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摩尼佛院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抢婚替嫁,我成军区大佬你哭什么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门派被灭,我带同门绝地大逃亡
携崽逆袭:寡妇娘的空间有点甜
撼龙秘卷
魔法乱世群英荟,内卷小队个个强
再世为皇秦云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韩厉化作金色长虹瞬息千里,将巨象郡那座暗红色的战争堡垒远远甩在身后。随着距离的拉远,空气中那股刚猛、厚重、带着铁血肃杀之气的佛力威压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平和、更为生活化的气息。
大地之上也不再是一望无际、适合大军团作战的平原,而是出现了起伏的丘陵、蜿蜒的河流、以及大片大片被精心开垦的农田。
金黄色的稻田在阳光下闪烁着温暖的光芒,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
田间地头,劳作的也不再是气息精悍的武僧或修士,而是更多皮肤黝黑、穿着粗布麻衣、神情质朴的凡人农人。
他们或弯腰插秧,或挥汗收割,口中哼唱着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俚俗小调,偶尔有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充满了人间烟火的生机与活力。
道路依旧宽阔,但铺路的石材不再是那种泛着金光的坚硬巨石,而是更为常见的青石板,路面也不再是那般平整如镜,偶尔能看到车马留下的辙痕。
道路两旁,那些雕刻着怒目金刚、罗汉菩萨的经幢和佛塔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更为朴素、规模也更小的村庙或土地祠。
祠庙中供奉的也并非威严的护法神将,而多是些面容慈和、保佑风调雨顺、家宅平安的地方小神或土地公婆,香火虽不如巨象郡内那般鼎盛,却更显虔诚与真实。
往来的行人中,修士的身影明显减少,且修为普遍不高,多是炼气、筑基期的散修或小门派弟子,驾驭着简陋的飞行法器或骑着温顺的灵兽坐骑,行色匆匆。
更多的是凡人的车马队伍、商旅驼队,以及一步一叩首、前往远方寺庙朝圣的虔诚信徒。
空气中弥漫的檀香气味淡了许多,混合着泥土、谷物、牲畜以及凡人生活的气息,不再令人心神紧绷,反而有一种回归尘世的松弛感。
沿途的城镇规模也远不如巨象郡那般宏伟,城墙低矮,甚至没有城墙,只是由一片片聚集的村落自然形成。
镇中的建筑多为土木结构,商铺经营的也多是些生活必需品、农具、布匹、简单的符箓丹药等,少见那些专供高阶修士的奢华场所。
巡逻的卫兵修为大多只在炼气期,为首的队长或许能有筑基初期,他们维持着基本的秩序,但神态远不如巨象郡的佛兵那般肃杀凌厉。
韩厉收敛了周身所有气息,将遁光也压得极低,如同一个寻常的游方僧侣,不疾不徐地行走在这片逐渐平凡下来的土地上。
他偶尔会停下脚步,在路边的茶摊喝一碗粗茶,听一听过往行商和农人闲聊些各地的风土人情、收成好坏、以及某某寺庙又显灵了之类的琐碎传闻。
这些信息看似无用,却能让他在不动用神识探查的情况下,更自然地融入环境,了解这片土地最真实的模样。
他也曾路过几个香火鼎盛的多镇寺庙,进去随喜功德,感受着那与边境重镇截然不同的、更贴近众生疾苦的慈悲愿力。
如此行进了数日,巨象郡那令人窒息的战争阴影已彻底远去,周围的环境愈发显得安宁,甚至有些松懈。
但韩厉心中清楚,这份安宁只是表象。一旦边境有变,巨象郡那道钢铁防线被突破,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将会首当其冲,被战争的铁蹄轻易碾碎。
他不再停留,加快了速度,化作一道不起眼的流光,朝着大日洲更深处。那佛光普照、传说中拥有八宝功德池的真正佛门圣地所在的方向,继续前行。
四日后,地平线上,第三座巨城的轮廓缓缓浮现,此城规模远逊于巨象郡,大约只有其一半大小,但依旧气势磅礴,远非沿途那些小镇可比。
城墙并非巨象郡那种暗红色的战争堡垒风格,也非金刚城的洁白如玉、佛光普照,而是呈现出一种温润的、仿佛经过无数信徒手掌摩挲温养过的乳白色。
城墙高达七八十丈,以一种名为摩尼石的特殊石材砌成,这种石材天生带有微弱的佛力共鸣,能自发汇聚周围信徒散逸的愿力,使整座城池都笼罩在一层柔和、圣洁的光晕之中。
这便是摩尼郡,一座以汇聚、中转、净化愿力而闻名的佛门重郡。
越是靠近,越能感受到此城的独特气息。
空气中弥漫的不再是肃杀的佛力或平凡的烟火气,而是一种极其精纯、浓郁、却又温和无比的愿力气息。
这种愿力仿佛经过了某种特殊的过滤与净化,少了信徒祈祷时的杂念与执着,多了一份平和与虔诚,吸入一口,便令人心神宁静,杂念顿消。
城墙之上,看不到狰狞的巨象石雕或怒目金刚,取而代之的是一尊尊跌坐莲台、手结法印、面容慈悲祥和的白玉佛陀雕像。
这些佛像并非装饰,而是一个个强大的愿力节点。
一旦城防大阵开启,这些白玉佛像便会大放光明,彼此愿力勾连,在城墙之外形成一重柔和却坚韧无比的金色愿力光罩。
此光罩并非依靠蛮力防御,而是带有极强的净化与同化特性。
任何带有恶念、杀意、邪气的攻击,触碰到这愿力光罩,其威力便会迅速被其中蕴含的浩瀚纯净愿力消磨、净化,甚至可能被同化,反哺大阵本身。
可谓至柔至韧,万邪不侵。
巡逻的卫兵也极为特殊,并非武僧,而是身穿白色僧衣、手持净瓶柳枝的巡礼僧。
他们修为或许不高,大多在筑基期,但周身气息与整座城池的愿力海洋完美融合。
行动间悄无声息,主要职责是维持愿力汇聚的秩序,安抚信徒情绪,以及监控愿力流动是否出现异常。
城门口,守卫的也非彪悍的甲士,而是几位气息沉静、目光澄澈的知客僧,他们对往来人流的检查,更侧重于感知其心念是否纯净,是否怀有恶意,而非其实力高低。
整座摩尼郡,就像一枚温润的明珠,以愿力为基,构筑起了一种独特的、以柔克刚的防御体系。
它或许没有巨象郡那般咄咄逼人的攻击性,但其难缠程度,恐怕犹有过之。
韩厉收敛气息,如同一个普通的游历僧侣,随着虔诚的人流,缓缓走向摩尼郡那散发着柔和光晕的乳白色城门。
韩厉随着人流,缓步穿过那散发着柔和光晕的乳白色城门。
一入城内,那股精纯而温和的愿力气息愈发浓郁,仿佛整个人都浸泡在温热的灵泉之中,心神不由自主地变得宁静祥和。
摩尼郡的内部结构清晰地分为内外两城,泾渭分明。
外城,街道宽阔整洁,以温润的摩尼石铺就,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统一的愿力祠堂,信徒们安静地排队祈祷,将精纯的愿力注入摩尼钵中。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愿力融合的独特芬芳。
除了愿力祠堂,外城也分布着一些坊市、客栈、茶肆,但风格都与整座城池的氛围保持一致,显得素雅而宁静。
居住和活动于外城的,多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方僧侣、散修佛徒,以及一些依附于佛门、在此经营生计的修佛家族成员。
这些僧侣与修士修为普遍不高,大多在筑基期左右,金丹期便已算是高手。
他们在此或为感悟精纯愿力修行,或为交流佛法,或为承接一些净化、转运愿力的杂役任务以换取资源,鱼龙混杂,却都自觉地遵守着此地的宁静氛围,少有喧哗。
内城则与外城截然不同。
一道更高、更洁白的城墙将内城环绕,墙上刻满了繁复的佛经与真言,散发出更加强大而纯粹的佛力波动。
入口处有修为精深的摩尼院武僧值守,神色肃穆,气息内敛,显然不会让外人随意进入。
内城是摩尼佛院的直接辖地。
摩尼佛院乃大日佛教二十八寺庙之一,虽不以战力着称,却以其独特的愿力汇聚、净化、中转之术,在佛门中拥有超然的地位,掌管着庞大无比的愿力资源流动。
而摩尼佛院的一大特点,便是院内修士多以女尼为主。
透过偶尔开启的门户或阵法光晕的缝隙,隐约可见内城中建筑更加精美宏伟,佛塔林立,梵唱声声。
摩尼郡的内城规划得极为规整,街道横平竖直,以乳白色的摩尼石铺就,干净得一尘不染。
街道两旁,并非繁华的商铺楼阁,而是一座座造型古朴、风格统一的愿力祠堂。
这些祠堂规模不大,形制相似,皆以白玉为基,琉璃为瓦,祠堂中央供奉着并非具体的佛陀菩萨雕像,而是一尊尊或大或小、不断缓缓旋转、散发出柔和光晕的乳白色石钵,摩尼钵。
许多身着素色或明黄色僧衣、气息纯净平和的女尼穿梭其中,或静坐诵经,或操控着复杂的阵法引导浩瀚愿力,将他们最精纯的信仰愿力注入眼前的摩尼钵中。
她们是摩尼郡真正的主人与核心,维持着这座愿力重镇的运转。
整个摩尼郡,便是在这种奇特的“内外分治”模式下运转。
外城开放而包容,如同海绵般吸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或精纯或斑驳的愿力与修行者。
内城则封闭而专注,如同精密的心脏,将吸纳而来的愿力提纯、转化、输送至需要它的地方。
比如其他寺庙、或大型法事、或炼制高等佛宝,同时培养着专业的女尼弟子。
韩厉行走在外城的街道上,神识如水银泻地般悄然蔓延,瞬间便感知到了这种独特的格局。
他能清晰地感知到,地下那纵横交错、以特殊佛金打造的管道中,如同江河般奔腾流淌的精纯愿力,最终都汇流向内城方向。
内城之中,数股元婴期的气息沉静如水,坐镇中枢,其中一股甚至达到了元婴中期,想必便是摩尼院的院首或长老。
她们的气息与外城那些斑驳的气息截然不同,精纯而统一,带着摩尼院特有的愿力烙印。
“以愿力为基,汇聚八方,精炼中转,这摩尼院倒是寻了一条好出路。”韩厉心中暗忖。
此地对他而言,同样是一处宝地。他那由古佛青灯蜕变而来的佛国金佛,对精纯愿力的需求堪称海量。
这外城流通的愿力珠品质,显然远胜于金刚城和巨象郡,如果自己能吸收这么多愿力那佛国金佛绝对上一个档次,毕竟这摩尼佛院收集愿力可谓是相当专业的。
韩厉并未在摩尼郡的街道上多做停留,他收敛了所有气息,如同一个真正游历至此、风尘仆仆的普通僧侣,低调地融入外城的人流之中。
他需要一处安静的落脚点,并打探清楚此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关于愿力珠的流通与获取方式。
外城的客栈不少,但风格都与整座城池的氛围一致,素雅而宁静,少见奢华喧闹之所。
韩厉略一感应,便选择了一家名为静心禅舍的客栈。
此客栈门面并不起眼,以青竹为篱,白墙灰瓦,门口悬挂着一盏静心莲灯,散发出令人心神安宁的光晕。
步入其中,大堂宽敞明亮,布置简洁,只有寥寥数位客人在低声交谈或静坐品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与茶香。
掌柜是一位面容和善、修为在筑基后期的中年居士,见韩厉进来,便含笑合十道:“大师是住店?”
“一间静室,暂住几日。”韩厉回礼,语气平和。
“好的,每日十枚中品灵石,院内自有静心阵法。”掌柜并未多问,取出一枚刻着房号的竹牌递给韩厉。
韩厉支付了灵石,接过竹牌,在一位小沙弥的引领下,穿过一条清幽的竹廊,来到后院一间独立的禅房。
禅房不大,陈设简单,一床一桌一蒲团,但打扫得极为干净,墙壁上刻有简单的宁神符文,确实能起到静心凝神的效果。
韩厉布下几道简易的隔绝禁制后,并未立刻开始修炼,而是转身离开了禅舍。
http://www.paoshu5.cc/book/40667/8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