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人偶(二)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秦晔浏览了市面上所有顶级的人偶素体,甚至调取了几家尖端科技公司未公开的仿生关节设计方案,结果都令他失望。

  “比例不对……关节的活动范围达不到预想中的姿态……材质缺乏灵性……”

  他对着光屏上的数据模型摇头,眉头紧锁。

  “看来,只能从头开始了。”

  他关掉光屏,开启了工作室角落那台精度极高的全息建模仪。

  开始构建一个完全符合他心中构想的数字模型。

  他根据梦中记忆和考古资料中神像的模糊姿态,反复调整着人偶的骨骼结构、肌肉线条。

  他花费了大量时间构建出极其精细的数字模型,每一个比例、每一处曲线都反复调整,直至完美。

  但科技能提供精度,却无法提供他追求的那种“神韵”。

  每当他停下来,抬头看向画中那双眼睛时,一种超越理性的宁静便会笼罩了他。

  然而,当他选用最顶级的、能够渗透精神力的光敏聚合物进行3d打印时,怪事发生了。

  打印过程屡屡失败。

  不是激光路径在关键部位莫名偏移,就是材料在固化瞬间产生无法解释的裂纹。

  偶尔有几个部件勉强成型,却脆弱不堪,拿在手里仿佛下一秒就会自行崩解成粉末。

  秦晔看着工作台上几堆失败的残骸,陷入了沉思。

  这似乎不是技术问题。

  有些形象是注定无法被复制的,没有灵魂的材质无法去承载其万一。

  这对他来说不仅仅是一件作品,而是一次对梦中神只的具象化尝试,容不得半点将就。

  材料的本质,将决定人偶最终的灵魂底色。

  秦晔的工作室仿佛变成了一个微型的材料博物馆。

  工作台上铺开了各式各样的样本:

  泥土:无论是细腻的白瓷土还是蕴含矿物的彩陶泥,总觉少了一份风骨,

  仿佛只记录了从湿润到干涸的短暂片刻,缺乏对抗岁月的坚硬。

  木材:紫檀太沉,香樟太俗,白木过于朴素。

  无论是沉静的木料还是活泼的木料,它们都呼吸着现世的空气,纹理中流淌的是数十年或数百年的生长记忆。

  对于一位源自亘古的神明而言,显得过于“年轻”。

  即便是他最初选定的、对精神力有良好感应的“沉星木”,在与其他材料对比后,也似乎缺少了一点……神性的晶莹与不朽感。

  玉石:上等的和田玉温润内敛,但色泽偏暖,与他梦中那清冷的神性不符;

  翡翠色泽又过于鲜活,缺乏那种阅尽沧桑的沉静。

  金属是人类文明淬炼时间的产物,闪烁着工艺的光芒,却失却了自然演化的灵韵,

  过于刚硬,缺乏神性应有的、刚柔并济的质感。

  他反复比对,用手触摸、用精神力去细细感知,却始终找不到最完美的那一个。

  内心那股“必须找到最完美载体”的执念越来越强。

  直到他的指尖,无意间触碰到收藏架深处一块被遗忘的、表面略显粗糙的石头。

  就在接触的瞬间,一种微妙的共鸣感从指尖直抵心弦。

  他小心翼翼地将它取出,拂去灰尘,露出了它的真容——一块树化玉。

  它不像普通玉石那样光滑耀眼,质地细腻却带着树木独有的、仿佛仍在生长的纹理。

  秦晔屏住呼吸,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清晰的年轮脉络、甚至某些局部的纤维结构,都在玉化的过程中被完美保留下来。

  色泽如同凝固的时光,呈现出一种极其温润、内蕴光华的乳白色,

  仿佛亿万年的地质演变将古老的森林精华压缩成了这般模样。

  它既有木质的温润纹理与亲和感,又有玉石的坚硬、冰凉与永恒性。

  触手生凉,却又能在掌心慢慢焐出一点温度。

  正如那神明给他的感觉——遥远清冷,却又因他的追寻而显露出一丝微弱的回应。

  “生命……化为不朽……”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狂热的光芒。

  “这就是你……跨越时间长河,从存在走向湮灭,却又以另一种形态永恒存在的证明……”

  他不再有任何犹豫。

  这种介于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同时凝聚了生命记忆与永恒形态的树化玉,就是“越”的最佳载体。

  主体材料选定,如同定下了神像的肉身。

  接下来,便是灵魂的窗户——眼睛。

  他再次投入了寻找。

  黑曜石:深邃,有“龙晶”之称,内部仿佛蕴藏着无边的黑暗与力量,

  但过于纯粹的黑,缺少了神性眼眸中应有的层次与灵光。

  水晶:通透,能折射光线,显得空灵,但过于清澈,缺乏那份沉淀了无数岁月的深邃感。

  墨玉:色泽沉静,质地油润,比黑曜石更内敛,比水晶更厚重。

  它在光线下并非死黑,而是透出一种深沉的、如同子夜天空般的墨绿色或玄青色光泽,内部仿佛有极细微的、星云般的天然絮状结构。

  秦晔将一小块上等的墨玉原石放在掌心,对着灯光细细观察。

  那深邃的色泽中,仿佛真的有点点微光在闪烁,如同藏纳了破碎的星辰。

  就是它了!

  这墨玉的深邃与内蕴的微光,完美复现了他梦中那双眼睛给人的感觉——平静之下,是旋落的星辰与寂灭的火焰。

  人偶的形象在秦晔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他需要找到一块足以承载神只形貌的、不朽的“肉身”。

  之前所有收集的样本,在“等身大小”这个苛刻的条件面前,都显得小家子气。

  无论是从体积、质感还是象征意义上,都难以胜任。

  秦晔动用了所有的人脉与资源,在收藏家圈子、地质学界和特殊材料市场里搜寻。

  他需要一块巨料,一块经历了亿万年时光浓缩,却依然保持着树木原始轮廓与精神的——树化玉。

  这个过程耗费了数月,当他几乎要放弃,考虑用拼接技术时,一条来自边陲小镇的消息抓住了他。

  一位老收藏家的祖宅中,封存着一块祖辈传下的、未曾切割的巨型树化玉原石。

  当覆盖的篷布被掀开时,连见多识广的秦晔也屏住了呼吸。

  那并非规整的玉料,它几乎完整保留了一棵古树倒下时的姿态,长约两米,最粗处需两人合抱。

  表皮是粗糙的、带着岁月磨砺痕迹的石化树皮,但断裂面和几个被小心打磨出的窗口,则露出了内部惊心动魄的美

  ——那是一种接近象牙色的、极其细腻的玉化质地,温润的光泽从内部透出,

  清晰的年轮纹理如同大地的指纹,一圈圈记录着早已失落的远古春秋。

  它沉重、冰凉,静静躺在那里,却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一段将生命淬炼为永恒的岁月。

  就是它了。

  没有第二选择。

  秦晔几乎耗尽了此前所有人偶作品积累的财富,才将这块堪称镇馆之宝的树化玉请回了他的工作室。

  它被安放在特制的支架上,占据了工作室的中心位置,整个空间都因它的存在而弥漫开一种古老的、肃穆的氛围。
  http://www.paoshu5.cc/book/27390/5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