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4章 大局已定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渊盖苏文僵立在原地,脸色灰败。

  他看着崔文恕那视死如归的枯槁面容,看着殿中那些虽恐惧却无人退缩的最后臣子,知道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崔文恕看透了一切,也选择了最惨烈,也是最决绝的结局。

  与国同殉!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这位昔日好友,嘴唇动了动,终究没能再说出什么,步履沉重地转身,走出了这座即将迎来最终命运的王宫大殿。

  身后,崔文恕那苍老却异常坚定的声音传来。

  “送客!关闭宫门!”

  走出王宫,渊盖苏文抬头望了望阴霾的天空,只觉得胸口堵得厉害。

  他失败了,不仅没能挽救城中百姓,反而被老友斥为叛徒,看穿了可悲的傀儡命运。

  但他不能放弃。

  既然无法阻止战争,那就只能尽量让它结束得快一点,让百姓少受点苦。

  他翻身上马,带着亲随,一路疾驰,再次回到唐军大营,求见李世民。

  “陛下...”

  渊盖苏文单膝跪地,声音沙哑,带着深深的挫败和一丝恳求。

  “崔文恕冥顽不化,一心殉国,臣...劝降失败。”

  “臣恳请陛下,允准臣率本部兵马,与臣麾下熟悉平壤城防及地形的将领,参与攻城!”

  “一则,臣熟悉城中布防,或可减少大军伤亡,二则...臣不忍见城中百姓受那池鱼之殃,愿尽力约束部下,破城之时,尽量护佑无辜!”

  这是他最后能为这座城,为城里的高句丽人做的一点事了。

  与其让唐军破城后可能出现的混乱,不如由他带人冲在最前面,至少...能控制局面,少些烧杀。

  李世民一直在观察着渊盖苏文的神情,对方眼中那份真切的痛苦和一丝赎罪般的恳求,他看得分明。

  让渊盖苏文的人去打头阵?

  这提议,倒是比较合李世民的心思。

  既能消耗渊盖苏文本部实力,减少唐军伤亡,又能让高句丽人自相残杀,进一步瓦解其抵抗意志,还能让渊盖苏文手上沾上同胞的血,彻底斩断他退路,逼他只能依附大唐。

  一箭三雕!

  “准!”

  李世民回答得异常干脆,甚至难得地露出了一丝赞许的神色。

  “大对卢心系故土百姓,忠心可嘉!朕准你所请!”

  “着你部为先锋,三日后,卯时初刻,配合大军,总攻平壤西门!望你奋勇当先,不负朕望!”

  “臣...遵旨!谢陛下!”

  渊盖苏文深深叩首,心中却无半分被信任的喜悦,只有沉甸甸的悲凉和无奈。

  看着渊盖苏文退下时那萧索沉重的背影,李世民微微颔首,对身旁的长孙无忌和李积道:“高句丽举国上下,腐儒庸将充斥,只知内斗,不明大势。”

  “唯有渊盖苏文,虽为敌酋,倒不失为一世之杰,能屈能伸,识得时务,其余者,土鸡瓦狗!”

  话音刚落,帐外忽然传来一阵急促却有力的脚步声,伴随着亲卫带着激动的高声禀报。

  “启禀陛下!卫国公李靖求见!有紧急军情!”

  李世民霍然起身,眼中爆射出惊人的光芒!

  李靖!

  他掌握着一支由精锐骑兵组成的奇兵,负责穿插敌后,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追捕高建武!

  “快宣!”

  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切。

  帐帘掀开,风尘仆仆却精神矍铄的李靖大步走入,铠甲上还带着征尘。

  他身后,两名魁梧的军士押着一个被黑布罩头、身穿高句丽王族服饰却浑身抖如筛糠的人。

  “陛下!”

  李靖声音洪亮,抱拳行礼,带着胜利的铿锵。

  “臣李靖,奉旨追剿!幸不辱命!于北遁狼林山小道,擒获高句丽逆首荣留王高建武!”

  “现押解帐前,听候陛下发落!”

  “好!好!好!”

  李世民连道三声好,脸上终于绽开畅快淋漓的大笑。

  “药师真乃朕之卫霍!此功当居首!”

  两名军士一把扯下高建武头上的黑布。

  刺眼的光线让这位亡国之君下意识地眯起眼,随即看清了端坐于上、不怒自威的大唐皇帝李世民。

  巨大的恐惧瞬间攫住了他,他双腿一软,“噗通”一声瘫倒在地,涕泪横流,不顾一切地以头抢地,用生硬的汉话哭喊求饶。

  “陛下饶命!天可汗陛下饶命啊!罪臣高建武知错了!罪臣是被奸臣蒙蔽,绝非有意对抗天朝!”

  “求陛下开恩!饶罪臣一条狗命!罪臣愿献上所有,世代为大唐藩篱,永世臣服!陛下饶命啊...”

  求饶声在大帐中回荡,显得格外刺耳和卑微。

  李世民看着脚下这摊烂泥般的所谓“国王”,心中最后一丝征服的快意也被鄙夷取代。

  他挥了挥手,仿佛在驱赶一只惹人厌的苍蝇。

  “带下去,好酒好菜伺候着,莫要委屈了这位荣留王,待平壤城破,再一并处置。”

  高建武的投降,为这场灭国之战,画上了一个最为讽刺的句点。

  平壤城内那些还在为“国王”而战的守军,此刻显得如此可笑而无谓。

  ...

  平壤城下的唐军大营,中军金顶大帐内,气氛虽因高建武的被擒而轻松不少,但城头未下,紧绷的弓弦仍未完全松弛。

  震天的喊杀声隐隐传来,那是渊盖苏文正率领本部兵马,夹杂着新罗、百济的联军,在西门方向奋力攻城。

  捷报如雪片般飞入御帐,内容大同小异。

  某处城墙被打开缺口,又被守军亡命堵上。

  某支突击队曾短暂登城,最终被击退。

  杀伤守军几何,自身伤亡几何...

  李世民看着最新一份由张亮和薛万彻水军送来的战报,嘴角终于露出了一丝真正的笑意。

  战报清晰表明,高句丽的东部和南部沿海重镇已尽数落入唐军水师之手,通往新罗、百济的海路已被彻底掌控。

  平壤,这座最后的孤城,就像狂涛中的一块礁石,陷落只在旦夕。

  剩下的内陆几座零星城池,失去了中枢指挥和海上支援,已成囊中之物。

  “大局已定!”

  李世民放下战报,声音带着胜利者的笃定,望向帐下侍立的群臣。

  “高句丽,从今往后,将彻底纳入大唐版图,再无反复!”

  “陛下天威,臣等恭贺!”

  群臣齐声唱喏,脸上也都洋溢着振奋。

  灭国之功,彪炳史册,他们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与有荣焉。

  喜悦过后,李世民的心思立刻转向了更长远的问题。

  如何消化这片辽阔的新疆域,如何让它从流血的伤口变成滋养大唐的沃土?

  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庞大的战后重建,不成为朝廷财政的沉重负担,反而能生利?
  http://www.paoshu5.cc/book/19520/121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