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轧钢厂的行动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忆苦饭当天,何雨柱负责的那道清水白菜果然“很到位”——

  清汤寡水,咸味淡得几乎尝不出来。

  工友们吃叫苦不迭,但都在可接受范围内,老王家人也能接受。

  饭后,王建军特意走到何雨柱面前:

  “何师傅今天这道菜做得很好,完全体现出了旧社会穷人的艰辛。”

  何雨柱正在收拾灶台,头也不抬:“按您吩咐做的。”

  王建军知道这小子心里还不服气,但至少面上过得去。

  他笑了笑,转身离开。

  心里却在盘算:这傻柱手艺确实不错,就是脾气太倔。

  忆苦饭这天,食堂里气氛格外肃穆。

  窗口贴着“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标语。

  工人们排队打饭,每人一个豆渣窝头、一碗野菜粥、一个盐水土豆。

  锻压车间的小伙子小李咬了口窝头,立刻皱起眉头:

  “这也太糙了!”

  他师傅老张叹了口气:

  “你小子就知足吧。

  旧社会连这个都吃不上。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在资本家工厂里干活,吃的比这个还差。

  都是发霉的棒子面。”

  另一桌,青年女工小陈喝着野菜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张师傅,旧社会的人天天就吃这个吗?”

  老钳工王师傅放下筷子,沉痛地说:“这还算好的。

  1937年发大水,我们全村人吃树皮,后来连树皮都吃光了......”

  食堂里渐渐安静下来,只能偶尔听到几声叹息。

  王建军也和大家坐在一起吃饭。

  他特意把窝头掰碎泡在粥里,这是老工人教他的吃法。

  看着碗里粗糙的豆渣窝头和清汤寡水的野菜粥,王建军心里五味杂陈。

  穿越前他在电视剧里看到过更夸张的忆苦饭。

  有的甚至往里面掺沙子、树皮。

  幸好他坚持用了正常的食材,只是特意往难吃了做。

  这些食材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野菜是他小时候跟着他娘在田间地头挖过的。

  豆腐渣是老家做豆腐时剩下的副产品,土豆更是餐桌上常见的吃食。

  只是平时都会用心烹调,而今天却要刻意做得难以下咽。

  正想着,他看见大哥王建国和嫂子秦玉莲端着饭盒走过来,在他旁边坐下。

  “这饭可真够呛。”

  王建国咬了一口窝头,忍不住皱眉:“比咱妈以前做的差远了。”

  秦玉莲小口喝着野菜粥,轻声说:

  “忆苦思甜嘛,就是要让大家知道旧社会的苦。

  不过建军,这豆渣处理得还行,至少不拉嗓子。”

  王建军还没说话,就见王父也端着饭盒过来了。

  他尝了一口清水煮白菜,点点头:

  “是这个味儿。当年在老家,连这点盐都舍不得放。”

  看王父那回味儿的样子,王建军只能说彼之砒霜,汝之蜜糖啊!

  这时王爱国也凑了过来,苦着脸说:“二哥,这白菜也太淡了。”

  “就是要这个效果。”

  王父瞪了小儿子一眼:“你爷爷那会儿,连这样的菜都吃不上。”

  王建军看着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饭的场景,心里突然有些感慨。

  这些看似粗糙的食物,其实都是干干净净的粮食,只是做法上刻意简化了。

  比起旧社会真正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这已经是很温和的体验了。

  “爹说得对。”

  王建军接过话茬:

  “咱们现在觉得难吃,可旧社会连这个都吃不上。

  今天这顿饭,就是要让大家记住这个道理。”

  王建国点点头,把最后一口窝头塞进嘴里:“是该让每个人都尝尝。”

  秦玉莲轻声说:

  “其实这些食材要是好好做,都能做出不错的味道。

  野菜可以拌馅,豆渣能炒着吃,土豆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更要思甜。”

  王建军接口道:“知道旧社会的苦,才能更珍惜新社会的甜。”

  几个人围坐在一起,虽然吃的是忆苦饭,但气氛却格外温馨。

  王建军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这样的活动确实很有意义。

  就在众人慢慢吃着桌上的饭时,秦淮茹正对着碗里的忆苦饭发愁。

  她小口小口地喝着野菜粥。

  每喝一口都要皱一下眉头,那碗豆渣窝头更是动都没动。

  这时,一直在后厨忙活的何雨柱走了出来。

  他扫了一眼食堂,目光在秦淮茹身上停留片刻,随即朝她使了个眼色。

  秦淮茹会意,悄悄起身跟着他往食堂后门走去。

  王建军一边用余光打量四周众人的反应,一边和家人吃饭。

  不过他的余光还是瞥见,何雨柱在食堂后门的角落里。

  把一个铝制饭盒塞到秦淮茹手里,低声说了句什么。

  秦淮茹推了几下,最后还是收下了。

  “这傻柱,他胆子真大啊。”王建国也看到了这一幕,低声道。

  王建军摇摇头:“随他去吧。忆苦饭本意是教育,不是真要为难谁。”

  他王建军可以铁石心肠,可桌上还有他大嫂秦玉莲坐着呢。

  据他所知,秦淮茹和他大嫂处得还行,所以只能当做看不见。

  秦玉莲轻声说:

  “淮茹一个女同志,吃这些确实够呛,傻柱这也是好心。”

  说着还看了王建军一眼。

  他知道王建军对那个四合院里的人有意见,除了老聂一家外。

  吃完饭,各车间组织了讨论会。

  王建军请来那些老工人诉说了他们以前在资本家干活的遭遇。

  说得真是听者伤心闻者流泪。

  一位老钳工在忆苦会上含着泪说:

  “我十二岁就在资本家的工厂里当童工。

  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还经常挨打受骂。

  有一次我累得晕倒在机器旁,工头就用冷水泼我……”

  台下不少年轻工人听得红了眼眶。

  这些生在红旗下的年轻人,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旧社会的黑暗。

  随后,青年工人们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建军还组织青年工人参观了厂史展览馆。

  那里陈列着工人们在旧社会使用的破旧工具,还有记录着工人悲惨生活的老照片。

  一幅幅真实的画面,让年轻工人们深受震撼。

  “想想老一辈工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我们再看看现在。”

  王建军在参观时对青年工人们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工作?

  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这些活动在厂里引起了强烈反响。

  青年工人们纷纷表示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报效祖国。

  各车间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生产效率显着提升。

  让王建军意外的是,这次活动后,厂里的浪费现象明显减少。

  食堂的泔水桶都比平时浅了一半。

  刘志忠在干部会上感慨地说:“建军这个办法好,比我们开十次会都管用。”

  王建军却不敢居功:“主要是老师傅们的回忆打动了年轻人。”

  不过私下里,他还是挺满意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知道这样的事情在后面会成为主流。

  既然如此,那就直接从他开始。

  更别说,他还有其他目的。
  http://www.paoshu5.cc/book/22299/6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