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大夏,还在战斗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高下立判,高下立判啊!”

  江湾,第9集团军指挥部内,一片忙乱景象。

  参谋和通讯兵们正忙着拆卸电台、搬运文件箱,角落里,机要员正将一摞摞不宜带走的文件投入火盆,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一个个忙碌的身影。

  唯有集团军司令张冶中将军,依旧稳如泰山地坐在他那张略显陈旧的靠背椅上。

  他手中拿着一份最新的《申报》,头版头条赫然印着方默的半身像。

  照片背景正是硝烟弥漫的闸北警局,方默一身戎装,目光坚毅,堪称军人楷模。

  由于罗店-大场防线失守,大夏集结在沪上的近70万大军被迫全线后撤,退往更外围的防线继续抵抗。

  张冶中的司令部自然也要随之转移。

  然而,与周围的忙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冶中脸上非但没有多少慌乱,反而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慨。

  上峰严令,要求第9集团军下辖的第88师和方默的独立第21旅留在已成孤岛的沪上市区,继续抵抗,“做足姿态给国际社会看”,以博取同情和干预。

  结果呢?

  命令刚一下达,第88师的孙师长就充分发扬了其“飞将军”的特色,跑得比谁都快。

  一溜烟的功夫,就带着师部和一个相对完整的团,消失得无影无踪。

  说好的留下整个第88师,最终变成了只留下麾下的谢晋中和600多官兵,号称1000人继续坚守。

  与之形成天壤之别的是,独立第21旅少将旅长方默。

  他先是坦然接受外国著名记者采访,其英勇事迹通过电波传遍海内外,赢得了无数赞誉。

  接着,他毫不犹豫地率领全旅,主动承担起最危险的殿后任务。

  至今仍顽强地钉在闸北、虹口一带的残垣断壁之中,与数倍于己的鬼子周旋血战,死死拖住鬼子追击的脚步,为整个其他部队的转移争取宝贵的时间。

  这一比,岂止是高下立判?

  简直是云泥之别。

  “司令,各部已准备就绪,警卫连也已在外面等候,请您立刻动身转移。”一名年轻的参谋快步走来,语气急促地请示道。

  张冶中闻言,却只是不紧不慢地摆了摆手,目光依旧停留在报纸上方默的照片上。

  “慌什么?”

  “方默现在还在沪上市区内,带着他的弟兄们跟鬼子死磕呢。有他在前面顶着,鬼子一时半会儿还咬不上来。”

  他抬起眼,扫视了一下周围虽然忙碌但尚且有序的指挥部,语气中带着一丝难得的轻松甚至调侃:

  “咱们现在还能有条不紊地收拾家当,而不是丢盔弃甲、狼狈逃窜,都得承他方默的情啊。”

  “这小子,是真敢打,也是真能打。有他在,我这心里,踏实不少。”

  参谋闻言,脸上的焦急也缓和了几分,不由地点了点头,对方默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张冶中终于放下报纸,缓缓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军装。

  “走吧。告诉各部,按预定计划,交替掩护,有序后撤。”

  “另外,给方旅长再发一份电报,告诉他,我张冶中和第9集团军全体官兵,感谢他的断后之义。让他……务必坚持住,也务必保重。”

  说完,他最后看了一眼这用作指挥部的大院,大步向外走去。

  脚步沉稳,背影坚定。

  因为他知道,在最危险的地方,有一个最可靠的战友,正在为他,也为这个国家,死死扛住那扇即将倾覆的闸门。

  -----

  “轰——!”

  一发150重型榴弹炮弹狠狠地砸在沪上北站附近的一处街区。

  刹那间,地动山摇,一栋本就摇摇欲坠的平房瞬间化作齑粉,砖石木梁混合着烟尘冲天而起。

  第87师王师长猛地压低身子,捂紧了头上的M35钢盔,飞溅的碎石泥土噼里啪啦地砸在他的背上。

  他的师,经过连日苦战,伤亡惨重,此刻终于接到了向后方转移的命令。

  部队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通过北站尚在控制中的铁道线撤离。

  王师长最后望了一眼闸北、虹口的方向。

  那里,枪炮声最为密集,烟尘最为浓重。

  他知道,那位如同战神般崛起的同僚——独立第21旅少将旅长方默,正率领着他的部队,死死地钉在阵地上,为他们这些后撤的部队断后。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讨价还价,只有毅然决然的承担。

  王师长缓缓抬起右手,五指并拢,庄重地举至头侧,向着那片血火交织的方向,敬了一个长达十余秒的军礼。

  眼神中,充满了敬佩、感激。

  “方旅长,保重!87师,全体弟兄,谢过了!”

  他喃喃自语,随即猛地放下手,转身对参谋吼道:“命令部队,加快速度,别辜负了方旅长为我们争取的时间!撤!”

  随着部队的陆续撤离,方默及其独立第21旅“孤军断后”的事迹,如同插上了翅膀,通过电波、报纸迅速传遍了饱受战火摧残的大夏大地。

  《申报》、《大公报》、《中央日报》……几乎所有仍在发行的报纸,都在最醒目的位置,连续刊载着来自沪上的最新消息。

  “沪上孤狼方默,率铁血雄师死守孤城”

  “阵斩敌酋两名,今又独挡十万倭寇”

  “民族英雄方默,沪上最后之防线”

  一个个充满震撼力的标题,配着方默接受外国记者采访时那张目光坚毅的照片,彻底点燃了全国民众的激情。

  茶馆里,报童挥舞着报纸高声叫卖,瞬间被抢购一空。

  街道上,人们围拢在张贴报纸的公告栏前,情绪激动地议论着。

  校园里,学生们慷慨激昂,将方默的事迹编成话剧,高声朗诵着他的“名言”。

  所有的大夏民众都知道了,在沪上那座即将沦陷的都市里,有一位名叫方默的战将。

  他不仅曾在战场上阵斩鬼子两名少将,创下惊世战功,更在全军后撤的危难时刻,主动请缨,率领麾下将士,毅然决然地留在了最危险的地方,以身为盾,为袍泽弟兄争取生机。

  这是何等的胆魄!何等的担当!

  “方将军真乃国士无双。”

  “有此猛将,何愁倭寇不灭。”

  “愿苍天保佑方将军和他的将士们平安。”

  方默的名字,已然成为了一种象征,一种在至暗时刻不屈不挠、血战到底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他的声望,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而这一切,甚至超越了国界。

  不仅白鹰、约翰、高卢等国的主要媒体大幅报道了他死守东方凡尔登的事迹,就连鬼子国内的不少报纸,也在一种极其复杂的心态下,提到了方默。

  《朝日新闻》在一篇战地通讯中,不得不承认“敌方将领方默之顽强,超乎想象”,其部队“战术刁钻,装备奇特,予皇军重大杀伤”。

  虽然通篇依旧充斥着“暴支”、“顽强之敌”等蔑称,但字里行间,那种又恨又怕又不得不带着一丝扭曲敬佩的复杂情绪,难以掩饰。

  就连一些极端狂热的鬼子少壮派军官,在私下议论时,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方默,是一个值得正视的对手。”

  能让视大夏如无物的鬼子产生这种情绪,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方默,以其赫赫战功和孤胆忠勇,真正做到了名扬四海,声震寰宇。

  他就像一面旗帜,牢牢插在沪上的废墟之上,告诉世人,大夏,还在战斗!
  http://www.paoshu5.cc/book/26221/1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