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诗词一万首 >第721章 江淹《刘太尉琨伤乱》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721章 江淹《刘太尉琨伤乱》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刘太尉琨伤乱

  江淹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江淹《刘太尉琨伤乱》赏析

  一、主题

  这首诗以刘琨的视角,深刻反映了西晋末年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追慕古人的忠贞与才能,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扭转乾坤却又深感无奈的复杂情感,展现出在乱世中对治乱兴衰的思考。

  二、艺术特色

  1. 借史抒情,用典丰富: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借宁戚遇齐桓公而获重用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赏识的心情;“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以荀息为晋献公尽忠的故事,表明自己对晋室的忠诚。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仅丰富了诗歌内涵,还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沉,体现诗人对理想政治际遇和自身忠诚品质的追求。

  2. 环境描写,烘托气氛:“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描绘出城饮马、北望沙漠的场景,千里萧条,白日隐于寒树之后,勾勒出一幅荒凉、衰败的北方边境画面。此景渲染出乱世的凄惨与悲凉,烘托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3. 直抒胸臆,情感真挚:“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等句,直接抒发诗人对时光流逝、功业未建的惭愧与愤懑。这种直白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乱世中壮志难酬的痛苦与无奈,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4. 对比映衬,深化主题:将自己虽怀报国之志,却无“六奇术”与期望遇张韩之才形成对比,突出自身才能与理想抱负之间的差距;“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的乱世景象与诗人追慕的古人建功立业的时代形成对比,强化对乱世的无奈和对扭转局势的渴望,深化主题。

  三、文化价值

  1. 反映时代风貌:诗歌生动呈现西晋末年外族入侵、国家动荡的社会现实,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提供文学资料,让后人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社会状况以及士人的精神世界。

  2. 继承建安风骨:其风格继承建安文学传统,以诗歌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体现建安风骨慷慨悲凉的特点,对后世文学创作尤其是乱世题材诗歌产生影响。

  解析

  1.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 “皇晋”指晋朝,江淹身处南朝,晋为前朝。“遘”意为遭遇,“阳九”在古代术数家的说法中是厄运、灾荒的意思。此句表明晋朝遭遇了严重的厄运。

  - “横氛雾”用氛雾弥漫来比喻天下陷入混乱,外族入侵等灾祸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如同被阴霾笼罩。开篇便点明时代背景,为全诗奠定了悲伤、忧虑的基调。

  2.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

  - “秦赵”“幽并”均为古代地域名称,涵盖了如今的部分北方地区。“值”即遇到,“薄蚀”原指日月相掩食,这里比喻灾祸。此句说秦赵地区遭遇了灾祸。

  - “虎据”形象地描绘出幽并之地被如虎般凶狠的敌人占据。通过具体地域的遭遇,进一步描述天下大乱的局势,突出国家面临的严峻形势。

  3.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

  - “伊余”即“我”,“荷”是承受,“宠灵”指恩宠。诗人表明自己承蒙晋朝的恩宠。

  - “感激”体现感恩之情,“狥”同“殉”,“驰骛”表示奔走。诗人怀着感恩之情,愿意为国家奔走效命,表达出对晋室的忠诚以及为国献身的决心。

  4.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

  - “六奇术”指西汉陈平曾为刘邦献过的六条奇计,这里指代奇谋妙策。诗人自谦说自己虽然没有像陈平那样的奇术。

  - “冀”是希望,“张韩”分别指张良和韩信,皆为刘邦麾下的杰出人才。诗人希望能遇到像张良、韩信那样的贤才,共同辅佐晋室,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和对匡扶晋室的期盼。

  5.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

  - 此句运用典故,宁戚本是春秋时期的普通百姓,他在喂牛时敲着牛角唱歌,引起了齐桓公的注意,后被齐桓公重用。

  - 诗人借这个典故,以宁戚自比,希望能像宁戚遇到齐桓公那样,得到赏识和重用,实现自己的抱负,为国家效力。

  6.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

  - 荀息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他为了完成晋献公的嘱托,在复杂危险的政治局势中坚守承诺,不惜牺牲自己。

  - 诗人以荀息为榜样,表明自己甘愿像荀息一样,为了国家和忠诚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突出自己对晋室的忠贞不二。

  7.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

  - “空令”表示白白地让,“日月逝”指时光流逝。诗人感慨时光白白流逝。

  - “愧”是惭愧,“古人度”指像前文提到的宁戚、荀息等古人的气度与才能。诗人因自己没有古人那样的才能,无法在乱世中建立功勋,内心充满惭愧。

  8.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

  - “饮马”描绘了诗人牵马到城外护城河饮水的动作。

  - “北望沙漠路”,向北眺望通往沙漠的道路。沙漠在古代常代表着塞外胡人的领地,此句通过动作和视野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萧瑟、凝重的氛围,为下文对北方荒凉景象的描写做铺垫。

  9.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

  - “千里”描绘出广阔的地域,“萧条”形容景象的荒凉、冷落,极目望去,千里大地一片荒凉。

  - “白日隐寒树”,太阳渐渐隐没在寒冷的树木之后,进一步渲染出凄凉、衰败的氛围,衬托出国家在战乱后的破败和诗人内心的忧虑。

  10.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

  - “投袂”意为挥动衣袖,形容激动的样子,诗人因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壮志未酬而情绪激动、愤懑不已。

  - “抚枕”即抚摸着枕头,“怀百虑”表明诗人躺在床上,心中思绪万千,充满了对国家前途、个人命运等诸多忧虑。

  11.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

  - “功名惜未立”,诗人为自己未能建立功名而感到惋惜。

  - “玄发”指黑发,“素”指白色,诗人感叹自己的黑发已经变成了白发,时光流逝,而自己的抱负却未能实现,突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哀。

  12.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

  - “时哉”表示时代啊,“苟有会”意思是如果有机会、时机。诗人感慨时代若能给予机会。

  - “治乱”指国家的安定与混乱,“冥数”即命运、天数。诗人认为国家的治乱兴衰似乎是由命运决定的,流露出一种在乱世中对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的无奈之感。

  句译

  1. 皇晋遘阳九,天下横氛雾:晋朝遭遇了严重的厄运,天下仿佛被浓重的阴霾雾气所笼罩,一片混乱。

  2. 秦赵值薄蚀,幽并逢虎据:秦赵之地遭遇灾祸,幽并地区被如虎般的敌人占据。

  3. 伊余荷宠灵,感激狥驰骛:我承蒙晋朝的恩宠,心怀感激,愿为国家奔走献身。

  4. 虽无六奇术,冀与张韩遇:虽然我没有像陈平那样的奇谋妙策,却希望能遇到张良、韩信那样的贤才,共图大业。

  5. 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宁戚敲着牛角唱歌,遇到齐桓公后得到了举荐任用。

  6. 荀息冒险难,实以忠贞故:荀息甘冒艰难险阻,实在是因为他对君主的忠贞不二。

  7. 空令日月逝,愧无古人度:白白地让时光流逝,我惭愧自己没有古人那样的才能和气度。

  8. 饮马出城濠,北望沙漠路:我牵马到城外的护城河饮水,向北眺望那通往沙漠的道路。

  9. 千里何萧条,白日隐寒树:千里大地是何等的萧条冷落,白日渐渐隐没在寒树之后。

  10. 投袂既愤懑,抚枕怀百虑:我激动地挥动衣袖,心中满是愤懑,抚摸着枕头,心怀无数忧虑。

  11. 功名惜未立,玄发已改素:可惜功名尚未建立,黑色的头发却已变成了白色。

  12. 时哉苟有会,治乱惟冥数:时代啊,如果能有机会,国家的治乱兴衰或许只能由命运决定了。

  全译

  晋王朝遭遇巨大厄运,天下仿佛被浓重的氛雾笼罩,一片乱象丛生。

  秦赵之地陷入灾祸,幽并地区被强敌如虎盘踞。

  我承蒙晋朝的恩宠眷顾,感恩于心,愿为国家奔走效命。

  虽没有陈平那般的奇谋妙策,却盼能遇上张良、韩信这样的贤才,携手匡扶晋室。

  就像宁戚敲着牛角悲歌,幸遇齐桓公而获举荐任用。

  荀息甘愿直面艰难险阻,皆因对君主怀着赤诚忠贞。

  时光空自流逝,我惭愧自己没有古人那般的才略与气度。

  我牵马至城外濠沟饮水,向北眺望那通往沙漠的道路。

  极目千里,一片萧条冷落,白日缓缓隐没于寒树之后。

  我激动地挥袖,满心皆是愤懑不平,躺在床上抚摸着枕头,心中忧虑重重。

  可惜至今尚未建立功名,而黑发已然变成白发。

  时代啊,若能有合适的机遇,国家的治乱兴衰或许真的只能听凭命运的安排。
  http://www.paoshu5.cc/book/19887/7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