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百工大会
推荐阅读:
魔法乱世群英荟,内卷小队个个强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半岛小行星
出来混讲背景?我的背景是国家!
我和琴酒携手共玩柯学世界
虐完我,季总悔不当初
一刀封神
华娱之出人头地
青娘的商业智慧
沧海扬帆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积雪初融,阳光带着些许暖意,照在实践基地新铺就的水泥路上,也照在每个人步履匆匆却充满干劲儿的身影上。开学前夕,一场无声的春雨过后,从西安电机厂定制的第一批脉冲电机核心部件,定子、转子以及精密加工的外壳,终于如期运抵。
包装箱被小心翼翼地拆开,露出里面泛着金属冷光的精密构件。
早已等候多时的诸葛彪、吴国华、牛大群师傅等人立刻围拢上来,如同鉴宝般仔细查看着每一处细节。
“嗯,加工精度不错,符合图纸要求。”诸葛彪推了推眼镜,用游标卡尺测量着转子的轴径,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这外壳的铸造水平可以,散热筋布局也合理。”牛大群师傅粗糙的手指拂过电机外壳的内壁,感受着那光滑的质感。
吴国华则更关注定子绕组的均匀度和绝缘处理,仔细检查后,也点了点头。
部件验收合格后,立刻被送往热处理车间的改造现场。
那里,新建的加热炉已然矗立,炉体庞大,崭新的耐火砖在灯光下泛着暗红的光泽。
安装工作由赵老师亲自指挥,牛大群师傅带着几名得力青工操作。
驱动控制板是早已准备好的,采用成熟的“掐丝珐琅”工艺制作,暗红色的陶瓷基板,金色的铜丝电路清晰规整。
将定子、转子精准装配入外壳,连接好驱动板,接通电源和信号线……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台即将承担重任的脉冲电机上。
“上电测试!”诸葛彪沉声道。
吴国华合上开关。
驱动板上的指示灯亮起,示波器屏幕显示出稳定的脉冲波形。
诸葛彪缓缓调节频率旋钮。
没有传统电机启动时的那种嗡鸣与惯性冲击,在众人屏息的注视下,这台崭新的脉冲电机转子,以一种近乎绝对的精准,“咯噔、咯噔”地开始步进旋转。
每一步都稳定、清,没有丝毫的犹豫和偏差。
“成功了!比咱们手搓的那台顺滑多了!”一位青工忍不住低呼。
“废话,这是标准化生产的!”牛大群师傅脸上笑开了花,仿佛看着自己孩子有了大出息。
很快,这台脉冲电机被安装到热处理线自动炉门的驱动机构上。
重新调试控制系统,设定脉冲数量与频率对应炉门的开合行程与速度。
当控制指令发出,沉重的炉门随之平稳、精准地滑动,开合位置的重复定位误差被牢牢控制在正负一毫米之内,远超设计指标!
“好!太好了!”赵老师看着炉门严丝合缝地关闭,激动地拍着诸葛彪的肩膀,“这下,咱们这新炉子的密封性、温场均匀性,算是有了最基础的保障!脉冲电机,首战告捷!”
不仅如此,赵老师还指挥着工人师傅们,在板材传送带的几个关键换向、定位节点,用小型号的脉冲电机替代了部分复杂的机械传动和限位开关。
通过精确控制脉冲数,实现了传送带的间歇式送料和精准停位,进一步简化了机械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
脉冲电机的成功应用,如同给正在攻坚的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而更让所有人振奋的是,实践基地内,两栋崭新的建筑——“先进工业陶瓷与冶金材料实验室” 与 “工业控制与智能系统实验室”——也已主体竣工,部分区域开始密闭设备,初步投入运行。
没有盛大的剪彩仪式,也没有喧闹的挂牌活动。
对于这些沉浸在技术世界里的师生和工程师而言,实用远比形式更重要。
大家更热衷于将宝贵的设备和积累的数据,从拥挤破旧的筒子楼,搬迁到这两个宽敞、明亮、功能分区明确的新“家”里。
先进工业陶瓷与冶金材料实验室,坐落在厂区相对安静的东侧。
它是一栋带有部分夹层的砖混结构厂房式建筑,外观厚实稳重,层高近五米,显得格外宏阔。
外墙开窗不多但面积颇大,确保了内部采光。
走进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研发型的小型工厂”。
近五百平米的核心实验区被划分为几个清晰的板块。
原料制备区,球磨机、振动筛、干燥箱等设备已就位,穿着工装的实验员正在小心地配制着不同比例的炉渣、粘土和添加剂。
成型加工区,压力机、注浆机静静地等待着,旁边堆放着等待成型的陶瓷胚体。
最为显眼的是高温烧结区,数台不同规格的马弗炉、气氛烧结炉如同钢铁巨兽般蹲伏着,炉体上复杂的温控仪表和管线预示着这里将是诞生奇迹的核心地带。
旁边还有后处理与加工区,摆放着打磨、切割、钻孔的设备,用于对烧制好的陶瓷件进行精加工。
辅助功能区也一应俱全,化学分析与表征室内,天平、ph计、粘度计等摆放整齐。
物理性能测试室里,压力试验机、硬度计、导热系数测定仪等“严阵以待”。
精密仪器室则安置着初步到货的金相显微镜、颗粒度分析仪等“宝贝”。
此外还有占地不小的样品与原料仓库,以及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设立的气瓶间与危险品仓库。
在夹层位置,设置了办公学习区。
开放式的办公区域摆放着长长的绘图桌和计算尺,供研究员和工程师们进行图纸设计、数据演算。
几间独立的教授\/主任办公室、会议室、学术讨论室以及资料室也已布置妥当。
整个实验室弥漫着一种混合了耐火材料、金属和机油的特殊气味,充满了探索与创造的氛围。
相比之下,位于基地核心区域的工业控制与智能系统实验室,则呈现出另一种气质。
这是一栋两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因其需要承载沉重的电子设备,楼层承重经过了特别加强。
窗户设计更注重采光,但都配备了深色窗帘,以适应长时间面对精密仪器的工作需求。
这里更像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智慧工作室”。
一层是硬件开发与系统集成区。
电路制作区,超净工作台上,精密焊接设备、显微镜等工具一应俱全。
相邻的电子装配与调试区,工作台上铺着防静电胶垫,电烙铁、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琳琅满目。
系统集成与测试区面积最大,这里空间开阔,可以搭建模拟的生产线控制台、安装“脉冲电机”和“红外测温枪”等原型机进行联调测试,布满了线缆和接口。
模拟轧机、传送带、炉门的小型实验台,以及数个高大的控制柜骨架,用于将制作好的控制模块、传感器、执行器进行联调测试。
角落里的设备间和备件库,则存放着宝贵的晶体管、电阻、电容等元器件和各种工具。
二层是开发、设计与办公区。
环境明显安静许多,被分隔成数个静区办公室或隔间,供算法、控制理论研究的师生进行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资料室和档案室也设在此处,里已经开始积累大量的技术报告、图纸和故障案例记录。
这里的空气带着纸张、墨水和焊锡助焊剂的味道,思维的碰撞无声却激烈。
两个实验室的初步运行,极大地改善了实践基地的研发条件。
师生们再也不用在拥挤、昏暗的老旧房间里争夺有限的实验台,不用担心振动和灰尘影响精密测量。
更宽敞的空间、更合理的布局、更先进的设备,让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热情都得到了提升。
机器的低鸣、仪表的闪烁、讨论的低语,在这两栋新建筑里交织成一曲充满希望的科技交响乐。
最让众人兴奋不已的是,“工业生产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已经批准立项,正在破土动工。
根据规划,这个重点实验室总编制达到了260 人,虽然其中仅有一半多人属于属于固定编制。其他的都是流动研究人员,但这个配置恰恰能保证团队的稳定与实验室的活力。
它的建筑面积达到了一万平方米,由一栋5层的主楼,并附带2个双层的高大空间实验车间。
建筑风格庄重、实用,采用最坚固的框架结构,层高、荷载、供电、给排水都按最高标准设计。
他的核心使命是解决“有无问题”和“体系问题”,是一个集研究、开发、测试、标准制定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必将成为推动中国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进程的核心力量。
参观完两座崭新实验室,实践基地核心成员们便被刘星海教授召集到了会议室。
刘教授没有多言,直接将一份装帧朴素的邀请函放在了桌子中央。
“刚收到的,大家传阅一下。”刘教授语气平静,但眼中闪烁的光芒透露出此事非同小可。
函件由北京大学签发,抬头赫然写着——“关于召开第一届全国高等工业学校百工联席会议的通知”。
牵头单位是国家科委和教育部,具体承办则是北京大学。
会议时间定在四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地点就在北大。
文件清晰地阐述了会议目标:编写《技术协作与课题攻关备忘录(内部草案)》,旨在“互通有无,避免重复,协同攻关”。
同时,会议还将为过去一年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中涌现的优秀事迹、重点课题和技术突破提供展示平台。
参会方名单更是引人注目,囊括了全国范围内十几个卓有成效的厂校联合体:
清华大学-红星轧钢厂实践基地
北京大学-第一钢铁厂理论中心
北京钢铁学院-包头钢铁厂联合体
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江南造船厂联合小组
西安交通大学-兰州石化设备厂课题组
……
名单一出,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北大?”一位年轻教师挑了挑眉,语气揶揄,“他们不是最爱坐而论道吗?这次怎么想起我们这些‘实干家’了?”
“嘿,看来是咱们搞出的动静太大,他们坐不住了!”另一人接口道,话语中不乏自豪。
“咱们是实干出来的,他们懂什么?不过去看看他们吹什么牛,倒也有趣。”有人笑着附和。
赵老师用手指轻轻弹了弹邀请函的纸张,语气平静:“北大这回动作倒快,抢了个组织者的名头。”
一位性情直率的老师略带调侃地总结:“‘全国高校百工联席会议’?名头挺响。我看哪,就是北大看咱们的‘全流程自动化’成了,风头太劲,想找个场子把大家拢在一起,压压咱们的气势。”
这时,汤渺教授扶了扶眼镜:“压不压气势另说,但这是个机会。咱们的‘轧胚-原位还原烧结’生产线正好缺高精度光学监测手段,长春光机所也会参会,说不定能搭上线,解决我们的瓶颈问题。”
方教授则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们搭台,咱们唱戏,这不挺好?正好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叫‘行胜于言’。而且,我敢打赌,他们的清单里,肯定有我们急需的‘好东西’。比如北大理论中心在数理模型方面的积累,或许能帮我们优化飞剪的控制算法。”
见众人讨论得差不多了,刘星海教授轻轻敲了敲桌面,待安静下来后,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同志们,不要有门户之见。这是一个重要的平台,看看兄弟单位在做什么、做到了哪一步,对我们自己也是一种鞭策和启发,能让我们看清差距,也认清自己的优势。”
他顿了顿,环视一圈,继续说道:“另外,告诉大家,这次会议的名称‘百工联席会议’,是北大历史系季先生亲自提议并定下的。”
“季先生?”不少人露出惊讶和尊敬的神色。
“是的,”刘教授颔首,“季先生引用了《考工记》中的话:‘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他认为,我们今日在工业建设、技术攻关上所做的一切,正是新时代的‘百工之事’,是在为共和国奠定万世不移之基业。因此,提议将此会命名为‘百工联席会议’。”
季先生的名字和这番引经据典的解释,仿佛带着一种沉静而磅礴的力量,瞬间让会议室里那点争强好胜的浮躁气息沉淀了下来。
所有人都收敛了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这个名字,赋予了他们日常的辛苦工作以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分量。
“所以,”刘星海教授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这次我们去,不是去逞口舌之快,也不是去争一时长短。我们要拿出‘会当凌绝顶’的气魄和胸怀!既要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所长,更要堂堂正正地亮出我们的锋芒和成果。要让与会的所有同志都知道,在‘产学研’紧密结合这条道路上,我们清华-红星轧钢厂实践基地,已经走出了一条扎实可行的路子,我们就是标杆!这不是为了意气之争,而是要为中国工业自动化的未来,树立起我们的一面旗帜!”
他目光灼灼,扫过众人。
“现在,我开始分工,大家立刻行动起来,开始准备……”
最终确定的参会人员由刘星海教授亲自带队,成员包括方教授、汤渺教授、赵老师,以及吕辰、吴国华、钱师姐、诸葛彪这四位年轻学子。
准备重点展示和交流的课题集中在三个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上:中厚板热处理线自动化系统、“掐丝珐琅”强电控制模块、以及新型脉冲电机及其驱动系统。
刘教授特别看向赵老师,语气凝重地叮嘱:“赵老师,所有展示材料的准备务必详实、严谨,数据要经得起推敲,图纸要清晰规范。我们要让别人看到的,不仅是我们的成果,更是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程功底。”
“明白!”赵老师重重点头,眼中充满了战斗的激情。
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较量”即将拉开帷幕,而红星-清华实践基地的众人,已然整装待发。
http://www.paoshu5.cc/book/40543/4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