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第50章 前凉儒将谢艾:十六国版“诸葛亮”的逆袭与陨落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0章 前凉儒将谢艾:十六国版“诸葛亮”的逆袭与陨落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七律?咏前凉儒将谢艾》

  青衫仗策补玄黄,独障洪澜裂八荒。

  三战龙沙摧铁幕,一枰秋雨动星芒。

  勋阁黯销龙雀刃,霜锋终入薤露章。

  万营朔气沉芦管,残碣空传汉祚殇。

  一、前凉:乱世中的“西北桃花源”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大地堪称“人间地狱”——匈奴、羯、鲜卑、羌、氐五族轮番登场,战火连天。但偏居西北的凉州(今甘肃一带),却像一片被遗忘的桃花源。这里的前凉政权由汉人张氏家族统治,收留了大批逃难的士族,甚至发展出了“河西文化”,堪称北方汉文明最后的倔强。

  张氏家族堪称“西北版刘备”:

  初代张轨本是西晋凉州刺史,靠着给朝廷进贡西域汗血马,换来了“自主任命权”;

  二代张寔在长安沦陷时,收留了从洛阳逃出的太学博士郭荷,建立了十六国最早的官学;

  三代张骏更会玩,一边向匈奴汉赵称臣,一边偷偷用晋朝年号,完美诠释“战略骑墙术”。

  当时的凉州首府姑臧(今武威),堪称文化界的“诺亚方舟”:

  敦煌莫高窟最早的洞窟开凿于此时;

  学者阚骃编纂的《十三州志》,成为后世《水经注》的重要参考;

  就连江南士族都派人来抄书——毕竟中原的图书馆早被烧光了。

  但这份岁月静好,在346年迎来了终极考验。后赵皇帝石虎听说张骏去世,当即启动“饕餮计划”:

  东路军由名将石宁率领,沿黄河西进;

  中路军麻秋部直扑金城(今兰州);

  特种部队由羌族酋长姚弋仲率领,专门袭击河西走廊的商队。

  前凉朝堂上演着经典戏码:

  老将裴恒主张“深沟高垒”,毕竟他刚在枹罕(今临夏)被姚弋仲打得怀疑人生;

  宗室张璩嚷嚷着“迁都酒泉”,被史官当场记下“股战不能言”;

  年仅16岁的张重华望着地图上不断缩小的防线,终于明白父亲临终时说的“守成难于创业”是啥意思。

  二、谢艾登场:从“笔杆子”到“枪杆子”

  让我们把镜头对准敦煌郡学。344年的某个清晨,三十岁的谢艾正在给学子讲解《孙子兵法》。作为敦煌谢氏旁支,他的人生轨迹本该是标准的士族模板:

  7岁能诵《左传》,15岁通晓《吴子兵法》;

  20岁被举孝廉,因在策论中写下“兵者诡道,仁义在后”引发争议;

  25岁终于当上主簿,日常工作包括给张骏写贺表、替郡守调解农民争水纠纷。

  改变命运的契机来自一场“学术骂战”。345年秋,后赵使者带着石虎的恐吓信来到姑臧。当朝臣们被信中“铁骑百万,投鞭断流”吓得面如土色时,谢艾突然冷笑:“赵王算术不佳——黄河自金城至洛阳不过千里,百万大军列队可绕地球三圈?”这番吐槽让张重华记住了这个毒舌文官。

  真正让谢艾走上战场的,是敦煌马场的意外收获。346年春,他奉命清点军备时,发现武库中竟有三百具诸葛连弩——这是五十年前蜀汉使者带来的礼物,因无人会用被尘封至今。谢艾带着工匠连夜修复,还开发出“骆驼弩车”的移动战术。当大臣张耽举荐他时,这个书呆子正蹲在马厩给弩机上油,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即将创造历史。

  三、三战封神:凉州“戏精”的战场表演

  第一战:振武城奇袭(346年)

  谢艾的处女秀充满了黑色幽默。当他带着五千杂牌军(含八百敦煌弩手)抵达前线时,发现赵军正在举办“烧烤派对”——麻秋为了震慑凉州守军,每天在阵前烤全羊,香气都能飘到城墙上。

  谢艾的反击堪称“美食战争”:

  先让炊事班在城头煮羊肉汤,故意顺风放烟;

  等赵军流着口水张望时,弩车突然齐射;

  最损的是在箭矢上绑辣椒粉(西域特产),赵军被呛得涕泪横流。

  夜袭当天的细节更显其“鬼才”本色:

  命令士兵反穿羊皮袄,混入赵军放牧的羊群;

  用诸葛连弩发射带哨音的“鸣镝”,制造“万箭齐发”的假象;

  甚至让随军乐师敲编钟——因为发现赵军战鼓的节奏太容易被辨认。

  战后清点物资时还有个插曲:谢艾特意把麻秋跑丢的鎏金战靴放在主帅帐中,附赠打油诗一首:“金城太守麻公秋,跑路堪称第一流。若问凉州谁做主,且看靴子落谁手。”气得麻秋悬赏千金买他首级。

  史实补遗:据《凉州志》记载,谢艾提前三个月向赵军渗透“妖术谣言”——让士兵假扮道士埋“天雷符”(实为火药筒),训练乌鸦叼火种制造“神火天降”假象。此战真正杀伤仅八百人,却让赵军产生“百万天兵”的集体幻觉。

  第二战:临河空城计(347年)

  此战背后的情报战更精彩。谢艾提前策反了麻秋的书记官王擢(后成为前凉叛将),通过他提供的粮道图,派商队往赵军米袋里掺沙,导致三分之一的赵军因腹泻丧失战斗力。当谢艾白衣登场时,赵军士卒竟有下跪叩拜的——原来胡人本就尚白,以为是天神下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绝的是他当真带了茶具。据《凉州记》载,谢艾在胡床上泡的是“三炮台”(兰州特色盖碗茶),还故意让亲兵大喊:“将军说茶凉之前结束战斗!”这种心理施压让赵军先锋彻底崩溃。城西埋伏的两千骆驼弩骑兵更被灌了西域葡萄酒,冲锋时亢奋异常,堪称古代版“醉驾敢死队”。

  第三战:曲柳大决战(347年)

  谢艾在此战展现了顶级战略眼光。他发现赵军十二万人来自八个民族,于是:

  给羌族送盐(西北硬通货);

  给鲜卑送《齐民要术》(他们正想学农耕);

  给汉族降兵发“返乡路费”。

  等麻秋发觉时,三分之一的部队已成观众席。决战当日,谢艾更让士兵用盾牌拼出“回家”两个巨字,导致赵军当场倒戈上万人。石虎得知战报后哀叹:“吾以偏师定九州,今以九州制偏师而不克!”

  四、儒将本色:战场上的“行为艺术家”

  谢艾的“文人趣味”在治军时尤为明显:

  穿搭达人:白衣白帽配小车,气死麻秋不偿命;

  心理大师:猫头鹰变吉祥物,士气瞬间拉满;

  时间管理大师:白天打仗,晚上写书(着有《谢艾集》,敦煌遗书存其《诫子书》片段:“用兵如烹鲜,火候最紧要”);

  基建狂魔:被贬酒泉太守时,还顺手修了钟鼓楼。

  他的战术更是“缝合怪”鼻祖:空城计致敬诸葛亮,心理战媲美周瑜,游击战比肩李牧。难怪后世称他“十六国第一儒将”。

  五、悲剧落幕:死于“办公室政治”

  1. 士族围猎(348-353年)

  谢艾的崛起触动了敦煌阴、索两大豪族的蛋糕:

  阴氏指控他“私造军械”,因其改良诸葛连弩未报备工部;

  索氏翻出他年轻时写的《非儒论》,扣上“毁谤圣教”罪名;

  最致命的是张重华宠妃裴氏(裴恒侄女)的枕头风:“谢艾在军中自称‘凉州周公’!”

  2. 张祚篡位的血腥棋局

  353年张重华病危时,权臣张祚已布下死局:

  买通谢艾副将张瑁,诬告其“私通东晋”;

  在谢艾奉诏回姑臧途中,派两百死士伪装成羌族劫匪;

  失败后改用阳谋:趁谢艾进宫述职,以“无诏佩剑”为由当场逮捕。

  3. 刑场荒诞剧

  《十六国春秋》载,谢艾临刑前发生三件诡事:

  刑场突降六月雪,百姓高呼“天公鸣冤”;

  监斩官宋混(后为谢艾平反者)佩刀自断;

  谢艾笑索纸笔,写下“艾罪当诛,然凉州必亡”八字预言。

  更具讽刺的是,张祚为彰显“公正”,特意选用谢艾发明的“断头弩”行刑——这种弩箭本用于战场速杀,却成了缔造者的归宿。

  六、历史回响:被篡改的记忆与复活的神话

  1. 官方“消音工程”

  张祚篡位后系统清洗谢艾痕迹:

  焚毁其所有奏章,仅余《谏伐秦疏》因藏于敦煌佛窟幸存;

  将三次大捷改写为“张祚指挥之功”;

  甚至把“麻秋”改成“马秋”,防止胡将之名刺激民族情绪。

  2. 民间记忆逆袭

  凉州百姓用暗语保存历史:

  把谢艾发明的压缩军粮称作“艾饼”(今甘肃特产);

  在酒泉钟鼓楼刻“白鹰逐犬”浮雕(白鹰喻谢艾,犬指张祚);

  传唱童谣:“麻胡哭,谢郎笑,姑臧城头换白帽”。

  3. 考古震撼发现

  2019年武威唐代墓葬出土壁画,清晰显示谢艾形象:

  左手持《左传》,右手握连弩;

  脚下踩着刻“祚”字恶鬼;

  题记“大凉战神谢公艾”——说明直到唐代,民间仍在反抗官方的历史篡改。

  七、余韵千年:荒诞与永恒的交响

  这个把战争玩成“剧本杀”的文人,其实撕破了历史的荒谬性:

  他赢了所有战场,却输给一道盖章的诏书;

  他的连弩能射穿铁甲,射不穿士族的唾沫星子;

  他保住了汉文明火种,却被这火苗烧成灰烬。

  站在兰州黄河边,看游客们吃着“艾饼”自拍打卡,忽然觉得谢艾赢了——他用荒诞对抗荒诞,最终把自己变成了不朽的“历史梗”。

  后记:《临江仙?祭凉州谢艾》

  河西残月凉州雪,十年独照孤臣。

  玉门羌笛陇头云。

  轻摇羽扇起,戈破麻胡军。

  戏罢空城茶尚酽,笑谈千帐灯昏。

  麒麟阁上未留痕。

  酒泉钟鼓夜,犹唤白衣人。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
  http://www.paoshu5.cc/book/19701/5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