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人才与兵源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一夜之间,朱仙镇外,天翻地覆。

  昨天还是一个污水横流,死气沉沉的贼寇大营。今天,却成了一个巨大而有序的工地。

  十万流民,不再是乌合之众。他们被分成了上百个方阵,每个方阵前都站着一名手持名册的玄甲军文书。

  “姓名?”

  “狗……狗蛋。”

  “哪里人?”

  “南阳府,逃荒出来的。”

  “以前做过什么?”

  “种……种地。”

  文书在名册上迅速写下几个字,然后递给他一块小小的木牌。木牌上用墨写着“农-七-三五”。

  “拿着牌子,去东边那个黄旗下面排队领吃的。领完饭,在那里等着,不准乱跑。”

  文书的声音没有感情,但狗蛋却听得热泪盈眶。

  他有名字了。他不再是流民,不再是贼寇。他成了一个有编号的人。

  在另一个方阵,气氛则完全不同。

  “姓名?”

  “张麻子。”一个满脸油污的汉子答道。

  “以前做什么的?”

  “铁匠。给县里王老爷家打过农具。”

  文书的眼睛亮了一下,多问了一句:“会看火候吗?能锻刀吗?”

  “会!俺爹就是军器局退下来的匠户,俺从小就跟着他学!”

  “好。”文书点点头,递给他一块红色的木牌。“匠-铁-零一。去那边红旗下面,有人带你去吃饭,吃完饭有活干。”

  张麻子拿着那块红牌子,手都在抖。匠人,在流民营里是最没用的。他们力气不如壮丁,又没地可种。

  可在这里,他拿到的牌子,颜色都不一样。

  李过就站在不远处,沉默地看着这一切。

  他没有被关起来。林望真的给了他自由,只是派了两个士兵不远不近地跟着他。

  他看着那些曾经跟着自己,只为了混一口饭吃的流民。如今,他们被清晰地分门别类。

  会种地的农人,会手艺的工匠,十五到四十岁的青壮。

  甚至还有一些读过书的秀才,被单独叫到一边,让他们抄写文告。

  每个人,都像是一件货物,被精准地贴上了标签,然后分流到不同的地方。

  整个过程,高效得令人发指。

  没有争吵,没有混乱。只有玄甲军士兵冰冷的命令,和流民们麻木又顺从的执行。

  一个巨大的医疗营帐区被搭建起来。里面传来草药的味道和病人的呻吟。

  几个穿着白布褂子的人,正在给病人灌药,清洗伤口。李过认得,那些是林望带来的军医。

  他看到一个孩子因为久饿,肠胃受不住热粥,开始上吐下泻。很快,两个士兵跑过来,用担架将孩子抬进了医疗营。

  李过的心,被狠狠地刺了一下。

  在他的营里,这样的孩子,只能躺在冰冷的泥地上,等着慢慢死去。

  他想建立秩序,可他手上只有一群快饿死的人。他想约束部下,可他连他们下一顿饭在哪里都不知道。

  而林望,用了一天时间,就做到了他三年都没能做到的事。

  “看明白了?”

  沈炼的声音从旁边传来。这位皇帝的监军,今天也换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脸上带着复杂的神情。

  李过没有回答。

  “我看不明白。”沈炼自己摇了摇头,像是对李过说,又像是自言自语。

  “我在诏狱,见过最硬的骨头。我在边关,也见过最悍的兵。”

  “可我从没见过这么……这么整理人的。”

  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

  “这不是朝廷的法子。”沈炼看向李过,“也不是你当反贼的法子。”

  “这是一种新东西。”

  李过沙哑地开口:“他想做什么?”

  “不知道。”沈炼的目光投向远处那个正在和工匠说话的身影。“但我知道,河南这百万流民,要换个活法了。”

  林望此刻正蹲在一群工匠面前。

  他手里拿着一块木炭,在地上画着图。

  “高炉见过吗?”

  “回大人,小的在矿山见过,炼铁的。”一个老铁匠回答。

  “我需要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我建起一座小的高炉。不用太大,能把缴获的那些破铜烂铁都融了就行。”

  “大人,这……这得有耐火的土啊。”

  “黏土,石英石,我派人去找。你们只管出技术。”林望站起身。“所有参与的工匠,每天三顿,顿顿有肉。”

  工匠们的眼睛,瞬间亮得吓人。

  “另外,我还需要木匠。大量的木匠。”

  林望指着远处那些被收缴的破旧兵器。

  “把那些长枪的枪杆,都给我改成车轴。把那些破窝棚的木头,都拆了,做成车轮。”

  “我要造车。能造多少,就造多少。”

  一个木匠大着胆子问:“大人,造车做什么?”

  “运人。”林望回答。

  “把你们,还有你们的家人,都运到哈密去。”

  去哈密。

  这三个字,像一块石头,砸进了所有工匠的心里。

  三天的时间,过得很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过几乎走遍了整个营地。

  他看到了全新的训练营。数千名被挑选出来的青壮,正在玄甲军老兵的呵斥下,站着僵硬的军姿。

  他们的眼神里,还有迷茫和恐惧。但手里那碗实实在在的白米饭,让他们愿意忍受任何辛苦。

  他看到了工匠营。一座小小的炼焦炉已经开始冒烟。木匠们在叮叮当当地赶制着车辆零件。

  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个“扫盲班”。几个识字的秀才,正在教一群半大的孩子,用树枝在地上写字。

  教的第一个字,是“人”。

  “人,要站直了,才是个‘人’字。”

  李过站在那里,听了很久。

  他想起了自己。他杀了贪官,反了朝廷,不就是想活得像个人吗?

  可到头来,他带着十万人,活得连狗都不如。

  第三天晚上,李过主动走进了林望的大帐。

  林望依旧在看那座沙盘。

  “想好了?”林望没有回头。

  “我……我有一个问题。”李过深吸一口气。

  “说。”

  “你把我们这些人弄到哈密去,到底图什么?”

  “你手下有玄甲军这样的强兵,要什么没有?为什么还要我们这些……累赘?”

  林望终于转过身,看着他。

  “玄甲军是很能打。”

  “但他们不会种地,不会打铁,不会烧砖,不会织布。”

  “一支只会打仗的军队,是无根之木。它需要靠抢劫,或者靠朝廷输血才能活下去。”

  林望走到李过面前。

  “我要的,不是一支军队。”

  “我要的,是一个能自己造血,自己活下去,还能活得很好的地方。”

  “哈密,就是这个地方。而你们,”林望指了指帐外,“就是它的血。”

  “我收编的青壮,以后是玄甲军的预备役。我带走的工匠,是哈密工坊的基石。我安置的农户,是哈密未来的粮食保障。”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用处。”

  林和的眼神,平静而深邃。

  “李过,你的用处,就是替我把那些新兵,练成能上战场的兵。”

  “你比我手下任何一个人,都更懂大明的军队是什么样子。也更懂,怎么把一群泥腿子,变成老兵油子。”

  李过沉默了。

  林望的话,像一把刀,剖开了他所有的伪装和骄傲。

  他发现,在这个人面前,自己心里那点小九九,根本藏不住。

  他不是在邀请自己。他是在给自己安排一个位置。

  一个最适合他的位置。

  “我……我答应你。”

  李过单膝跪地,低下了他高傲的头颅。

  “从今天起,我李过,愿为大人效力。”

  林望笑了。

  “起来吧。玄甲军里,不兴这个。”

  “明天,第一协的协统,归你管了。”

  林望拍了拍他的肩膀。

  “别让我失望。也别让你自己失望。”

  李过站起身,眼眶有些发红。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沈大人。”林望又看向一旁的沈炼。“这几天,辛苦你了。”

  沈炼的表情很奇怪,他拱了拱手:“分内之事。”

  “林大人,你把河南的‘匪’,变成了你哈密的‘民’。这手段,沈某佩服。”

  “可这数万人的迁徙,不是小事。从河南到哈密,几千里路,路上怎么安置?到了哈密,又怎么活?”

  “这事,要是办不好,恐怕会激起更大的民变。”

  沈炼的话,不是质问,更像是一种提醒。

  林望笑了笑。

  “沈大人放心。”

  “我从不做没把握的买卖。”

  他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红色的长杆。

  “从归德府到西安府,再沿着渭水,一路向西,进入甘肃。”

  “这条路,我会让它成为一条黄金之路。”

  “所有被我迁走的工-匠和家属,都会坐上新造的大车。所有被收编的青壮,会成为护卫。”

  “至于剩下的老弱妇孺……”

  林望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冷酷。

  “我会把他们,留在河南。”

  沈炼瞳孔一缩:“什么?”

  “我会在归德府,建立一个大的屯田区。”

  “把周王府,还有那些劣绅的土地,全部分给他们。”

  “我留下一千兵,再招募一部分本地乡勇,保护他们。”

  “他们在这里种地,产出的粮食,一部分自用,一部分,就要作为军粮,支援哈密。”

  沈炼倒吸一口凉气。

  林望这根本不是剿匪。

  他是在河南,钉下了一颗属于他自己的钉子。

  一个屯田区,一个兵源地,一个后勤基地。

  这个人的图谋,比他想象的,要大得多。

  大得让他感到了恐惧。
  http://www.paoshu5.cc/book/44080/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