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章 饮片验药,证药饮片坊
推荐阅读:
萌宝驾到:爹地投降吧阮白慕少凌
赵旭李晴晴小说免费全文免费阅读
大国实业
九公主又美又飒
官场宏图
六零:冷面军官被科研大佬拿捏了
老公收敛点,天都被你捅破了
权宠悍妻陈瑾宁陈靖廷
快穿之女配要吃瓜
重回60年代不遗憾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黄三炮顺着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药道饮片坊走时,验药箱里的《药道饮片炮制规范》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牛皮纸裱糊的,上面用金粉写着 “片形如法” 四字,内页手绘着各类药材的切片标准:当归的 “薄片如纸”、黄芪的 “斜片似眉”、半夏的 “圆片若钱”…… 每种片形旁都标注着 “厚度毫米”“切面要求”“药效关联”,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饮片守则”,上面用钢针刻着 “片薄则效速,片厚则效缓,大小均匀,厚薄适度,过之则失性,不及则失功”,字迹是清代饮片大师亲手镌刻的,带着刀刃的锋利感,此刻在饮片坊的草木香里泛着精准的光。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一把明代的牛角药刀共鸣,刀身刻着 “一刀准”,刀刃的弧度经过百年打磨恰到好处,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青灰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电锯轰鸣声 —— 那是全自动切片机的噪音。两人刚推开刻着 “分寸之间” 的木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攥紧了拳头:原本摆着数十种切片工具的工坊,如今被流水线设备占据,不锈钢传送带上的药材被高速旋转的刀片切成厚薄不均的碎块,而角落里的 “古法切片区”(用铡刀、药刀手工切片的地方)堆满了废弃的牛角刀、竹制晒匾,墙上挂着的 “切片厚薄药效图”(标注 “白芍薄片治血虚,厚片治腹痛”)被换成了 “日产量统计表”,区前的老铡刀(需两人配合,讲究 “稳、准、匀”)被当作 “废料回收箱”,铡刀缝里卡着没切净的药材根茎,旁边的 “饮片质量手册”(记着 “甘草切 3 毫米,杜仲切 2 毫米”)被机油浸透,字迹粘成一团黑渍。
“爷爷你看,他们把药材切成垃圾了!” 小家伙指着最刺眼的 “快速切片流水线”,传送带上的天麻被切成厚薄不一的碎块,有的薄如蝉翼已近粉碎,有的厚如硬币难以煎透,一个穿工装的工人对着镜头喊:“家人们看这效率,一天切五吨,管它啥形状,能卖钱就行!” 饮片坊中央的 “分级区”(按片形、大小分类的地方)被改成了 “统货打包区”,不同药材的饮片混装在一起,旁边的 “质检台” 上摆着 “合格” 印章,质检员瞥一眼就往不合格的药堆上盖章,“反正客户也分不清好坏”。地上散落着被丢弃的不合格饮片,其中当归的切片竟有指甲盖大小,完全违背 “薄片” 的古法要求。更刺眼的是车间墙上的标语:“效率至上,数量为王 —— 厚薄不计较,大小无所谓,切得快、卖得多就是硬道理”。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手工切片台前,伸手抚摸台面上的刀痕 —— 那是常年运刀留下的均匀刻痕,台前木牌写着 “1958 年,李药工在此切片,一日切当归三十斤,每片厚 0.5 毫米”,字迹被药汁染得有些发黄。他从验药箱取出些饮片信物:一本 1972 年的切片日志(记录着 “三月切党参,每片厚 2 毫米,合格率 100%”)、一套手工切片工具(牛角药刀、竹制标尺、铜制压药板,标尺上的刻度精确到 0.1 毫米)、一沓饮片标本(每种都贴着 “厚度、药效” 标签),往切片台上一摆:“这叫‘饮片本心’,” 他拿起牛角药刀演示 “推刀” 手法,刀刃平稳推进,药材瞬间化为均匀的薄片,“老祖宗切药,讲究的是‘一刀定分寸,片形决药效’,哪能靠机器瞎糊弄?” 说话间他已举起一片手工切制的白芍:“你们看这厚度,薄厚均匀,切面光滑,有效成分更容易析出,机器切的哪有这讲究?”
饮片坊坊主片伯穿着防割手套走来,手里拿着份 “成本核算表”,上面 “机器切片成本” 是手工的十分之一。他踹了踹旁边的老铡刀:“黄师傅别抱着把破刀装讲究了,现在谁还在乎那零点几毫米的差别?我这工业化生产,能让饮片坊‘赚大钱’,你看这月利润,够你请十个老药工切一年,这才懂饮片!”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 “客户反馈”,“看见没?90% 的买家只看价格不看片形,够你切十年标准片,这才叫会做生意!”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机器切片” 的废料堆前一放。老鳖对着碎块喷出股清水,当归的碎块立刻显出 “有效成分流失” 的灰白色,黄芪的厚片被水浸透后仍有硬芯,“这是废药!”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镜头里拍到工人往碎块里掺完整饮片充数,“爷爷说真饮片得厚薄均匀、形状合规,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的饮片标本,展示着 “每种药材都有标准片形” 的严谨,引来几个老药商的摇头。
新出现的老药工刀伯系着油布围裙走来,围裙上沾着经年累月的药汁,手里拿着柄传承三代的牛角药刀(刀柄包着防滑的布条)。老人从怀里掏出块 “切片令牌”,是块象牙牌,刻着 “一刀定乾坤”:“这是我师父临终前给的,” 他指着牌上的裂纹,“1963 年为练切片,手上留了十七道疤,哪像现在这样,机器瞎切也敢叫饮片?” 他当场演示切制甘草的手法,左手按药稳如磐石,右手运刀快如闪电,切出的饮片薄厚误差不超过 0.1 毫米:“看见没?这分寸得练十年才能拿捏,机器哪有这手感?”
片伯被说急了,从仓库调来 “智能切片机”,能通过编程设定厚度,却因药材大小不一导致实际误差极大:“看好了!这机器能切 0.1 毫米的片,比你那老胳膊老腿精准,专家都认证,你懂个屁的‘分寸’!” 他输入 “2 毫米” 指令,机器切出的白芍片有的 1 毫米,有的 3 毫米,“等会儿让你们看看,是你手工切片卖得贵,还是我机器切片走量大!”
黄三炮没接话,从《药道饮片炮制规范》里翻出张 “饮片三则”,上面用朱砂写着 “选料要净,切片要匀,干燥要透”。他拿起 “饮片守则”,往手工切片台前一立,守则竟透出青光:“这叫‘饮片之魂’,” 他指着守则上的 “过之则失性”,“老药工说‘药材切片如人穿衣,合身才舒适,合度才有效’,机器哪懂这毫厘之间的药效差别?” 说话间个拿着药方的药铺掌柜凑过来说:“我要的‘当归薄片’,他们给的都是碎块,熬药时全沉底了……” 黄三炮立刻拉他到刀伯面前:“来,让老刀伯给你切,保证符合药方要求。”
刀伯突然往 “分寸石”(检验饮片精度的奇石)上放了堆机器切的天麻碎块,石头立刻蒙上层黑雾;再放上黄三炮的手工当归片,石面竟透出温润的金光,还隐隐浮出 “得法”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卡尺测量片厚,“这每片都是 0.5 毫米,机器切的误差能到 3 毫米,这可不是编程能糊弄的!”
片伯脸色铁青,突然下令将所有不合格饮片重新打包:“给你们看点厉害的!” 他指着刚设计的 “精美包装”,“用礼盒装这些碎块,标上‘特级饮片’,价格翻三倍,看你们还怎么挑刺,不懂行的有的是!”
黄三炮将 “饮片守则” 往工坊的梁上一挂,守则的青光与梁上的 “分寸之间” 匾额交融,竟在半空凝成幅《古法切片图》—— 画面里的老药工凝神运刀,学徒在旁研墨记录片形,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薄如蝉翼的饮片上,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对精准的执着。“这才是饮片坊该有的样子,” 黄三炮对围观的人说,“药道饮片得‘按药切片,以效定形’,既要保证药效,更要尊重规律,哪能靠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牟利?”
孙子突然想起什么,从药箱里掏出本源珠往分寸石上一放。珠子的光芒顺着石缝蔓延,那些机器切的碎块突然显出 “无效” 的灰黑色,切片机的刀片自动调整弧度,而被废弃的古法切片区竟自己摆上药刀、铡刀,统货打包区的药材自动按片形分类,老铡刀旁的废料变回完整药材,电子屏播放起 “每种药材的标准切法” 视频。几个工人忍不住停下手里的活,围过来看刀伯演示切片,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
刀伯趁机往众人手里发了《饮片切片口诀》:“来,拿着学,这里面讲‘根类切薄片,茎类切斜片’,那些图快的哪懂这些?” 他自己先往竹匾里摆放刚切好的饮片:“这叫‘回归精准’,切药和做人一样,得有分寸。”
片伯见势不妙,想趁乱销毁不合格饮片的检测报告,却被黄三炮用 “饮片守则” 拦住去路。“饮片坊不是废品站,” 黄三炮的声音透过电锯轰鸣格外清晰,“药道饮片得‘分寸不苟,精益求精’,是为了让药材更好地发挥药效,不是为了赚黑心钱,这是老祖宗传下的切片道,不是粗制滥造能替代的。”
本源珠突然飞向饮片坊最高处的 “分寸旗”,旗面无风自动,显出八个古字:“片形合度,药效自彰”。随着旗帜展开,所有不合格的饮片自动分离,而机器切片的精度达到古法标准,坊里响起药刀切割药材的清脆声和老药工 “慢一点,稳一点” 的提醒声。黄三炮往古法切片区撒了把不同切片工具对应的木材种子(牛角、竹片、铜块的原料植物),瞬间长出能制作工具的材料,叶片上的露珠滚落,在地面汇成 “饮片” 二字。
孙子举着摄像机跟拍,镜头里的本源珠正往东南方向飞去,那里隐约可见一片药道药材储存库的轮廓。“爷爷,珠子往‘药道储药库’去了!”
黄三炮望着那片储存药材的场所,突然想起刀伯的话:“切片就像给药材‘量体裁衣’,尺寸不对穿不成,厚薄不当药效差,丢了分寸,再好的药材也成废品,守不住这份准,药道的中段就断了。” 他扛起验药箱,老鳖慢悠悠爬回药箱,一行人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走去,身后传来牛角药刀切割药材的沙沙声 —— 那是饮片坊久违的、属于精准的韵律。
http://www.paoshu5.cc/book/20501/14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