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青囊秘事:牵羊人异闻 >第478章 离峡谷,前往平原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78章 离峡谷,前往平原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峡谷入口的晨雾还没散尽,老村长的崖柏籽粥香就缠在车窗外 —— 他站在路边,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装着晒干的崖柏叶和新采的脉石碎末,“崖柏叶泡水能驱寒,” 他把布包塞进车窗,指尖蹭过小木的手,带着长辈的温厚,“脉石碎末撒在平原的田埂上,能帮你们感应地脉气,要是气散得太开,碎末会泛淡褐光,比仪器还灵。”

  小木抱着灵虫笼,把之前捡的小脉石递到老村长手里:“这个留给您,” 他的声音带着不舍,却努力扬起笑脸,“灵虫说脉石能帮峡谷灵记着我们,等我们从平原回来,还能对着它喊峡谷灵的名字,它肯定能听见。” 老村长接过脉石,小心地揣进怀里,像藏着块稀世的宝,“好,我天天把它放在守脉碑旁,等着你们回来喝新煮的粥。”

  峡谷灵的褐光还飘在瀑布上空,像一颗淡褐色的星,对着我们的车亮了又亮。阿杰和其他寻宝人背着包,站在路边,壮汉手里拿着之前补碑剩下的脉玉碎片,“这个你们带着,” 他的语气不再像之前那样粗硬,多了几分真诚,“平原的地脉气散,这碎片能帮你们聚气,比我们带的那些工具管用。”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已经跟村里的人说了,要是再有人来峡谷找金币,我们就来帮忙拦着,不能再让别人破坏这里。”

  车子发动时,后视镜里的景象慢慢往后退 —— 守脉碑泛着淡褐的光,瀑布的银帘垂在崖壁上,老村长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和峡谷灵的褐光叠在一起,像一道温柔的印记,刻在峡谷的晨光里。小木趴在车窗上,灵虫们的绿光贴着玻璃,一直望着峡谷的方向,直到那道淡褐的光彻底消失在视线里,才慢慢缩回笼里,围着布包里的崖柏叶轻轻打转。

  “峡谷的地脉是‘狭缝聚气’,” 周玄握着方向盘,目光落在前方渐渐平缓的山路,“到了平原,地脉就变成‘开阔散气’了 —— 平原没有崖壁挡着,地脉气容易顺着田埂、河流散走,不像峡谷能聚在脉石里,守护起来要更费心思,得想办法把散掉的气慢慢聚回来,不能硬堵。”

  苏清月翻开经卷,在空白页上画了一片开阔的田野,旁边注着藏文:“平原之灵,隐于田埂,气带土温,守地脉珠,衡气散聚。” 她指着画解释:“经卷里说,平原也有自然守护者‘田灵’,藏在常年耕种的田埂下,或者河边的芦苇丛里,它的气带着泥土的温热,不像峡谷灵那样带着脉石的凉,专门把散掉的地脉气聚在‘地脉珠’里,要是地脉珠的气弱了,平原的庄稼就会长得差,甚至会旱涝不均。”

  小木突然 “呀” 了一声,指着车窗外 —— 之前陡峭的崖壁不见了,换成了低矮的土坡,坡上长着成片的狗尾草,风一吹,像金色的波浪,偶尔能看到几户人家的屋顶,飘着淡淡的炊烟,空气里的土腥味慢慢淡了,多了几分农作物的清香,“是平原的边儿了!” 他兴奋地坐直身子,灵虫们的绿光突然亮了,从笼里飞出来,对着窗外的田野晃了晃,“灵虫说它能感应到田灵的气!很弱,像藏在土里的小太阳,暖暖的,却散得很开,抓不住。”

  我们停车休息时,苏清月取出环境监测仪,探头插进路边的泥土里 —— 屏幕上的地脉气浓度数值明显低于峡谷,而且波动很大,不像峡谷的气那样平稳,“和经卷里说的一样,” 她皱了皱眉,“地脉气散得太厉害,连仪器都很难捕捉到稳定的轨迹,要是再这样下去,过不了多久,平原的田就会变成贫瘠的土,连杂草都长不好。”

  周玄蹲在田埂旁,捡起一块沾着泥土的石头 —— 石头上没有脉石那样的淡褐光,却泛着一层极淡的土黄色,是平原地脉气长期渗透的痕迹。他把布包里的脉石碎末撒在石头周围,碎末刚碰到泥土,就慢慢泛出淡褐光,像一张小小的网,把周围散掉的地脉气轻轻聚在一起,“脉石碎末能暂时聚气,”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但不是长久之计,得找到地脉珠和田灵,让它们自己聚气,才能让平原的地脉稳定下来。”

  我摸了摸怀里的雪晶石和火晶 —— 雪晶石的淡青光不再像在峡谷时那样紧绷,反而变得柔和,像在适应平原散淡的地脉气;火晶的温光也慢慢扩散开来,不是用来对抗浊气的热,而是像一层薄纱,裹着周围的泥土,让散掉的地脉气不容易被风吹走,“之前在峡谷,我们用雪晶石通淤、火晶稳崖,” 我轻声说,“到了平原,雪晶石可以帮田灵聚气,火晶能帮地脉珠保温,不让气散得太快,每一次守护的经验,都能用到下一个地方,这就是自然教给我们的‘顺势’。”

  小木抱着灵虫笼,跟着周玄往田埂深处走,灵虫们的绿光突然往一处低洼的地方飘去 —— 那里的泥土比周围更湿润,长着几株绿油油的麦苗,比远处发黄的麦苗壮实很多,“灵虫说这里的气最浓!” 他蹲在麦苗旁,手指轻轻碰了碰泥土,“下面肯定藏着田灵,它在帮麦苗聚气,所以麦苗才长得这么好!”

  我们顺着灵虫的指引往低洼处走,泥土里的地脉气越来越浓,偶尔能看到细小的气泡从土里冒出来,不是水洼的泡,是地脉气散出来的 “气泡”。走到一处长满芦苇的河边,灵虫们的绿光突然停住,对着河岸边的一块土坡晃了晃 —— 土坡上的泥土泛着淡土黄色的光,像被太阳晒暖的棉絮,轻轻一碰,能感觉到淡淡的地脉气顺着指尖往上爬,比之前在田埂上的气浓了三倍。

  “田灵应该就在下面,” 苏清月翻开经卷,对照着画里的田灵形象,“它的气带着泥土的温,不像峡谷灵那样明显,得用脉石碎末把它引出来,不能像在峡谷那样硬找,平原的地脉气散,田灵怕被惊扰,会往更深的土里躲。”

  周玄从布包里拿出脉石碎末,顺着土坡的纹路轻轻撒了一圈 —— 碎末的淡褐光慢慢扩散,像一道温柔的召唤,土坡的表面渐渐泛出淡土黄色的光,与碎末的光融在一起。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土坡的中央慢慢鼓起一个小小的土包,土包里泛出更浓的土黄色光,隐约能看到一个巴掌大的身影在里面轻轻晃动 —— 是田灵!它的身体由湿润的泥土和细小的草根组成,表面泛着一层薄薄的水光,像裹着一层天然的保护膜,身体中央嵌着一颗米粒大的淡土黄色珠子,正是地脉珠。

  “它好小!” 小木压低声音,怕惊扰到田灵,“比峡谷灵还小,像一颗会动的小土豆,好可爱!” 灵虫们的绿光轻轻飘过去,与田灵的土黄色光缠在一起,田灵的身影不再像之前那样紧绷,反而慢慢舒展,像在回应灵虫的善意。

  田灵的气顺着碎末的光慢慢扩散,与周围散掉的地脉气缠在一起,像一只温柔的手,把散在田埂、河边的气轻轻往地脉珠里聚。地脉珠的光慢慢变亮,从米粒大的淡土黄,变成了黄豆大的深土黄,周围的麦苗像是被唤醒般,轻轻晃了晃,叶片上的露珠顺着叶脉往下滴,落在泥土里,激起细小的气纹。

  “平原的守护,要比之前更‘柔’,” 我轻声说,看着田灵慢慢聚气的样子,“不能像在火山那样用热导、冰川那样用冷衡,得跟着田灵的节奏,用脉石碎末慢慢引,用地脉珠慢慢聚,像养庄稼一样,得有耐心,不能急。”

  夕阳西下时,我们已经在河边的空地上搭好了帐篷。田灵的身影还在土坡上,地脉珠的光已经扩散到周围的田埂,远处发黄的麦苗也泛出了淡淡的绿,像被染上了一层新的生机。小木和灵虫们一起,把壮汉给的脉玉碎片撒在田灵周围的土坡上,碎片的淡褐光与田灵的土黄色光融在一起,像一道小小的聚气阵,帮地脉珠更快地聚气。

  “明天我们可以帮村民们在田埂上撒脉石碎末,” 苏清月坐在帐篷旁,翻看着经卷里的平原守护方法,“再帮田灵找几处地脉气浓的地方,让它能把气聚得更稳,不用总待在一个地方,这样平原的地脉就能慢慢恢复了。”

  周玄拿出老村长给的崖柏叶,泡了壶热茶,茶香混着平原的泥土清香,飘在帐篷周围。小木捧着茶杯,小口喝着,眼睛却一直望着土坡上的田灵,“灵虫说田灵想让我们帮它找更多的地脉珠碎片,” 他抬起头,眼里满是期待,“之前地脉气散得太厉害,地脉珠碎成了好几块,找回来拼在一起,田灵的气就能更浓,聚气也会更快。”

  我接过周玄递来的茶杯,温热的茶水顺着喉咙往下滑,暖得人心里发酥。望着远处平原的夜景 —— 田埂上的脉石碎末泛着淡褐光,河边的芦苇在风里轻轻晃动,田灵的土黄色光像一颗小小的月亮,挂在土坡上,灵虫们的绿光围着它转,像一群守护的星。

  突然明白,每一片土地的守护,都有它独特的 “脾气”—— 峡谷要 “聚”,平原要 “柔”,雪山要 “衡”,火山要 “导”,沼泽要 “疏”,冰川要 “融”。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只有跟着自然的节奏,顺着地脉的本性,才能真正帮它们恢复平衡。而我们,只是自然与土地之间的 “桥梁”,把不同地方的守护经验传递下去,把自然守护者的声音带给更多人,让每一片土地,都能在温柔的守护里,慢慢绽放生机。

  夜色渐深,帐篷里的灯光泛着暖黄的光,与田灵的土黄色光、灵虫的绿光融在一起,像一道小小的暖流,淌在平原的夜里。明天,我们会跟着田灵找地脉珠碎片,会帮村民们守护田埂,会把峡谷的守护经验,变成平原的守护力量。而这,只是守护旅程的又一段开始,还有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自然守护者,在等着我们,等着与人类一起,续写 “人与自然共生” 的故事。

  月光洒在平原上,把田埂、河流、土坡都镀上了一层银,田灵的土黄色光在月光下显得更温柔,像在为这片土地祝福,也为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守护者,照亮了前行的路。
  http://www.paoshu5.cc/book/41923/5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