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北凉辅国将军臧莫孩:莽将军的逆袭与史诗级“掉线”
推荐阅读:
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
我也是皇叔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玄桢记
穿越成淫贼,开局征服高傲公主
包青天断案传奇故事汇
北美悍警:从洛城巡警开始
啥!那小子竟然不想继承帝位?
一将功成满疆红
从殷商开始的千年世家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序幕:自带倔强属性的猛将在五胡十六国那个疯狂年代,河西走廊就像一锅滚烫的火锅,各路“英雄豪杰”(或者叫军阀头子)在里面涮得不亦乐乎。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凉字辈选手层出不穷。而在沮渠蒙逊一手打造的北凉创业团队里,有一位画风清奇的“元老级”打手——臧莫孩。
这位老兄的职场标签,被他的顶头上司兼终极BOSS沮渠蒙逊亲口盖章认证:“勇而无谋,知进忘退”。翻译成现代职场黑话:执行力超强(让冲就冲),但战略眼光为零(冲完咋办?不知道!),且自带“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可能还想试试头铁不铁”的倔强属性。
第一幕:出道即“翻车”?老板的神预言!
时间拨回到公元398年,北凉的第一代话事人还是段业同志。段老板雄心勃勃,想在张掖东南搞个“新开发区”——西安城(此西安非彼西安,别想着肉夹馍)。选谁来当这个新城的一把手呢?段老板相中了看起来就很能打的臧莫孩。
消息一出,时任尚书左丞(相当于高级助理)的沮渠蒙逊眉头紧锁,忍不住给老板泼了盆冷水:“老板啊!臧莫孩这人,勇猛是勇猛,可惜没脑子,就知道往前冲,完全不懂啥叫‘战略性撤退’。您让他守新城?这操作简直不是在给他筑城,是提前给他筑坟啊!”(《晋书·沮渠蒙逊载记》原文:“莫孩勇而无谋,知进忘退,所谓为之筑冢,非筑城也。”)
段业大概觉得蒙逊在嫉妒同事升职,小手一挥:“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任命书照发。
结果呢?历史这位最严厉的考官,立刻给段业和臧莫孩的组合判了个不及格。后凉的猛人吕纂,带着两千铁骑(在那个年代算是精锐突击队了),咣当一下就砸在了新落成的西安城墙上。臧莫孩的“勇而无谋”属性在实战中暴露无遗,被打得丢盔弃甲,新城瞬间变废墟。蒙逊的嘴,仿佛开过光——精准预言,一“坟”成名!臧莫孩的职业生涯首秀,结结实实摔了个大跟头,成了老板口中反面教材的活案例。
第二幕:惊天大反转!从“坟头”到“首功”
时间快进到公元401年。沮渠蒙逊,这位野心勃勃的匈奴贵族,决定玩一把大的。他精心策划了一出“借头起义”的戏码:先设计让老板(段业)干掉了自己的堂兄、实力派将领沮渠男成(手段相当不地道),然后高举“为兄报仇”的正义大旗,起兵造了段业的反!
造反可是高风险高收益项目,开局尤其重要。蒙逊心里估计也打着鼓:我这“复仇者联盟”能拉来多少投资(兵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个让所有人(尤其是蒙逊本人)大跌眼镜的人物出现了——臧莫孩!
没错,就是那位刚被蒙逊公开处刑式吐槽“筑坟”的臧莫孩同志!时任镇军将军的他,带着自己的部队,旗帜鲜明、屁颠屁颠地投奔了蒙逊阵营!
想象一下那个画面:蒙逊可能正准备发表战前动员,一抬头,看见臧莫孩带着人马跑过来,心里估计瞬间万马奔腾:“我去?是他?我前几天还在全公司大会上说他不行来着……他该不会是段业派来的卧底吧?还是被我的‘人格魅力’(忽悠能力)折服了?”
史书没记载两人重逢时的尴尬程度,但效果是爆炸性的!臧莫孩作为段业旧部中的实力派将领,他的倒戈,就像在河西这潭浑水里扔了颗深水炸弹。那些还在观望的羌族、匈奴等胡人部落一看:“嚯!连老段的心腹臧猛男都反了?这蒙逊有点东西啊!跟了跟了!” 于是乎,蒙逊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从起兵时的几千人,瞬间膨胀到一万多人!
有了这支生力军,蒙逊势如破竹。同年五月,张掖城破,段业GG(Ga Over),沮渠蒙逊正式登基(自称凉州牧、张掖公),北凉政权进入“蒙逊时代”。臧莫孩,这位不久前还被老板预言要“进坟”的“问题员工”,摇身一变,成了新朝建立的头号功臣!这逆袭剧本,狗血的编剧也是这么抄写的!
第三幕:金牌打手上线!哪里要攻坚,哪里就有我!
新公司(北凉)开张,论功行赏是必须的。蒙逊老板虽然知道臧莫孩的“莽夫”属性,但人家关键时刻的站队和带来的巨大广告效应(吸引各部族归附),功劳实在太大!于是大笔一挥:封辅国将军!
这个职位含金量有多高?在北凉初期的权力架构里,仅次于沮渠家的宗室核心(比如蒙逊的弟弟沮渠伏奴)和顶级智囊团成员(如谋士梁中庸)。曾经的“反面教材”,一跃成为北凉核心决策层(至少是军事核心)的重要成员!蒙逊这波操作,堪称“知人善任”的典范:我知道你脑子不太好使,但你忠诚、能打、执行力爆表啊!那就把你放在最适合的位置——金牌突击队长!
事实证明,这个定位简直是为臧莫孩量身定做。公元402年,后秦(另一个强大的北方政权)的大将齐难,率领四万大军(在那个年代的河西,绝对是庞然大物),浩浩荡荡来“迎接”后凉吕隆去后秦“享福”。路过北凉家门口时,被吕隆一顿忽悠:“蒙逊那小子最近可狂了,抢了我不少地盘(可能真抢了),您这四万天兵路过,不顺便收拾收拾他?” 齐难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也可能是想捞点外快),掉头就准备“教育”一下北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万大军压境,对刚成立一年的北凉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的乌云盖顶!蒙逊估计急得嘴上起泡。危急时刻,他想起了自己的“人形兵器”——臧莫孩:“莫孩!组织考验你的时候到了!看见那帮家伙的前锋没?给我冲!狠狠地冲!”
臧莫孩一听,眼睛都亮了:“好嘞老板!看我的!” 他率领精锐部队,像一把烧红的尖刀,毫无花哨地、以最“臧莫孩”的方式——嗷嗷叫着就捅进了齐难大军的先锋部队里!后秦军队正悠哉悠哉行军呢,哪想到北凉这穷乡僻壤还藏着这么个不讲武德的“疯狗”?前锋瞬间被冲得七零八落,人仰马翻。
齐难懵了:“卧槽?北凉还有这种狠角色?” 先锋的惨败严重打击了士气,也让齐难重新评估了北凉这块“硬骨头”的硌牙程度。他掂量了一下,为了个吕隆跟北凉死磕似乎不太划算(毕竟主要任务是接人),于是很识趣地……和蒙逊签了个和平协议,带着大军灰溜溜地撤了。
臧莫孩的“疯狗式”冲锋,一战成名! 不仅保住了北凉脆弱的东部边境,更向整个河西走廊宣告:北凉不是软柿子,蒙逊手下真有能打的“硬茬子”!臧莫孩用实际行动证明:在特定场合(比如需要敢死队长),老板的“差评”员工,也能成为力挽狂澜的关键先生!
这还没完。河西走廊北部(史称“山北”)的某些游牧部族,可能觉得北凉刚被后秦吓唬过,是个趁火打劫的好时机,开始蠢蠢欲动搞事情。蒙逊眉头一皱:“山北不太平?莫孩,还是你去!老规矩,冲就完了!”
臧莫孩领命,带着他的“莽夫军团”,又是一次经典的闪电突袭。没有复杂的战术迂回,没有心理战攻心,就是找准目标,集结力量,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最猛的气势A过去!那些部落武装哪见过这种不要命的打法?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冲得稀里哗啦,叛乱迅速平定,北方边境重归安宁。
臧莫孩的战场哲学,简单粗暴,却异常有效:锁定目标,油门踩死,方向打死,剩下的交给勇气(和老板的祈祷)! 他就是北凉战场上最锋利、最不可预测的那把“破阵尖刀”。
第四幕:史诗级“掉线”!史书里的神秘失踪人口
然而,就在我们期待这位“金牌打手”继续创造更多“莽夫神话”的时候,历史这位编剧,给臧莫孩安排了一个极其不负责的结局——掉线了!
自公元402年山北大捷之后,无论是《晋书》《资治通鉴》还是《十六国春秋》,关于臧莫孩的记载,戛然而止。就像一部精彩剧集的主角,演到一半,编剧突然把他写丢了!没有交代结局,没有后续事迹,甚至连怎么“杀青”的都没说。
他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
战死沙场说: 可能性最大。北凉立国后,强敌环伺(南凉秃发氏、西凉李氏、时不时东顾的后秦/北魏),战争频繁且残酷。臧莫孩作为冲锋陷阵的猛将,很可能在某次与南凉、西凉或其他势力的激战中阵亡。毕竟刀剑无眼,“知进忘退”的性格也更容易陷入重围。
自然死亡/病逝说: 也有可能。乱世医疗条件差,一场风寒可能就要人命。或者因早年征战积累的伤病发作而亡。
边缘化后隐退/默默无闻说: 随着北凉政权逐渐稳固,蒙逊必然更倚重宗室子弟(如儿子沮渠兴国、沮渠菩提等)和更全面的帅才(如沮渠伏奴)。像臧莫孩这样“勇而无谋”的纯武将,可能逐渐被排挤出核心决策圈,担任一些不太重要的防务,最终默默老去或死于非着名战役。
随沮渠无讳西迁高昌说: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大军压境,北凉末代君主沮渠牧犍投降,北凉灭亡。但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沮渠安周等人率残部西渡流沙,历经艰辛,最终在今天新疆吐鲁番地区建立了高昌北凉政权(443-460)。臧莫孩如果还活着且足够忠诚,有可能追随西迁。但高昌史料匮乏,同样没有他的踪迹。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北凉灭亡时的记录:
《魏书·沮渠蒙逊传》载: “(439年)九月丙戌,牧犍兄子万年率麾下来降。……牧犍与左右文武五千人面缚军门。”
投降名单里有宗室沮渠万年,有沮渠牧犍及其身边五千文武官员。但其中,没有臧莫孩的名字。 如果他当时还在世且在北凉核心层,如此大规模的投降,他的名字理应出现。没有出现,意味着他很可能在此之前很久,就已经“下线”了。
所以,这位曾以一次关键站队改变河西格局、为北凉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最终的归宿,竟成了历史的谜团。他就像一颗在河西夜空骤然闪亮又骤然熄灭的流星,留下了“勇而无谋”的鲜明标签和一段戛然而止的传奇,然后彻底消失于史册的尘埃之中。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猜测和一丝惋惜:那个曾被老板吐槽“筑坟”、又凭实力逆袭的“莽夫”将军,最后到底经历了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五幕:历史的回响——“莽夫”的价值与宿命
回看臧莫孩的职业生涯,简直就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黑色幽默的“职场启示录”。
“差评员工”的逆袭: 开局就被大老板公开处刑式差评(“筑冢”论),堪称社死现场。然而,他凭借在关键历史节点(401年反段业)的精准站队和带来的巨大连锁效应,一举翻身,成为新朝元勋。这告诉我们:有时候,一次正确的选择,胜过无数次的埋头苦干(尤其是方向错的时候)。
老板的顶级“用人术”: 沮渠蒙逊对臧莫孩的使用,堪称管理学教科书级别的“扬长避短”。他太清楚臧莫孩的优缺点:脑子不太灵光,但忠诚度满分、执行力爆表、冲锋陷阵无人能敌。所以,蒙逊绝不让他独立主持大型会战(那需要战略眼光),而是把他当作一把最锋利的“破阵尖刀”,哪里需要硬啃,就把他投向哪里(如突袭齐难前军、平定山北叛乱)。效果拔群!这启示老板们: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缺点也能变特点,特点就是战斗力!
小政权武将的宿命缩影: 臧莫孩的辉煌集中在北凉创业初期(401-402年)。随着政权稳定,他的身影迅速消失在史书中。这绝非偶然。十六国时期的小政权,资源有限,生存压力巨大。创业期需要臧莫孩这样的“敢死队长”去搏杀、去开疆拓土。但守成期,更需要的是沮渠伏奴这样能独当一面的宗室统帅,或者梁中庸这样的谋士。像臧莫孩这样“有勇无谋”的纯武将,其重要性必然下降,逐渐被边缘化是常态。他的“消失”,是那个时代无数非宗室、非顶级帅才的勇将的共同命运——以武勋崛起,随政权兴衰而归于沉寂。 他们是乱世的基石,却难成盛世的主角。
“知进忘退”的双刃剑: 他的勇猛和“一根筋”的冲锋,在特定战场(突袭、破阵)是无价之宝。但这种特质也注定了他更高的战场风险,很可能最终也葬送于此。他的故事,是“性格决定命运”的生动注脚。
尾声:沙尘中的无名武士
在敦煌莫高窟那些斑驳的北魏壁画上,在酒泉戈壁散落的锈蚀箭簇旁,我们仿佛还能感受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那些策马扬鞭、面目模糊的武士群像中,或许就有一个身影,名叫臧莫孩。
他没有沮渠蒙逊的雄才大略,没有沮渠无讳的绝境求生,甚至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一个明确的结局。他只是一个标签鲜明的“莽夫”将军:曾被老板精准吐槽,又凭一次关键站队和不要命的冲锋,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然后,如同投入水中的石子,涟漪散去,再无踪影。
但他代表了历史中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力量——那些不知进退的勇者,那些没有墓志铭的执行者。帝王将相的宏图伟业,往往是由无数个“臧莫孩”用血肉之躯去推动、去实现的。他们或许“知进忘退”,但历史的车轮,有时恰恰需要这种不顾一切的“莽力”才能撬动沉重的闸门。
当我们在故纸堆的字缝间,偶然瞥见这些模糊而鲜活的身影时,不妨在心底为他们斟上一杯酒:
敬那位曾被预言“筑坟”,却为新朝“奠基”的莽撞将军! 敬所有在乱世中奋力搏杀,最终却归于无名的沙场豪杰! 他们的故事,没有华丽的终章,却比任何演义都更真实地诉说着那个铁血时代的粗粝与悲壮。
仙乡樵主读史至此,有诗咏曰:
(其一)
寒甲摧锋贯阵雄,黑云压塞战旗红。
莫孩当隘千军裂,独震凉州瀚海风。
(其二)
雕弓裂甲气如鲸,筑冢非城谶语惊。
万骑尘沙湮没处,寒鸦犹笑未收兵。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http://www.paoshu5.cc/book/19701/4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