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7章 三道防线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与人族的一战,或许真的无法避免了。

  回想自己初来新玄界之日,那时又怎想过,会有将这新玄界都尝试纳入掌握中的一天。

  无缘山聚集大量修士,准备从此处向东发起进攻,尝试能否攻入人族腹地。

  而人族的仙盟盟主古多凡,虽是个人实力出众,但也明白他自己的实力恐怕跟陈信仍旧有所差距。

  主要玉君风也是看到过陈信斗法的,在玉君风和古多凡说了陈信的实力后,古多凡倒也并没有不服,而是默认了陈信的实力比他更强。

  在这种情况下,玉君风于人族边境之地,采用上古遗留下来的古城阵法,布置了能够拒敌于外的军事重镇。

  为了发扬人族防守的优势,针对于东海、南海方面的防守,乃是用大量低阶修士日常驻守,以连续不断的小阵法组成了灭龙大阵,主要是为了防御从海上杀来的龙族修士或是陈信这边的主力。

  仙盟这次可真是下了功夫,人族从未有今日这般团结过,像武泽布和玄重岳这样的老狐狸,都因被人族修士排挤,而被打的如丧家之犬。

  由此便能看出,人族抵抗的决心了。

  人族之地灵气充沛人口密集,而且经历了上千万年的充分开发,各城之间的传送阵其实完全是可以贯通到一起的。

  只是大战开始之前,人族修士们故意将传送阵关闭,以此各自称霸一方而已。

  但随着仙盟一道又一道的盟主诏令颁布,各传送阵之间连成了一条线,所以人族方面的支援速度是很快的。

  玩什么声东击西之类的完全没用,因为人族修士的增援速度极快,陈信若选择分兵,反而有可能导致手下修士被人逐个击破。

  人族修士们彻底聚集在一起,所爆发出的力量确实强大。

  而陈信这边,则没有人族的这种优势,地域广阔的好处就是,如果陈信选择慢慢消耗下去,随着人族修士的环境日益艰难,早晚是会投降陈信的。

  但陈信让羊冥河、武泽布等修士,专门推算预测了一下假如将人族包在一起,大概需要多久人族那边才会受到恶劣影响。

  结果他们给予的时间范围在一万年到三万年左右,需要对人族封锁持续这么多年的时间,才有可能让人族因修炼资源等问题屈服。

  陈信,可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

  陈信只能在无缘山,提前聚集了修士。

  其实对于陈信而言,分散开来进攻人族,反而更能发挥陈信个人实力出众的特点。

  但人族传送阵的存在,导致陈信这么玩只会在大战开始后将自己玩崩。

  打呆仗几乎已经是必然了,只能硬着头皮去打下人族在其西部边境布置的那些重阵才行。

  由妖族之地向人族之地发动进攻其实更为艰难,妖族人族之间本就攻伐许久,各种上古遗留下来的阵法和古城都能重新利用。

  相反以佛族之地向人族之地进攻,反而是一片平坦,更容易攻破人族防线。

  显然,仙盟的盟主古多凡也猜到了这一点。

  因而人族在短时间内,于佛族与人族边境,建立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乃是派遣了人族大能白泽凡等人,镇守的仙守关,此关绵长无比,乃当年八荒仙尊三弟子仁远道人,在西部之地割据一方时,建立的一道“长城”。

  此关原本防守的是东部,也就是防的是人族方向。

  不过后来随着仁远道人飞升之后局势变幻,特别是人佛两族分裂时,仙守关便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仙盟早已派人抢占了此地,又向西拓土三万里,最终建立了与佛族之间稳定的边境线。

  不过,虽然名义上佛族和人族之间的边境线,要在仙守关更靠西三万里的地方。

  可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大战爆发,真正的边境线,乃是这条蜿蜒绵长的仙守关。

  不过仙守关虽好,却也有个缺点,那便是要防御的地域太过广阔了,人族和佛族之间的边境之地,乃是一处人迹罕至的草原,一马平川也没什么仙山,灵气也不充裕,因而上古遗留下来的古城和阵法稀少。

  像这种全面战争,你现布置阵法完全来不及,因为那些临时布置的阵法根本无法容纳这种大规模的斗法,因而只有提前布置,或者改造上古留下的古城大阵才能跟上战争的需求。

  因而,仙守关这一道防线虽是重要,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丢的存在。

  在仙守关之后再向东,乃是“千宗大山”所在。

  所谓千宗大山,指的是这处亿万里的山林中,仙门密集以至数百上千。

  千宗大山所在,仙山无数,凡人行于其中久不见天日,而且千宗大山占据的面积极大,多达方圆两亿万里都是丛山峻岭,而且真几乎全是仙山,最低的也有五千米之高。

  此地就如同天然供给修士们修炼的地区一般,真正讲究一个仙凡有别。

  普通凡人进了这种地方,那根本是无法正常生存的,千宗大山内没有理智的妖兽十分密集,野外遇到的动物都足以是摧毁凡人城池的存在。

  因而,这里几乎没有凡人存在,基本都是修士们在此活动。

  灵气泉眼无数,而仙山繁多,因而大量的修士进驻千宗大山,从最开始的开辟洞府,到最后建立宗门,无外乎都是这么个过程。

  慢慢的,于千宗大山内的宗门越来越多,其宗门林立的割据,真乃新玄界修炼之盛世的最好写照。

  当年八荒仙尊,于新玄界诞生之初,曾飞掠千宗大山,他是如此评价的。

  “群峰列序,如星斗布盘,暗合周天。灵脉奔涌,似经络流转,自成循环。似有无形巨手,以地脉为胚,河川为笔精心雕琢。

  然则细细观之,无半分匠气,尽是自然演化之玄妙,此非人力所能为。天地自蕴之‘道工’,天然修炼之宝地,必为群仙聚居。”

  千宗大山,就好像是群山专门凝聚在一起,给修士们建立仙凡有别的“下界天庭”一般,占地面积极为庞大,适合修士修炼,又是凡人的生命禁区。

  看着很刻意,实则又是自然形成,这里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山门林立之地。
  http://www.paoshu5.cc/book/22408/14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