行归拢账目与缴税实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今年新来的知县方孝孺,重点又在替百姓翻案夺田上面,不少负责此事的官吏,还以为他们还能轻松半个月。
不料。
方孝孺特意上奏朝廷,一纸奏疏递到了朱元璋的跟前。
并用这一纸奏疏,给华亭县换来了一大笔财富。
这日点完卯后,账房和书吏正坐在堂前喝茶,聊着那关押在牢里的沈十石,还是拒不认罪的事。
“砰砰砰砰!”
四大口能够将他们全部装进去的红木箱子,抬进了堂中。
四人看到方孝孺阴沉着脸走过来,吓得赶紧站起来,拱手问候。
“知县大人,这些是?”
“陛下发给华亭县改善民生,治理河道,修建太医分院的钱。”
四人双眼一阵放光。
别看这四人都是不入流的小吏,可在这县衙当中,是铁打的小吏,流水的知县。
知县都是外来户,可这些小吏都是土生土长,盘踞衙门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老人”。
虽然如今才洪武八年,但这四个人,算上曾在元朝的当差年限,最低的也有二十年了。
凡是朝廷要改善民生、治理河道、或是盖房铺路,他们都能从中分得一杯羹。
“知县大人,这箱子里装的钱听不到叮咚的响声呢,难道陛下发的是宝钞?”
如果是宝钞的话,虽然不太好流通,但是能和与京城有往来的商人,折个价换成金银,又能从中拿一笔人情费。
陛下真是一位圣明的君主啊!
喜欢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
http://www.paoshu5.cc/book/17847/65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