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校园课暖意,文创角新颜
推荐阅读:
碧蓝:养了一群冲官逆女
魔法乱世群英荟,内卷小队个个强
出来混讲背景?我的背景是国家!
半岛小行星
我和琴酒携手共玩柯学世界
虐完我,季总悔不当初
一刀封神
华娱之出人头地
青娘的商业智慧
沧海扬帆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周三清晨,天刚蒙蒙亮,苏晚就带着装满材料的行李箱赶往海滨小学。箱子里码着三十份竹丝套装、三十个木质底座,还有一沓印着灯笼图案的体验券,最上层放着两个彩色灯笼样品——浅绿的“竹间青”和鹅黄的“春日暖”,是特意带过去给孩子们做展示的。刚到学校门口,就看到陈老师带着几个孩子在等。穿粉色外套的小女孩攥着一幅画,蹦蹦跳跳地跑过来:“苏晚老师!这是我画的灯笼,里面有竹丝精灵和海鸥!”苏晚接过画,纸上的灯笼涂着渐变的浅粉色,旁边还歪歪扭扭写着“我的灯笼会讲故事”,她忍不住蹲下身,摸了摸女孩的头:“画得真好看,今天咱们就能把它变成真的灯笼啦。”
走进教室,孩子们的目光立刻被讲台上的彩色灯笼吸引。浅绿的灯笼挂在窗边,晨光透过藤竹缝隙,在墙上投出细细的纹路;鹅黄的灯笼摆在桌角,旁边放着周师傅寄来的皮影,引得几个孩子凑过来小声讨论:“这个影子是蝴蝶吗?”“晚上点亮灯笼会不会更好看?”
上课铃响后,苏晚先播放了孩子们之前录制的“藤竹灯笼历险记”音频。清亮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从前有一根竹丝,它从洞头的竹林里出发,坐了很久的车,遇到了云南的藤条……”孩子们听得入神,有的托着下巴,有的轻轻晃着腿,眼神里满是好奇。音频结束后,苏晚举起竹丝和藤条:“大家看,这就是故事里的竹丝和藤条,今天咱们就用它们,编一个属于自己的迷你灯笼。”
接下来的演示环节,李师傅特意放慢了动作。他先拿起四根竹丝,交叉摆成方形,用棉线固定住四角:“这是灯笼的底座,大家一定要把线系紧,不然编的时候会散哦。”然后取来浅绿的藤条,绕着竹丝慢慢缠绕:“藤条要一圈压一圈,就像给竹丝穿衣服一样。”孩子们看得认真,有的还拿出铅笔在纸上画步骤,生怕错过细节。
到了亲手操作环节,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苏晚和陈老师穿梭在课桌间,耐心指导每个孩子。穿蓝色校服的小男孩手有点笨,藤条总是缠错圈,急得鼻尖都冒了汗。苏晚蹲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一起绕:“别急,咱们先绕第一圈,再把第二圈压在第一圈上面,你看,这样是不是就整齐了?”小男孩跟着慢慢操作,终于绕对了,高兴得举起竹丝底座:“老师!我做好啦!”
张奶奶也赶来帮忙,她戴着老花镜,帮孩子们修剪过长的藤条,还教大家编简单的平安结当挂饰。“把绳子对折,再绕个圈……”她一边演示一边说,手里的红绳很快变成了小小的平安结。孩子们跟着学,虽然编得歪歪扭扭,但每个都格外认真,有的还把平安结系在灯笼提手上,当成“专属标记”。
一节课下来,三十个孩子都完成了自己的迷你灯笼。有的给灯笼贴了剪纸,有的系上了平安结,还有的用彩笔在竹丝上画了小图案。苏晚把元宇宙体验券发给每个孩子:“大家扫券上的二维码,就能在元宇宙里编虚拟灯笼,还能生成专属海报哦。”孩子们接过体验券,立刻围在一起讨论:“我要编个和手里一样的浅绿灯笼!”“我想给虚拟灯笼加个皮影!”
下午,苏晚和林晓带着彩色灯笼样品、皮影套装,赶往张老板的文创店。店里已经腾出了一个角落,货架上摆着提前打印好的编织过程图,墙上贴着元宇宙体验码。张老板拿着设计图,兴奋地说:“我打算把这个角落叫‘藤竹灯笼小天地’,顾客来了能看实物、扫二维码体验,还能预订套装。”
几人一起布置展示角:把浅绿、鹅黄、淡粉三个彩色灯笼挂在最显眼的位置,每个灯笼旁边都放着对应的皮影;货架下层摆着“皮影灯笼套装”样品,旁边附了一张卡片,写着“点亮灯笼,皮影随光起舞”;墙上的体验码旁边,贴了孩子们编的迷你灯笼照片,还标注着“海滨小学孩子的作品”。
布置完后,张老板试着扫了扫体验码,元宇宙界面立刻弹出,屏幕上的虚拟灯笼和实物一模一样。“太神奇了!”他忍不住感叹,“顾客肯定会喜欢,我这就发朋友圈宣传!”林晓还帮店里连接了音响,循环播放孩子们录制的灯笼故事,温暖的童声配上灯笼的光影,整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
傍晚,元宇宙后台传来了新消息:有家长上传了孩子编迷你灯笼的照片,配文“非遗手艺太有意义了,孩子回家后还在研究怎么编平安结”;还有文创店的顾客留言,预订了两套“皮影灯笼套装”,说要送给朋友当礼物。苏晚把这些消息截图发到团队群里,大家纷纷回复:“太好啦!”“后续可以多和学校合作!”
李师傅还在工具房里忙碌,他根据白天上课的情况,调整了竹丝的尺寸:“下次给更小的孩子上课,竹丝得再削细一点,这样更好操作。”王师傅也发来消息,说彩色藤条已经准备好,下周开始量产浅绿、鹅黄、淡粉三种颜色的灯笼,还会在灯笼底部刻上“洞头竹·云南藤”的小字,当成“专属印记”。
苏晚坐在小院的竹椅上,翻看着当天的记录:“4月3日,海滨小学藤竹编织体验课顺利完成,30名孩子均制作迷你灯笼;文创店‘藤竹灯笼小天地’布置完毕,首日预订2套皮影套装;元宇宙新增用户150人,多为家长及文创店顾客。”她抬头望向屋檐下的灯笼,夕阳的余晖透过灯笼,在地上投下温暖的光影,像撒了一地的星光。
忽然,手机响了,是另一所学校的老师打来的,询问能不能也开展藤竹编织体验课。苏晚笑着答应,和对方约定下周一起讨论课程细节。挂了电话,她看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元宇宙留言,心里满是暖意——这些小小的灯笼,正像纽带一样,把学校、文创店、手艺人、孩子紧紧联系在一起,而这条非遗传承之路,也在大家的努力下,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夜幕降临,文创店的“藤竹灯笼小天地”还亮着灯。路过的行人被灯笼的光影吸引,纷纷走进店里,有的扫码体验元宇宙,有的询问套装价格,还有的拿起迷你灯笼照片,好奇地问:“这些都是孩子编的吗?”张老板笑着点头,给大家讲藤竹灯笼的故事,讲洞头竹丝和云南藤条的渊源,讲孩子们上课的趣事。
苏晚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学校开展体验课,更多文创店设置展示角,更多人通过元宇宙、通过实物灯笼,爱上藤竹编织这门老手艺。而那些孩子手里的迷你灯笼、元宇宙里的虚拟灯笼、文创店里的套装灯笼,都会成为非遗传承的小小火种,在更多人心里点亮热爱,续写属于老手艺的新故事。
她在笔记本的最后,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校园里的笑声,文创店的灯光,元宇宙的留言,都是非遗传承最温暖的注脚。每一个灯笼,每一次体验,都在让老手艺慢慢融入生活,走向更远的未来。”
http://www.paoshu5.cc/book/44516/1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