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为何不来接机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决定了三位商业巨擘的命运。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抽冷气的声音,但迅速又被强行压下。

  所有人的头垂得更低,冷汗已经浸湿了佐藤的后背。

  就在这时,会议室的大门被猛地推开!

  住友银行的松本社长气喘吁吁地出现在门口。

  头发被雨水打湿,西装也有些凌乱,他脸上混合着仓促和一丝尚未消散的倨傲。

  “江会长!非常抱歉,雨太大了,路上……”

  他的解释戛然而止。

  因为他看到江辰缓缓转过头。

  那双眼睛里没有任何情绪。

  没有愤怒,没有责备,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冰冷的漠然。

  江辰的目光在他身上停留了不到一秒,便移开了,仿佛他只是闯入的一团空气。

  “美咲,”他吩咐道:

  “无关人员,请出去。会议继续。”

  松本社长僵在原地,脸色由涨红瞬间褪为惨白。

  他看着江辰那毫无温度的侧影,一股混杂着恐惧与不甘的冲动涌上喉咙,嘶声道:

  “江会长!您不能这样!

  我为集团立过功,在金融危机时为住友流过血!

  您不能这样对我啊!”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会议室里回荡,带着绝望的尾音。

  然而,江辰连眼角的余光都未曾再给予。

  他看着松本被两名安保人员“请”出会场,对那凄厉的辩解置若罔闻。

  为何不来接机?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江辰心中清晰如镜。

  三天前便已下达的通知,绝非遗忘所能解释。

  这要么是倚老卖老的轻视,认为他年轻资浅,不足为惧。

  要么,就是下马威,企图试探他的底线与权威。

  他亲临东京,目的之一,便是要借这场会议,将所有这些阳奉阴违、心怀叵测的“老臣”,连根拔起。

  能力?

  在他眼中,若不能为他所用,能力越强,反而越是隐患。

  忠诚,是唯一的通行证,也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至于替代者?

  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渴望上位的人才。

  厚重的隔音门重新闭合,将松本最后的挣扎彻底隔绝。

  会议室里陷入了绝对的死寂。

  江辰缓缓转回视线,眼眸扫过在座每一位高管的面孔。

  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让这份无声的威慑,持续地碾压着众人的神经。

  良久,他才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敲打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还有谁,觉得自己的‘功劳簿’可以凌驾于我的规矩之上?”

  无人敢应答,甚至连呼吸都被刻意压抑着。

  “或者,”他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目光如刀般锐利:

  “还有谁,认为三井离开了某些人,就无法运转?”

  回答他的,只有一片更深的死寂。

  江辰直起身,整理了一下袖口,动作优雅而冷酷。

  “很好。”

  他语气平淡,却为刚才的一切定下了最终的调子。

  “那么,希望这是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需要处理这样的‘无关人员’。”

  “现在。”

  “我们可以正式开始,讨论三井的未来了。”

  “三井集团cEo这个位置,空了有些时日。在座各位都是集团的栋梁,不妨都说说看......”

  “你们认为,谁最适合坐上去?”

  话音落下的瞬间,会议室陷入更深的寂静。

  每个人都在权衡利弊,没有人愿意在这个敏感问题上率先表态。

  这看似征询,实则是试探。

  谁先开口?

  推荐谁?

  推荐自己?

  还是攻击对手?

  每一个选择都可能万劫不复。

  松本被强行带离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与其冒险争夺那个至高位置,不如先保住现有的权位。

  这些职位虽不及cEo,却已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此刻,谨慎言行,比什么都管用。

  江辰等待片刻,见无人应答,便自然地转换了话题:

  “既然大家还需要时间考虑,这个问题暂时搁置。”

  “作为新任会长,我需要对集团的运营状况有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视线转向山田,“从金融投资事业部开始,汇报过去三年的业绩和未来一年的风险应对方案。”

  山田立刻站起身,迅速翻开面前的报表。

  会议进入实质性阶段,但每个人都清楚,刚才那个未决的人选问题,依然悬在每个人头顶。

  山田清了清嗓子,开始汇报:

  过去三年,金融投资事业部的年均资本回报率为7.8%......”

  随着一个个高管轮流汇报,江辰对三井这个商业帝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从半导体到精密机械,从金融投资到跨境贸易,其产业布局之广、根基之深,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最让他注意的是一个关键数据:

  三井集团的海外资产规模,竟是本土的三倍有余。

  这让他不禁联想到一直致力于国际化却收效甚微的陈氏集团。

  虽然两家企业规模相当,发展路径却截然不同。

  陈氏集团依靠国内垄断市场盈利,海外业务持续亏损。

  而三井集团则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盈利。

  更关键的是业务结构上的差异。

  陈氏集团专注于民生和金融领域。

  而三井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始终建立在高科技产业之上。

  陈氏集团在国内的预制菜、房地产等业务上确实占据主导地位,但出海后缺乏竞争力。

  金融业务更是受制于海外严格的监管环境,因不熟悉当地规则而屡屡受挫。

  反观三井集团,仅半导体事业部在欧美就持有上千项专利,众多企业必须依赖其技术授权。

  在精密机械领域,三井的设备占据东南亚汽车生产线的一半以上。

  这些高技术门槛的业务,构成了三井集团难以撼动的竞争壁垒。

  此时,汇报进行到海外贸易板块。

  三井集团在南美建立的直采网络,能够直接从农场获取原料,再供应全球加工厂,这种深入产业链的布局带来了远超传统贸易的利润空间。

  江辰微微颔首。

  这正是三井的厉害之处:

  不仅掌握技术,更通过全球供应链整合,从源头控制成本,实现真正的全球盈利。

  时间在汇报中流逝,当最后一位高管完成报告时,已是凌晨。

  注意到最年长的桥本顾问已显疲态,江辰适时宣布会议结束。
  http://www.paoshu5.cc/book/45206/34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