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第322章 实操演练:毛发里的偷鸡贼线索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22章 实操演练:毛发里的偷鸡贼线索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1990年冬的南州,市局大院的水泥地结着薄霜,刑侦技术实验室门前的实操区里,十几名基层警员正围着三个模拟现场忙活,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短暂的雾团。林砚站在“鸡窝模拟现场”旁,看着老王捏着镊子的手微微发颤,忍不住伸手扶了扶他的手腕。

  “王哥,夹毛发的时候手腕要稳,别对着风,不然一吹就跑了。”林砚的声音温和,手里拿起另一根备用的棕色毛发示范,“你看,这根毛发的毛鳞片比较粗糙,根部没有毛囊,说明是自然脱落的,大概率是嫌疑人在翻鸡窝时,衣服蹭到鸡窝栅栏掉下来的。”

  老王点点头,深吸一口气,重新调整姿势,终于稳稳地将那根棕色毛发夹起,小心翼翼地粘在载玻片上,又盖好盖玻片,放进简易的放大镜下观察:“林队,你看这毛发颜色偏深,摸着手感有点硬,会不会是粗布衣服上掉的?”

  “有眼光。”林砚笑着点头,“粗布衣物的纤维摩擦大,容易粘带毛发,而且这种毛发的粗糙程度,大概率来自劳动人民常穿的工装。你再看看鸡窝门口的泥脚印,虽然被霜冻得有点模糊,但能看出鞋底有两道平行的纹路,这种纹路常见于工地工人穿的胶鞋。”

  另一边,负责“供销社柜台模拟现场”的小组也有了进展。年轻警员小周拿着改良版指纹刷,蘸着淡粉色的指纹粉,在模拟柜台的木质边缘轻轻扫动,原本看不见的指纹渐渐显现出来。他兴奋地抬头喊:“林队!你看!这枚指纹能看清纹路,还有个小缺口,是不是能用来比对?”

  林砚走过去,凑在放大镜前仔细看了看:“没错,这个缺口是指纹的特征点,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样,独一无二。之前我们破获的银镯子盗窃案,就是靠指纹上的一个小疤痕,比对到了嫌疑人的档案。你们现在把这枚指纹拓印下来,和手册后面附的常见指纹类型图对比一下,看看能归到哪一类。”

  苏晓则在“邻里打架模拟现场”指导警员们提取痕迹。她指着桌椅上的抓痕说:“大家注意看,这道抓痕很深,边缘不整齐,说明当时双方用力很大。而且抓痕旁边有一点暗红色的痕迹,我们可以用棉签蘸少量生理盐水擦拭,提取下来检测,要是能检测到人体血液,就能确定是谁的血迹,进而判断谁受了伤,谁先动的手。”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赵伟接完电话,快步跑到林砚身边:“林队,城西派出所来报,辖区里的李家庄丢了五只鸡,村民怀疑是邻村的张二娃干的,但没证据,张二娃还反过来告村民诬陷,双方闹得不可开交,所长让我们过去帮忙看看。”

  林砚眼睛一亮,转头对众警员说:“正好,实战的机会来了!大家收拾好工具,跟我去李家庄,看看谁能靠今天学的技术找到嫌疑人。”

  众人一听要去实战,都来了精神,纷纷收拾好工具箱,跟着林砚往李家庄赶。警车行驶在乡间小路上,路边的麦田覆盖着薄霜,偶尔能看到几只麻雀在田埂上跳跃。老王坐在车里,手里还攥着那本“微量物证提取手册”,时不时翻两眼,嘴里念叨着刚才学的知识点。

  半个多小时后,警车抵达李家庄。城西派出所的所长早已在村口等候,见到林砚一行人,连忙迎上来:“林队,你们可来了!丢鸡的是村民李老汉,他家的鸡窝在院子西侧,昨天晚上还好好的,今天一早起来,五只下蛋鸡全没了,鸡窝的栅栏被掰断了一根,地上还有不少泥脚印。”

  林砚点点头,带着众警员跟着李老汉来到他家院子。院子不大,西侧的鸡窝是用木头和铁丝网搭成的,一根木头栅栏被掰断,掉在地上,周围的泥土上布满了凌乱的脚印,还有一些散落的鸡毛。

  “大家按照刚才的实操流程来,分组勘查。”林砚一声令下,众警员立刻行动起来。老王和小周一组,负责勘查鸡窝及周边的痕迹;另外两名警员一组,负责询问李老汉和周边村民;苏晓则在一旁准备提取工具,随时待命。

  老王蹲在鸡窝旁,先是仔细观察地上的脚印。他拿出尺子,测量了脚印的长度和宽度,又用放大镜看了看鞋底的纹路:“林队,这脚印长度大概26厘米,鞋底有两道平行的纹路,和我们刚才模拟现场的胶鞋脚印很像!”

  小周则在鸡窝的铁丝网和掰断的栅栏上仔细搜寻,没过多久,他眼睛一亮,用镊子夹起一根棕色的毛发:“王哥,你看!这根毛发和我们刚才练手的毛发很像,毛鳞片粗糙,应该是粗布衣服上掉的!”

  林砚走过去,接过载玻片看了看,又对比了地上的脚印:“李老汉,你说的张二娃,他是不是在附近工地干活?平时穿胶鞋,常穿粗布工装?”

  李老汉点点头:“是啊!张二娃在村东头的工地搬砖,天天穿一双胶鞋,身上那件蓝工装都洗得发白了!可他就是不承认偷了我的鸡,还说我冤枉他!”

  “别急,我们再找找其他证据。”林砚说完,蹲下身,在鸡窝周围的泥土里仔细排查。突然,他注意到泥土里有一小块暗红色的东西,像是干涸的血迹。他立刻让苏晓过来提取:“苏晓,你看看这是不是血迹,要是的话,提取下来检测一下。”

  苏晓拿出棉签和生理盐水,小心翼翼地擦拭那块暗红色的东西,然后将棉签放进物证袋:“回去后用试剂检测一下,就能确定是不是血迹,以及是谁的血迹。”

  这时,负责询问村民的警员跑了过来:“林队,村民说昨天晚上十一点多,看到张二娃从李老汉家的方向走出来,手里还拎着一个黑色的袋子,当时以为他是路过,没太在意。”

  林砚心中有了数,对众人说:“现在线索基本指向张二娃,我们去他家看看。”

  一行人来到张二娃家。张二娃见来了这么多警察,脸色有些发白,但还是强装镇定:“警官同志,你们找我有事?我可没犯法,李老汉丢鸡跟我没关系!”

  “张二娃,我们不是来抓你的,就是想问问你昨天晚上十一点多去哪里了。”林砚语气平静地说。

  “我……我昨天晚上在工地宿舍睡觉,没出去过!”张二娃眼神闪烁,不敢直视林砚的眼睛。

  “是吗?”林砚转头对老王使了个眼色。老王立刻走上前,注意到张二娃脚上穿的正是一双胶鞋,鞋底的纹路和李老汉家鸡窝旁的脚印完全吻合。他又看了看张二娃身上的蓝工装,衣服的袖口有一块磨损的痕迹,上面还粘着一根棕色的毛发。

  “张二娃,你这胶鞋借我们看看。”老王说道。

  张二娃心里一慌,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我的鞋怎么了?这鞋是工地上统一发的,很多人都穿!”

  “我们只是比对一下脚印,要是和案发现场的脚印不一样,自然就排除你的嫌疑了。”林砚说道。

  张二娃没办法,只好把胶鞋脱了下来。老王拿着胶鞋,和带来的脚印拓片比对了一下,发现鞋底的纹路、磨损程度都和案发现场的脚印完全一致。

  与此同时,小周在张二娃家的墙角下,发现了一个黑色的袋子,打开一看,里面还有几根鸡毛,和李老汉家鸡的鸡毛颜色一致。

  “张二娃,你还有什么好说的?”林砚拿出黑色袋子和鸡毛,“村民看到你昨晚从李老汉家方向出来,手里拎着黑色袋子;你的胶鞋脚印和案发现场的一致,工装上的毛发和鸡窝旁提取的毛发相似,墙角的袋子里还有李老汉家鸡的鸡毛。”

  张二娃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双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我……我错了,警官同志,李老汉的鸡是我偷的。”

  原来,张二娃最近手头紧,听说李老汉家的鸡下蛋多,能卖不少钱,就动了歪心思。昨天晚上,他趁李老汉睡着,偷偷溜进李老汉家的院子,掰断鸡窝的栅栏,偷了五只鸡,然后拎着鸡往家走,没想到被村民看到了。回到家后,他把鸡杀了,鸡毛和鸡内脏扔在了墙角的袋子里,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没想到还是被警察找到了。

  “那你衣服上的血迹是怎么回事?”林砚追问。

  “是我掰鸡窝栅栏的时候,不小心被木头划破了手,流了点血,蹭到衣服上了。”张二娃低着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叫。

  这时,苏晓的手机响了,是实验室的同事打来的:“苏姐,检测结果出来了,李老汉家鸡窝旁的暗红色物质是人体血液,和张二娃的dNA比对一致!”

  苏晓挂了电话,对林砚点了点头。

  铁证如山,张二娃再也无法抵赖,乖乖地承认了偷鸡的事实。

  带着张二娃回到李家庄,李老汉看到被找回的鸡毛和认罪的张二娃,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警官同志!谢谢你们帮我找回了鸡!”

  周围的村民也纷纷围上来,对众警员竖起了大拇指:“还是你们有办法!靠这些小东西就抓到了偷鸡贼,真是太厉害了!”

  老王脸上露出了笑容,挠了挠头:“这都是林队教的新技术管用,以前我们办这种案子,要么蹲守,要么靠猜,现在有了这些方法,破案又快又准!”

  林砚看着众警员兴奋的神情,心里也暖暖的。他知道,推广现代刑侦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通过一个个实际案例,让基层警员感受到新技术的实用性,就能慢慢改变大家的办案思维,让更多的民生小案得到快速解决,守护好老百姓的安宁。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乡间小路上,警车行驶在返程的路上。林砚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村庄,拿出手机,给实验室的同事发了条消息:“明天继续组织基层警员的实操课,这次重点讲指纹比对的细节。”

  他知道,守护正义的道路没有终点,推广刑侦技术、提升办案能力的脚步,也永远不能停下。
  http://www.paoshu5.cc/book/38426/5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