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天子贩盐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行船至午后,已进入金山卫地界。

  前方出现一座贯通河道的石桥,中部有一约莫三四丈宽的栅栏,不用说,明显就是钞关。

  “公子,下沙钞关到了。”

  李若链走进船舱禀报。

  “哦,那某去看看。”

  向一旁柳如是递了个稍坐的眼神,崇祯走出舱外。

  “船上何人?”

  头船已经接近关闸,桥上小吏高声嚷道。

  “某乃京师商旅,此乃通关文牒!”

  李若链高举路引。

  “靠过来!”

  朝后面挥手,崇祯所乘的头船缓缓抵近闸门。

  这艘水师海沧船比一般的漕船大,关闸已没剩下多少孔隙,后方漕船全部原地停下。

  几个小吏搭上跳板,其中一个上船。

  “尔等到此做甚?”

  “回差爷,我等前往下沙贩盐,还请差爷放行!”

  李若链双手呈上,一并递过去的,还有一个小袋子。

  小吏瞄了眼路引,又掂了掂银袋,问道:

  “可有盐引?”

  “回差爷,有!”

  “后面几艘都是一路的吗?”

  “回差爷,正是!”

  “前面三里便乃下沙盐课司。”

  见此波商人有七八艘船,显然身价不菲,看在银袋不轻的份上,小吏非常热情,还侧身朝前方指了指路。

  “多谢差爷!”

  “可以了,放行!”

  “多谢!”

  船队通过船闸,一刻多钟后,抵达盐场码头。

  此处已经临近入海口,远处海天一色尽收眼底。

  周遭停靠着不少大小漕船,商人雇用的苦力们,正搬着一个个袋子箩筐,由此可见,盐业贸易甚是兴旺。

  在盐场小吏带领下,崇祯连同几个近臣及四五个锦衣卫,来到不远处一偌大院坝,碎银子自然少不了,小吏也心安理得。

  “差爷,某自京师而来,此乃文书,有劳了。”

  李若链递上路引盐引,值房门口案上坐着一小吏,看来专门负责查验。

  “你等要提精盐50引?”

  “正是!”

  瞄了眼身后差不多十个人,有几个还带着佩刀,想来又是某位达官贵人的买卖,大多数都气度不凡,有一年轻人穿着也不错。

  大明每引盐为400斤,50引就是两万明斤,换算成几百年后的重量,差不多近20吨了。

  小吏见过的人不少,早都习惯察言观色,如此大单,哪能那么痛快就给办理了。

  接着,漫不经心说了一大通,全都是些不痛不痒之词。

  李若链门清,塞上枚一两重的银锭,小吏这才眉开眼笑,不慌不忙塞进袖里。

  特么当着这么多人面,周边还有诸多同僚,收银子连避讳一下的意思都没有,大明腐败之风可想而知,崇祯恨得牙痒痒。

  “这位兄台,某带你与你家家主,去见副使大人吧。”

  “多谢!”

  “其它人在此候着!”

  望了眼皇帝,又朝另外几人扔下一句话,小吏背着双手阔步而走。

  别说,小小编外人员,架子挺大,崇祯只得同李若链一道,跟着朝不远处一间屋舍走去。

  王承恩、范景文、陈奇瑜几个,连去见不入流小官的权利都没有,真特么衰。

  值房门没关,天子二人非常“知趣”于门外止步,小吏进去通禀后,不多时得以进门。

  “听说尔等自京师而来?”

  盐场副使一身肥肉,一看肚皮里油水不少,捋了捋胡须,一副高高在上。

  李若链侧过头望了望崇祯,见天子欲开口,便没有作声。

  “回大人,正是!”,

  “把文书呈上来!”

  李若链忙将路引与盐引掏出,身旁的吏员接过,再双手呈给上官。

  副使查看一通,表情平淡,仿佛早已司空见惯,还肆意地打了一个哈欠。

  上面可有崇祯的“举人”身份,此功名候补一个八九品官完全没问题,甚至知县都可以。

  政绩不错或遇到贵人赏识,像海瑞、陈新甲之类那样做大官,也不无可能。

  看来管你是何功名,盐吏们见多了,在盐课司,盐商就得如狗一般趴着。

  将文书扔在一旁,副使慵懒地问向崇祯。

  “50引数量不小,大使大人今日外出公干,某不太好办矣......”

  轻飘飘一句话,支支吾吾的,还伴随着一丝你懂的眼神。

  “区区50引而已,副使大人谦逊也,李管事!”

  崇祯下巴微扬,李若链赶忙掏出一锭十两纹银。

  “秦举人这是作甚?”

  “一杯茶水钱,在下初来贵宝地,还望大人多多关照。”

  拿起银锭咬了咬,又掂了掂分量,副使终于露出浅笑。

  “张某秉公办事,自然会为商旅提供便利,秦举人折煞老夫矣。”

  能当上高级吏员,明显此人读过书,像那些灶户、匠户等底层,只能担任皂隶、捕快、牢子之类低级小吏,还得有关系才行。

  此人对第一次打交道者,有一定防范,可银两都辨别过了,还特么装腔作势,做给谁看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人高风亮节,一回生二回熟,就当交个朋友,朋友请喝茶,何来折煞?”

  “嗯,秦举人所言极是,那张某恭敬不如从命。”

  “大人客气。”

  崇祯心里很轻蔑,嘴上却头头是道。

  一个盐场书吏,按照大明律不得称之为大人,否则就属于僭越,这家伙却安然笑纳。

  而且堂堂“举人”,连县太爷都得礼让三分,此人却像对普通人一般,大明官场烂透了,老朱的政令没人鸟,尤其底层这种苍蝇蚊子扎堆的地方。

  “此数量过大,不知秦举人行程紧凑与否?”

  “不碍事,一切听大人安排。”

  如此一说,崇祯心神领会,显然今日办不完,说不定还有其它道道。

  “盐场现有存货不足20引,需从它处调派,明日午时前方可妥善,每引价格比上月贵1两五钱,秦举人还需等待一日。”

  “无妨无妨,秦某闲得很,就趁此去海边看看美景吧。”

  “甚好!”

  “多谢大人,那秦某明日再来,告辞!”

  “不送!”

  带着笑脸与卑谦走出盐场,崇祯转而脸色铁青。

  按官方盐引价,盐场出货每引3两五钱,现在变成5两,价格说加就加。

  从进入盐课司起,孝敬银都可以买2引多精盐了,全是金钱开路,之后还不知会怎样。

  大明盐课之腐败,可见一斑。

  喜欢重生大明1635
  http://www.paoshu5.cc/book/23545/2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