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我靠九阳神功横推武当 >第595章 谁说哑巴不能唱饭歌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595章 谁说哑巴不能唱饭歌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山雾漫过韩九姑的盲眼,她突然意识到哪里不对——方才那声丝绸摩擦的轻响,原是吸声泥涂抹山壁的声响。

  此刻她伸手触碰身侧岩壁,指腹陷进半寸厚的黏腻,像被谁捂住了耳朵的喉咙。

  阿菊?她唤前面领路的妇人,声音撞在岩壁上碎成星子,阿菊?

  回应她的是重物坠地的闷响。

  韩九姑摸索着蹲下,指尖触到阿菊后颈的冷汗——那妇人的呼吸像被揉皱的棉絮,舌尖泛着诡异的青紫色。

  她立刻想起今早阿菊采的野菇,伞盖边缘有暗红斑纹,是断肠坡特有的哑喉菌。

  阿梅。她转向另一名同伴,把火把凑近她唇。

  火光映亮阿菊肿胀的唇瓣时,韩九姑的指甲掐进掌心——那上面沾着未擦净的菌液,正顺着嘴角往脖颈爬。

  阿梅的手在发抖,锅柄撞在岩壁上,闷得像敲在棉絮里。

  灌醋。韩九姑扯下自己的汗巾,用我的绣绷压她舌根。酸气漫开时,阿菊突然剧烈抽搐,韩九姑的盲眼被溅上热泪——那不是泪,是血,从妇人七窍渗出来的血。

  后半夜,阿菊的呼吸渐弱成游丝。

  韩九姑将空锅扣在她胸口,金属贴着皮肤,能触到心跳最后几下震颤。

  她解下腰间的母灶灰线,缠在阿菊腕间——这是绣娘能给的最后告解。

  别怕。她对着空气说,你救了我们。

  天快亮时,韩九姑倚着岩壁坐下。

  静音阵里,她的呼吸声在耳膜上炸开,像擂着面小鼓。

  她摊开掌心,母灶灰在指缝间流动,突然触到一缕极淡的热——东南方的岩壁比其他三面暖半分。

  是山风的方向。她想。吸声泥怕风,通风口一定在东南。

  她刚扶着岩壁站起,右肩突然炸开滚烫的疼。

  有什么锐器擦着锁骨穿过,带起的风掀翻了她的绣绷。

  韩九姑踉跄两步,腰间的锅坠进岩缝——那是林晚儿亲手铸的听风锅,此刻正撞在石尖上,发出细不可闻的嗡鸣。

  瞎子、哑锅、死路。黑暗里传来沙哑的笑,今晚没人知道你们来过。

  震喉岭的听锅器在第三日正午彻底沉默。

  林晚儿把铜管从耳上扯下时,耳郭泛着不自然的红——那是她贴了整夜的痕迹。

  石桌上的信号图被揉成纸团,边角沾着茶渍,正是韩九姑出发那日她画的三连击标记。

  晚儿姐。小满端着药碗进来,碗底沉着半块锅片,阿叔在石窟里敲了整宿。

  林晚儿推开药碗,起身时撞翻了炭笔筒。

  铅笔滚落在地,在石板上画出歪扭的线,像极了韩九姑绣绷上的求救灰纹。

  她突然想起昨夜赵铁嘴蹲在母灶残石旁的背影——那铁匠的铁锥在石面上刻出细密的痕,像在给什么东西写墓志铭。

  他走了。

  田三婆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老妇的腌菜围裙还沾着盐粒,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纸。

  林晚儿抢过来看,是赵铁嘴歪扭的字迹:我去接火。墨迹未干,晕开小片水痕,不知是汗还是泪。

  他带了反刃钢凿子。田三婆指了指墙角的工具包,当年修元军锻兵炉时藏的,能割开吸声泥。她摸出块黑黢黢的陶片,我发动了灰令,各镇腌缸底都刻了暗号,他踩着腌菜走,元兵搜不到。

  林晚儿的指甲掐进掌心。

  她想起十二岁那年,赵铁嘴用断刀给她打第一口小锅,边敲边说:锅这东西,敲不响的时候,就自己烧得滚烫。此刻石缝里的母灶残片突然发烫,烫得她掌心发红——那是赵铁嘴的方向,正往腌菜密道去。

  北巷粮铺的门在三更天被敲响。

  柳五爷摸黑开门,看见赵铁嘴的影子裹在雨里,工具包滴着水,像块会移动的铁砣。

  拿坛药膳糟卤。铁匠哑着嗓子说,喉结动了动——那是他被削舌后仅剩的发声方式。

  柳五爷愣了愣,转身从地窖搬出个泥封坛子。

  坛身刻着二字,是他当年误判断粮时,用百家米熬的救命卤。这不是给你喝的。他把坛子塞进赵铁嘴怀里,你若听见有人咳血,往锅里倒三勺。

  赵铁嘴点头,指节叩了叩坛身。

  柳五爷看见他腰间的反刃钢凿子闪了闪,像道没出鞘的光。

  密道里的青苔滑得惊人。

  赵铁嘴的跛脚踩上去,险些栽进腌菜瓮。

  他摸黑掏出火折子,借微光看见瓮底刻着田三婆的暗号:三横一竖,是字。

  他抹掉青苔,继续往前,工具包撞在瓮沿上,发出闷闷的。

  行至半途,前方突然亮起火把。

  赵铁嘴僵在原地,看见三个元兵的影子在转角晃动,刀鞘碰在腌菜瓮上,发出空洞的响。

  他弯腰抓起块碎锅片,塞进嘴里嚼——这是装痴傻的法子,涎水混着铁锈味漫开。

  敲段听听。带头的元兵用刀尖挑起他的铁锤,哑铁匠,敲段乐子。

  赵铁嘴接过铁锤,敲向腰间的破锅。

  第一下轻,第二下重,第三下连敲五下——是九姑被困断肠坡的暗码。

  腌菜瓮里的盐水荡起涟漪,倒映出挑粪老汉的身影——那老汉正蹲在瓮后,用扁担敲了三下筐沿回应。

  元兵骂骂咧咧地走了。

  赵铁嘴抹掉嘴角的血,继续往密道深处走。

  他的铁锤在掌心发烫,像当年铸刀时的铁水,又像此刻东南方山壁里,那口坠在岩缝的锅,正发出极细的震颤——只有离得够近的人,才能听见。

  当晨雾漫上断肠坡时,赵铁嘴的跛脚突然顿住。

  他摸向左侧山壁,指尖触到道极细的裂缝,里面漏出缕极淡的风——带着腌菜的咸,混着血的腥。

  他掏出反刃钢凿子,轻轻一撬,石屑簌簌落下,露出个仅容手掌的孔洞。

  山风灌进来,卷着丝若有若无的响,像有人在极远的地方,用锅沿敲出半段没唱完的饭歌。

  赵铁嘴的反刃钢凿子楔进山壁缝隙时,掌心沁出的汗顺着凿柄滑进虎口。

  吸声泥被钢刃划开的瞬间,他听见了——那缕若有若无的震颤,不是风,是金属与岩石摩擦的尾音。

  他侧耳贴住新凿开的孔洞,喉结剧烈滚动。

  韩九姑的听风锅碎了,可碎锅片撞在石尖上的嗡鸣,正顺着山壁夹层往他耳朵里钻。

  三十年前铸刀时,他就知道好钢能传声,此刻这声浪里裹着血锈气,像根细针扎进他被削去半片的舌头。

  泥层剥落的碎屑簌簌落在脚面。

  赵铁嘴蜷起残疾的右腿,整个人挤进山壁裂隙。

  霉味混着铁锈味突然浓重,他摸到了——粗麻绳勒进石壁的刻痕,还有半片锅沿嵌在石缝里,边缘沾着暗红的血。

  说,你们的锅语是谁教的?

  男声从头顶砸下来,震得赵铁嘴后颈发麻。

  他贴着岩壁缓缓抬头,看见韩九姑被倒吊在两根石柱间,盲眼蒙着黑布,嘴角的血滴在青石板上,洇出个歪扭的字。

  她脚边散落着七片碎锅,最大的那片裂成两半,正是林晚儿亲手铸的听风锅。

  三个元兵站在韩九姑对面,中间那个握着带血的皮鞭,刀鞘上挂着半块吸声泥——方才闷住山谷的,原是这东西。

  赵铁嘴的指甲掐进掌心,工具包里的铜锣突然发烫——那是师傅被元军砍头前塞给他的,说哑了嘴,就用铜锣说话。

  他数着元兵的脚步声。

  左边那个在擦刀,右边那个在踢碎锅,中间的在解韩九姑的绑绳。

  机会只有一次:等中间的弯腰时,爬上崖顶的风洞,用铜锣震碎吸声泥。

  韩九姑突然咳嗽,血沫溅在碎锅上。

  赵铁嘴的太阳穴突突跳——她在提醒他,吸声泥怕共振。

  当年铸刀时,师傅总说好铁能唱,坏铁会哑,此刻他怀里的铜锣,正是能的好铁。

  他摸到崖壁上的藤蔓,跛脚勾住凸起的石棱。

  元兵的脚步声近了,中间那个的皮鞭甩在韩九姑背上,闷响像敲在棉花里。

  赵铁嘴的汗浸透粗布短打,终于翻上崖顶。

  风从背后灌进来,他解下铜锣套,七面铜锣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第一锤下去,余音撞在山壁上。

  赵铁嘴闭紧眼——是《灰月谣》的起调,师傅教他的第一支代嗓曲。

  第二锤加重,音波顺着山壁裂缝钻下去,撞碎了半块吸声泥。

  韩九姑突然动了,被缚的手腕蹭过碎锅,用牙齿咬破掌心,血珠滴在最大的锅片上。

  哑了?中间的元兵扯下韩九姑的黑布,你那破锅不是能说话吗?

  韩九姑的盲眼对着声音来源,将带血的手掌按在锅片上,奋力往地面刮擦。

  血与崖灰混合,在青石板上画出蜿蜒的纹路——那是绣娘记在骨血里的导音图。

  赵铁嘴的铜锣突然震颤,第三锤改了调子,是锅语十三式集结令。

  十里外的腌菜铺,田三婆正往陶瓮里撒盐。

  她突然停手,盐勺掉进瓮里——空气里有细不可闻的嗡鸣,像极了当年哭墙妪敲的传灰令敲锅!她掀翻腌菜瓮,抓起案板上的铁锅就敲,东头敲五下,西头跟三声!

  卖炊饼的老张头最先响应,蒸笼盖砸在铁锅上;挑水的阿福把水桶往井沿一磕,铜桶发出闷响;连蹲在墙根的讨饭娃都捡起半块破碗,敲着青石板应和。

  声音从巷口滚到巷尾,从镇头漫到镇尾,像涨潮的海水,卷着锅碗瓢盆的脆响、陶瓮陶罐的闷响、铜盆铁勺的清响,往断肠坡涌来。

  民议堂外的阿牛正往铜铃上系红绳。

  那串铜铃突然自己晃起来,叮铃铃的脆响混着远处传来的锅声,震得他耳膜发疼。

  他想起张无忌说过铜铃是民声的耳朵,当下扯着嗓子喊:敲行军锅!三百六十口埋在土里的行军锅同时震颤,锅底的积灰簌簌落下,在地面铺成模糊的字。

  元兵的刀掉在地上。

  中间那个捂着耳朵后退,左边的撞翻了烛台,右边的抱着头尖叫:鬼叫!

  是鬼叫!韩九姑的导音纹路泛着血光,碎锅片跟着远处的锅声共振,的鸣响像无数根细针扎进元兵的太阳穴。

  赵铁嘴的铜锣敲得更快了。

  七面铜锣各有调子,高音清越像锅铲碰锅沿,低音沉厚像陶瓮装米,中间的那面最响,是当年师傅铸刀时的锤声。

  他的喉咙突然发紧,三十年来被削去的舌头在口腔里蠕动——有什么东西要冲出来,比铜锣声更烫,比血更浓。

  韩九姑挣断最后一根麻绳。

  她摸索着捡起半片锅,对着声音来源举起。

  晨光穿透山雾,照在她染血的手掌上,照在赵铁嘴的铜锣上,照在漫山遍野的锅声里。

  不知谁起了头,山谷里响起无词的饭歌——卖粥的老妇吹凉热汤的声,小娃吸溜面条的声,汉子嚼烙饼的声,妇人搅粥的声,所有和吃饭有关的响动,汇集成一片声的浪潮。

  赵铁嘴的铜锣停了。

  他抱着从崖顶滑下来的韩九姑,看着元兵连滚带爬地逃进雾里。

  喉间的热终于冲出来,他张开口,发出破风箱似的嘶哑声响——不成调,没词句,只有气流擦过被削伤的喉咙的震颤。

  哑...巴...韩九姑摸索着碰他的脸,血手在他腮边抹出红痕,唱...了。

  赵铁嘴的泪砸在她手背上。

  风卷着那声破响往山外去,像句迟到半生的宣言。

  山脚下,民议堂的铜铃还在晃,震落的灰飘进窗棂,落在周芷若摊开的舆图上,在断肠坡三个字旁,积成个小小的形。
  http://www.paoshu5.cc/book/42603/59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