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古代:年方十岁,登基称帝 >第22章 李楚,是在替皇太后试探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22章 李楚,是在替皇太后试探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新年号早定,则天下之心早安。”

  他嘴上说着请嗣皇帝圣裁,那神态,却无半分请示的意思。

  赵德会意,连忙上前,准备接过锦帛呈给韩川。

  可他的手刚伸到一半,李楚却并未松手,反而话锋一转。

  “不过,嗣皇帝年幼,为免错漏,依老臣愚见,不若先将此九个年号,呈与三宫太后御览,由三后择一,嗣皇帝再行朱批,方为万全之策。”

  赵德伸在半空的手,僵住了,脸上的谄媚化为惊愕,眼神瞬间变得无比复杂。

  刘睿等几位大臣,脸上也齐齐闪诧异,显然未曾料到李楚会当众说出这等话来。

  毕竟,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赤裸裸地告诉所有人——皇帝年幼,不懂事,真正做主的,是帘子后面的三宫太后!

  这是在削夺皇帝最后一点、也是最根本的颜面!

  然而,御座上的韩川,却没有半分怒意。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李楚那张布满皱纹的老脸,看着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

  这一手,看似是打他的脸,可实际上……是在试探。

  可他究竟在试探谁?

  是试探我这个十岁孩童的反应?

  还是……在试探帘后的那三个女人?

  韩川的脑海飞速旋转,一个名字跳了出来——李黎!

  他记得赵德提过,中书令李楚,与皇太后陈珍儿的母亲家,也就是李家,是出了五服的远亲。

  而那个李黎,正是李家的本家人。

  李楚,是在替皇太后试探!

  试探太皇玄皇后和淳皇后的底线?

  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她们不是铁板一块的同盟吗?

  韩川百思不得其解,只觉得这浑水之下,暗流比他想象的还要汹涌。

  “李大人此言差矣!”

  一声清朗而有力的断喝,打破了殿中的死寂。

  是孙敬!

  他从刘睿身后走出,对着李楚长揖及地。

  “年号乃国之大典,嗣皇帝亲裁,是为君权,纵要请示三宫太后,也当在嗣皇帝御览之后!岂有君未看,而臣先阅之理?”

  “李大人,您将嗣皇帝置于何地?将我大梁祖制置于何地?”

  几位老臣闻言,纷纷附和。

  “孙给事中所言极是!”

  “于礼不合,于制不合!”

  李楚浑浊的老眼扫过一脸正气的孙敬,非但没有动怒,反而微微一笑,对着御座上的韩川深深一拜。

  “是老臣糊涂了,思虑不周,请嗣皇帝恕罪。”

  他道歉道得干脆利落,紧接着,却又抛出了一个重磅炸弹。

  “臣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屡有错漏,恐误国事,恳请嗣皇帝恩准,辞去中书令一职,告老还乡!”

  轰!

  这一次,不只是旁人,连韩川都彻底愣住了。

  众人皆是满脸震惊与不解。

  这……这是演的哪一出?

  以退为进?

  还是……真的萌生退意?

  韩川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现在掌握的信息太少了,完全无法洞悉这些老狐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既然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他稚嫩的脸上,适时地流露出恰到好处的慌乱与无措,求助似的望向离自己最近的赵德,声音里带着颤抖。

  “赵德……这……这可如何是好?”

  赵德被他这一眼看得心惊肉跳,只觉得这御座是个火山口。

  他哪里敢掺和这等神仙打架的朝堂大事,连忙躬身,“嗣皇帝,此等军国大事,老奴愚钝……不若,还是请三宫太后定夺吧。”

  又是三宫太后!

  韩川看见,孙敬的脸上,失望与复杂的神色一闪而过。

  孙敬再次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韩川,“无论如何,还请嗣皇帝先行御览,这是为君者的本分!”

  众人纷纷附和:“请嗣皇帝先行御览!”

  声浪之中,韩川却惊恐的摆了摆小手。

  他没有去看那卷锦帛,反而直接对着殿下的众臣下令,声音里还带着哭腔。

  “不必了!朕什么都不懂,你们……你们把年号,先拿去给皇太后和淳皇后看看吧!”

  他特意点了皇太后陈珍儿与淳皇后的名,独独漏掉了地位最尊的太皇玄皇后。

  此言一出,众臣皆是一怔,随即领命告退。

  大殿之内,重归寂静。

  韩川看着孙敬离去时那道挺拔的背影,以及他最后投来那道意味深长的目光。

  这个孙敬,比他想象的还要有意思。

  群臣退去。

  空旷的诰天殿,愈发显得阴冷而寂寥。

  御座之上,韩川小小的身影一动不动。

  那卷明黄的锦帛,被赵德小心翼翼地捧了回来,安静地躺在御案一角。

  良久,久到赵德以为这位年幼的嗣皇帝已经睡着了,一个清冷得不似孩童的声音,才幽幽响起。

  “那个孙敬……是什么来头?”

  赵德的身子几不可察地一颤,连忙躬身,声音压得比刚才还低。

  “回嗣皇帝,孙给事中名敬,海云人士,乃是仁宗三十年,钦点的状元郎。”

  “状元郎……”

  韩川重复着这三个字,心中了然。

  海云,那可是个文风鼎盛的好地方。

  他心中豁然开朗。

  仁宗皇帝,正是那位力排众议,开创了科举取士先河的英主。

  在此之前,大梁的官吏选拔,靠的是世家门阀的举荐和评议,权力牢牢掌握在那些盘根错节的旧贵族手中。

  而如今朝堂之上,势力最庞大、根基最深厚的旧贵族,不就是太皇太后陈珍儿背后的关东军?

  科举,就是一把劈向他们权柄根基的利剑。

  孙敬,一个寒门出身的状元,他天生就站在了旧勋贵集团的对立面。

  韩川勾唇一笑。

  真是讽刺,无论是在他前世的那个世界,还是在这大梁王朝,阶级的壁垒,永远是那般坚固而清晰。

  “状元郎,确实是人中龙凤。”

  韩川指尖轻敲着龙椅的扶手,发出笃笃的轻响,“可即便如此,如此年轻便官至门下省给事中,这晋升之路,未免也太顺遂了。”

  赵德脸上的表情,瞬间变得无比复杂,是敬畏,是惋叹,还夹杂着连他自己都说不清的忌惮。

  他犹豫了片刻,才用近乎耳语的音量继续。

  “嗣皇帝有所不知……孙大人当年殿试,呈上了一篇策论,名为《均田疏》,石破天惊。”
  http://www.paoshu5.cc/book/23499/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