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眼泪里的刀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夜未眠。

  《听见沉默》第一期上线七分钟,播放量破百万。

  没有预告,没有宣发,只有一行黑底白字缓缓浮现于全网各大平台的推荐页中央:

  “有些话,死人说不出来,活人不敢听。”

  紧接着,六段匿名语音依次响起。

  第一段是女人的声音,带着南方口音,轻得像怕惊醒谁:“你走之前,为什么不吃我煮的面?我都等了四十分钟……锅都凉了。”

  弹幕骤然安静了一瞬,随即被铺天盖地的“对不起,我们终于听见了”淹没。

  第二段是个小女孩,声音稚嫩却冷静得可怕:“爸爸,同学说你是赖账鬼,老师也不让我当升旗手了。妈妈不说话,但她把你的照片藏进了衣柜最底层。”

  第三段来自一个男孩,语气平静得不像孩子:“妈妈每天假装很开心,可我知道她在枕头底下藏安眠药。她以为我没看见,但我数过,十七片。”

  直播间泪崩刷屏,热搜瞬间屠榜。

  #听见沉默#、#别再让悲剧独自发生#、#我们欠他们一句回应#接连爆火。

  但苏明玥没看数据,也没看评论。

  她坐在指挥中心最里侧的操作台前,双眼紧锁后台监控面板。

  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滑动,调出声纹分析图谱。

  系统自动标记出两段异常——编号3与编号5的语音,背景音中存在微弱但规律的低频波动,频率为4.7hz,接近θ脑波区间,正是人类情绪最容易被诱导的临界点。

  更诡异的是,这两段录音的呼吸节奏完全镜像对称,吸气时长、呼气停顿、胸腔震颤曲线……分毫不差。

  “同一人录制。”她低声确认,指尖微微发冷。

  这不是悲伤,是表演。

  而真正的痛,从不会如此工整。

  林晚坐在另一端的心理评估室,正面对第二位线下访谈对象——一位自称丈夫因债务压力跳楼的妻子。

  女人语调平稳,叙述清晰,甚至能准确说出警方通报中从未公开的细节:比如遗体发现时左手紧握一枚打火机,比如现场楼梯间有三道划痕,“是他挣扎留下的”。

  可林晚的专业直觉警铃大作。

  人在回忆至亲死亡时,哪怕伪装坚强,生理指标也逃不过:瞳孔震颤、微汗、声带颤抖、呼吸紊乱……但这个女人,心率始终稳定在72次\/分钟,连眨眼频率都像是计算好的。

  她不动声色地启动了隐蔽录音设备,在对方离开后立刻将音频传给小陆。

  二十分钟后,结果出炉。

  “嵌入式音频信号。”小陆指着波形图,“这段录音里叠加了一种特殊调制的低频振动,持续43秒,间隔11秒循环一次。这不是为了传播信息,是为了影响听众的大脑状态——长期收听者可能出现共情耗竭、焦虑加剧,甚至产生替代性创伤症状。”

  许昭宁的数据模型同步完成。

  他推了推眼镜,屏幕上映出两条曲线:一条是过去三个月“高悲痛值”短视频的传播热度,另一条是同期A股恐慌指数(VIx)走势。

  两条线几乎重合。

  “每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前24小时,这类内容就会集中爆发。”他声音凝重,“不是巧合。有人在用‘集体悲痛’作为情绪杠杆,精准踩点操控公众心理阈值。”

  空气骤然沉重。

  苏明玥缓缓闭眼,再睁开时,眸底已燃起寒焰。

  “天枢会”根本不在乎真相。

  他们在制造情绪瘟疫。

  用虚假的泪水稀释真实的呐喊,用精心编排的痛苦掩盖真正需要被照亮的角落——这不仅是舆论操控,更是对人性的剥削。

  她站起身,走到主控屏前,输入一串权限密钥。

  “启动‘真实锚点’筛选协议。”她说,“林晚,你设计一套情绪识别问卷,结合语音微表情、语义熵值、停顿模式,我要知道哪些声音是真的在求救。”

  林晚点头:“还需要采集真实创伤者的基线数据做对比。”

  “我去取。”苏明玥走向音频库,指尖在一排标签间滑动,最终停在一段未编号的试录样本上。

  那是节目组最初收到的一条私信录音,发送者Id为空,Ip模糊,内容只有短短三十七秒:

  “老陈……你答应过要陪我看极光的。现在雪下了,你不在。我把票退了,但他们说不能全额退款……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声音干涩沙哑,中间有两次明显的吞咽动作,第三次欲言又止的停顿长达四秒——正是这种不完美的破碎感,让它显得无比真实。

  她戴上监听耳机,按下播放。

  就在最后一个音节落下的瞬间,脑海中轰然炸开一幅画面——

  昏暗的卧室,窗帘半掩,地上倒着一只玻璃药瓶,药片散落如星。

  床头柜上的手机屏幕亮着,邮箱界面停留在一封未发送的草稿,收件人赫然是【观察哨】。

  她猛地摘下耳机,呼吸一滞。

  这不是预判。

  是共振。

  她的【商业直觉】从未如此刻般清晰——那不是对未来风险的感知,而是某种深埋记忆的情绪回响,像一根针,刺穿时间的茧,带回一个本不该属于她的场景。

  “记录坐标。”她声音微颤,“根据语音背景中的环境噪声反向建模,定位原始录音位置。”

  小陆迅速接入声场还原程序。十分钟后,地图上浮现出一个红点:

  成都,武侯区,南桥新城某栋老旧住宅楼。

  “户主登记信息显示,丈夫陈默,原为某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半年前被列为失踪人员。”许昭宁调出档案,“妻子林素清,无业,近六个月无公共出行记录。”

  苏明玥盯着那个红点,久久未语。

  她忽然明白父亲当年为何执着于“守灯人”。

  有些人死了,世界装作他们从未存在。

  有些人活着,却被当作已经死去。

  而现在,她听见了。

  窗外晨光初露,城市尚未苏醒。

  她拿起外套,走向电梯。

  安保调度指令早已发出,顾承宇的人已在沿途布防。

  但她知道,这一趟,必须亲自去。

  因为有些门,只有真正懂得沉默重量的人,才敲得响。

  车门关闭前,她最后看了一眼系统自动生成的语音分析报告。

  在那页底部,一行小字静静浮现:

  您丈夫最后搜索的是——“如何证明一个人真的消失”。

  第149章 眼泪里的刀(续)

  成都的清晨带着湿冷的雾气,南桥新城的老楼群像被时间遗忘的孤岛。

  苏明玥站在三楼斑驳的防盗门前,身后是顾承宇派来的便衣安保,前方只有那扇微微变形的木门,门缝里透出一丝未熄的烟味。

  她抬手轻叩三下。

  门内静默数秒,猫眼里光影晃动。

  一个女人沙哑的声音响起:“谁?”

  “我是《听见沉默》节目的负责人。”苏明玥语气平稳,却刻意放缓语速,“我们收到了一条录音——关于陈默先生的事。”

  门内长久无声。

  终于,锁芯“咔哒”一响,门开了一条窄缝。

  林素清面容枯槁,眼窝深陷,围裙上还沾着昨夜未洗的油渍。

  她警惕地打量着这群不速之客,手指紧紧扣住门框,指节泛白。

  “我不认识你们。”她说,声音干涩如砂纸摩擦,“也没录过什么节目。”

  苏明玥没有强行进入,只是从包里取出平板,调出那份语音分析报告的截图,轻轻递上前:“您丈夫最后在浏览器里搜索的,不是‘如何证明一个人真的消失’。”

  她顿了顿,目光沉静如深海。

  “而是——‘如何让孩子继续领助学金’。”

  空气仿佛凝固。

  林素清瞳孔骤缩,嘴唇微微颤抖。

  那一瞬,她的呼吸乱了节奏,指尖猛地抽搐了一下,像是被人用钝器击中胸口。

  她踉跄后退半步,背抵住墙,眼神从戒备转为震惊,再化作滔天的悲恸。

  “你……你怎么会知道?”她声音破碎,“那是他失踪前最后一晚写的……我亲眼看见的……但他没发出去……没人知道……”

  泪水终于决堤。

  她跌坐在地,双手捂脸,肩膀剧烈起伏,压抑多年的哭声像被困住的野兽,在狭小的屋子里回荡。

  这不是表演,没有节奏控制,没有情绪留白——这是真实的、溃不成军的痛。

  苏明玥蹲下身,与她平视,声音极轻:“因为他不想让您和孩子背上‘烈士遗孀’的帽子去乞怜。他想悄悄留下活下去的路。”

  林素清抬起头,泪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你说……你知道他去哪儿了?”

  “我不知道。”苏明玥摇头,“但我知道他是被逼走的。他的死,不是结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清除。”

  女人怔住,片刻后猛然起身,冲进卧室翻找。

  几分钟后,她颤抖着拿出一个锈迹斑斑的U盘,交到苏明玥手中。

  “这是他在书房藏起来的……我一直不敢看……他说如果有一天他不见了,就交给能听懂沉默的人。”

  数据导入后,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文档命名规整得近乎冷酷:《潮汐协议V1.3》《债务转移路径图解》《心理干预点位部署清单》……每一页都标注着代号与时间节点,而最末页是一段手写笔记,字迹潦草却力透纸背:

  “他们用债务杀人,用眼泪洗钱。真正的悲剧不是死亡,是活着的人还要为死人背债。”

  许昭宁当场调出比对系统,发现其中提及的三家自媒体公司,正是近期发布“工程师逃债自杀”系列抹黑视频的主体。

  内容高度重合,连细节误差都不超过5%。

  “这不是舆论发酵。”他冷笑,“是剧本投放。”

  颜微第一时间接手证据链,连夜起草诉状。

  翌日清晨,三起名誉权诉讼同步提交至互联网法院,请求判令相关账号永久封禁,并公开道歉。

  更令人震动的是,她在附加材料中首次提出“情感剥削罪”的立法建议书,直指某些组织通过制造虚假共情牟取流量与资本利益的行为已构成新型精神暴利。

  然而,风暴来得更快。

  就在诉讼公布的同一时刻,厉知行震怒下令:“清源行动”第二阶段提前启动。

  次日凌晨六点,两家与“天枢会”深度关联的精神科医院联合发声,称苏明玥三年前曾伪造重度焦虑诊断报告,骗取特殊诊疗资格,涉嫌医疗欺诈。

  声明附带所谓“内部档案扫描件”,包括签名、病历编号甚至主治医师联系方式。

  几乎同时,一名自称其前同事的女子在短视频平台哭诉,指控苏明玥在任职期间pUA下属、克扣绩效、逼迫实习生通宵改方案,“她根本不是受害者,她是职场霸凌的典范”。

  两波信息精准合击,舆论瞬间翻转。

  微博热搜前十占其二,“苏明玥人设崩塌”词条阅读量两小时破亿。

  顾承宇在晨会前接到情报,立即调派瑞士私人安保团队入驻“明玥观察哨”总部大楼,24小时轮岗布防。

  他走进苏明玥办公室时,正看见她盯着舆情曲线图,神色平静得近乎冷漠。

  “他们要的不是抹黑。”他低声说,“是逼你现身对峙。一旦你回应,就会陷入他们设计的叙事陷阱。”

  苏明玥缓缓合上电脑,站起身,望向窗外渐亮的天际线。

  “那就……不按他们的剧本走。”

  当天下午四点十七分,全网突现一则新栏目预告:《悲痛实验室》。

  首期视频上线十分钟,播放量破千万。

  画面中,苏明玥身穿黑色高领衫,坐于冷光之下,背后是巨大的声纹投影墙。

  她冷静展示三段“职业哭灵人”录制样本的对比分析——

  左侧屏幕:真实家属访谈,声线波动剧烈,心跳加速至110次\/分钟,多次中断哽咽;

  中间:某爆款视频中的“单亲妈妈”,声纹平滑如AI合成,心跳稳定在82±2区间,背景音乐暗藏4.7hz低频编码;

  右侧,则是经过算法还原的真实生理数据模拟图,赫然显示该“母亲”录制时正在咀嚼口香糖。

  “我不是不让你们哭。”苏明玥直视镜头,语气温柔却不容置疑,“我是要你们看清——谁在借你们的眼泪割韭菜,谁又在用别人的伤口兑换流量红利。”

  视频尾声,她播放了一段修复后的童声哼唱。

  音符跳跃之间,经AI频谱重组,竟拼出一段熟悉旋律——那是父亲生前常用作签名的主题曲,《守灯人之歌》。

  屏幕彻底黑下的前一秒,弹幕洪流中悄然浮起一条匿名留言:

  “守灯人7号,收到,请继续前进。”

  城市另一端,许昭宁盯着不断攀升的数据面板,指尖微颤。
  http://www.paoshu5.cc/book/27892/7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