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8章 南梁遗局趣事:降将归陈与战船备战的热闹年
推荐阅读:
定河山
魂穿水浒:我竟成了童贯义子
青金志
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
攻略女帝:太监最风流
盘点历朝败家子,嬴政老朱气疯了
人间清醒:资治通鉴智慧
北凉王
特工:开局郑耀先和我接头
汉世祖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公元557年的南方,局势乱得像一锅煮糊的东北乱炖——梁朝还没完全凉透,陈霸先在江南忙着搭新架子,萧勃在广州想抢地盘,王琳在中游囤战船,还有个叫欧阳頠的将军,一会儿归这个,一会儿附那个,活像个在乱世里找饭碗的“职场老油条”。咱们先从欧阳頠的故事说起,看看他怎么从“阶下囚”变成陈朝的“得力干将”,再聊聊王琳和陈霸先的“战船对峙”,那场面,可比戏台子上的武戏还热闹。欧阳頠早年在梁朝当官,梁世祖在位时,他已经是东衡州刺史,手里握着一方兵权,日子过得还算滋润。后来朝廷一纸调令,让他去当郢州刺史,按理说官升了一级,是好事,可半路上杀出个萧勃。萧勃当时在广州一带势力不小,觉得郢州是自己的“后花园”,哪容得外人来插脚?直接派兵把路给堵了,放话“要么回东衡州,要么留在我这儿”。欧阳頠没办法,总不能带着兵硬闯,只好灰溜溜地退了回去,郢州刺史的位子没坐成,还落了个“听话”的名声。
没过多久,江陵被西魏攻破,梁朝的根基彻底垮了,欧阳頠没了靠山,思来想去,还是投靠了萧勃——毕竟萧勃手里有兵有地盘,跟着他至少饿不着。萧勃见欧阳頠来投,也挺高兴,觉得多了个能打仗的帮手,待他还算客气。可萧勃不是个安分的主,见陈霸先在建康(今南京)越来越风光,心里不服气,琢磨着“你能当老大,我凭啥不能?”公元557年,萧勃在广州起兵,想北上跟陈霸先争天下,还让欧阳頠当先锋,带着兵打头阵。
欧阳頠也没多想,领了命令就往北走,一路打到豫章的苦竹滩。这苦竹滩是个水路要冲,两岸长满了竹子,风一吹沙沙响,看着挺幽静,其实是个打仗的好地方。欧阳頠觉得这儿易守难攻,就把军营扎在滩头,等着陈霸先的军队来。可他没料到,陈霸先派来的将军是周文育——这位可是陈朝的“开国猛将”,打硬仗从来不含糊。
周文育带着兵一到,没跟欧阳頠废话,直接选了个夜里,趁着月色朦胧,派小船偷偷绕到欧阳頠军营后面,先把他的粮道给断了,再从正面发起进攻。欧阳頠的士兵还没反应过来,军营就乱成了一锅粥,有的忙着拿武器,有的忙着找粮食,还有的干脆往竹林里跑。欧阳頠想指挥,可乱成这样谁还听他的?没一会儿就被周文育的士兵抓住了,五花大绑地押到周文育面前。欧阳頠叹了口气,心想“这下完了,肯定要掉脑袋”。
可没想到,周文育没杀他,反而把他送到了建康,交给陈霸先处置。欧阳頠一路上都提心吊胆,到了建康见到陈霸先,却发现陈霸先对着他笑。原来两人早年间在梁朝共事过,还算有点交情。陈霸先亲自给欧阳頠松了绑,还摆了好酒好菜招待他,说“当年咱们就认识,我知道你是个有本事的人,萧勃不识才,我可不能放过你”。
欧阳頠又惊又喜,连忙磕头谢恩。陈霸先见他愿意归顺,更高兴了,直接任命他为衡州刺史,还派他回岭南去平定萧勃的残余势力。欧阳頠带着陈霸先给的兵,一路南下,因为他在岭南一带威望高,不少地方官见他来了,要么投降,要么逃跑,没费多大劲就把岭南平定了,还把岭南的土地献给了陈朝。就这么着,欧阳頠从“阶下囚”变成了陈朝的“功臣”,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官复原职,堪称乱世里的“幸运儿”。
这边欧阳頠忙着给陈朝“打工”,那边王琳却在忙着跟陈霸先“叫板”。王琳也是梁朝的旧臣,手里握着不少兵权,尤其是水军,在长江中游一带没人能比。陈霸先建立陈朝后,想拉拢王琳,派人去征召他入朝当官,可王琳根本不买账——他觉得陈霸先“篡了梁朝的位”,心里不服气,还想自己当老大。
为了跟陈霸先对抗,王琳开始大张旗鼓地造战船。他把长江边的木材都搜罗过来,打造了不少大战船,有的战船能装几百个士兵,船上还架着弓箭和石头,看起来威风凛凛。他还到处招兵买马,把梁朝的旧部、流民都收拢过来,没多久就攒了一支不小的军队,天天在江上操练,扬言要“讨伐陈霸先,恢复梁朝”。
陈霸先见王琳不服管,还敢公开叫板,也没客气。公元557年六月,他任命侯安都为西道都督,周文育为南道都督,让两人各带一万水军,总共两万兵力,约定在武昌会师,一起讨伐王琳。侯安都和周文育都是陈朝的名将,侯安都擅长水战,能在船上指挥士兵灵活作战;周文育刚打了胜仗,士气正旺。两人接到命令后,立马带着战船出发,浩浩荡荡地往武昌赶。
当时长江上的场面特别壮观——陈朝的战船排成队,风帆鼓鼓,旗帜飘扬;王琳的战船也在对岸列阵,船上的士兵拿着武器,盯着陈朝的军队。双方就这么隔着江水对峙,谁也没先动手,可空气里全是火药味,只要有人先放一箭,立马就会打起来。江南的百姓见了,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生怕战火烧到自己头上。这一场“战船对峙”,也成了陈朝初年最紧张的战事之一。
司马光说
《资治通鉴》载欧阳頠事,赞陈霸先“释怨用才,故能平岭南”;论王琳之叛,叹“乱世之中,兵权在握者多怀异心”。盖天下未定之时,用人当不拘一格,若能化敌为友,则可为己助力;反之,若不能安抚强将,则易致祸乱。陈霸先之智,在于能容欧阳頠之“降”;王琳之失,在于未识天下大势,徒增战乱耳。
作者说
咱们看欧阳頠和王琳的故事,会发现乱世里“选择”比“能力”更重要。欧阳頠虽然几次易主,却总能在关键时刻选对“老板”——投靠萧勃是为了自保,归顺陈霸先是为了施展才华,他没纠结于“忠臣不事二主”的旧观念,反而用“灵活变通”保住了自己,还为陈朝平定了岭南。这放在现在就像职场里,有人死守着一家快倒闭的公司,有人却能果断跳槽到有前景的企业,最后往往是后者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再看王琳,他有能力、有兵权,却选错了“对抗的对象”。陈霸先当时已经掌控了江南的核心地区,民心渐附,而王琳只凭着“恢复梁朝”的口号,根本得不到多少支持。他造战船、招兵马,看似声势浩大,其实是在“以卵击石”。这告诉我们,不管是古代的军阀,还是现在的创业者,光有“野心”和“实力”不够,还得看清大势——逆势而为,再强的实力也会白费;顺势而为,才能事半功倍。
本章金句
乱世里的选择,不是选“忠诚”或“背叛”,而是选“顺势”或“逆势”;成功的关键,不是硬拼实力,而是找对方向。
http://www.paoshu5.cc/book/44027/6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