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京报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石头冒文气的王家最近因为献上了一个堆肥的方子,让庄稼能够增产几乎六七斗之数(一斗相当于12.5斤左右)。不要小看这个数量,此时北方的小麦产量也就是一石之数,也就是180多斤。

  古代多收了三五斗都是一件大事,何况是能够有稳定的法子增产七斗,这要是好好管理,增产一石也是有可能的,这几乎都快要翻倍了。

  因此王林升官,王成被圣上封为农官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成为京城最新最火爆的话题。

  此时的大朝会可不是电视剧中那般每日里举行,几乎都是十日才一次。只是上值有时间规定,卯时三刻需要到达工位,这也就是点卯一词的由来。

  之所以这件事会火爆京城,自然不是大朝会上官员的传播,而是京城中最有名的八卦圣地《京报》传播开的。

  《京报》是在邸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几乎包括了京城所有的大小事件,是名副其实的八卦小报。

  虽然这份小报被许多官员投诉,可是依然顽强的生存,很多人都猜测它背后的东家应该是皇城里的主子。

  至于是不是真的,没人能够考证,可是也没人能撼动这份小报的地位。

  之前王信家门口的石头之所以那么出名,也是拜这份小报所赐。

  如今这份小报又以极大的篇幅报道了王成得官的整个过程。

  其详细的程度,好像当初勤政殿面圣的时候,这位报纸的编辑也在现场。

  反正王信看到这份报纸的时候,第一个想法就是,这报纸怕不是圣上控股的吧,这言辞之间都是现场直播的感觉啊。

  王成自己都说,这份报纸也太详尽了,他当时就是那么说的。

  王林沉默不语,捻须微笑。

  这几日,尽管王家无比的低调,没有任何要办升官宴的意思,可是亲朋好友依然是络绎不绝。

  姻亲刘家和张家第一个过来,这次院试刘锦阳成功通过,成为一名崭新的秀才老爷,还拜了周夫子为师,真是春风得意,喜气洋洋。

  张家大表哥张楠却是名落孙山,他这次来也是想要求王林,想要去周夫子的私塾学习。

  王林考察了一番他的学识,感觉还不错,挺扎实,就给周夫子送了信,说明了张楠的具体情况。

  周夫子自然是答应了,如今他名声在外,招收学生都是看品性和学问,不开窍的他都不收。

  而且他的学费也涨了十两银子,毕竟水涨船高,名师总是价格高一点,这无可厚非。

  周夫子之所以出名,也是因为《京报》用一个小小的篇幅介绍了一番周氏私塾,说了周夫子的过往经历。

  重点点出,这次周氏私塾的四名童生都考中了秀才。可见周夫子实乃是名师。

  被这样子表扬之后,周夫子实在是嘴角无法耷拉下来,他周孝延终于也上报纸了。

  哼,王林那老家伙不就是写了几本书就被《京报》大肆报道。连带他家门口的石头都沾光被圣上给换了。

  现在他也是有名的人了。这名师二字可不是谁都能够得到的称呼。可见《京报》的编辑是慧眼识人的。

  当初王林的书爆火之后,他就被《京报》给扒光了展示在报纸上,从他的出身,到他启蒙读书,如何科考,简直就是事无巨细。

  王林自己看报纸的时候,有些事都记不清,可是这份报纸却是言之凿凿,把王林的科考和做官道路写的无比的真实。

  所以王林能够大火,这份报纸绝对是功不可没。

  有人就会问,这报纸这么厉害,那么贾家这样的勋贵之家的事情,他会不会写。

  当然也会写,就拿那含玉而生的神奇事件来说,小报上就用平铺直叙的角度写出来了贾宝玉出生的时辰,口中含玉被发现的过程,以及如何把名字写在纸上,发给路人让大家叫着玩儿,等等事实。

  没有一丝一毫的评论,就是这么平铺直叙的还原了事实,可是字里行间隐藏的那种上位者的不屑还是能读出一二。

  可是就是这样能够把官员家中的大小事情拿来刊登的一份小报,居然稳稳当当的没人能够掀翻它。

  多大的权贵都不成,这也佐证了它后台强大的事实。

  如今京城中的大小官员以能够正面登上《京报》而自豪,同时也惊惧,怕自己家中的丑事会被小报给抖搂出来。

  目前为止,这《京报》的老板还没有和这些官员撕破脸的现象,登报的故事都是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这倒是让很多的官员长出一口气。

  当然对于那些被皇帝清算了的家族和个人,《京报》就会把他的所有穷凶极恶的过往都爆发出来。

  比如前阵子对于甄家的披露,让甄家的形象一落千丈,在全国几乎都臭名远扬。

  如今甄家已经是夹着尾巴做人,他们在等圣上的终极审判。

  因为《京报》的火爆,圣上也许可民间印刷出版报纸,所以各种的报纸也算是遍地开花,这也是很多消息能够迅速传递全国的原因。

  王信自己也上过京报,还是因为他写的《小童子金陵考试记》火了之后,《京报》给了他一小段介绍,说他少时读书,甚聪慧,颇得王林看中。

  在周氏私塾读书,少年得中童生,只是面目普通,肖其祖。

  当时王信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差点爆粗口,面目普通怎么了,他心灵美不行吗?

  如今王林和王成作为主人公再一次登上《京报》。

  也不知道这次的小编是不是圣上身边的人,直接说王成面圣之时,初两股颤颤,被帝询问处于父与子之间,可自卑?

  王成言感觉良好,上有老父护之,下有小儿养之,实乃是躺平之美好人生。

  帝遂言其乃实诚人也。

  后王成言小麦种植之时,双眼含光,言之凿凿。可见其对于种植过程无比熟悉。帝心喜其真诚乃授其官。

  王信边读边和王成求证,当时是这样子的吗?

  王成想了一会儿才说,不记得。

  当是心中害怕又紧张,只知道机械性说如何种植小麦,根本就不记得其它事情。

  王信再次确定,这篇文章一定是当时在场的人写的,否则如何这么详尽。

  至于是不是当时在场的吏部和户部的官员,这个谁知道呢?反正不管是谁,肯定是圣上许可之后才能够发表在《京报》上的。

  最后《京报》还总结说到,王成好命的有一个好父亲和好儿子。

  他这次的功劳应该也是他儿子的功劳。

  随后还附上了王信在府试时候写的文章来佐证了这一事实。

  这让王信更加确信,这京报的力量太强大,其背景恐怕真的是宫中的那位。
  http://www.paoshu5.cc/book/23590/22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