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叔侄对谈,一半通透一半江湖
推荐阅读:
足球:拒绝国足,我入德国国家队
无限流之恐怖航班
绝世小仙医
综漫之次元迷失
傲世潜龙王东唐潇
养鬼为祸(劫天运)
快穿之信我有糖吃
恐怖游戏:满级王者误入青铜局
我成了婆家第一代顶香的祖师奶
星辰之主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下午四点半,办公楼后的香樟树影被阳光拉得老长,风一吹,碎金似的光斑在窗台上来回晃。我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退休手续表发呆,笔尖悬在 “本人签字” 那栏半天没落下,门 “咚” 一声被撞开,带着股青春气的声音先飘了进来:“老姑父!你家亲侄女来查岗啦!”我抬头一看,鹿晓晓扎着高马尾,运动服外套搭在胳膊上,背着个亮黄色的帆布包,脸上还带着刚听完讲座的红晕。这丫头两年半没见,褪去了刚入职时的青涩,眼神亮得很,走路都带着股风风火火的劲儿。
“慢点慢点,这办公楼里都是老教授,别惊着人家。” 我起身给她倒了杯茶,“讲座听得怎么样?你们民办大学的老师,还来我们这公办院校取经?”
鹿晓晓往椅子上一坐,二郎腿一翘,又赶紧放下来,笑着说:“取经谈不上,主要是来蹭蹭学术氛围,顺便看看你这位快要退休的‘老江湖’。” 她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眼睛扫了圈我的办公室,“还是老样子啊,书堆得比人高,怪不得我姑总说你,退休了也得把书房搬来学校。”
我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吧,刚上完课?你们民办大学压力不小吧,听说现在职称评审比我们当年还卷。”
一提到职称,鹿晓晓的眼神立马变了,坐直身子,从帆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拍在桌子上:“可不是嘛!我这两年半没白混,总结出一套‘高校生存通透法则’,今天特意来传授给你,省得你退休前还被乱七八糟的事烦着。”
我挑眉,来了兴致:“哦?你这才上岗两年半,就敢给我这在大学工作30多年的人,讲原则?我倒要听听,你这通透活法是啥样。”
“那你可听好了,第一条,明确目标!” 鹿晓晓翻开笔记本,字写得龙飞凤舞,“老姑父,你当年评教授的时候是不是瞎忙活半天?我跟你说,现在可不能那样了。入职第一天,我就把学校的晋升标准打印出来,贴在书桌正前方,比座右铭还显眼。职称评审流程、委员会那几个老头的喜好,我都摸得门儿清 —— 张教授喜欢看量化数据,李主任注重教学成果,王委员是个老好人但爱听好话,这些都得记在心里。工作的时候就盯着这些目标,别瞎琢磨那些虚头巴脑的,朝着晋升标准使劲,准没错!”
我端着茶杯的手顿了顿:“我们当年哪有这么多心思,就是一门心思教书搞科研,评职称全看硬实力,哪用得着研究这些?”
“硬实力是基础,但光有基础不够啊!” 鹿晓晓摆了摆手,“就像打仗,你得知道敌人的软肋在哪吧?评审委员会就是‘敌人’,他们的喜好就是软肋。我去年申报讲师的时候,特意把张教授关注的科研数据做了个详细表格,又在教学成果里加了几个李主任重视的实践案例,结果一次性就过了。你看,这不就是盯着目标的好处?”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不过我可没让你投机取巧啊,该做的工作一点没少,就是找对了方向。老姑父你当年要是也研究研究评审委员会的喜好,说不定评教授还能早两年。”
我被她逗乐了:“我们那时候讲究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哪像你们现在,还得主动‘营销’自己。”
“时代不一样啦!” 鹿晓晓拿起我的茶杯喝了一口,继续说,“第二条,评职称的材料早早准备!我从入职第一天起,就建了个专门的文件夹,分了教学证明、科研成果、获奖证书三类,每次上完课的教学反馈、发论文的录用通知、甚至参加培训的结业证书,我都立马扫描存进去,一点不耽误。”
她打开手机,给我看她的云盘文件夹:“你看,这里面都快满了,上次评讲师的时候,我直接把文件夹打印出来,分类整理好交给评审委员会,人家一看就觉得我有条理,印象分直接拉满。不像我们学校有个老师,评职称的时候到处找材料,论文录用通知找不到,教学反馈丢了一半,最后差点没评上。”
我点点头:“这点倒是没错,做事有条理总是好的。不过我们那时候都是纸质材料,堆在柜子里,要用的时候翻出来整理,也没你们现在这么方便。”
“那可不!现在科技发达了,就得利用起来。” 鹿晓晓合上手机,“第三条,科研为先!老姑父你也知道,高校里基金和论文是硬通货,没这些,职称想晋升门儿都没有。我刚入职的时候,还满脑子情怀,想着要把课教好,让学生都喜欢我。结果后来发现,光有情怀没用,学生再喜欢你,论文没一篇,基金没一个,评职称的时候照样被刷下来。”
她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后来我就想通了,先别谈情怀,先把论文、专利搞起来,职称上去了,才有资本谈情怀。合作项目的时候也一样,重点看经费,没经费的项目别太当回事,浪费时间精力不说,还没什么产出。科研方向也不能轻易换,我之前差点被一个老教授忽悠,换了个没经费的冷门方向,幸好我及时止损,不然现在哭都来不及。”
我皱了皱眉:“话是这么说,但做科研也不能太功利了,总得有点探索真理的初心吧?”
“老姑父,我可没说要丢了初心。” 鹿晓晓立马反驳,“我是说,要把规则当作工具,而不是信仰。发论文可以是为了探索真理,也可以是为了生存,这两者不冲突。但咱们得警惕,别变成‘学术民工’,天天就知道追着论文跑,丢了自己的想法。”
她眼神亮了亮:“我现在就给自己留了块‘精神自留地’,我特别喜欢民俗文化,没事就研究研究我们老家的谚语,虽然这个方向不能帮我评职称,也没什么经费,但我就是喜欢,每次研究起来都觉得特别开心。这块地方,就不被那些量化考核污染,纯粹是为了自己高兴。”
我心里一动,这丫头看着通透,其实心里比谁都明白。我们这代人,一辈子都在围着教学科研转,有时候反而忘了,工作之外,还得有自己的兴趣和追求。
“你能这么想,就挺好。” 我点点头,“不过‘抱大腿’这种事,你也得注意点分寸。”
提到这个,鹿晓晓来了精神:“说到抱大腿,我可有经验了!第四条,抱大腿需谨慎!我们学校有好几个势力,刚入职的时候,有个副院长想拉我进他的团队,我没立马答应,先观望了半年。后来发现,那个副院长看着风光,但其实没什么实权,之前承诺给手下老师评职称帮忙,结果一个都没办成。”
她撇了撇嘴:“我后来就想通了,判断要不要抱大腿,就看对方能不能在职称上帮你,这是最实在的标准。要是光画大饼,不给实际好处,那还不如不抱。现在我就安心做自己的事,谁也不依附,反而过得清净。”
我笑了:“你们年轻人,心思就是活络。我们那时候,哪有什么‘势力’之说,大家都是各自做自己的事,关系简单多了。”
“简单也有简单的好,但复杂也有复杂的生存法则嘛。” 鹿晓晓说,“第五条,学会拒绝额外的工作!老姑父你是不是经常被同事找去帮忙带课、改卷子?”
我愣了愣,确实,学校里的年轻老师忙不过来,总爱找我这个快要退休的 “老好人” 帮忙,我一般都不好意思拒绝,结果自己常常忙得焦头烂额。
“你怎么知道?” 我问道。
“这不是高校的通病嘛!” 鹿晓晓得意地笑了,“我刚入职的时候,就有同事找我‘顺便带节课’,我当时差点就答应了,后来一想,这‘顺便’一带,说不定就变成常态了,以后什么杂活都找我。”
她给我传授经验:“遇到这种情况,别直接拒绝,就说‘我这两周要赶课题结项报告,真没时间,你问问 XX 老师呗’,这样既给了对方台阶,又不用自己硬扛额外的工作量。我用这个方法,拒绝了好多次,同事也没说什么,大家都是聪明人,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我忍不住笑了:“你这丫头,鬼点子还真多。不过我这老脸,有时候还真不好意思这么说。”
“老姑父,你可别不好意思!” 鹿晓晓急了,“额外的工作就像无底洞,你帮了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最后把自己累垮了,人家也不一定记你的好。咱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得用在刀刃上,比如自己的教学科研,还有陪伴家人,别浪费在这些没必要的事情上。”
她说得有理,我叹了口气:“你说得对,我这快退休了,也该学着拒绝了,不然净给自己找罪受。”
“这就对了!” 鹿晓晓拍了拍手,“还有同事关系,我也总结了,高校老师都很现实,工作五年以上,基本都是纯粹的同事关系,没利益往来,就不会太亲近。私下里也没什么好聊的,除非有利益合作。”
她顿了顿,补充道:“当然,也不是说要把关系搞得很僵,表面上过得去就行,见面打个招呼,偶尔聊聊天,没必要深交。大家都是为了工作,为了生活,谁也不用给谁添麻烦。”
我摇摇头:“我们那时候,同事之间的关系可没这么疏远。大家经常一起备课、开会,周末还会一起聚餐、爬山,感情可比现在深多了。”
“时代不同了嘛!” 鹿晓晓说,“现在大家压力都大,每个人都在忙着评职称、搞科研,哪有时间经营同事关系。而且,利益牵扯太多,深交了反而容易出问题。保持距离,对大家都好。”
她喝了口茶,又想起了什么,从笔记本里翻出一页纸,递给我:“老姑父,这是我总结的职场高情商话术,你直接套就行!比如面对领导安排额外任务,你就说‘XX 主任,这个活我特别想接,但我手里现在有 XX 课程要备,还有 XX 课题要交初稿,要是接了怕两边都做不好,您看能不能先把 XX 缓一缓,或者找其他老师搭个手?’先表态度,再摆困难,给领导选,领导一般都不会为难你。”
我接过纸,上面的字工工整整,还标了重点。“还有学生找你改成绩,你就说‘同学,成绩是按平时作业 考试分数算的,每一项都有记录,我这边改不了。要是你对哪部分有疑问,我可以给你看评分标准,咱们一起核对,但分数确实没法动哈。’这样既讲了规矩,又给了学生台阶,学生一般也不会再纠缠。”
她又举了个例子:“要是同事跟你吐槽工作,你就说‘我懂!上次我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改卷子改到半夜,差点崩溃。不过后来我发现先把选择填空改了,主观题分天改,能轻松点,你要不试试?’先共情,再给建议,既不参与八卦,又能不得罪同事。”
我看着纸上的话术,又看了看鹿晓晓,忍不住笑了:“你这丫头,才工作两年半,怎么就总结出这么多‘生存法则’了?”
鹿晓晓叹了口气:“还不是被逼出来的!刚入职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被同事忽悠着做了好多额外的工作,还因为不会拒绝,差点耽误了自己的论文发表。后来吃了几次亏,才慢慢总结出这些经验。”
她眼神里带着点沧桑,又很快恢复了活泼:“不过现在好了,我用这些方法,工作顺心多了,也有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老姑父,你快退休了,不用再像我们这样拼,但这些话术和方法,也能帮你少点麻烦,安心退休。”
我心里暖暖的,这丫头虽然看着通透世故,但其实心里一直惦记着我。“谢谢你啊,晓晓。” 我拿起茶杯,喝了一口,“你说的这些,有些我认同,有些我可能还是做不到。我们这代人,一辈子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习惯了助人为乐,习惯了和同事搞好关系,突然要变得这么‘通透’,还真有点不适应。”
“老姑父,我不是让你变成我这样。” 鹿晓晓认真地说,“我是想让你知道,不管是哪种活法,自己开心、舒心最重要。你要是觉得助人为乐能让你开心,那你就帮;要是觉得麻烦,那你就拒绝。不用勉强自己,也不用在乎别人怎么看。”
她顿了顿:“我们年轻人,有我们的生存法则,你们老一辈,也有你们的处事之道,没有谁对谁错,适合自己就好。我今天跟你说这些,就是想让你多了解了解我们年轻人的想法,也让你知道,现在的职场和你们那时候不一样了,该变通的时候就得变通。”
我点点头,看着窗外的香樟树,心里感慨万千。是啊,时代在变,职场规则在变,人的活法也在变。我们这代人,讲究的是奉献、责任,一辈子勤勤恳恳,不求名利,只求问心无愧。而鹿晓晓他们这代年轻人,更注重自我,更懂得如何在规则中保护自己,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没有谁的活法更好,只是不同时代的产物。我们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年轻人,年轻人也不能否定老一辈的处事之道。就像鹿晓晓说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你说得对,适合自己就好。” 我笑了,“我这快退休了,也该好好想想,退休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以前总想着工作,现在终于有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这就对了!” 鹿晓晓高兴地说,“退休后你可以多出去旅旅游,看看风景,或者在家写写东西,把你这三十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下,也算是给后人留点财富。对了,我姑不是一直想去云南吗?你退休后就带她去,好好享受享受二人世界。”
我被她逗乐了:“你这丫头,倒是替我们想得周到。”
“那当然,我可是你们的亲侄女!” 鹿晓晓得意地扬起下巴,“对了,老姑父,我还有个事想请教你。我最近想申报一个省级课题,但是不知道怎么写申报书,你能不能给我指导指导?”
“没问题!” 我一口答应,“申报课题,首先得选对方向,要结合当前的研究热点,还要有自己的创新点。然后,申报书的撰写也很重要,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计划这些,都得写清楚、写具体。”
我从书柜里拿出几本课题申报指南,递给她:“你先看看这些,有不懂的地方随时问我。我当年申报国家级课题的时候,可是总结了不少经验,保证让你少走弯路。”
鹿晓晓接过指南,如获至宝:“太好了!老姑父,你真是我的救星!有你指导,我这课题申报肯定能成功。”
我们又聊了很久,从她的课题申报,聊到我的退休生活,从她学校的趣事,聊到我当年教书的经历。夕阳西下,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们身上,暖洋洋的。
鹿晓晓走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她背着帆布包,蹦蹦跳跳地走出办公楼,回头冲我喊:“老姑父,我下次再来找你请教!你也赶紧把退休手续办了,好好享受生活!”
我笑着点点头,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回到办公室,我拿起笔,毫不犹豫地在退休手续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窗外的香樟树,在夜色中摇曳着枝叶,仿佛在为我送别,也在为鹿晓晓他们这代年轻人祝福。大学那些事,有苦有乐,有迷茫有通透。我们这代人,用自己的方式,在大学里坚守了一辈子;而鹿晓晓他们这代年轻人,也在用自己的通透和智慧,在大学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故事。
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活法怎么不同,对工作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永远都是不变的。而那些新旧思想的碰撞,那些代代相传的经验和智慧,也让这所大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关上办公室的灯,走出办公楼。夜色温柔,晚风习习,我知道,一段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而大学那些事,那些温暖的、难忘的回忆,也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http://www.paoshu5.cc/book/31665/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