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剑起青冥录 >第二卷 走江河 第一百一十章 刀客上山,道士闭关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二卷 走江河 第一百一十章 刀客上山,道士闭关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龙虎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晨曦初露,金色的阳光刺破缭绕的云海,将连绵的山峦染上一层暖意。

  飞檐斗拱的天师府建筑群,在云雾间若隐若现,如同仙人宫阙。悠扬的钟声自山顶传来,穿透层层雾霭,回荡在幽深的山谷之间,带着洗涤人心的宁静力量。

  山间古木参天,灵猿攀跃,仙鹤翔集,一派洞天福地的祥和景象。

  这一日,山门那古朴恢弘的牌坊之下,来了一个与周遭清幽环境似乎有些格格不入的魁梧汉子。

  他身形高大,肩宽背厚,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麻布衣衫,裤脚沾着些许尘土,像是长途跋涉而来。面容粗犷,线条硬朗,下颌留着短硬的胡茬,一双虎目开阖之间,精光四射,仿佛蕴藏着能劈开山岳的锐利锋芒。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腰间随意别着的那把“刀”——并非寒光闪闪的钢刀利刃,而是一把看似刚刚从某片紫竹林里随手砍下、未经仔细打磨的竹片,仅以粗绳系在腰间,形制简陋到了极点。

  此人,正是自潼谷关一别后,再度前来“叨扰”的天下用刀第一人,胡谆。

  他抬头,望向那条自山脚蜿蜒而上,如同天梯般直入云霄的数千层青石阶梯。石阶古老,被无数虔诚的脚步和漫长岁月磨去了棱角,光滑如镜,映照着天光云影。阶梯两旁,是深不见底的山涧,云雾在其间翻涌流淌。

  寻常香客信徒至此,大多需乘坐山轿,或是由知客道士引路,借助某些省力的阵法通道。但胡谆没有。

  他来到此地,本是为了寻大天师张则镜打一架,以验证自身触摸到的那丝陆地仙门槛的感悟。

  然而,当他站在这道教祖庭的山门之前,感受到那股弥漫在空气中、厚重而祥和的千年道韵时,心中那团躁动的战意,竟奇异地平息了几分。

  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悠长浑厚,如同长鲸吸水,竟引得山门附近的云雾为之翻涌旋动,周遭的灵气也仿佛被无形的力量牵引,向他汇聚。

  然后,他抬起了穿着普通草鞋的右脚,沉稳地踏上了第一级青石台阶。

  没有运用任何灵力身法,没有展现惊天动地的威势,他就这么一步一步,如同最普通、最虔诚的登山香客,沿着这条见证了无数道缘兴衰的石阶,缓缓向上走去。

  “嗒…嗒…嗒…”

  脚步落在青石上,发出清晰而富有韵律的声响,在这清晨寂静的山林中传开,与风声、鸟鸣、松涛、远处隐约的泉声交织成一曲自然的道乐。

  初时,他的步伐还带着惯有的、属于绝世刀客的急躁与力量感,肌肉微微绷紧,仿佛积蓄着火山般的力量,随时都可能一跃而起,身形化电,冲破这漫长阶梯的阻碍,直达那云雾深处的天师府,揪出那位大天师,痛痛快快地战上一场。他心中还在盘算着见到张则镜后该如何“逼”他出手,是直接一刀劈过去,还是先理论一番?

  但走着走着,随着台阶一层层在脚下延伸,深入龙虎山腹地,他的速度却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心神,被这座千古名山独特的“气”所吸引、所浸润。

  龙虎山乃道门洞天,灵气之充盈醇厚自不必说,更难得的是那股绵延积淀了数千年的无为道韵。

  行走在这仿佛没有尽头的山阶之上,两侧是虬龙般的古松翠柏,崖壁上镌刻着年代久远的道教符箓与经文石刻,字迹虽斑驳,却依然流转着淡淡的道力。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草药与雨后草木泥土混合的清新气息,吸入肺腑,竟有种洗涤神魂的清凉感。

  胡谆那原本如同他的刀意般躁动、锐利的心,在这特定的环境里,被一点点抚平、沉淀、化解。

  他不再只想着打架,不再只琢磨着如何斩出更强、更利的一刀。他开始真正地“感受”这座山。

  他感受到石阶缝隙里,那一株株看似柔弱却顽强挤出身子、迎风摇曳的小草,它们体内蕴含的磅礴生机,那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韧道性。

  他感受到崖壁背阴处,几簇不知名的幽兰静静绽放,花色淡雅,不与桃李争春,只在无人处散发清芬,这是一种“自在”、“独守”的道心。

  他感受到头顶的云雾,聚散无常,时而如棉絮堆积,遮蔽山峦,时而被山风吹散,露出碧空如洗,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常”与“顺应”的道理?

  他甚至能隐约感受到,在那云雾缭绕的山巅,天师府深处,一股浩瀚如海、中正平和,却又深邃难测的意念,如同这龙虎山的山魂,静静存在着。

  那属于大天师张则镜,并未对他这“不速之客”流露出任何警惕或排斥,反而如同这山、这云、这风、这草木一般,只是自然的存在着,包容着一切。这种“不迎不拒”的态度,反而让胡谆心生敬意,也让他更加收敛了自身的锋芒。

  胡谆的眼神,从最初的锐利如出鞘之刀,渐渐变得沉静,深邃,甚至带上了一丝以往罕见的思索与迷茫。

  他一边行走,一边下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竹刀。

  这柄竹刀,伴随他多年,并非神兵利器,却是他刀意的承载。他的刀道,走的便是极致之路,追求无坚不摧的破坏力,追求斩断一切阻碍的绝对锋芒。

  一刀既出,有进无退,有死无生!

  正是凭借这股子一往无前的狠劲与纯粹到极致的刀意,他才能力压群雄,被誉为天下用刀第一人,甚至触摸到了那传说中的陆地仙门槛。

  可此刻,行走在这龙虎山阶上,感受着这种“生生不息”、“绵绵若存”、“道法自然”的意蕴,他心中那坚不可摧的刀道信念,竟隐隐产生了一丝动摇,或者说,是拓展。

  自己的刀道,是否过于刚猛,失之偏颇?

  《道德经》有言:“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刚不可久,锐极易折。那陆地仙的门槛,玄之又玄,是否并非仅仅依靠力量的极致积累、锋芒的无限提升就能跨过?是否需要……某种更深层次的,对“道”的全面理解,一种刚柔并济、阴阳互生的圆融?是否需要对这天地,对这自然,有更广阔的包容与感悟?

  他想起了自己无数次生死搏杀,刀下亡魂无数,也曾斩断过名山大川的灵脉,劈开过浩瀚江河的奔流。那时只觉得痛快,觉得自己的力量足以征服一切。

  可现在回想,那被斩断的灵脉是否就此枯萎?那被劈开的江河是否改变了沿岸生灵的命途?自己追求的“斩断”,是否也意味着某种“破坏”与“终结”?

  而这座龙虎山,它矗立千年,包容万物,香火鼎盛,道统绵延。它不争,却无人敢忽视其存在;它柔和,却蕴含着滋养一方、调和阴阳的伟力。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强大”?

  一个个念头,如同溪流般在他心间淌过。

  他依旧在登山,速度不快,甚至比刚开始时更慢,但每一步都踏得无比坚实、沉稳。腰间的竹刀,不再散发出那迫人心魄、仿佛能斩断一切的凌厉刀意,反而内敛起来,光华尽褪,变得朴实无华,仿佛真的只是一段普通的竹子,与这山道、与这山林融为了一体。

  他不再去数还有多少台阶,不再去想何时能到山顶,心神完全沉浸在这种独特的“行走”与“感受”之中。

  汗水,从他额角渗出,顺着古铜色的皮肤滑落,他却浑然不觉。这看似简单、甚至有些枯燥的登山,对于一生追求极致力量与锋芒的胡谆而言,却成了一场意外的、触及灵魂的“问道”之旅。他正在以一种从未有过的方式,审视自己的道,叩问前路的方向。

  ————

  与此同时,数千里之外,湖广之地,武当山。

  此山乃道教另一圣地,以其雄奇险秀的山势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闻名于世,更有“非真武不足当之”的盛誉。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如同万山来朝,拱卫着主峰天柱峰,气势恢宏。

  此刻,位于天柱峰顶的紫霄宫内,气氛庄严肃穆,与龙虎山的自然祥和不同,更多了一份凝练与沉静。

  当代掌教,青松道人,一袭洁净无尘的青色道袍,长发以一根简单的青玉簪子束在脑后,面容清癯,三缕长须飘洒胸前,眼神温润平和,深邃如古井,仿佛能映照世间万物。他刚刚主持完一场简短的斋醮仪式,屏退了左右侍立的弟子与长老,独自立于三清道祖庄严慈悲的神像之前。

  香案之上,三柱婴儿臂粗的檀香静静燃烧,青烟袅袅,笔直上升,直至穹顶,散发出宁神静气的馥郁香气。殿外,松风阵阵,更添几分幽深。

  就在那甲子武评提前放榜,天下修士为之震动、议论纷纷之际,这位新晋位列天下第八的武当掌教,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闭关。

  他并未对弟子们多作解释,只是平静地安排好宗门内外一应事务。此刻,他对着三清道祖神像,整了整衣冠,神情无比虔诚郑重,缓缓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每一个动作都舒缓而到位,充满了对道祖的敬畏与对自身道途的坚定。

  礼毕,他站起身,目光扫过这熟悉的紫霄宫,眼中无悲无喜,只有一片澄澈的坚定。随后,他转身,步履沉稳,走向紫霄宫深处一间早已准备多时的静室。

  那静室石门厚重,上面雕刻着繁复的太极八卦图案,隐隐有灵光流动。青松道人袖袍轻轻一挥,石门发出低沉的轰鸣,缓缓滑开,露出里面简洁到极致的空间:仅一蒲团,一香炉,再无他物。

  他步入静室,石门在他身后缓缓落下,严丝合缝。门上的太极图案骤然亮起,清光流转,形成一道强大的禁制,彻底隔绝了内外的一切气息与声响。

  宫外,留守的几位白发长老与数名真传弟子,皆面色肃然,眼神中带着期盼与一丝担忧,默默守候在远处。他们知道,掌教真人于此时选择闭关,绝非偶然。新武评放榜,天下格局隐有变动,暗流涌动。掌教真人修为卡在元婴境巅峰已有数十载,根基之扎实,道心之稳固,冠绝武当。如今,或许正是感受到了某种契机,欲要闭关潜修,冲击那无数修士梦寐以求的化神之境!

  静室之内,无灯无火,却自生光明,那是一种由精纯道力凝聚而成的清辉。青松道人盘膝坐于那唯一的蒲团之上,双目微阖,手掐子午诀,置于丹田之前。他并未急于运转灵力冲击那层坚固的瓶颈,而是先令心神彻底沉静下来,如同古井无波,返观内照。

  意识沉入体内,如同内视的明灯,照亮经脉窍穴,梳理自身数十年来苦修的太极、阴阳、五行诸般道理。他的呼吸逐渐变得绵长细微,若有若无,仿佛与这静室,与整座武当山的呼吸韵律融为一体。周身气息开始以一种玄妙而自然的轨迹缓缓流转,引动着静室内充盈的天地灵气,更隐隐沟通着武当山千年积累的浑厚山运与道韵。

  他的闭关,并非胡谆那般在外行走中、于动态里寻求突破的“问道”,而是一种极致的向内探寻,是内敛到极点的“悟道”。如同山巅的古松,根系深扎岩石,默默汲取着大地的养分,不疾不徐,不与百花争艳,只待时机一到,便可迎风而立,枝繁叶茂,直指苍穹。

  龙虎山数千层青石阶上,刀客缓行,心绪渐平,锋芒内敛,于行走中叩问刚柔之道。

  武当山紫霄宫静室内,掌教闭关,道韵暗生,于极静中参悟化神玄机。

  天下风云,因一份提前公布的武评而悄然涌动。

  有人于山河行走中寻求突破的契机,有人于清静无为中积蓄喷薄的力量。

  南下的叶逍然尚在奔赴黄河的途中,而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天下,更多的故事,更深的因果,已然在不同的地方,以不同的方式,悄然酝酿,徐徐展开。山雨欲来风满楼,而这风,已起于青萍之末。
  http://www.paoshu5.cc/book/24915/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