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第112章 西汉最"社恐"家族逆袭:嘴笨却成官场顶流,社牛都佩服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12章 西汉最"社恐"家族逆袭:嘴笨却成官场顶流,社牛都佩服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长安城的公务员圈里,流传着一个堪称玄学的升职神话:有这么一家子,个个都是社交苦手,说话磕磕巴巴,开会时连PPT都讲不利索,却被领导疯狂打call,一路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这个打破职场生存法则的传奇,就是让窦太后都忍不住点赞的万石君家族。

  话说窦太后这位西汉政坛的定海神针,看人眼光那叫一个毒辣。经历过儒臣们在朝堂上引经据典、唾沫横飞的表演后,老太太早就看腻了那些把为天地立心挂在嘴边,实际干起活来手忙脚乱的书生。在她眼里,这些儒生就像现在直播间里的嘴强王者,PPT做得花里胡哨,真到落地执行时就露了怯。

  就在满朝文武琢磨着怎么用华丽辞藻打动老太太时,有个家族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就是万石君石奋一家。石奋打小就是社恐本恐,汉文帝时,年仅十五岁的他因为办事靠谱、话少活儿多,被派去给还是小皇子的汉景帝当贴身侍从。别的孩子在领导面前拼命刷存在感,石奋却默默把每件小事做到极致,连给皇子递个水都能走出仪仗队的标准步伐。

  就这样,石奋靠着闷头干事的绝活,一路从基层干到太子太傅,成了长安城的职场标杆。更绝的是,这社恐基因在石家代代相传。长子石建继承了父亲的静音模式,写奏章时哪怕一个字写错,都要紧张得彻夜难眠;小儿子石庆更是社恐天花板,当太仆掌管皇帝车马时,每次驾车回来清点马匹,都要亲自用马鞭挨个数完,确认六匹马一匹不少才敢上报。

  公元前139年,窦太后正为朝堂上那些夸夸其谈的官员头疼。她翻着官员花名册,突然眼前一亮:欸?这个石家有意思!别人开会抢着发言,他们恨不得把嘴焊死;别人做事留三分,他们偏要做到十成十。老太太一拍大腿,当即拍板:就他们了!

  很快,长安城的官场传来重磅消息:石建被任命为郎中令,相当于皇家办公厅主任,掌管宫中大小事务;石庆则当上内史,负责治理京畿重地。这任命一公布,满朝文武都惊掉了下巴——要知道,当时的职场流行能说会道走天下,石家这种哑巴式生存法竟然能逆袭?

  石建走马上任后,把谨小慎微发挥到了极致。他给汉武帝写奏章,哪怕在家反复核对过无数遍,送到宫里后,还要专门跑一趟,战战兢兢地问太监:我那个奏章,有没有写错字啊?标点符号用对了没?石庆就更绝了,当太守期间,辖区内连小偷都不好意思作案——因为这位父母官把每条街道、每户人家都摸得比自家后院还熟,谁要敢犯事,分分钟被精准拿捏。

  在石氏家族的影响下,长安城甚至掀起了一股笨拙风。官员们突然发现,原来不说漂亮话、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把事做好,才是真正的升职密码。石家的门生故吏们见面打招呼都变了画风:今儿您数马了吗?奏章检查出几个错别字?

  司马光说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聊起石氏家族,就像发现了宝藏男孩。他感慨道:窦太后这步棋走得妙啊!当满朝都在追求华丽辞藻时,偏偏重用这群嘴笨心实的官员,看似违背常理,实则暗藏智慧。石家的处世哲学,恰恰印证了大巧若拙的古训。不过司马老先生也忍不住吐槽:石建核对奏章的强迫症,石庆数马的较真劲儿,普通人实在学不来,这大概就是笨到极致就是绝吧!

  作者说

  石氏家族的逆袭史,简直是当代职场的一股清流。当我们还在纠结如何在会议上抢到发言机会、PPT怎么做得更炫酷时,两千年前的石家人用行动证明:真正的职场硬通货,从来不是漂亮话,而是靠谱到极致的执行力。他们就像古代版的细节控,把每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做到极致,用对抗浮躁,用踏实赢得信任。

  但话说回来,石家这种社恐式成功学,普通人还真不好照搬。毕竟不是谁都能像石庆那样,数六年马都不出错;也不是谁都有石建的毅力,每次写完奏章都要自我找茬。不过这故事倒是给我们提了个醒:职场上与其争当气氛组,不如修炼靠谱力,毕竟领导可能会忘记你说了什么,但绝不会忘记你做成了什么。
  http://www.paoshu5.cc/book/44027/1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