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针途 >第4章 深入农村送医忙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章 深入农村送医忙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秋深了,黄土高原上吹起带着寒意的风。流动医疗火车停靠在一个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乘降所,站牌上“杨家屯”三个字已经斑驳不清。

  “就这里了。”林闻溪指着地图上几乎看不见的一个小点,“卫生部门的数据显示,这一带婴儿死亡率高达三成,几乎没有任何医疗资源。”

  队员们面面相觑。站台外是一片荒凉,只有几个好奇的孩子远远张望,一见有人下车,立刻像受惊的小鸟般四散跑开。

  顾静昭微微皱眉:“这里看起来...不太欢迎外人。”

  “越是这样的地方,越需要医疗。”林闻溪背起药箱,“走吧,总得有人先迈出第一步。”

  医疗队一行八人沿着尘土飞扬的小路向村里走去。越往深处,越是寂静。农户院落紧闭,偶尔有门缝中透出警惕的目光,却无人出来迎接。

  终于找到村委会,却只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蹲在门槛上抽旱烟。

  “老人家,我们是边区医疗队的,来给大家看病。”林闻溪上前温和地说。

  老者抬头瞥了一眼,又低下头继续抽烟:“不用,俺们没病。”

  顾静昭试图解释:“我们是免费的,不要钱...”

  “不要钱更不敢要。”老者咳嗽着,“天下哪有白吃的饭?”

  正说着,一个中年妇女急匆匆跑来:“杨爷,狗蛋又烧起来了,抽得厉害!”

  老者猛地站起身,随即又强作镇定:“去请张婆子看看。”

  林闻溪立即跟上:“老人家,孩子高烧抽搐很危险,让我们去看看。”

  妇女犹豫地看向老者,后者沉默片刻,终于挥了挥手:“去吧去吧,反正张婆子也未必有办法。”

  来到一户农家,昏暗的土炕上躺着一个约莫五六岁的男孩,面色通红,全身痉挛。一位穿着怪异的老太婆正在炕前跳大神,嘴里念念有词。

  “让开!”林闻溪顾不上礼节,立即上前检查孩子,“高烧惊厥,必须立即降温!”

  随行的西医赶忙打开药箱,取出酒精和冰袋。中医则已经开始准备针灸和草药。

  跳大神的张婆子被挤到一边,气得直跺脚:“你们干什么!冲撞了神灵,孩子没救了!”

  孩子的母亲吓得不知所措,看看医疗队,又看看张婆子,最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求求你们,别争了,救救孩子吧!”

  林闻溪一边用酒精为孩子物理降温,一边对母亲说:“大嫂放心,我们一定尽力。王大夫,准备针刺十宣放血;李护士,准备柴胡注射液...”

  团队成员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不一会,孩子的抽搐渐渐停止,体温也开始下降。

  这时,张婆子忽然大叫:“不好了!神灵发怒了!你们这些外人带来灾祸了!”

  外面不知何时已经围了不少村民,窃窃私语中带着恐惧和怀疑。

  林闻溪站起身,面向村民:“乡亲们,孩子得的是急病,不是中邪。我们已经控制住了病情,但还需要进一步治疗。”

  “胡说!”张婆子跳起来,“明明是冲撞了山神!必须做法事道歉!”

  眼看村民情绪要被煽动起来,林闻溪忽然问:“村里最近是不是很多孩子发烧咳嗽?还有不少人拉肚子?”

  村民面面相觑,有人点头。

  “这不是什么神灵发怒,是水源被污染了。”林闻溪果断判断,“带我去看看你们的水井。”

  在村民将信将疑的带领下,医疗队来到村口的水井。井口没有遮盖,周围还有牲畜粪便和垃圾。

  “问题就出在这里。”林闻溪取水样检测后得出结论,“水源被污染了,所以很多人生病。特别是孩子抵抗力弱,更容易得病。”

  他立即组织队员对水井进行消毒,并指导村民如何保持水源清洁。

  这时,那个被救孩子的母亲端来一碗水:“大夫,喝口水吧。”

  这是一个微小的举动,却意味着信任的开始。

  医疗队在村里住了下来。白天,他们看病治伤,宣传卫生知识;晚上,则在村委会开设简单的医疗培训。

  然而阻力依然存在。张婆子和她的追随者四处散播谣言,说医疗队是来收集人魂的,用的药里有毒。

  转折点发生在第三天深夜。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医疗队。

  “大夫!救命啊!张婆子不行了!”来人是张婆子的儿媳。

  赶到张婆子家,只见老人躺在床上,呼吸急促,面色青紫。

  “哮喘急性发作。”林闻溪立即诊断,“必须立即用药!”

  随行医生却犹豫了:“林主任,这...她可是一直反对我们...”

  林闻溪毫不犹豫:“医者眼中只有病人,没有敌人。”

  经过紧急救治,张婆子终于缓过气来。她睁开眼睛,看到守在床前的医疗队员,浑浊的老眼中流出泪水。

  第二天,令人意外的是,张婆子亲自拄着拐杖来到医疗队驻地,当众向林闻溪鞠躬道歉。

  “老糊涂了...差点害了全村人...”老人哽咽着,“从今往后,谁再说医疗队不是,我第一个不答应!”

  这件事后,村民的态度彻底转变。前来就诊的人排起了长队,参加培训的人也越来越多。

  林闻溪发现,村里有许多常见病其实可以用当地草药治疗。他请来张婆子和几位老人,一起整理本地的草药知识。

  “这是黄芩,清热燥湿;这是地黄,滋阴补肾...”老人们如数家珍,医疗队则认真记录。

  中西医在这一刻真正融合:西医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急救,中医提供草药和调理,本地智慧则补充了药材来源。

  一周后,医疗队准备离开时,村民自发组织起来送行。那个被救的孩子已经能下地走路,手里拿着一把刚采的草药递给林闻溪。

  “爷爷说,这个能治肚子疼。”孩子天真地说。

  最令人惊喜的是,村里选了三个年轻人,想要跟随医疗队学习医术。

  “俺们想学成了回来,给乡亲们看病。”一个黝黑的小伙子腼腆地说。

  回列车的路上,顾静昭感慨道:“一周前还被当作外人,现在却有了传承人。”

  林闻溪望着远处起伏的黄土高坡,若有所思:“医疗不只是治病,更是建立信任,传递希望。每个村庄都需要自己的医者,我们只是播下种子的人。”

  回到医疗火车上,林闻溪立即开始起草《农村医疗点建设方案》。他总结这次经验:

  1. 尊重当地习俗和智慧,不强行改变

  2. 培养本地医疗人员至关重要

  3. 中西医结合,因地制宜

  夜幕降临,医疗火车缓缓启动,驶向下一个需要帮助的村庄。车厢内,三个来自杨家屯的年轻人好奇地学习着基础医疗知识,眼中闪着求知的光。

  林闻溪站在车窗口,望着窗外闪过的点点灯火,轻声对顾静昭说:“看,这就是星火相传。总有一天,这些光点会连成一片,照亮整个中国农村。”

  火车在夜色中前行,带着医疗队的希望与梦想,也带着千万农户的健康与期盼,驶向更多需要光亮的角落。
  http://www.paoshu5.cc/book/35760/3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