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荀采的眼中不禁泛起涟漪。

  虽未满十岁,但因勤于锻炼,曹舒身形已如十二三岁的翩翩少年。

  更难得的是。

  其俊朗容颜,唯有阅读此书的诸位俊朗读者方能胜之。

  在这汉末乱世,曹舒的相貌堪称举世无双。

  面对如此少年,荀采的芳心怎能不为之颤动?

  在下曹舒,见过荀令君。

  见过荀姑娘。

  曹舒向荀彧与荀采依次行礼。

  随后,亲手将准备的礼物赠予荀采。

  礼物虽不贵重,却与赠予曹节的不同。

  这是曹舒亲手制作的工艺品。

  虽工艺不算精湛。

  但别具匠心。

  接过礼物的荀采,望向曹舒的目光更添温柔。

  俊逸非凡,彬彬有礼,才华横溢,又懂得体贴人心。

  荀采正值芳华,面对这般出众的少年郎,怎能不心生爱慕?

  然而站在一旁的荀彧却眉头紧锁。

  自荀采幼时丧父后,荀彧便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如今眼见曹舒这个危险人物可能拐走自家妹妹,他心中自然百般不是滋味。

  可荀彧向来注重仪态,即便满腹不快,此刻也只能强压心头郁结。但俗话说得好,郁结于心最伤身。为免气出病来,他只得率先打破沉默:不知舒公子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曹舒恭敬作揖:实不相瞒,晚辈此来,是代家父与令君一叙心中疑惑。

  虽早有预料,荀彧仍难掩讶色:非是荀某小觑公子,只是...此等要事,公子真能代父做主?说罢暗自思忖,这绝非因迁怒于曹舒可能拐走荀采之故。

  曹舒从容笑道:令君可曾听闻当局者迷?家父与令君皆困局中,依二位性情,纵使再过十年也难有转圜。正需旁人从旁点拨。

  荀彧默然颔首,这番话确显诚意。但在他心中,曹操若不篡汉便是底线,即便曹舒舌灿莲花亦不可逾越。

  殊不知,曹舒接下来的诘问,将在荀彧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几令其道心失守——

  敢问令君,您所忠的究竟是怎样的汉室?

  “令君所忠之汉,究竟是何汉?”

  “是端坐龙椅的陛下?”

  “还是刘氏皇族的虚名?”

  “抑或是,自高祖开国至光武中兴,延续至今的四百年江山?”

  曹舒凝视荀彧,目光如剑。

  三问似三刃,直插荀彧心口。

  这位当世奇才的思绪,顿时纷乱如麻。

  他忠的,到底是何汉?

  荀彧何等聪慧。

  正因太过清醒,才始终无法自欺。

  他忠的岂是傀儡天子刘协?

  绝非如此!

  那忠的是刘氏正统?

  或许。但此般坚持,意义何在?

  若忠的是四百年社稷——

  更该明白天命有常,盛衰有时。

  自冲质以降,幼主频夭,汉室气数将尽。

  桓灵之世,积弊已深。

  纵无张角振臂,亦有他人揭竿。

  纵非董卓废立,终有枭雄代行。

  汉室可救否?

  荀彧心知肚明,却不敢直面。

  见荀彧沉默,曹舒又道:

  “令君可知,家父走到今日,历经多少艰险?”

  “由晚辈道来,未免失礼。”

  “毕竟令君追随家父的岁月,远胜于我。”

  “然——”

  “正因令君是见证者,更该明白当年的曹孟德,是何等人物!”

  “诸侯会盟讨董,入洛阳后皆畏缩不前。”

  “唯家父孤军追击,荥阳中伏,几近丧命。”

  天子逃离长安时,竟无一位诸侯愿意收容。

  是我祖父率军西进,保全了天子的尊严,让他重获 应有的礼遇。

  袁术公然称帝,这是在羞辱汉室权威!

  即便军中缺粮,我祖父仍毅然渡过淮河,在淮南、寿春与袁术决战!

  官渡之战时,袁绍数万大军压境。

  而天子竟在这时暗中策划衣带诏!

  我祖父可曾因此与他计较?

  我曹家何曾亏待过天子?

  天子的回报是什么?

  就是用衣带诏来报答吗?

  是用吉平的 来回报吗?

  还是用伏完的 来报答?

  荀府正厅内一片死寂。

  荀彧无言以对。

  因为曹舒所言句句属实。

  曹操从未主动伤害刘协。

  反倒是刘协屡次谋害曹操。

  曹舒望着荀彧身后的汉域疆土图,冷笑道:

  陛下的想法总是异于常人。

  他永远不知满足,永远渴望更多权力。

  若陛下真有高祖、武帝、光武之才。

  我祖父还政于他又何妨?

  但他有这等才能吗?

  他的本事是什么?

  既不能共患难,也不能同富贵。

  总是以最坏的恶意揣测身边每个人。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陛下。

  汉室气数已尽,强求无益。

  当年董卓对待陛下,三天一小吓,五天一大吓!

  可陛下那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因为他知道董卓不是好相与的。

  到了李傕郭汜把持朝政时。

  二贼忙于内斗,常让陛下挨饿。

  若非宫中宦官宫女接济,陛下早已饿死。

  那时那些所谓的汉室忠臣,可有一人伸出援手?

  一个都没有!

  “李傕郭汜的刀锋,随时能取他们性命!”

  “这般艰难岁月,陛下终究熬过来了。”

  “到了许昌,我父亲待他远胜董卓、李傕、郭汜之流。”

  “即便父亲忍饥挨饿,也未曾亏待过陛下分毫。”

  “可结果呢?”

  “陛下仍不知足!”

  “他处心积虑,欲置我父亲于死地。”

  “若父亲当真遭难——”

  “莫非他以为元让叔父、妙才叔父、子孝叔父等人会饶过他?”

  “莫说我曹营武将。”

  “便是文官,谁不将陛下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父亲在世时,众人尚能维持表面恭敬。”

  “可若父亲不在了——”

  “即便陛下暴毙宫中,又有谁会在意?”

  “是你荀令君吗?”

  “还是伏完、魏讽、张泉、陈祎那些野心之辈?”
  http://www.paoshu5.cc/book/43492/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