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契》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始皇二十六年秋,关中云气成五彩。咸阳宫阙如黑铁铸就,檐角悬着的铜铃在风中纹丝不动。廷尉府西侧廨屋内,程邈正以刀笔修削松木简,手背青筋如老虬盘结。忽闻堂外马蹄踏碎晨曦,谒者高呼如裂帛:“诏下——天下书同文!”

  满堂刀笔吏齐齐抬头,竹简哗啦坠地声此起彼伏。程邈手中刻刀在“爰”字最后一捺处骤停,墨点溅上眉梢。他想起云梦泽畔那个楚人,眼角细纹如虫蚀木痕般深刻起来。

  一、楚地夜雨

  三年前程邈任南郡狱曹,在云梦泽畔亭舍初见屈奚。彼时暴雨如天河倾覆,这个楚人竟在檐下铺开竹简,就着闪电刻写篆文。雨水顺着他的草履汇成细流,怀中却紧抱以麂皮包裹的简册。

  “秦吏?”屈奚抬头时,额间朱砂痣在电光中如血珠跳动。程邈按剑颔首,见他展露的简册上,楚鸟虫书与秦篆并列如比翼之鸟。左侧“日月星辰”四字屈曲若翔凤,右侧同样的字方正如矩尺。

  “楚人习秦篆,欲为细作否?”

  “天地之道,终要归于一。”屈奚以袖拂去简上水珠,“先生看这‘雨’字——秦篆如檐水滴石,楚书若暴雨倾盆,然皆述天之垂泪。”

  程邈后来才知,此人是三闾大夫后裔,却毕生收集六国书契。那夜他们共饮椒浆,屈奚醉后以箸击节而歌:“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秦楚虽异服,共戴此蟾蜍!”

  二、咸阳铸字

  诏令既下,程邈被征入丞相府隶定新字。每日与数十大儒争执于明堂:齐鲁儒生主张保留象形古意,燕赵之士力推简易刻符。某日争“车”字写法,齐人姜衍竟掷冠于地:“削去车辕轮辐,与契文何异!”

  程邈独坐西窗,将屈奚所赠楚简铺陈案上。忽见某简背面以丹砂勾勒的图案——七国“马”字环绕中心空白,如百川朝海。他悚然惊觉:屈奚早绘就文字归流之图。

  是夜他闯进博士周青臣府邸。老博士正在桐油灯下摩挲玉琮,闻程邈言罢,枯指轻叩琮身:“禹铸九鼎象物,今陛下欲铸文字为鼎。然鼎腹需容四海牲醴,字体当如广厦容万民。”

  月余后,程邈献《字范》三策:取六国笔画之公约数,存篆书骨架而化曲为直。始皇朱批“可”字如剑出鞘,诏命程邈总督刊刻事宜。

  三、断简疑云

  就在此刻,云梦泽传来噩耗。亭长密报:屈奚私藏禁书事发,拒捕时蹈火而亡,所聚简册尽焚。程邈指节捏得发白,案头新刻的《爰历篇》竹简突然断裂,利茬刺入掌心。

  他星夜驰往云梦。焦土中只剩半片玉圭,刻着屈奚常佩的玄鸟图腾。亭卒呈上唯一幸存的漆匣,内藏七卷素绢——竟是屈奚手绘的六国文字流变图,末页朱砂题跋灼人眼目:“书同文非绝古今,乃使百花酿为蜜。”

  归途过函谷关,守关士卒正以新字模烙刻符节。程邈见那“关”字横平竖直,忽然悟透:屈奚以死献祭,是要让楚书魂魄融入新文。就像铜锡合铸成青铜,流动时分明泾渭,凝固后岂辨彼此?

  四、泰山刻石

  始皇东巡至泰山,程邈奉诏随行刊刻石经。山道间六国遗老云集,皆缟素如雪。当匠人凿出第一个“泰”字时,人群骚动——这字既有齐书的宽博,又含楚书的飞扬。

  是夜有老者闯入帐中,程邈认出是昔日争“车”字的姜衍。老人从怀中取出玉刀:“此乃齐鲁祭器,请熔入刻石之凿。”继而荆襄文人献来楚地朱砂,燕赵墨客呈上代郡玄石。至黎明时分,案头堆满九州物产,如百鸟朝凤。

  程邈立于泰山极顶,看旭日照亮新刻的《泰山铭》。忽然明白屈奚所言“百花成蜜”的真意——那些看似消亡的笔画,其实化作骨血沉入新字。就像渭水纳尽支流,反而愈发浩荡。

  五、同文之契

  十年后,程邈病逝于咸阳。遗命以素绢裹身,绢上墨书生平所定三千字。发丧那日,关东儒生联名上书,请以“文正”为谥。

  其孙整理遗物,发现密室藏有玉匣。内贮七卷帛书,分别是六国文字撰写的《诗经》,中央却是一卷无字素绢。唯有匣底镌刻小篆:“书同文者,非以秦灭六国,乃使六国生于秦。”

  窗外,学童正诵新版《仓颉篇》。某个稚嫩嗓音将“黔首”读作“黎民”,老夫子笑而拊掌:“善!此字本当如此读。”声震庭树,惊起满枝麻雀,朝着云梦泽方向振翅而去。
  http://www.paoshu5.cc/book/4429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