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 >第326章 实操遇阻:纤维鉴定里的破局点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326章 实操遇阻:纤维鉴定里的破局点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1990年冬的南州,正午的阳光勉强穿透云层,洒在刑侦技术实验室的院子里。林砚刚指导完一组警员完成指纹显现实操,转身就看见老王带着两个年轻警员蹲在“鸡窝模拟现场”旁,愁眉苦脸地对着手里的载玻片叹气。

  “怎么了王哥?遇上难题了?”林砚走过去,目光落在载玻片上那根棕褐色毛发上。一旁的苏晓也跟着凑过来,手里还拿着便携式放大镜。

  老王见林砚过来,连忙站起身,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林队,你看这根毛发,我按照手册上的方法观察了半天,也分不清到底是人毛还是兽毛。这要是真案子,总不能凭着一根分不清的毛发去抓人吧?”

  旁边的年轻警员也跟着点头:“是啊林队,刚才我们比对了手册上的图谱,人毛的鳞片排列和兽毛的看着差别不大,用放大镜看根本辨不清细节,这技术要是没法落地,基层办案还是难啊。”

  林砚接过载玻片,放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确实,受限于工具,放大镜只能看清毛发的大致形态,无法分辨鳞片的细微排列差异——这也是他早就预料到的基层实操难题。他放下载玻片,沉吟片刻:“大家别急,基层办案讲究的是‘因地制宜’,没法靠精密仪器,我们就用最朴素的方法做区分。”

  说着,林砚让苏晓从工具箱里拿出酒精灯、镊子和一张干净的白纸,“人毛和兽毛的燃烧特性不一样,我们可以通过燃烧法来判断。人毛含有的蛋白质成分比例和兽毛不同,燃烧时的气味、灰烬形态都有区别。”

  众人立刻围了过来,目光紧紧盯着林砚的动作。他用镊子夹住那根棕褐色毛发,轻轻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很快,毛发开始蜷缩,冒出淡淡的黑烟,同时散发出一股类似烧焦羽毛的气味。林砚及时移开镊子,将燃烧后的灰烬放在白纸上,用指尖轻轻一捻,灰烬瞬间变成了细碎的粉末。

  “大家看,”林砚指着白纸的粉末,“人毛燃烧后会产生烧焦羽毛味,灰烬一捻就碎,而且是黑色的细粉;如果是兽毛,比如猪毛、狗毛,燃烧时气味更浓烈刺鼻,灰烬会结成小块,不容易捻碎。”

  老王凑近白纸,仔细闻了闻残留的气味,又用手指捻了捻灰烬,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原来是这样!我刚才光盯着图谱看,咋就没想到还有这办法呢?这招接地气,我们基层所里随便找个酒精灯就能操作。”

  林砚笑了笑:“基层办案就是这样,不能全依赖仪器,要学会结合生活经验找方法。刚才这根毛发,从燃烧特性来看,大概率是人毛,而且发质偏粗硬,可能来自中年男性,这就给我们缩小了排查范围。”

  就在这时,另一组负责“供销社柜台模拟现场”的警员也围了过来,其中一个年轻警员举着手里的纤维袋问道:“林队,我们在‘柜台’边缘提取到了几种不同颜色的纤维,有白色、灰色还有一点蓝色,怎么判断哪根是嫌疑人留下的啊?”

  林砚接过纤维袋,将里面的纤维分别放在不同的白纸上排列好,然后对众人说:“首先要看纤维的来源,供销社柜台平时接触最多的是顾客和店员,我们可以先排查店员的衣物纤维——比如店员穿的是灰色工装,那灰色纤维大概率是店员留下的,重点关注白色和蓝色纤维。”

  他拿起一根白色纤维,对着阳光观察:“这根白色纤维质地很细,而且有光泽,摸起来很顺滑,像是棉麻材质;而这根蓝色纤维,质地偏粗,表面有明显的纹路,更像是劳动布材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装裤面料。”

  “那是不是说,嫌疑人可能穿了蓝色的工装裤?”年轻警员立刻追问道。

  “可能性很大,”林砚点头,“但还要结合现场情况判断。供销社柜台的玻璃被撬过,嫌疑人作案时需要用手发力,很可能会在玻璃边缘留下衣物纤维。我们可以先走访供销社的店员,确认他们有没有穿蓝色工装裤的,再排查周边有盗窃前科、且常穿蓝色工装裤的人员,这样就能精准锁定排查方向。”

  话音刚落,实验室的门被推开,赵伟急匆匆地跑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案卷:“林队,刚接到城东派出所的报案,城东菜市场旁边的一家粮油店被盗了,店主说丢了两百多块现金和两袋面粉,现场已经保护好了,请求我们去支援。”

  林砚眼前一亮,转头对在场的警员们说:“正好,实战的机会来了。大家带上工具,跟我去现场,刚才教大家的纤维提取、毛发鉴定方法,正好可以在实战中检验一下。”

  众人立刻收拾好工具箱,跟着林砚往城东赶去。一路上,老王坐在警车里,手里还在反复翻看“微量物证提取手册”,嘴里念念有词:“燃烧法、材质比对法,这次可得好好实践一下,要是能靠这技术破了案,以后我也能当‘技术型’警察了。”

  半个多小时后,警车抵达城东粮油店。粮油店的店主是一对老夫妻,正站在店门口焦急地等待着。见到林砚等人,老店主连忙迎上来:“警官同志,你们可来了!早上我和老伴去菜市场进货,回来就发现店里的柜台被撬了,抽屉里的现金和两袋面粉都没了!”

  林砚安抚好老夫妻的情绪,然后带着警员们走进粮油店。店里的地面是水泥地,因为老夫妻回来后着急查看损失,现场有些凌乱,但柜台周边的痕迹还算完整。林砚让警员们按照实操课上学的方法,分成两组展开勘查:一组负责提取柜台周边的纤维和指纹,一组负责排查店内的脚印和遗留物品。

  老王带着两个年轻警员负责柜台区域的勘查。他小心翼翼地用毛刷蘸上指纹粉,在被撬的柜台抽屉边缘轻轻扫动,很快,几个模糊的指纹轮廓显现了出来。“快拿载玻片来!”老王语气兴奋,按照林砚教的方法,将显现出的指纹小心地固定在载玻片上。

  与此同时,负责提取纤维的年轻警员在柜台角落发现了几根黑色的短纤维,还有一根浅棕色的毛发。“王哥,你看!”年轻警员将纤维和毛发放在白纸上,“按照刚才林队教的方法,我们先试试燃烧法判断毛发种类。”

  老王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酒精灯,按照步骤点燃,夹住那根浅棕色毛发放在火焰上。很快,烧焦羽毛的气味散发出来,燃烧后的灰烬一捻就碎。“是人的毛发!”老王激动地说,“而且发质偏硬,和林队刚才说的中年男性特征很像!”

  另一边,林砚和苏晓正在查看店内的脚印。因为粮油店地面有少量散落的面粉,嫌疑人的脚印清晰地留在了面粉上。“从脚印的大小来看,嫌疑人身高大概在一米七五左右,”林砚蹲下身,测量着脚印的长度,“脚印边缘清晰,鞋底花纹是横条纹,应该是一双旧的解放鞋,这和我们之前判断的‘可能穿工装裤’的特征吻合,大概率是体力劳动者。”

  苏晓则在店门口的台阶上发现了几滴淡红色的痕迹,她用棉签小心地蘸取了一点,放在试剂管里:“这痕迹看起来像是血迹,可能是嫌疑人撬柜台时不小心被玻璃划伤留下的。虽然我们没有dNA检测设备,但可以通过血型鉴定,缩小排查范围。”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现场勘查,警员们收集到了嫌疑人的指纹、毛发、纤维以及疑似血迹的样本。林砚召集众人在粮油店门口汇总线索:“目前可以确定,嫌疑人是中年男性,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穿横条纹鞋底的解放鞋和蓝色工装裤,可能从事体力劳动,且手指有新鲜伤口。”

  老王立刻接过话头:“林队,我这就带人去排查周边的居民区和工地!周边工地里有不少工人穿蓝色工装裤和解放鞋,而且大多是中年男性,正好符合嫌疑人特征!”

  “注意排查时要带上指纹载玻片和毛发样本,”林砚叮嘱道,“遇到符合特征的人员,可以让他们留下指纹进行比对——虽然没有专业设备,但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指纹的核心纹路、细节特征进行初步判断,再结合毛发的燃烧特性进一步确认。”

  老王点点头,带着警员们立刻出发排查。林砚则带着苏晓和赵伟回到刑侦大队,准备对疑似血迹样本进行血型鉴定。路上,赵伟忍不住感慨:“林队,今天这实战比实操课管用多了,老王他们刚才勘查的时候,比早上认真多了,看来只有结合实际案子,大家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技术。”

  林砚笑了笑:“基层警员最需要的就是能落地的办案方法,我们推广新技术,不是要追求多精密的仪器,而是要教会大家用科学的思维观察现场、收集线索。只要这些方法能帮他们提高办案效率,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回到刑侦大队后,苏晓立刻着手进行血型鉴定。她利用实验室里的简易试剂,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很快确定了疑似血迹的血型为A型。林砚立刻给老王打去电话,告知他嫌疑人的血型特征,进一步缩小排查范围。

  傍晚时分,老王的电话打了过来,语气里满是兴奋:“林队!找到了!我们在周边的一个建筑工地上,排查到了一个叫刘刚的工人,他身高一米七五左右,穿蓝色工装裤和横条纹解放鞋,而且他的右手食指有新鲜伤口,血型也是A型!我们比对了他的指纹,核心纹路和现场提取的指纹基本吻合!”

  “太好了!”林砚立刻站起身,“控制住刘刚,我们马上赶过去!”

  当林砚等人赶到工地时,刘刚正坐在工棚里,脸色苍白。面对警员们出示的证据——与现场吻合的指纹、毛发以及血型鉴定结果,刘刚沉默了片刻,最终低头承认了自己的盗窃行为。

  原来,刘刚最近赌钱输了不少钱,欠了一笔外债,听说粮油店的老夫妻早上会去菜市场进货,店里没人,就心生歹念,撬了柜台偷了现金和面粉,准备拿去换钱还赌债。撬柜台时,他的手指不小心被玻璃划伤,留下了血迹,没想到还是被警方通过细微的痕迹找到了线索。

  案件告破后,老王拿着现场勘查时的载玻片和纤维样本,激动地对林砚说:“林队,这新技术是真管用!要是放在以前,我们可能得挨家挨户排查好几天,现在靠这些小痕迹,一天就破了案!以后你可得多给我们上上课,让我们也多学几招!”

  林砚拍了拍老王的肩膀:“以后这样的实操课会经常办,我们还会根据大家办案中遇到的问题,改良工具和方法,让更多基层警员能用得上这些技术。”

  回到刑侦大队时,天色已经黑了。林砚站在刑侦技术实验室的窗前,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推广现代刑侦技术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能帮基层警员提高办案效率,守护好老百姓的安宁,所有的努力都值得。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再次响起。林砚接起电话,耳边传来了新的报案信息。他挂断电话,拿起警服外套,对着苏晓和赵伟说:“走,城西小区发生邻里纠纷,有人受伤了,我们去看看——正好,让大家再练练现场痕迹提取的技术。”

  警笛声再次划破夜空,朝着城西小区的方向驶去。对于林砚和他的团队来说,推广现代刑侦技术、守护一方平安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歇。
  http://www.paoshu5.cc/book/38426/5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