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食品坊遭遇原材料涨价危机,晚秋拓展供应链
推荐阅读:
战帝归来顾靖泽白今夏
绝世萌宝:天才娘亲帅炸了
今天你成功登机了吗
恩爱夫妻宠娃日常唐夜溪顾时暮
抗战:用大炮带领东方巨龙重新崛
谁说小皇叔要绝后?我两年生五崽
一仙,一鬼,任平生
快穿之疯批大佬别浪了
综影视之炮灰抱男神
孽徒你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去吧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春末的风裹挟着麦田的清香,漫过红旗生产大队的田埂,却吹不散林晚秋心头骤然聚拢的阴霾。她刚从村小学的翻新规划现场回来,藏青色的西装套裙上还沾着些许尘土,鬓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光洁的额角。可此刻,那张素来带着从容笑意的脸庞,却被一层凝重笼罩,方才与村干部讨论校舍改造时的热忱,尽数被老张带来的噩耗浇灭。“林总,您可得拿个主意啊!”老张的声音带着难掩的焦灼,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皱巴巴的通知单,指节都泛了白,“方才李老板亲自打了电话,说从下月起,面粉、杂粮的价格统统一涨就是三成,还说今年雨水不均,粮食收成怕是要受影响,后续供货量也只能‘尽力保障’——这‘尽力’二字,听着就悬啊!”
林晚秋接过通知单,指尖触及纸面的凉意,恰如心头蔓延的寒意。纸上的字迹潦草却刺眼,那“涨价30%”的字样,像一根尖锐的刺,扎得她心口发紧。她缓缓走到食品坊的原料仓库门口,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麦香、杂粮清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仓库里,整齐码放的面粉袋、杂粮筐占据了大半空间,可林晚秋清楚,按照食品坊如今的产能,这些库存顶多支撑一个月。
“自然臻味”食品坊从最初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能供应周边三个地市、带动村里上百户农户增收的龙头企业,靠的就是稳定的品质和亲民的价格。这些年,她始终坚持从本地农户和合作社采购原材料,一来是为了保证食材新鲜,二来也是想让乡亲们的农产品能卖个好价钱。可现在,原材料突然涨价,而且涨幅如此之大,这无疑是釜底抽薪。
她抬手摩挲着仓库里堆叠的面粉袋,指尖感受到粗糙的布袋纹理,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乡亲们丰收时的笑脸。那些种植小麦、杂粮的农户,每年就指着卖给食品坊的这些农产品补贴家用,供孩子上学、给老人看病。如果食品坊因为原材料涨价而压缩采购量,或者提高产品售价导致销量下滑,最终受影响的,还是这些淳朴的乡亲。
“怎么会突然涨价这么多?”林晚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她转过身,目光落在老张焦虑的脸上,“李老板那边有没有说具体原因?是单纯的市场波动,还是有其他隐情?”
老张叹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汗:“我追问了几句,他只含糊其辞地说今年北方旱情严重,粮食减产,收购价涨了,他们也是没办法。可我总觉得不对劲,咱们周边几个县的粮食收成虽然不如去年,但也没到减产三成的地步啊!而且,不止李老板一家,刚才我联系了另外两家备用供应商,他们也说要涨价,只是涨幅没这么大,但都提到了供货紧张。”
沈廷舟不知何时也来到了仓库门口,他刚去村卫生室查看设备添置的进度,听闻消息便立刻赶了过来。他一身深灰色的休闲装,身姿挺拔如松,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看到林晚秋紧锁的眉头,他快步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别急,事出反常必有妖。先把情况摸清,再想对策。”
林晚秋抬眸看向他,沈廷舟的眼神深邃而坚定,仿佛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让她慌乱的心绪渐渐平复了些许。她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你说得对,不能乱了阵脚。老张,你再去核实一下周边几个县的粮食收购价,看看是不是真的普遍上涨了。另外,联系一下咱们合作的几家合作社,问问他们的粮食库存和销售情况,有没有遇到收购商压价或者囤货的情况。”
“好,我这就去!”老张应声而去,脚步匆匆,仿佛身后有追兵。
仓库里只剩下林晚秋和沈廷舟两人,空气中弥漫着沉默的凝重。阳光透过仓库的气窗斜射进来,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尘埃在光柱中飞舞,更添了几分焦灼的氛围。
“廷舟,你说这背后会不会有人故意搞鬼?”林晚秋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疑虑,“李老板跟咱们合作了三年,一直都很爽快,从来没有这样突然涨价、含糊其辞的情况。而且几家供应商同时提价,未免太过巧合了。”
沈廷舟走到她身边,目光扫过仓库里的原料堆,若有所思地说道:“不排除这种可能。‘自然臻味’现在名气越来越大,抢占了不少市场份额,难免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或许是有人想通过抬高原材料价格,挤压我们的利润空间,甚至把我们挤出市场。”
他顿了顿,转头看向林晚秋,眼神温柔却坚定:“不过你也不用太担心,我们经历过的风浪不少,这次也一定能扛过去。原材料涨价,无非是两条路,要么找到更稳定、价格更合理的供应商,要么想办法降低生产成本。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调整产品结构,推出一些高附加值的产品,对冲原材料涨价的影响。”
林晚秋沉默着,沈廷舟说的这些,她也想到了。可谈何容易?寻找新的供应商需要时间,而且质量和供货稳定性都无法保证;降低生产成本,食品坊的生产流程已经优化到极致,短期内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也需要周期,远水救不了近火。
她走到仓库外,望着远处连绵的麦田。此时正是小麦灌浆的关键时期,绿油油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像一片无边无际的绿海。可这片看似丰收的景象,却因为突如其来的涨价风波,蒙上了一层阴影。她想起自己重生之初,带着念安在贫困中挣扎,靠着空间里的物资和自己的手艺艰难求生;想起为了摆脱极品婆家的磋磨,毅然决然分家单过;想起创办食品坊时,面对资金短缺、技术不足、销路不畅等种种困难,她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我不能让食品坊垮掉,更不能让乡亲们的希望落空。”林晚秋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带来一阵轻微的刺痛,却也让她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我都要保住这条供应链,保住大家的生计。”
沈廷舟看着她决绝的侧脸,心中既有心疼,又有骄傲。这个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女人,身上始终有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他轻轻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温暖而有力:“我陪你一起。你想做什么,我都支持你。我们可以分头行动,你留在家里稳住食品坊的生产和现有客户,我去周边的地市跑一跑,寻找新的供应商。”
林晚秋转头看向他,眼中泛起一丝暖意。这些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沈廷舟始终是她最坚实的后盾。有他在身边,她就有了底气。“好,那我们分工合作。你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她叮嘱道,语气中满是关切。
接下来的几天,林晚秋和沈廷舟分头行动,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供应链保卫战,悄然打响。
林晚秋留在食品坊,一方面严格把控生产质量,确保现有产品的品质不打折扣;另一方面,她召集了食品坊的核心管理团队,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应对之策。会议室内,气氛严肃,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凝重。
“林总,要不我们也适当提高产品价格吧?”负责销售的小王试探着说道,“现在原材料涨价这么多,我们要是不涨价,利润根本撑不住。而且,咱们的产品口碑好,消费者应该能理解。”
“不行。”林晚秋果断摇头,“‘自然臻味’能有今天的口碑,靠的就是性价比。一旦涨价,很可能会失去一部分老客户,而且也违背了我们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的初衷。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涨价。”
“那怎么办?原材料价格涨了,成本上去了,不涨价就意味着亏损啊!”小王急道。
林晚秋沉吟片刻,说道:“我们可以优化产品包装,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另外,调整生产计划,适当增加一些高毛利产品的产量,减少低毛利产品的生产。同时,加强库存管理,避免原料和成品积压,提高资金周转率。”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我们可以跟下游经销商沟通,争取延长付款周期,缓解资金压力。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尽快找到新的供应商,打破现在的价格垄断。”
会议结束后,林晚秋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村里的合作社,与合作社的负责人和农户代表们座谈。得知原材料涨价的消息,农户们也都忧心忡忡。
“晚秋,这可怎么办啊?要是食品坊不收我们的粮食,或者压价收购,我们今年的日子可就难了!”一位种植小麦的老农握着林晚秋的手,满脸焦虑地说道。
林晚秋看着老农布满老茧的手,心中一阵酸楚。她郑重地说道:“各位乡亲,大家放心,‘自然臻味’永远不会抛弃大家。不管原材料市场怎么变,我们都会优先收购大家的农产品,而且收购价只会比市场价高,不会比市场价低。”
“真的吗?”老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当然是真的。”林晚秋点头,语气坚定,“我们是利益共同体,食品坊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大家的收入也跟食品坊的命运紧密相连。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渡过难关。”
她的话像一颗定心丸,让在场的农户们都松了一口气。一位农户代表说道:“晚秋,你这么说我们就放心了。以后我们一定多种好粮,保证给食品坊提供最好的原材料!”
安抚好农户们的情绪,林晚秋又马不停蹄地赶回食品坊,处理堆积如山的事务。她白天忙着协调生产、沟通客户、对接合作社,晚上则熬夜核算成本、分析市场数据,常常忙到后半夜。沈廷舟不在身边,她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可她没有丝毫怨言,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保住食品坊,保住乡亲们的希望。
而另一边,沈廷舟则踏上了寻找新供应商的征程。他驱车前往周边的五个地市,跑遍了大大小小的粮食收购站、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种植基地。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为了赶路程,甚至通宵开车。
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他发现,不少粮食收购商确实都在涨价,而且很多收购站都存在囤货惜售的情况。更让他起疑的是,有几家原本愿意合作的供应商,在得知他是“自然臻味”的负责人后,都纷纷婉拒了合作,态度暧昧,似乎有所忌惮。
沈廷舟敏锐地察觉到,这背后一定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控。他没有气馁,而是改变策略,不再找大型收购商,转而深入农村,直接与种植大户和小型合作社对接。
在邻市的一个偏远乡村,他遇到了一位名叫老周的种植大户。老周种植了两百多亩小麦和杂粮,今年收成不错,可因为当地的收购商压价,他正愁着粮食卖不出去。得知沈廷舟的来意后,老周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毕竟“自然臻味”虽然名气大,但他对合作的稳定性还有些担心。
沈廷舟耐心地向他介绍了食品坊的发展情况、采购需求和合作模式,承诺给出合理的收购价,并且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保证按时付款。老周被沈廷舟的诚意打动,又听闻“自然臻味”一直致力于带动农户增收,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沈先生,说实话,我也听说了最近粮食市场的乱象,那些收购商联手压价,我们农户苦不堪言。”老周叹了口气,“你们食品坊愿意给出合理的价格,还能签订长期合同,这正是我们想要的。我愿意跟你们合作!”
就这样,沈廷舟成功与老周签订了供货合同,解决了一部分原材料的供应问题。可这还远远不够,老周的产能只能满足食品坊三分之一的需求。沈廷舟没有停留,又继续前往下一个乡村。
途中,他遇到了暴雨,山路泥泞难行,车子不小心陷入了泥潭。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手机也没有信号。沈廷舟没有慌乱,他下车查看情况,挽起袖子,徒手推车。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泥浆沾满了他的裤腿,可他丝毫不在意,一心只想尽快摆脱困境,继续寻找供应商。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把车子推出了泥潭。此时的他,浑身湿透,狼狈不堪,可他只是简单地擦拭了一下,便又驱车前行。他知道,时间不等人,食品坊的库存越来越少,他必须尽快找到足够的供应商。
几天后,沈廷舟终于回来了。他风尘仆仆,眼底布满了血丝,下巴上冒出了青色的胡茬,整个人瘦了一圈,可眼神却依旧坚定。他一见到林晚秋,便从包里拿出一叠厚厚的合同,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欣慰的笑容:“晚秋,有收获了。我跟三个地市的八家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他们的产能加起来,足够满足食品坊的需求,而且价格比李老板他们低了五个百分点。”
林晚秋看着沈廷舟疲惫的模样,心中一阵心疼。她走上前,伸手替他拂去肩上的尘土,眼眶微微泛红:“辛苦你了,廷舟。你一定累坏了吧?”
“不累,能解决问题就好。”沈廷舟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依旧温暖有力,“不过,我也打探到了一些消息。这次原材料涨价,确实是有人在背后操控。咱们市的几家大型粮食收购商联手囤货,抬高了本地的粮食价格,还威胁其他小型收购商和种植户,不准他们以低价给我们供货。李老板他们也是迫于压力,才不得不涨价。”
“果然是这样。”林晚秋眼中闪过一丝冷冽,“这些人为了利益,竟然不惜损害农户和企业的利益,实在太过分了!”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把我们逼垮,可他们低估了我们的决心和能力。”沈廷舟的语气带着一丝不屑,“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稳定的供应商,他们的阴谋也就破产了。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这些人很可能还会使出其他手段。”
林晚秋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盘算:“我们不能一直被动应对。这次虽然找到了新的供应商,但供应链还是依赖外部,难免会受到市场波动和人为操控的影响。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实现食材的自给自足。”
她抬头看向远处的田野,目光坚定而长远:“廷舟,我想好了。我们在郊区租一片土地,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专门种植食品坊需要的小麦、杂粮、蔬菜等原材料。这样一来,不仅能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供应稳定,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带动更多乡亲们就业增收。”
沈廷舟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这个想法好!建立自己的种植基地,确实是长远之计。这样我们就能摆脱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掌握供应链的主动权。而且,郊区的土地资源丰富,租金也相对便宜,适合大规模种植。”
“是啊。”林晚秋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我已经打听了,郊区有一片废弃的盐碱地,面积有上千亩,虽然现在不能直接种植,但只要加以改良,就能变成肥沃的良田。我们可以承包下来,进行土壤改良,然后建立标准化的种植基地,采用绿色种植技术,保证食材的品质。”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食品坊的屋顶上,也洒在林晚秋和沈廷舟的身上,给他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原材料涨价的危机,在两人的携手努力下,暂时得到了缓解。而建立种植基地、实现食材自给自足的想法,如同一颗希望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林晚秋知道,这又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土壤改良需要资金、技术和时间,种植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但她并不畏惧,经历了这么多风雨,她早已不是那个初入六零年代、茫然无措的小女人。她有沈廷舟的支持,有乡亲们的信任,有自己的坚韧和智慧,她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实现这个目标,让“自然臻味”食品坊走得更稳、更远,让红旗生产大队的乡亲们过上更加富足美好的生活。
http://www.paoshu5.cc/book/41118/4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