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非战策》译传启动
推荐阅读:
我娘子天下第一
迷踪谍影
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
特工穿古代神秘婴儿,开局遭追杀
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
定河山
谍海孤雁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在联盟筹备处那间宽敞却不失古朴的大厅里,烛火摇曳,将李砚和赵瑾的身影映照在绘有七国山川地貌的巨大屏风之上。李砚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凝重,他的目光紧紧盯着地图上炎国那片被着重标记的区域,仿佛能穿透纸张,看到炎国正在酝酿的阴谋。赵瑾则微微皱眉,双手抱臂,站在一旁。“赵瑾,林威通敌一事虽已暂且平息,但炎国的威胁犹如乌云压顶,时刻笼罩着联盟。我们必须尽快将和平的理念传播开来,方能凝聚更多力量,与炎国抗衡。”李砚打破了沉默,语气坚定。
赵瑾微微点头,目光中透着思索:“先生所言极是。如今联盟虽已具雏形,但七国之中,仍有诸多势力对我们的理念持观望态度。若能让《非战策》的思想在各国落地生根,或许能为联盟赢得更多支持。只是各国国情迥异,文化、文字皆有差异,推行此事谈何容易。”
李砚转过身,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然:“正因为困难重重,我们才更要全力以赴。《非战策》所蕴含的‘止战、互市、屯田’理念,是乱世中的一剂良药,若能在七国推行,必能改变这动荡的局势。”
两人心意相通,当下便决定启动《非战策》七国文字翻译项目。李砚快步走到书桌前,桌上的宣纸纹理清晰,毛笔的笔锋尖锐而富有弹性。他毫不犹豫地提起毛笔,饱蘸墨汁,笔锋如龙蛇游走,迅速书写了多封邀请函,分别送往西凉、北漠、南国等国,邀请各国的顶尖学者代表前来共襄盛举。赵瑾则肩负起联系洛邑书坊的重任,着手筹备印刷事宜。
数日后,各国学者代表陆续抵达联盟筹备处。李砚亲自在门口迎接,将他们引领至那间宽敞的议事厅。厅内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味,墙壁上挂着几幅描绘七国风土人情的画卷。巨大的会议桌由整块的实木打造而成,上面摆满了笔墨纸砚以及各国的经典着作。学者们围坐在一起,彼此间交头接耳,有的面带好奇,对即将开启的工作充满期待;有的则眉头紧锁,面露疑虑之色。
李砚站在众人面前,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有力:“诸位,如今天下大乱,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我等欲启动《非战策》的译传工作,将其中‘止战、互市、屯田’的理念传播至七国,望各位能齐心协力,为这乱世带来和平的曙光。”
西凉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率先站起身来,他的胡须花白,眼神中透着睿智与审慎。他微微躬身,说道:“李公子,这‘止战’理念固然美好,但如今炎国野心勃勃,四处征战扩张,犹如饿狼般贪婪。若不凭借武力抵御,又怎能实现止战的愿景?”
李砚微微一笑,神色从容,他向前走了两步,说道:“老先生,武力确实能在短期内抵御外敌,但这只是治标之法。唯有让各国深切认识到和平的珍贵,通过互市实现资源互补,以屯田保障民生,方能从根本上消除战争的根源。如今联盟已初具规模,若各国能携手并肩,定能让炎国有所忌惮。这就好比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北漠的一位年轻学者紧接着站起身,他身材魁梧,眼神中透着直率。他双手抱胸,说道:“李公子,我们认可这理念的价值,但翻译工作繁杂琐碎,各国文字差异巨大,如何确保译传的准确性与一致性?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李砚自信地笑了笑,说道:“这一点各位无需担忧。我们会安排专人统筹协调,在翻译过程中,若遇到任何疑问,大家可随时共同商讨。而且,译传内容不仅包含核心理念,还会融入‘炎国吞并小国案例’以及‘联盟互市初期成效’作为有力佐证,让各国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我们的理念。这就如同给人指路,不仅要告诉他方向,还要给他画出详细的路线图。”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随后,李砚将陈默唤到跟前。陈默身姿挺拔,眼神坚定,透着一股沉稳与干练。李砚郑重地说道:“陈默,此次译传工作意义重大,关乎联盟的兴衰成败,就由你负责统筹全局。你要与各位学者密切配合,确保翻译工作顺利推进。”
陈默神情坚毅,抱拳应道:“先生放心,陈默定不辱使命。哪怕遇到千难万险,也定会完成任务。”
就这样,《非战策》的译传工作正式拉开了帷幕。学者们每日在议事厅内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气氛紧张而热烈。时而,他们会为了一个词汇的精准翻译而争论得面红耳赤。比如在翻译“互市”一词时,北漠的学者坚持认为,北漠的贸易方式以草原上的马市和毛皮交易为主,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商业贸易有所不同,应采用更贴合北漠实际情况的表述。而南国的学者则认为,“互市”是一个通用的概念,应保持其通用性,以便各国理解。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气氛变得有些紧张。
这时,陈默赶忙走过来,他先耐心地倾听了双方的观点,然后微笑着说道:“两位学者的观点都有道理。我们不妨这样,在翻译中保留‘互市’这个通用词汇,以确保概念的一致性。同时,在注释部分详细阐述各国贸易的特色,这样既能准确传达核心概念,又能体现各国的差异。就像给一件精美的瓷器配上合适的底座,既能展现瓷器的美,又能凸显其独特之处。”众人听后,皆觉得这个方法巧妙,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场争论就此化解。
时而,他们又会为找到一个恰当的表述而欢呼雀跃,面露欣喜之色。当翻译“屯田”理念时,西凉的学者结合当地利用绿洲进行耕种的独特方式,提出了一个生动形象的翻译表述。这个表述不仅准确传达了“屯田”的概念,还融入了西凉的地域特色,使得整个理念更加丰富立体。众人听后,纷纷称赞,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陈默则在一旁忙碌地穿梭,为学者们及时送上茶水点心,关注着他们的需求,确保工作不受任何干扰,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赵瑾在洛邑书坊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书坊内弥漫着浓郁的墨香,工人们在各个角落忙碌地工作着。有的在仔细地排版,将一个个活字整齐地排列在印版上;有的在晾晒纸张,让纸张在微风中舒展,变得更加平整;还有的在调制墨汁,确保墨汁的浓度和色泽恰到好处。
赵瑾与书坊老板详细商讨印刷事宜,从纸张的选用到字体的样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书坊老板指着几种不同的纸张,介绍道:“赵公子,这几种纸张都是我们店里的精品。这种宣纸质地细腻,吸墨性好,印出来的字迹清晰美观;这种麻纸韧性十足,经久耐用,适合长期保存。您看选用哪种更为合适?”
赵瑾拿起纸张,仔细地观察着,感受着纸张的质地和纹理。他思索片刻后说道:“《非战策》意义非凡,关乎天下和平,我们要确保书籍的品质。就选用这种宣纸吧,它的质感和色泽都更能体现书籍的庄重。至于字体,选用端庄秀丽的宋体,让人阅读起来清晰舒适。”
书坊老板点头哈腰道:“公子眼光独到,小店定按您的要求精心印制。首批印制500册,我们会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每一本书都完美无缺。”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译传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翻译和细致校对,首批《非战策》译稿终于大功告成。李砚看着桌上那一摞摞整齐的译稿,心中感慨万千,仿佛看到了和平的希望正在冉冉升起。
“这是大家心血的结晶,承载着我们对和平的期盼。希望它能如同一颗颗种子,在七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和平的花朵。”李砚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赵瑾在一旁说道:“先生,接下来便是将这些译稿送往各国。我们可借助边境商人、使臣的力量,将《非战策》送往各国都城。但在此之前,还需做好宣传工作,让各国对我们的理念有更深入的了解。”
李砚点头道:“不错。可让各国学者在返回本国后,在贵族府邸、书院等地举办讲座,提前宣扬《非战策》的理念,为书籍的传播预热。就像在黑暗中先点亮一盏灯,吸引更多人前来探寻光明。”
于是,各国学者带着译稿纷纷踏上归程。他们回到本国后,立刻在贵族府邸、书院等地展开了一系列的讲座活动。
在西凉都城,一座宏伟的贵族府邸内,宽敞的大厅里坐满了身着华丽服饰的贵族和学者。一位西凉学者站在讲台上,手中拿着《非战策》的译稿,正在详细讲解其中的理念。
“诸位,《非战策》所倡导的‘止战、互市、屯田’理念,对于我们西凉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止战,能让我们的百姓免受战火之苦,安心生活;互市,可充分发挥我们西凉地处西北、交通要道的优势,与各国互通有无,繁荣经济。就拿我们西凉的骏马来说,通过互市,可换取我们所需的丝绸、茶叶等物品。而屯田,借鉴书中的方法,利用我们的绿洲,能提高粮食产量,保障民生。”
台下的听众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一位年轻的贵族手捧着《非战策》,仔细研读着,时而用毛笔在旁边做些批注。他的脸上时而露出惊讶的神情,时而又陷入沉思。一旁的幕僚问道:“公子,此书所言,您觉得如何?”
年轻贵族缓缓说道:“这‘止战、互市、屯田’的理念,确实新颖且有道理。若真能实现,我西凉百姓也能免受战乱之苦。就拿互市来说,我们西凉特产丰富,与各国互市,既能增加百姓收入,又能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文化,提升我们西凉的实力。”
在北漠王庭,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正在进行。一位年长的谋士手持《非战策》,对北漠王说道:“王上,此书倡导的和平理念与我们北漠当前与各国的交往策略不谋而合。我们北漠以骑兵见长,但在粮草和物资方面有所欠缺。若与联盟合作,他们提供粮草和物资支持,我们以骑兵相助,双方定能互利共赢。而且,通过互市,我们的马匹和毛皮有了更广阔的市场,能换取更多的财富。”
北漠王微微点头,说道:“你所言有理。这《非战策》或许能为我们北漠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传我命令,让更多的人了解此书的理念。”
在南国都城的繁华书市上,《非战策》一经发售,便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一位学者站在街头的高台上,正在公开解读“止战互市”的理念。周围围满了民众,有商人、有百姓、还有读书人。
“大家想想,若能止战,我们南国的商业将更加繁荣。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产,通过互市,能销往各国,为大家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且,和平的环境能让我们安心生产,孩子们也能安心读书,国家才能日益兴旺。”
民众们听后,纷纷交头接耳,对这和平理念充满了期待。一位卖菜的大叔说道:“要是真能止战,咱这生意也能好做些,不用整天担惊受怕的。每次打仗,生意都没法做,货物也运不出去。”旁边一位教书先生模样的人点头附和:“是啊,和平了,孩子们也能安心读书,国家才能有希望。这《非战策》真是说到咱老百姓的心坎里了。”
随着《非战策》在七国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联盟的和平理念。各国的贵族、士人以及普通百姓,都对这乱世中的和平曙光充满了期待。而此时的联盟筹备处,李砚和赵瑾看着传来的各地消息,心中既欣慰又担忧。
李砚说道:“《非战策》虽已在七国引起广泛讨论,但炎国必定不会坐视我们壮大。他们定会想方设法破坏我们的努力,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赵瑾眉头紧锁,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防备,另一方面要加快与各国的合作步伐。不知西凉国主那边,何时会再次与我们联系,商讨合作细节?”
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进来,单膝跪地,禀报西凉国主派使臣前来,欲与联盟商讨合作事宜。李砚和赵瑾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李砚说道:“看来西凉国主对我们的理念颇为认同,这或许是联盟壮大的一个重要契机。” 赵瑾起身说道:“先生,我们这便去迎接使臣,看看西凉国主有何合作意向。”
二人快步走出房间,前往会客厅。阳光洒在他们的身上,勾勒出坚毅的轮廓。他们深知,与西凉国的合作谈判即将开启,这不仅是联盟发展的关键一步,也可能引发炎国更强烈的反应。
http://www.paoshu5.cc/book/41474/3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