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万万岁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第一章 春溪1949年的春天,李长河出生在皖北平原的老槐村。接生婆用剪刀剪断脐带时,窗外正下着淅淅沥沥的雨,雨水顺着茅草屋檐坠落,在泥地上砸出密密麻麻的小坑。父亲李福顺望着襁褓里皱巴巴的小脸,粗糙的手掌轻轻擦过孩子泛红的额头,突然想起村头那条蜿蜒东去的青弋江,于是给儿子取名。
长河三岁那年,母亲用碎布头给他缝了个布老虎。他成天把布老虎拴在腰间,跟着大孩子漫山遍野地跑。有次追野兔摔进沟渠,膝盖磕得鲜血淋漓,却咬着牙没哭。父亲看见后,只是默默从灶膛里掏出块烤红薯递给他,粗糙的指节擦过他沾着泥土的脸颊。
七岁入学那天,母亲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塞进他的书包。教室是祠堂改建的,长条木板凳冰凉硌人。长河把课本翻来覆去地看,连封底印着的出版信息都背得滚瓜烂熟。放学路上,他总爱沿着田埂走,看稻穗在风里起伏,想象自己将来能走出这片土地。
十二岁那年闹饥荒,长河跟着父亲去后山挖野菜。暮色中,父亲突然指着远处的县城说:等你长大了,去那边看看。月光洒在父亲佝偻的背上,长河第一次发现,这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原来也会在深夜里对着空碗叹气。
第二章 夏洪
1968年,长河十八岁。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席卷全国,他主动报了名,背着铺盖卷来到皖南山区的红星公社。卡车颠簸在蜿蜒的山路上,他望着窗外层层叠叠的梯田,心里既忐忑又兴奋。
公社的日子比想象中更苦。凌晨四点就要下地干活,挑粪、插秧、割稻,手掌磨出血泡又结茧。但长河从不抱怨,总是第一个出工,最后一个收工。劳动间隙,他掏出藏在口袋里的《毛泽东选集》,在田埂上借着天光阅读。
有次山洪暴发,长河和几个知青被困在半山腰的窝棚里。暴雨倾盆而下,窝棚在狂风中摇晃。长河把唯一的雨衣披在体弱的女知青身上,自己顶着麻袋冲进雨幕。当他浑身湿透地找到救援队伍时,嘴唇冻得发紫,却笑着说:人都没事就好。
劳动之余,长河自学了高中课程。煤油灯下,他用树枝在沙土上演算数学题,在废报纸上练习毛笔字。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他正在水田里插秧,裤腿沾满泥浆就跑去报名。考试那天,他握着钢笔的手微微颤抖,笔尖在考卷上留下的墨迹却异常坚定。
第三章 秋实
1980年,长河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临走那天,全村人都来送行。母亲把攒了半年的鸡蛋塞进他的行李,父亲默默往他兜里塞了二十块钱——那是卖了两头猪才凑齐的。火车缓缓启动时,长河望着站台上渐渐模糊的身影,泪水夺眶而出。
大学里,长河如饥似渴地学习。图书馆闭馆后,他就躲在走廊的路灯下看书。寒暑假他从不回家,留在学校勤工俭学。有次给建筑工地搬砖,肩膀磨得血肉模糊,他却笑着对工友说:这点苦算什么?
毕业后,长河被分配到县中学当语文老师。他的课堂生动有趣,总能把枯燥的文言文讲得妙趣横生。学生们都
http://www.paoshu5.cc/book/42038/4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