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钢铁洪流第一步!

最新网址:http://www.paoshu5.cc
  第二天,天还没亮。

  整个太行山军工联合体,彻底化作一座彻夜不休的熔炉。

  地下二号厅,那个足以容纳一个团开会的巨大空间,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所有与卡车制造相关的设备,全都被搬迁到这里,形成一条虽然简陋,但五脏俱全的“GAZ-AA型卡车”总装配线。

  最显眼的,自然是那台高达十几米,重达八百吨的苏制冲压机。

  它如一头沉默的钢铁巨兽,盘踞在车间尽头,仅仅是站在它的阴影下,就足以让人的呼吸为之一滞。

  在它的旁边,是刚刚从苏联空运过来的,全套的德制滚齿机、插齿机和磨齿机。

  这些泛着幽蓝金属光泽的精密机器,将负责制造卡车最核心的部件——变速箱齿轮。

  再往里,是周平顾问和瓦西里他们负责的铸造车间。

  巨大的熔炉里,钢水翻滚,他们将在这里,为卡车铸造出坚固的发动机缸体和车桥。

  整个车间,被清晰地划分为底盘、发动机、变速箱、车身和总装等几个区域。

  来自总部的专家、兵工厂的老技术员、工兵师的机修兵、还有以彼得罗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团。

  所有人都被动员了起来,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工业大会战之中。

  气氛,紧张而狂热。

  “老周!发动机缸体那边怎么样了?第一批铸件什么时候能出来?”

  “王涛!底盘大梁的冲压模具对准了没有?那可是八百吨的大家伙,一锤子下去要是歪了,哭都没地方哭去!”

  “彼得罗夫同志!你们那边的变速箱齿轮,精度一定要保证!那可是卡车的牙口,牙口不好,跑起来没劲!”

  林川手持铁皮喇叭,在巨大的车间内往来穿梭。

  他的声音并不算高,却仿佛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总能精准地落入每个负责人的耳中。

  他没有亲自上手,而是将具体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周平、王涛和彼得罗夫这些负责人。

  他要做的,就是把控全局,解决那些随时可能出现的“意外”。

  “林总工,出问题了!”

  果然,意外很快就来了。

  负责变速箱制造的苏联专家伊万,拿着一个刚加工好的齿轮,满头大汗地跑了过来,身边还跟着负责对刀的王师傅。

  “这个齿轮的模数,和图纸上对不上!差了0.05毫米!”

  伊万的中文说得磕磕巴巴,但脸上的焦急谁都看得懂。

  “我们检查了机床,没问题。检查了图纸,也没问题。可就是对不上!”

  0.05毫米。

  比一根头发丝还细的距离。

  但对于精密的齿轮来说,却是足以导致整个变速箱报废的致命误差。

  “不可能!”

  王师傅在一旁急得脸红脖子粗。

  “我老王对了一辈子刀,从来没出过错!肯定是你们那洋机器水土不服!”

  “胡说!这是德国的机床,是世界上最好的!”

  伊万不服气地反驳。

  眼看两人就要吵起来,林川走了过去。

  他拿起那个齿轮,没有用任何仪器,只是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指甲在齿面上轻轻划了一下。

  “王师傅,你对刀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今天的刀具,比前几天的要软一点?”

  林川一句话,让王师傅愣住了。

  他仔细想了想,猛地一拍大腿。

  “没错!林总工,您不说我还没注意!今天这批高速钢刀头,是新来的,磨起来是比以前的顺手,我还以为是钢火好!”

  “伊万同志,”林川又转向苏联专家。

  “你们在计算切削参数的时候,是完全按照图纸上给的,还是根据刀具的实际硬度做了微调?”

  伊万愣住了,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按照图纸,图纸就是标准!”

  “问题就在这。”

  林川笑了。

  他拿起一块粉笔,在地上画了起来。

  “我们自己炼的高速钢,和德国原厂的,在成分上总有那么一丁点的差别。这就导致它的硬度和热膨胀系数,跟标准件不一样。”

  “王师傅凭经验,感觉到刀具偏软,所以在下刀的时候,不自觉地多进一点点,想把这个误差补回来。”

  “而伊万同志你们,完全相信图纸和机器,忽略刀具这个变量。一个想补,一个没动,一来二去,这0.05毫米的误差,不就出来了吗?”

  林川的解释,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听傻了。

  他竟然只凭手感,就分析出问题的根源!

  伊万和王师傅对视一眼,脸上都写满愧疚和震惊。

  “那……那怎么办?”伊万结结巴巴地问。

  “简单。”

  林川拍了拍手。

  “从现在开始,所有苏联专家和我们的老师傅,两人一组,交叉验证!“

  ”一个负责按图纸计算,一个负责凭经验校准!“

  ”什么时候两个人点头了,什么时候再开机器!”

  林川的目光扫过两人,掷地有声。

  “用科学,也相信经验。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

  这个简单粗暴,却又蕴含着深刻哲理的办法,瞬间解决问题。

  车间里争吵的声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苏联专家和中国老师傅们,凑在一起,一个比划,一个写画,共同探讨技术细节的和谐场面。

  彼得罗夫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幕,内心五味杂陈。

  林川不仅在教他们怎么造东西,更是在教他们,怎么把不同文化、不同体系的人,捏合成一个高效的整体。

  这种“管理”上的降维打击,比任何黑科技,都让他感到恐惧。

  时间,就在这种紧张而有序的氛围中,飞速流逝。

  半个月后。

  地下二号厅,总装配线的尽头。

  随着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一台崭新的,充满粗犷工业美感的卡车,终于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它通体被刷成八路军最常用的土黄色,驾驶室的车门上,用红漆,喷涂着一颗硕大的,闪闪发光的五角星。

  在五角星的下方,是三个同样用红漆喷涂的,苍劲有力的大字——

  太行-01!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它那四只怪模怪样的“木头轮胎”。

  经过桐油浸泡的榆木轮圈,呈现出一种深沉的暗红色,与黑色的弹簧、钢制轮毂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它就像一头来自异世界的钢铁蛮牛,静静地匍匐在那里,充满原始而野性的力量感。

  “我的天……成了……真的成了……”

  周平顾问摘下眼镜,使劲地擦着,可眼眶还是忍不住地湿润。

  钱秉文老先生更是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用那双布满皱纹的手,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卡车冰冷的车身。

  “呜哇——!”

  短暂的寂静之后,整个车间,爆发出山崩海啸般的欢呼!

  工人们把帽子抛向空中,互相拥抱,又蹦又跳!

  他们成功了!

  在这片贫瘠的,被战火蹂躏的土地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造出了第一辆属于自己的卡-车!

  “哈哈哈哈!我的!这是我老李的!”

  李云龙像一阵风似的冲了过去,他才不管什么总工、什么顾问。

  直接一个熊扑,趴在卡车的引擎盖上,又亲又啃,口水蹭得到处都是。

  “宝贝!心肝宝贝!有了你,老子就能拉着炮,满世界地揍鬼子了!”

  陈更旅长也走了过来,他没有李云龙那么失态,但那双紧紧攥着的手,还是暴露他内心的激动。

  他不是看到了一个铁疙瘩。

  他看到了,一支能够快速机动、千里奔袭的铁流!是未来战场上,追着鬼子屁股碾过去的钢铁洪流!

  彼得罗夫带着他的专家团队,站在人群外,脸上的表情复杂到了极点。

  有为技术实现而感到的骄傲,但更多的,是一种被彻底超越的眩晕感。

  他们提供了图纸,提供了设备。

  但是,那个用弹簧和木头造轮胎的疯狂想法,那套将科学与经验完美结合的管理模式,那种全民动员、万众一心的建设狂热……

  这些,是他们给不了,也学不会的。

  彼得罗夫感到一阵恍惚。

  他提供的明明只是一粒种子。

  而林川,却当着他们的面,用这粒种子,在短短几个月内,催生出一片足以遮天蔽日的钢铁森林!

  就在这时,林川排开众人,走到了卡车前。

  他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平静。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串崭新的,还带着机油味的钥匙。

  然后,他把钥匙,递到正趴在引擎盖上犯浑的李云龙面前。

  “老李,”林川的声音,在嘈杂的欢呼声中,清晰地响起。

  “你的车。”

  “开出去,让战士们都看看。“

  ”让他们知道,我们用自己的双手,也能造出什么样的大家伙!”
  http://www.paoshu5.cc/book/45331/2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paoshu5.cc。泡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m.paoshu5.cc