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书网 > 大明卫 >第197章 历史的岔路口!
加入书架 开始阅读

第197章 历史的岔路口!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陆铮的目光变得深邃而冰冷。对南直隶绝不能大张旗鼓增兵凤阳,那等于告诉李自成这里的重要性,反而会激发他的兴趣。

  必须以“例行修缮”、“加强皇陵司香守卫”等名义,秘密从南京守备太监系统(锦衣卫能部分影响)和信任的南直隶卫所中,抽调绝对可靠的精锐,混入凤阳留守司和皇陵卫,加强核心区域的防务。

  同时,命令当地“听风”力量,对皇陵周边地形、可疑人员、物资流动进行严密监控,但不主动打草惊蛇。

  这正是陆铮将李自成驱赶至南直隶的深层用意之一!

  东南膏腴之地,承平日久,卫所废弛,官绅腐化,漕运利益集团盘根错节,一直是朝廷财政的输血地,却也自成一体,对中枢阳奉阴违。

  让李自成这把“刀”去搅动南直隶这潭深水:

  流寇兵临富庶之地,东南的勋贵、官僚、大地主们为了自保,就必须出血!

  出钱出粮募兵自保,甚至不得不更加依赖朝廷(陆铮)的支援,这就能缓解朝廷(尤其是辽东战事)的部分压力。

  太平岁月掩盖的矛盾会在战乱下彻底爆发。哪些卫所不堪一击?哪些官员临阵脱逃?哪些豪强勾结流寇?

  哪些人忠心可用?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为后续整顿南直隶提供了绝佳借口和名单。

  将朝堂的部分注意力从河南的血腥清洗转移到东南的危机上。

  让那些弹劾沈炼的清流们也尝尝家乡遭殃的滋味,看他们还有多少心思在朝堂上打口水仗。

  南直隶毕竟是大明腹心,官方力量再废弛,底蕴犹在。

  李自成在那里必然会遭到激烈抵抗和围剿,其力量也会被进一步消耗。这比将他困死在河南,逼其做困兽之斗要划算。

  陆铮铺开南直隶的详细地图,眉头紧皱。陆铮根据现代记忆中知识中对李自成行军路线和攻击偏好的分析。

  结合锦衣卫暗探送回的情报,判断出几个李自成最可能攻击的目标:除了凤阳皇陵,还有漕运关键节点(如淮安)、富庶的州县城池(如扬州外围)、以及大型官仓所在地。

  指令暗探对这几个重点区域,进行最高级别监控。特别是大规模粮食、药材、军械的异常流动(流寇需要补给),以及地方官员、豪强与不明势力的异常接触。

  再指令沈炼,河南整顿之余,派出小股精锐骑兵(伪装或由“辨骨”带领),频繁越境“巡哨”,在南直隶北部边缘活动,做出追击清剿残寇的姿态。

  这既是施加心理压力,驱赶李自成向预定区域移动,也是一旦李自成真对皇陵等目标动手,他们能成为最快的一支反应力量(尽管可能赶不及阻止,但能追击和扩大战果)。

  陆铮甚至考虑更阴险的一招:通过某些渠道,向李自成方面“泄露”一些经过篡改的“情报”。

  例如夸大某个富庶但防御薄弱城镇的粮储,或是渲染凤阳皇陵的“守备松懈”(实则已暗中加强),引导李自成的攻击方向,使其避开真正致命的皇陵,或者落入预设的埋伏圈。

  陆铮迅速起草了两份绝密命令。

  一封给沈炼:

  “河南事,按既定方略,以恢复秩序、清丈安民为要。南直隶流寇,乃疥癣之疾,暂不必倾力越境清剿。

  可遣精干小队,于边境巡弋,张大声势,驱其深入东南富庶之地,令其与当地官绅互相消耗。

  然,需时刻掌握其主力动向,尤须警惕其窜犯凤阳、淮安等要地。若其有扑向凤阳之迹象,你部需不惜一切代价,疾驰拦截,或攻其必救以牵制!

  此事关乎国本,切记!另,南直隶官场若有异动、或求援文书至,需及时上报。”

  给南直隶的北镇抚司“听风”最高头目:

  “最高警戒令:目标李自成部,已流入南直隶。尔部首要任务:监控其一切动向,重点预警其对凤阳皇陵、漕运枢纽、大型官仓之企图。

  已协调南京守备太监及可靠卫所,暗中加强皇陵守备。尔等需融入当地,细查任何可能与流寇勾结之官、绅、商,及粮秣军械异常流动。

  若发现流寇有攻击皇陵之明确意图,可动用一切手段,包括散布假消息、制造事端以延迟其行动,并即刻八百里加急飞报!

  必要时,可出示本使手令,要求当地守军配合,但需谨慎,避免打草惊蛇。”

  写完后,陆铮吹干墨迹,盖上自己的特殊印鉴。他走到窗边,望着南方沉沉的夜空。

  陆铮将李自成这把火引向南直隶,是一步险棋,更是一步狠棋。他用皇陵的安全作为赌注,赌自己的先知和布局能快过历史的惯性。

  赌李自成会在造成最大破坏前被削弱或引向别处,赌最终能从中榨取最大的政治和军事利益。

  “李自成…但愿你不要自寻死路,非要去动那座坟。”陆铮的声音冰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作为穿越者,他背负着知晓历史的沉重,甚至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韪,行此驱虎吞狼、险中求胜之策。

  大明的黄昏,需要的是能于悬崖边起舞的执棋者,而非循规蹈矩的忠臣。

  ……

  十月初。南直隶

  凤阳府,皇陵神宫监。

  皇陵周遭看似一切如常。秋风拂过松柏,香火袅袅,守卫的军士盔甲鲜明,步伐却似乎比往日更沉重几分。

  神宫监掌印太监(已暗中接到南京守备太监和北镇抚司双重密令)表面镇定,每日例行巡查,但袖中的手却时常因紧张而汗湿。

  他麾下多了几十张“生面孔”,都是南京来的净军精锐,伪装成普通杂役或低阶守卫,眼神锐利,时刻扫视着任何可疑的动静。

  皇陵各关键隘口、享殿、明楼等地,夜间值守人数增加了一倍,还设置了几个暗哨。

  “干爹,这日夜防贼的,到底防谁啊?流寇真敢来惊扰皇陵?”一个小太监低声问。

  掌印太监瞪了他一眼,压低声音:“闭嘴!不该问的别问!告诉底下人,都给我把招子放亮点!

  但凡有陌生面孔、可疑车马靠近,立刻上报!出了半点差池,咱们全都得掉脑袋,九族都不够诛的!” 小太监吓得一缩脖子,再不敢多言。

  一种无形的、令人窒息的压力笼罩着这座象征朱明龙脉的陵寝。

  ……
  http://www.paoshu5.cc/book/44130/1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