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承欢膝下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戌时,立政殿。

  烛光掩映下,高楷与杨皎相拥,喁喁私语。

  “秾哥儿淘气,整日乱跑乱跳,让你操了不少心吧。”

  杨皎笑吟吟道:“这孩子虽然偶有淘气之举,却还孝顺。”

  “每日里,记得去给阿娘问安。有好吃的、好玩的,必来献宝。”

  “那便好!”高楷眉眼和煦,“有他陪着,承欢膝下,阿娘和你也可开怀。”

  杨皎轻点螓首,忽然问起一事:“秾哥儿的蒙师,夫君可有人选?”

  高楷一拍额头,惭愧道:“我竟忘了此事!”

  数月以来,忙着率军亲征,早把这事忘在脑后了。

  杨皎笑道:“这倒不打紧,左右只是个开蒙之师。”

  “闲暇时,妾身倒也教着他,识文断字。”

  “只是,这孩子跳脱,总也坐不住。依妾身看来,若寻蒙师,必须严格些才好。”

  高楷点了点头:“明日朝会,我去问问朝臣们,有无举荐。”

  此事议定,杨皎忽而郑重道:“夫君,妾身兄长才疏学浅,还是莫要太过重用了。”

  高楷一怔:“夫人何出此言?”

  在他看来,以杨烨之才,足够做秦国宰相,是他肱骨之臣,怎能不重用?

  杨皎轻声道:“自古以来,外戚弄权之事,屡见不鲜。”

  “夫君须得引以为戒!”

  高楷笑了笑:“夫人多虑了!”

  “天下尚未一统,诸事繁杂,怎能马放南山,弃贤才而不用?”

  “何况,以杨烨之才,足以封侯拜相。”

  “我若不重用,必是秦国的损失。”

  杨皎回言:“朝中人才济济,窦公、萧公,德高望重,沈侍郎、裴侍郎、狄侍郎,从龙最早,徐右丞能谋善断,兄长远远不及。”

  高楷看她一眼,郑重道:“你不必忧心,我和杨烨,相识于微末,君臣相宜,一路风风雨雨走到如今。”

  “既能共患难,也能同富贵。”

  “况且,他是秾哥儿舅父,朝中不能没有他。”

  杨皎暗叹一声,下拜道:“妾身失言,干预朝政……”

  高楷扶起她来,笑道:“你我夫妻一体,不必如此。”

  “夜深了,安置吧,给秾哥儿添个弟弟妹妹,省得他总是一人玩耍,形单影只的。”

  杨皎霞飞双颊,微不可见地点头,殿中红烛一闪,被翻红浪。

  ……

  翌日,两仪殿,三省六部首官皆至。

  高楷关切道:“杨烨,你在河北道这几年,瘦了不少。”

  “听说你走遍十九个州,遍察民情,宵衣旰食,可得注意身体!”

  杨烨满脸感动:“谢大王挂怀!”

  高楷笑问:“河北道形势如何?”

  杨烨回言:“微臣谨遵大王之令,与民休养生息,宽刑简政,劝课农桑。”

  “这些年来,薄有成效,十九州军民安稳,未有天灾人祸,仓廪逐渐殷实起来。”

  “那便好!”高楷颔首,忽又问道,“草原十八部可有进犯?”

  杨烨拱手:“奚、契丹、室韦各族,经此前一战,元气大伤,倒并未进犯。”

  “只是,高句丽屡屡派人挑唆,意欲联合各族兵马,骚扰边境。”

  “高句丽?”高楷蹙眉,“倒是唯恐天下不乱。”

  狄长孙冷声道:“高句丽王野心勃勃,不光屡屡进犯新罗、百济,意欲一统半岛。”

  “更妄想让草原十八部打头阵,侵犯我秦国疆土,着实可恨!”

  萧宇建言:“大王,敌酋狼子野心,欲壑难填,须得早做提防。”

  高楷颔首:“传我令,升段治玄为河北道节度使,盯紧高句丽和草原十八部,莫要让他们兴风作浪。”

  “若敢侵犯边境,烧杀抢掠,绝不善罢甘休!”

  “遵令!”

  杨烨倏然笑道:“大王,高句丽虽然野心勃勃,但半岛之上,新罗国真善女王,对我秦国却有交好之意。”

  “哦?”高楷惊讶,“真善女王?”

  杨烨颔首:“新罗国小民寡,不介意女子为王。”

  “她曾派人至幽州求见,打算派使者来长安,拜见大王。”

  众人议论纷纷,这新罗国着实惊世骇俗,竟以女子为一国之主,简直儿戏!

  窦仪拧眉道:“国家大事,怎能操于妇人之手?”

  “这新罗国不成体统,乃蛮夷之邦,大王不必理会。”

  高楷不以为意,笑道:“新罗女王有意交好,何必把人拒之门外?”

  “传令段治玄,若有使者来,可礼送至长安。”

  “是!”

  说完此事,高楷环顾众人,问道:“景行已经五岁,可以开蒙了。”

  “我正想为他请个蒙师,你们可有举荐?”

  此话一出,众人神色振奋,大王独子,理当慎重。

  萧宇倏然拱手:“大王,既为大公子寻蒙师,何不立为世子,正式置官署?”

  立世子!众文武神色各异,却无一人反对。

  毕竟,社稷传承有序,乃重中之重。

  高楷摇了摇头:“今日只议蒙师之事,勿要牵扯到立世子。”

  “是……”萧宇只能偃旗息鼓。

  殿中默然片刻,窦仪开口道:“大王,若要请蒙师,兖州刺史孔德龄,正是最佳人选。”

  圣人传人,孔家子弟,确实当仁不让。安兴仁默默咽下话头。

  高楷淡笑:“只是蒙师罢了,请来孔德龄,却是大材小用。”

  封长卿察言观色,拱手道:“大王,微臣举荐一人。”

  “何人?”

  “洛阳人虞翰,此人是当世大儒,满腹经纶,不弱于孔刺史。”

  “大周先帝、王玄肃、窦至德、赵德操,都曾拜他为上师,礼遇有加。”

  高楷惊讶:“既有如此大儒,为何我不曾听闻?”

  封长卿神色尴尬:“虞公行事低调,不求闻达于世。”

  萧宇笑道:“我曾听闻,此人年逾古稀,虽然学富五车,但已不良于行了。”

  高楷淡淡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便安心在家颐养天年,不必舟车劳顿,奔波往来了。”

  “让方善行携礼,去虞府慰问一番。”

  “是!”封长卿面色讪讪,暗悔自己举荐不当,一心想为洛阳文士争取,却忘了此人已然老迈。

  万一死在路上,岂非他的罪过。

  接连两个人选被否定,众文武皆垂头不语。

  高楷不满道:“我秦国坐拥天下十一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竟找不出一位蒙师?”
  http://www.paoshu5.cc/book/21608/7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