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望舒重逢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月球,静海基地,“望舒”区。

  荏苒光阴,仿佛被这片银灰色的月壤悄然吸收,沉淀为一种更深邃的宁静。

  曾经因“节点-01”的发现而掀起的惊涛骇浪,如今已化作基地深处平稳运行的科研日常。

  唯有那片被严格隔离的核心区域,依旧散发着神秘而冰冷的脉动,提醒着人们脚下深埋的未解之谜。

  在“望舒”区边缘,一座崭新的建筑静静矗立。

  它不同于基地常见的功能性结构,线条简洁而庄重,通体覆盖着哑光的深灰色月海钛合金板,在月面清冷的阳光下流淌着温润的光泽。

  建筑正门上方,一行刚劲的蚀刻字在星光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陈岩科学馆

  今天,是科学馆的揭幕日。

  没有盛大的庆典,没有喧嚣的人群。

  只有寥寥数位与陈岩生前工作紧密相关的核心成员,以及月球基地的部分高层,肃立在馆前那片平整的月壤广场上。

  林晓月和王凯并肩站在覆盖着红色绒布、象征着揭幕仪式的控制台前。

  林晓月穿着一身素雅的深蓝色制服,胸前佩戴着那枚刻有“水盾”徽记的银色胸针。

  她的面容沉静,眼神深邃,仿佛将十年的风雨都敛入了眼底。

  王凯则是一身笔挺的赤星舰队礼服,肩章上的将星在月面阳光下熠熠生辉,神情肃穆而庄重。

  基地负责人简短致辞后,目光投向两人。

  “林晓月首席研究员,王凯大队长,请为陈岩科学馆揭幕。”

  林晓月深吸一口气,与王凯对视一眼。

  那眼神中,有对过往的追忆,有对逝者的敬意,也有一种无需言说的默契。

  两人同时伸出手,轻轻按在控制台的感应区。

  嗡——

  轻微的机械声响起。

  覆盖在科学馆正门上方铭牌处的合金护板缓缓向两侧滑开。

  “陈岩科学馆”五个大字,在月面清冽的光线下,完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字体遒劲有力,带着一种永恒的质感。

  掌声轻轻响起,带着敬意与缅怀。

  “请各位入馆。”

  负责人示意。

  步入馆内,光线柔和而宁静。

  空间设计简洁大气,没有多余的装饰。墙壁上镶嵌着全息显示屏,循环播放着陈岩生前的科研影像、手稿片段以及他参与的重大项目介绍——

  从早期的“水盾”湍流模型,到火星“盘古一号”的壮烈航程,再到他奠基的“行星级大气科学工程”宏伟蓝图……

  林晓月和王凯缓缓走过,目光扫过那些熟悉的画面。

  每一帧影像,每一行公式,都仿佛带着那个冰冷外壳下炽热灵魂的温度。

  他们来到主展厅中央。

  这里没有实体展品,只有一片纯净的、仿佛能吸纳所有光线的深空背景。

  星璇温和的声音在空间中响起:

  「陈岩博士生前最后工作影像记录,播放。」

  深空背景中,光影凝聚。

  陈岩的身影清晰地浮现出来。

  他身处一个类似实验室的环境,穿着那件沾有细微月尘的灰蓝色工程师工装,正微微俯身,专注地调试着面前悬浮的一个复杂流体动力学模型。

  他的侧脸线条冷硬,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如手术刀,手指在虚拟界面上快速操作,偶尔低声自语着参数。

  背景里,他凌乱的工作台一角,一个物件静静地躺在那里——正是林晓月当年在月球静海基地时,送给他的那个冰凉的钛合金鲁班锁!

  它光滑的棱角反射着实验室的冷光,像一颗沉默的星辰,无声地陪伴着主人最后的思考。

  影像中的陈岩似乎并未察觉镜头的存在,他全神贯注,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眼前那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看着他工作台一角那枚小小的、却承载着无数回忆的信物,林晓月的心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微微一窒。

  她轻轻闭上眼,复又睁开,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颤,却异常清晰地在寂静的展厅中响起:

  “他说过……

  最好的纪念,不是停留在原地哭泣,而是让他的事业……

  开出新的花。”

  话音落下,展厅内一片静默。

  只有星璇投影中,陈岩调试模型的细微操作声,和他偶尔低沉的、关于边界条件和能量耗散的自语。

  就在这时,一只温暖而有力的手,轻轻覆盖在了林晓月微凉的手背上。

  是王凯。

  他没有看林晓月,目光依旧凝视着投影中那个专注的身影,仿佛在向逝去的战友做出承诺。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带着一种磐石般的沉稳:

  “我们一起,让它开满星海。”

  林晓月浑身微微一震。

  她感受着手背上那真实的、带着军人厚茧的温度,目光却无法从投影中陈岩的侧影,以及他身后那座静默的、象征着他最终归宿的纪念石雕上移开。

  十年了。

  导师的音容笑貌,他冰冷的教导,他偶尔流露的、对宇宙奥秘的灼热眼神,他在火锅店烟雾缭绕中讲述星空气象的侧脸……

  还有他最后消失在风暴中的决绝背影……

  所有画面如同潮水般涌来,冲击着她强行筑起的心防。

  巨大的悲伤、深沉的思念、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终于走到他梦想起点的复杂情绪,在她心中剧烈翻腾。

  她不敢稍动,怕一动,那强忍的泪水就会决堤。

  王凯清晰地感受到了身旁女子身体的僵硬和那无声传递过来的、如同风暴般汹涌的情感波动。

  那是对逝去爱人刻骨铭心的思念,是十年光阴也无法磨灭的深情。

  他何尝不对这位亦师亦友、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战友感到深深的惋惜?

  而此刻,他更为林晓月这份跨越生死、执着如初的痴情所深深触动。

  他握着她的手,没有催促,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站着,用自己的体温和无声的陪伴,为她支撑起一片小小的、不被悲伤淹没的空间。

  时间仿佛在两人紧握的手和凝固的投影前静止了。

  林晓月闭上双眼,滚烫的泪水终于无声地滑落脸颊,滴落在冰冷的月面地板上,瞬间蒸发,不留痕迹。

  过了许久,久到投影中的陈岩完成了模型的调试,影像缓缓淡去,最终归于那片纯净的深空背景。

  林晓月才缓缓睁开眼。

  眼底的泪痕已干,只留下一片洗尽铅华般的清澈与平静。

  她轻轻抽回被王凯握着的手,指尖似乎还残留着他掌心的温度。

  她转过头,看向王凯,眼神不再是沉浸在悲伤中的迷离,而是一种带着释然与决断的清明。

  “王凯,”

  她的声音很轻,却异常清晰,

  “我带你去个地方?”

  王凯微微一怔,随即点头:

  “好。”

  他们没有乘坐基地的摆渡车,而是换上了轻便的月面常服,步行穿过“望舒”区熟悉的通道,最终停在了一间挂着“巴渝老灶”招牌的店面前。

  正是当年那家火锅店。

  店内的装潢似乎翻新过,但格局依旧,红灯笼的全息投影,川剧脸谱的蚀刻金属板,空气中弥漫的牛油辛香混合着菌菇清汤的气息……

  一切都恍如昨日。

  林晓月径直走到当年她和陈岩坐过的位置,却并未坐在自己当年的位子上,而是……

  坐在了陈岩曾经坐的位置。

  她抬起头,看向王凯,示意他坐在对面——

  她当年的位置。

  王凯瞬间明白了她的用意。

  他没有多问,沉默地在她对面坐下。

  同样的九宫格铜锅在桌面中央沸腾翻滚,红汤翻滚着辣椒与花椒,白汤氤氲着菌菇的鲜香。

  几盘地月速递的毛肚、黄喉、牛肉丸,一碟翠绿的生菜,还有那熟悉的、用月冰泉水点制的冻豆腐……

  甚至,两瓶温热的米酒也摆上了桌。

  林晓月拿起长筷,动作熟练地将毛肚在红汤中“七上八下”,然后放入王凯面前的蘸碟。

  她端起米酒,轻抿一口,目光投向窗外模拟的月面夜景。

  “火卫一的轨道离心率异常波动,与火山喷发周期关联模型需修正……”

  她缓缓开口,声音平静,说的正是当年陈岩在这张桌子上,对着沸腾的火锅,向她讲述的星空气象学难题。

  王凯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

  他夹起那片毛肚,蘸了香油蒜泥送入口中,感受着那熟悉的、带着家园气息的脆爽。

  他看着对面那个沉静讲述的女子,仿佛看到了十年前那个坐在对面、眼神充满求知欲的年轻女孩。

  同样的菜肴、同样的米酒、同样的关于星辰的深邃话题。

  不一样的是,流逝的光阴,和……

  对坐的人。

  那年,她25岁,硕士毕业,青春正好,眼中是对星空的无限憧憬和对导师的深深敬仰。

  这时,她38岁,历经生死,承继父辈航天人的前路,心中沉淀着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却也悄然泛起了新的涟漪。

  十年了。

  陈岩离开,已经整整十年。

  林晓月慢慢看着对面那个陪伴她走过最艰难岁月、在自身生死关头要将氧气推给她、在每一个重要时刻都坚定站在她身边的男人。

  看着他沉稳的眼神,看着他因常年握操纵杆而指节分明的手,看着他安静聆听时微微蹙起的眉头……

  一股暖流,悄然融化了心底最后一丝冰封的角落。

  她终于——

  也用导师教给她的方式、

  用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用对未来的不懈开拓——

  走出了那座名为“思念”的心牢。

  她放下酒杯,目光清澈而笃定地望着对面的人。

  “王凯,”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却充满了力量,

  “这些年,谢谢你。”

  王凯迎上她的目光,似是读懂了那目光深处蕴含的千言万语。

  他放下筷子,坐直身体,眼神同样坚定而明亮。

  林晓月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月壤上初绽的雪莲,纯净而充满生机:

  “我想——

  和陪伴我走过风雨的战友一起,

  迎接……

  崭新的未来。”

  窗外,星光闪烁不定。

  窗内,铜锅沸腾不止。
  http://www.paoshu5.cc/book/35580/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