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第434章 凤凰池边的职场风云:荀勖的"退休"烦恼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434章 凤凰池边的职场风云:荀勖的"退休"烦恼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太康十年的冬天来得格外早,洛阳城里的梧桐叶刚落满街,就飘起了细碎的雪粒子。尚书令荀勖家的门突然挂出了白幡,跟街对面卖胡饼的铺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哀声叹气,一个香气扑鼻,倒像是给这年关添了段哭笑不得的插曲。

  要说荀勖这人,在晋朝官场那可是个传奇。据说他有项独门绝技:皇帝司马炎刚皱个眉头,他就知道该递茶还是该闭嘴;陛下要是摸着胡须微笑,他能立刻从袖子里掏出三份备选方案,连标点符号都替皇帝想好了。有回司马炎想给太子选老师,还没开口呢,荀勖就捧着名单来了:陛下是不是觉得卫瓘这人挺合适?气得旁边的中书监直拍大腿:老荀你这是给皇帝装了窃听器啊!

  他在中书省待的那些年,简直把那地方当成了自家后花园。中书省号称凤凰池,听着就仙气飘飘,其实就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处。荀勖每天踩着点上班,泡的茶比谁都香,看的文件比谁都密,连宫里的太监都得看他脸色行事。有回新来的小吏不懂规矩,想抢先看份加急奏章,被荀勖一个眼刀飞过去,吓得手里的砚台都掉了,从此见了他就跟老鼠见了猫似的。

  变故出在那年春天。司马炎大概是觉得荀勖劳苦功高,突然下旨把他升成了尚书令。这官儿听起来比中书监大,排场也足,出门都能多带两个跟班。消息传出来,同僚们跟赶集似的往他家跑,贺礼堆得能当柴烧。有个刚升官的侍郎挤到前头,眉飞色舞地说:荀大人高升啦!以后就是咱朝廷的顶梁柱了!

  没想到荀勖端着茶杯的手顿了一下,眉头拧得能夹死蚊子。他放下杯子,慢悠悠地说:诸位怕是搞错了。这哪是高升?分明是把我从凤凰池里捞出来扔岸上了。这话一出,满屋子的祝贺声跟被掐了脖子似的戛然而止。有个老臣愣了半天,才摸着胡子打圆场:大人真会开玩笑,尚书令可是...可是什么?荀勖打断他,嘴角撇得能挂油壶,尚书令管的是鸡毛蒜皮的杂事,凤凰池里才藏着真金白银的机密。你们啊,就别跟着瞎乐了。

  这话传到司马炎耳朵里时,他正在跟宠妃下棋。听完噗嗤一声笑了,棋子都掉在了棋盘上:这荀勖,还挺念旧。其实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荀勖在中书省待得太久,门生故吏都快结成蜘蛛网了,再让他待下去,怕是自己这个皇帝都得看他脸色。把他挪到尚书令的位置,明着是升官,实则是换个地方。

  荀勖到了尚书省,日子过得跟白开水似的。以前在中书省,天天围着皇帝转,说的都是陛下圣明此事可成的悄悄话;现在天天跟各部官员打交道,听的全是粮草不够了官员太多了的烦心事。有回他处理一堆关于驿站马匹的奏章,看得眼睛都花了,拍着桌子跟下属吼:我当年在凤凰池,看的是灭吴大计!现在天天算马吃多少草料,这官当的还有啥意思!

  下属们也觉得这位新上司有点怪。以前的尚书令处理公务兢兢业业,荀勖却总跟丢了魂似的,动不动就对着窗外发呆,嘴里还念叨着凤凰池的柳树该发芽了。有次开部门会议,他居然把尚书省说成了中书省,底下的人互相使眼色,谁也不敢戳破——毕竟这位老爷子虽然心不在焉,但摸皇帝心思的本事还在,谁也不想给他穿小鞋。

  更有意思的是朝堂上的表现。以前在中书省,荀勖每次发言都能说到司马炎心坎里,现在却常常答非所问。有回讨论祭祀的礼仪,他突然冒出一句臣觉得陛下该给中书省添几盏新灯了,气得司马炎差点把手里的玉圭扔他脸上。散朝后,有大臣偷偷问他:大人您这是咋了?荀勖叹口气:老了,脑子跟不上了。其实他心里清楚,不是脑子跟不上,是心不在这上面了。

  他去世那天,洛阳城飘着小雪。前来吊唁的人里,有当年在中书省的老同事,也有尚书省的下属。老同事们回忆起当年在凤凰池边一起办公的日子,感叹道:老荀啊,还是放不下那地方。下属们却一脸茫然:尚书令这么大的官,他到底有啥不满足的?

  有个小吏在整理荀勖遗物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凤凰池水深三尺,尚书台楼高百丈,然臣心之所向,不在高卑。字迹潦草,像是临终前匆匆写就的。小吏没看懂,随手扔了,他哪里知道,这简单的几句话,道尽了一个官场老油条最后的遗憾。

  司马光说

  荀勖之才,在于察上意、知进退,然其心牵于机要,情系于近侍,是以虽居高位而不乐。观其叹夺我凤凰池,可知宠禄之惑人深矣。夫为官者,当以国事为重,岂能以私意定取舍?勖之终身,智则智矣,未见其大也。

  作者说

  荀勖的,其实藏着一种职场真相:真正的权力往往不在职位的高低,而在与核心资源的距离。凤凰池的珍贵,不在于它的官阶大小,而在于它是离皇帝最近的信息枢纽——那里有最新的决策动向,有最核心的权力网络,有最直接影响全局的机会。荀勖的,本质上是舍不得这种信息特权。

  这像极了现代职场里的核心部门情结:有人宁愿在靠近权力中心的小岗位上待着,也不愿去看似更高级别的边缘部门。因为他们清楚,资源的分配、机会的获取,往往取决于你离决策圆心有多远,而非职位表上的层级。荀勖的通透之处在于,他戳破了升官就一定是好事的假象——对追求实权的人来说,离开核心圈的晋升,不过是华丽的流放。

  更值得玩味的是他的善揣上意。这常被视为投机取巧,却暗含着古代官场的生存逻辑:在信息不透明的体系里,能精准把握最高决策者的意图,本身就是一种稀缺能力。可惜的是,他把这种能力变成了依赖,最终被困在自己搭建的信息茧房里,走不出那片凤凰池了。

  本章金句

  职场的真谛从来不是坐多高的位子,而是离核心价值有多近的距离。

  如果你是荀勖,面对从核心机要部门调到看似更高阶的岗位,会像他那样怅然若失,还是高高兴兴上任施展抱负?来评论区说说你的想法吧!
  http://www.paoshu5.cc/book/44027/4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